目前分類:財務金融與總體經濟面面談 (1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總的來說,歐美的技術進步,但是人工工資成本不低,外加這些國家的國民不少都過慣了安逸的生活,希望這些人有比較高的生產力,可能是緣木求魚,對於歐洲一些技術強國來說,其失業率低不見得是真實的,反到是因為有建立技職體系的緣故,使得學徒相對上不會跟師傅競爭,使得相對上比較資淺的菜鳥拿的薪資比較少,使得很多比較年輕的學子繼續在體系裡面受訓練,因此相對上失業率就比較低一點,反觀美國與英國的制度中,本來就沒有甚麼技職體系這樣的想法,當然美國的水電工是很難請也收費很高的,只是這裡面還是凸顯了各國國情的不同,而新興市場國家的勞工,坦白說都沒有中國的勞工勤奮,中國的勞工吃苦耐勞的精神,是其他新興國家的國民很難相比擬的,因此其他中國以外的新興市場國家百姓也不見得生產力就會高到哪裡去,過往幾年很多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都大幅度升值,相對上這些國家如果沒有藉著貨幣升值的機會引進技術,其實最終終將使得自身的出口產品失去競爭力,這也是為什麼到最後大家在解讀新興市場時,總還是以這些國家的天然資源出口作為觀察的重點,當出口天然資源的價格貴,這個國家就能賺得比較多的外匯,因此可能這個國家就因此變得比較得到投資者的青睞,但是天然資源出口不代表當地就業增加,天然資源出口反倒只是使得這些國家的貧富差距更大而已;這些都是我們見得到的真相,這些都是我們經常見到新興市場的主要投資者還是來自於國外的投資為主,因此新興市場的資金流入與流出,對於當地國民的經濟改善影響,其實對各國來說是不太相同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國民生活品質與各方面條件很多時候並未因為出口原物料而有所改善,如此一來我們就不可能見到當地國家有更多的內需出現,新興市場國家的國民如果沒有能利用自身貨幣升值的情境增加儲蓄與投資,其實長久下來這些國家的內需也很難有長期的支撐,換言之,有些新興市場國家其實在原物料投資退潮之後,我們見到的是國民平均的負債大幅增加,而當地的消費能力大減,因此當地的金融市場就失去魅力,而外資則是慢慢退出這些市場!

  從上述的分析知道,世界要繼續成長下去,還是需要大幅度的技術進步,而這樣的進步確實需要歐美日中等大國去努力,只有持續技術的進步,才可能帶來全世界經濟的大幅度成長,只有將路上跑的汽車,大家每天使用的電子產品與日常用品,都有新的產品來取代,這個世界才可能有另一波高速的成長,否則大家都只能預期這個世界中,新興國家的成長越來越低,而歐美的成長總是有限;那對全球經濟來說,當然是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因此技術進步與生活方式改變所創造出來新的工作機會,應該是未來各國都該努力的重點!

  坦白說,很看不起美國這些國會議員,減少了美國人的食物券補貼是多麼不道德的事情,這些人會領食物券就是沒有飯吃的人,他們需要政府的幫助,但是美國國會將這些人的補助減少,又不能替有很沉重學貸的畢業學子開發出很多薪水高的好工作,試問美國要進步到哪裡去??坦白說,美國在這些事情的表現上面,真的很令人失望!另外美國對於失業救濟的補助延長也縮短,這個政策是美國延續前任政府的政策,希望給失業的人多一點時間去找到好工作,如今美國有八百萬人是做臨時性的兼職工作,但美國竟然在國會議員的要求下拿掉這項補助,對美國目前的情況無異於是雪上加霜,試問這樣的美國還值得大家支持嗎?美國這些有能力的人應該要多幫助沒有能力者,否則就真的很讓人搖頭了!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誠如前面的分析,美國再工業化的過程,勢必以產出價格高的內需型產品居多,頂多是以歐美日等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為主,但是美國人的年均所得也是倒退十五年以上,歐洲很多國家的失業率高達兩位數字,其實美國的再工業化過程感覺上是南柯一夢,畢竟過往美國最擅長的還是低價大量的生產以及國際行銷,將很多美國很棒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將生產基地移往比較便宜但是環保條件不高的國家,其實這也是美國當初選擇南朝鮮的原因,因為南朝鮮到目前為止,其國內河川汙染問題嚴重,而且境內食物中出現病毒時有所聞,環保條件不高,所以也是美國企業選擇的生產基地,過往臺灣與中國也是因為相同原因被選擇,只是中國未來是不是還是要繼續如此,可能中國自己得三思,畢竟土壤一但汙染之後,連農作物都無法生產,久而久之,中國難免更為依賴其他國家的農糧產品,那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事情!

  美國的再工業化過程,與其說是再工業化,不如說是技術的再進步,比如無紙化的世界與家用智慧電器電腦和保全等各方面的相連結,未來將都是用比較便宜的方式進行,以後家家都有攝影機的時代將會出現,家家都會在智慧保全之下的環境也無法避免,當然對於家暴等情境可能越來越不常見,而法庭的判刑也會越來越精準,家家都有攝影機與恆溫感測器,家家都有智慧保全;美國的科技智慧進步,還包含電動車,目前德國,美國與日本都已經有很好的成品出現,未來大家會做的是壓低生產成本,只是如此一來對於電力的需求將會更為增加,勢必還是要面對核能電廠的電力供應問題,否則就必須另謀電力產出的出路,如果是走燃煤,那中國目前的情境就會出現在全世界-城市中的空氣汙染非常嚴重,中國境內就是因為電力不足的緣故,只好走向大量燃煤發電.可預見的是,美國的再工業化勢必還是得以美國境內進行少量生產或是大量且標準化的生產為基礎,爾後在推廣到與其友善的國家來進行,否則很多關於國家安全的事情,美國人一定又會考慮再三.

  這裡面可以問的問題是那臺灣本地的定位在哪裡?其實我們應該要發展其他語言的溝通與學習,比如阿拉伯語跟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語言,畢竟臺灣做的還是國際貿易,有錢的人不外乎賣石油的跟賣軟體或是醫療設備的,勢必從這些國家去找出路,另外就是再強化跟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也在轉型,而我們的語言相通,能夠參與其成長絕對是比較好的發展方向,總比他們自己長成一個企業或是產業再來跟臺灣競爭,是比較好的選擇;簡單的說就是完全開放中國大陸企業來臺投資,也強化自身對於中國大陸重點發展產業的投資,參與其中總比完全無法參與來得好,那是臺灣無可避免必須走的道路;還有就是美國既然不做低價伺服器,那臺灣來做,美國不做的產業臺灣都該去試看看,跟美國形成互補的情況.

  畢竟中國在半導體跟IC設計上面,終究會因為自己有足夠大的內需而越來越成熟,而且一定也會越來越有競爭力,那是絕對無可避免的,畢竟是一個十二億人的市場;在這個部分,兩岸的彼此競爭將越來越明顯,有趣的是,當初很早登陸中國上海的中芯半導體,其實是臺灣的資金與臺灣的技術人才登陸,爾後結合從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挖角的人,一起慢慢發展起來,被台積電告侵權,所以將自身的股份折讓給台積電,但是台積電並未介入經營,之後中國大陸還是拼著老命的投資這家公司,希望能成為中國大陸的台積電,畢竟中國是有內需的,光是滿足中國的內需就是一個很大的生意;兩岸的競爭在此絕對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積極介入中國一些臺灣有人才優勢的相關產業,對於臺灣的企業未來在世界上的發展是絕對重要的事情;大家唯一擔心的就是智慧財產權被侵害的問題,那是去中國投資最為人詬病的事情,這絕對是未來兩岸繼續爭議的焦點,畢竟我們是更難跟對方求償的!!這裡還有一個估計的數據是別人提供的,那就是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遠比我們想的嚴重,百分之二的人持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中國總財富,當然這個數據還是需要驗證,只是中國不少人在海外的總資產估計在一兆到四兆美元,以平均數來看至少是兩兆多美元,目前中國的外匯準備大約是三點八兆美元,加上這兩兆多,中國的外匯準備本來該是六兆多美元,但是有三分之一被貪污給汙掉,說來也是中國的不幸!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頭談美國的再工業化,這個問題很難的地方是美國人很聰明,很多人都會利用臨時的工作機會與政府補助交叉運用,如果有不錯收入的臨時工作機會,自然是投入,沒有就領政府補助,用美元計算,這次我們沒有見到美國工資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當然是因為美元過往已經貶值一段很長的時間,購買力確實是下跌的,換言之美國的隱性通貨膨脹早就出現很多年,美國失業率很高以及美國人的所得其實是下降的,通貨緊縮早該因為此一情況出現,只是國際油價沒有崩盤,外加美國多次QE的效果,所以沒見到美國出現嚴重的通貨緊縮,但也沒見到實質的通貨膨脹,美國人對這些是沒有甚麼好抱怨的,只能繼續這樣下去,美國在美國央行的QE下,勉強維持經濟沒有進入通貨緊縮的階段,反此種種,算是不幸中的大幸.當然未來QE慢慢退場,其實美國如果經濟不振,那自然可能步上日本式的通貨緊縮,只是這個可能性不大的原因自然在於過往貶值的美元慢慢走向升值的道路,最後全世界的美元回流美國,因此使得美國可以利用將出現的通貨膨脹來抑制自身的通貨緊縮!

  但是美國再工業化的可能性,並非來自於貨幣政策的有效於否,基本上還是必須取決於美國自身技術的進步與後續帶動的就業情況,只是美國人的工業生產力低落如今已經是最大的困難點,因為美國人不夠勤奮,其實正是美國再工業化的最大瓶頸.美國人很清楚的知道再過來一定是走向無紙的世界,但是無紙的世界對於人類的視力傷害卻又是很明顯的,技術的再進步已是必須再走的路,很多科技的進步將很多過往需要的軟體通通整合在一些特定的媒介裡面,美國人的很多商業與工業的需求其實都已經用特定整合性的設備取代掉,或許美國以為不再需要便宜的伺服器業務,因為PC早就強大到能夠取代掉便宜伺服器的功能,只是雲端的服務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還是需要很多伺服器方面的服務,不可否認美國在很多生活上面確實已經有非常多的改變,美國人近來總愛強調行銷,而廣告對於人心理與消費習慣的改變確實很大,目前很多調查性的服務都是大型企業統籌外包進行,小型企業在電腦設備上的需求,因為目前已有可租賃的新產業出現,慢慢只會走向更便宜化,目前貴的是人工,貴的是電話訪查的人員,貴的是資料的整理與分析,只是很多的企業都會相互競爭,這些其實慢慢也都會越來越便宜,那您或許會問那美國如何再工業化?除了技術進步之外,似乎別無他法,只有對於生活上的產品全面性的再替代,才可能產生出新的需求與供給;只是美國早就也絕對不可能成為世界的工廠,因為美國的環保法規很嚴格,很多東西絕對不可能Made in USA,因為在環保上的要求只會提高產品的生產成本,而美國向來是農業立國,因此美國的農產品還是會是出口大宗,因此美國可能輸出的還是新技術,只是這些技術要如何交給適當的廠商來生產,以及在哪些地方生產,這些都是大問題,因為中國在環境上面已經過度被汙染,而地球暖化的嚴重性是否能夠在找一個地方重新去汙染,其實是很值得人深思的.

  美國再工業化過程遇到的難處是美國人已經不如同他們的祖父母那般勤奮,美國的科技大廠都有個不太願意說的秘密,那就是美國人真的很懶散,同樣的半導體工廠,在亞洲的生產效率是美國的一倍以上,亞洲人願意一天三班不眠不休的趕工,美國人不太願意這樣,一天頂多一班,覺得很累就離職,因此人員流動性非常高,這也是幾年前美國一直都在談世界有第四個重要的半導體廠商GF,但是近來總是無聲無息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人沒辦法一直加班,而且公司可能因為生產成本的節省,在加班費上面難免會有調整,美國人絕對不允許這樣的事情出現,但是亞洲人為了求有飯吃,是一定願意的,反正只要公司有成長,去買公司股票獲利來彌補加班費也是大家常用的方法,因此美國的再工業化,說的好聽是一個很美的故事,但說得不好聽一點很難成真,因為很多需要重覆且大量加班的工作,美國人的配合意願並不高!

  有意思的是東南亞近來有一個國家,原諒在這之後都不會提名字,它決定不讓自身的特定貴金屬原料出口,希望出口的貴金屬都不是原材料,而是經過加工過後的產品,一來強化出口可以銷售的價格,再者希望藉此強化自身的貴金屬提煉工業,只是如此一來,有的國家本來期望能夠因此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取得這些原料的可能就消失,國際金融市場上,這個國家目前的匯率變動很大,所幸其當地貨幣計價的公債還是有不少人購買,而很多人都預期這個國家未來可能成為另一個工業生產的國家,因此在投資上面都是有很多的期待,這與前面所述美國的技術在哪裡生產也是有關連的.

  回頭談中國,很多中國生產的成本預期越來一定是越來越貴,只是中國每年過中國新年的大遷徙,就知道中國還是沒能在中國很多地方創造出很多的就業機會,這對中國也是警訊,中國工業化的過程中,很多地方政府過度炒作房地產與浪費資源的公共建設,卻還是沒能帶動地方產生出真正長期工作的就業需求,這是中國未來成長一定還是會不斷遇到的問題;中國發展自身的內需是不得不,因為就業的問題很嚴重,但是中國的技術很多都不是循正常管道取得,這也是很讓世界上其他國家搖頭的地方,而且這對中國的發展是不好的,因為只有透過技術進步,才會有相對需要運用這些技術生產製造與服務的高薪資工作;遽聞中國近來在美國的間諜偷竊工作都放在種子上面,中國去到北歐的相關工作也是如此,很清楚的中國知道自身的農產不足,在近年來大力提倡自身農產的增量,這些是好事,至少人民是有飯吃的,但是中國拼著老命從全球竊取各國的經濟智慧,坦白說是讓人搖頭的,因為這些也是大家花很多錢發展出來的,中國還是應該要付費取得才是.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多人可能會被上周五2014/1/24的美國與成熟國家股市的大跌而嚇壞,坦白說大家確實應該如此,一來美國的公債殖利率實在是太高太高,在美國人所得跟不上的情況下,美國十年期公債的殖利率上漲這麼多的意涵對於美國的影響就是更高的房貸利率,因為美國近幾年來信用緊縮,能夠繼續付房貸或是貸款貸得到的,其實都是美國目前的中流砥柱,外加美國這幾個星期的壞天氣,可想而知的是美國今年2014年一月份的就業數據一定是奇慘無比,一來美國的航空業損失慘重,有超過一半以上的航班班次都沒能起飛,再者因為壞天氣很多商業活動都停擺,保險公司也是損失慘重,因此很多人的美國投資想必在2014年年初的這幾天是非常非常難看的,股市順勢修正是必然與健康的,最重要的是過往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實在是上漲太多太多,美國的公債價格實在是太低太低,因此市場的反應是將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從最高3.01%一路調整到近來的2.75%,預期美國的壞天氣繼續的話,美國股市持續下跌是必然,而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降到2.5%都是可能,這也是本人從去年2013年年中以後一直在談的議題,非常擔心美國過高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對於美國是不好的,所得增加的太慢而房貸浮動利率因為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過高而太高,外加美國的產業又出現一波大調整,很多產業對於人力的需求減少!!其實美國人真的該考慮蓋高速鐵路,因為相對上可能對於壞天氣的抵抗是比較有幫助的,未來地球暖化的情況只會使得這樣的情況一再出現,美國在人員與貨物運輸上面,勢必要進行產業的調整與轉型.

  美國的零售服務業因為品質夠高夠競爭,使得網路銷售成本遠比實體銷售來的低許多,因此很多標準化或是已經都是海外生產的商品都已能在網路上面便宜銷售,這已經徹底改變了美國的零售商業模式,相對上對於零售業的服務業就業也造成非常大的影響,未來大家還預期連大型的耐久財,比如汽車或是飛機之類的,都能用網路來銷售,而且銷量還會大幅增加,因為銷售之後的服務或許未來能夠由汽車與飛機公司自行來提供,當然這個部分在理論上可行,但是實務上還是有問題,因為汽車的修繕還是需要很多後勤的支援;這些可能還是很難透過Amazon等公司來幫忙銷售,因為後勤支援的維修與服務還是有很多問題!總的來說,美國的產業在轉型,因此很多很多的產業確實走入高效率的情境,也使得中階管理人才需求是大幅衰減的,特別是行銷與商業服務的人,這對美國的MBA就業是很大的傷害,年輕剛畢業沒經驗的MBA學位取得者,預期未來只會越來越不被需要,因為年輕的一輩需要的是磨練,但企業要的都是有經驗的,過往的經驗固然不見得可行,但是相對於沒有經驗的人,企業還是會有疑慮!這也是美國目前很多學校的MBA都希望學生是在職進修,或是留職停薪,大多不希望收取沒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因為擔心這些學生一畢業就失業,如果是半工半讀者,其實美國的學校都非常歡迎,因為不必擔心出路的問題.

  回頭談新興市場的投資,很多人都會說目前最夯的投資,一個是生物科技類股,另一個是邊陲新興市場,邊陲新興市場指的是非洲一些新興國家與如同越南這類的國家,其發展基期很低很低,因此成長性夠高,今年IMF預估中國的經濟成長率大約排名全球第十二名,而那前面的十一個其實就是邊陲新興市場國家,很多國家的外匯準備也不是很夠,但是因為出口暢旺,外加經濟發展從人均幾百到一兩千美元開始發展,因此被以為是非常有成長潛力的,但是邊陲新興市場的投資,還是需要一些比較有規模的金融市場,相對上可能投資人都還是需要很大的耐性,這讓人想起過往印度在2000年之後的投資狂潮,人人都投資印度的共同基金,但這些基金都有閉鎖期,而且贖回需要的天數都比一般的共同基金長許多,因為流動性是有很大限制的.總之,很多人會問的是那其他的新興市場呢?坦白說,成熟的新興市場,比如南朝鮮等國家,外來投資者自然希望這些國家的匯率越低越好,而且希望這些國家的股市下跌越多越好,如此才能拿比較貴的美元去投資,對於外匯準備比較少的國家,自然當然希望這些國家匯率貶值越多越好,如果這些國家硬要用自身的外匯準備對抗貶值,結果當然是以卵擊石,因為這些國家的外匯準備是不足的,如果這些國家不能夠繼續升息,自然在匯率上面只會一直貶值,最終當然是會遇到非常嚴重的通貨膨脹,對於當地的股匯市是更為不利的;這些國家的股匯與當地貨幣債市投資,目前看起來都是不宜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去年新興市場債券投資的亮點,確實是圍繞在新興歐洲國家上面,拉脫維亞(Latvia)剛加入歐元區,波蘭(Poland)與匈牙利(Hungary)很多年以前就說要加入歐元區,因此其匯率相對上比較跟著歐元走,波匈兩國經濟體也因為相對昂貴的西歐生活水準而受益,很多德國人喜歡到波蘭去買香菸跟整型,又或者去波蘭消費,同樣地匈牙利也受到其他西歐國家人民的喜愛,過往匈牙利即便常常面對境內嚴重的通貨膨脹,政府常遇到缺錢的情境就印鈔,但是在去年,西元2013年,波蘭與匈牙利卻是新興市場債券投資中少數幾個績優生,其原因就出在南歐諸國面臨到很大的融資問題,而南歐諸國的生活水準卻降不下來,相對上波蘭與匈牙利都還保有自身的貨幣,外加自身的貨幣在西元2009年之後相對於美元與歐元都已經大幅貶值,因此生活水準相對便宜許多,連帶也使得自身成為西歐國家比較樂意投資與消費的地方;正如同日本過往喜歡去東協各國投資與消費,而美國樂於去墨西哥與中南美洲各國消費與投資是一樣的,本來過往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向來是美元區的天下,也就是墨西哥,智利,巴西,阿根廷等國家是投資重點,只是很不幸地這些國家的長天期公債價格都已經突破票面價值的百分之二十以上,外加去年(西元2013年)美國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從1.85%一路攀升到將近2.85%左右,連帶使得美元區的新興市場債券的價值受到極大的壓抑!!

  德國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即便從1.4%一路攀升到1.8%左右,因為波蘭正好在德國旁邊,而波蘭的貨幣在西元2009年之後已經大幅貶值過一陣子,外加德國人熱愛去波蘭旅遊投資跟消費,因此使得波蘭的政府債券得到全球投資人的青睞,而且相對於其他西歐各國的政府公債是便宜的,很多西歐的政府公債,比如愛爾蘭,其市場價值早就超過票面淨值很多很多,相對上波蘭是比較沒有這個問題的,同樣的情境也出現在經常有通貨膨脹的匈牙利身上,相對上去年歐元相對美元價值高的現象,使得這些東歐準備加入歐元區且經濟上面與西歐相關性越來越高的經濟體,受惠於德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偏低,外加自身貨幣在西元2009年之後已經大幅度貶值一陣子,所以其公債相對上變成了新興市場債券投資上的亮點!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西歐成熟經濟體的各國,除了英國之外,很多國家十年期的公債目前的市場價格都已遠高過票面價值,比如愛爾蘭等國,而且這在新興市場中也是常見的,比如巴西,墨西哥,菲律賓,哥倫比亞,俄羅斯的短中長期美元計價的政府公債!!

  反觀中南美洲各國,因為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一路攀升的影響,使得其債券投資飽受影響,外加巴西一直很努力維持自身的外匯準備不被避險基金攻擊,一直都採用匯率交換的換匯方式來保護自身的外匯準備,因此避險基金對巴西的投資興趣缺缺,連帶也影響到巴西公債的投資,而今只剩下墨西哥公債還有市場投資者追逐,只是墨西哥美元計價公債價格非常高,美國人很熱愛去墨西哥購物與消費,主因當然是墨西哥的物價比較便宜,墨西哥政府近幾年來越來越放棄社會主義的管理方式,開放外人持有墨西哥境內的油田與天然氣公司,連帶影響到美國與外來的投資,一來墨西哥的外匯準備增加,二來相對上波動大的外匯市場比較受到避險基金的青睞,再者與美國經濟連動性較高,但還是受到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攀高的影響,因此使得這些新興市場債券的投資,在去年是飽受損失的,只是預期美國今年經濟增長是有些疑慮的,最重要的是美國薪資增加的速度可能不盡理想,如此一來愛消費的美國人,自然可能去過往已經貶值過一大段的中南美洲各國進行消費,外加巴西要辦世界足球賽跟奧運,相對上未來巴西的投資可能在今年,西元2014年,成為新的亮點;只是要提醒大家的是巴西的公債殖利率相對於票面價值已經降低非常多,這是大家在投資時需要注意的地方!!

  因為美國經濟有些復甦,因此近來很多全球投資機構紛紛調降歐元兌美元的匯價,以為歐元過往的匯率相對於美元是過高的,在未來幾個月之內應該要降低,如此一來將使得波蘭與匈牙利等國的公債飽受衝擊,因為這些國家賺的是可能貶值的歐元,連帶相對會影響到其政府的償債能力,也可能使得東歐諸國非歐元區的國家政府公債飽受壓力!中南美洲國家的匯率,在美國經濟繼續強彈與美國進行大規模的政府支出縮減,還是可能繼續貶值,只是貶值的幅度可能沒有去年,2013,來得嚴重,相對上中南美洲各國的公債投資可能在今年,2014,的第一季後或是接近的時辰,慢慢變得可以投資!反之,一但美國經濟復甦力道並不如大家以為的強勁,此時美國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可能慢慢緩降回2.5%甚至更低,此時中南美洲各國的政府債券可能重新變得搶手,那去年2013年最糟糕的新興市場債券投資,在今年2014年就可能豬羊變色,變成最搶手的投資,因為美國境內的高收益債券違約率可能提升,最後影響到這些債券的價格,反觀中南美洲除了阿根廷的外匯準備不足之外,其他國家的外匯準備都很多,如果美國經濟表現不如預期的情況出現,中南美洲各國政府公債與企業債可能重新得到投資人的青睞,成為今年2014年最大的投資黑馬!

  簡單綜合上述,美國經濟強勁可能造成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弱勢,最後影響到東歐各國的政府公債與企業債券投資,但是美國經濟如果沒有想像中強勁,可能使得全部新興市場各國的政府債與企業債券投資豬羊變色,成為今年投資的大黑馬!只是要提醒大家的是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券殖利率相對於票面價值已經降低很多很多,墨西哥三年內將到期的美元計價公債殖利率只剩0.95%不到,其市場價格高達127左右,票面價格是100;而墨西格長天期十五年左右美元計價的公債價格高達136,其殖利率只剩下5.16%(原來票面是8.3%),別忘了長天期債券受到利率變動的影響是更大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在過去一年的大漲,相當程度上面影響到了美元相對於各國的匯率,在傳統的國際財務理論當中,總以為一國的公債殖利率大漲代表著這個國家的信用相對是不好的,因此公債的買方希望用比較便宜的價格來購買此一金融商品,而美國目前有將近十六兆的政府負債,自然需要用比較高的公債殖利率與比較便宜的公債價格賣給公債的購買方,只是在傳統的理論當中,通常也會預期當公債殖利率大漲時,其伴隨著的是該國自身外匯準備的降低與資金可能的外逃,以及該國股市的下跌,這些對於美元是美國的貨幣來說,我們並無法見到這樣的情境,反倒見到的是美國因為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上漲,外國投資者對於美國公債的興趣大增,相對上也比較願意持有此一擁有相對歐洲國家政府債券殖利率有吸引力的金融商品,畢竟歐豬四國當中,義大利跟西班牙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都在3.8%左右,而今美國與英國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分別為2.89%與2.85%左右,相對上殖利率差距不大,但是貨幣背後的生產力差異是大的,美國畢竟是一個擁有三億人口的市場,相對上科技與很多方面都是領先世界的,因此其生產力的提高相對上是比較容易的,而美國的科學也是領先全世界的,這些都對美元的匯率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撐!!

  很多人都以為目前歐元的匯率是高估的,對此倒是有所懷疑,如果歐元的匯率相對於美元過度下跌,我們將見到歐豬各國的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大幅度上升,為了吸引投資人持有歐元資產,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匯率要大幅度下跌的可能性是不大的,如果以負債來說,或許歐洲很多國家的債務加總並不會超越美國目前的債務,外加歐洲央行向來採行比美國央行還要緊縮的貨幣政策,從這個觀點來看,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匯率要大幅度下跌的可能,其實可能性就更小!即便不少人以為歐元相對於美元應該要和日元是雷同的,但是歐洲的德國,荷蘭與比利時,還有其他加入歐洲歐元區國家的經濟,其實在去年表現並不算太差,很多國家的財政赤字也控制不錯,新加入的國家如拉脫維亞經濟表現還不錯,而準備加入歐元區的成員如波蘭匈牙利等國,預期表現是越來越好的,因此並不預期歐元相對於美元的匯率會大幅度的下跌!

  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的上漲,對於美元的匯率是有所幫助的,只是對於美國境內的房地產支付利率,可能有相當程度的負面影響,除非美國經濟持續增長,而且美國的就業跟美國人實質的收入有很大的進展,否則目前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平心而論是有點太高了,畢竟歐諸四國的公債殖利率已經大幅度下降,相對上美國十年期的公債殖利率上漲,意味著美國政府未來在利息支付上面的負擔會加重,如果美國的稅收增加速度不夠快,勢必會產生排擠的效果,而美國的社會福利與剛開始的全民健保勢必首當其衝,而且美國央行的貨幣政策與低利率政策,在此時看起來是無比好笑的,因為美國央行的低利率政策並無法直接影響到美國人的房貸利率,這裡面已經透露出過往Alan Greenspan先生在其Fed的末期所以為,美國Fed對於美國境內的利率管理工具,在美國高度自由化與市場化之後,Fed對於利率的影響能力已經越來越小!當然追根究柢,這跟美國自身的財富分配還是有關的,此次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上漲這麼多,正意味著美國財富分配是非常不平均的,因此才會出現此一情境,大部分的美國人無法透過金融市場對於自身財務的調整產生影響,正說明了美國十年期公債殖利率過度上漲,最終受益的只是美元的匯率跟美國比較有錢的家庭其財富的增長,對於一般美國家庭來面對的,反倒是房貸利率上升所帶來的消費縮水!!此時美國Fed在貨幣工具上面,似乎必須有其他比較有效的考量,否則只是使得美元的貨幣升值,但此一美元貨幣的升值對於美國境內消費力的增長是否有如同過往一般的效果,其實還是取決於美國人的就業美國人實質薪資的增長與否!!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美國的財政懸崖,讓大家慢慢開始正視這樣的問題,弔詭的是會美國會出現財政懸崖的情境,正是因為共和黨過往的執政,但是最後實在受不了這樣情境的,其實也正是美國的共和黨,美國的民主黨反倒以為過度緊縮的財政政策,可能影響到美國今天產業的調整與就業的情況!!

  財政政策的調整,總的來說應該包含租稅政策與政府的支出,社會補助與社會安全網的架構,只是因為美國共和民主兩黨,至今仍不願意面對財稅議題的調整,甚至對於美國民眾的基本工資問題也不願意幫忙多調整,在美國目前財富分配議題極為嚴重的此時-百分之二十的美國人擁有全美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其實很多過往凱因斯學派所倡導的財政政策今天已經面臨到無效或是效果不大的窘境,因為美國目前的財政政策,感覺上不過就是政府想辦法從稅收當中去補貼窮人的各種生活上的所需-健保,教育與一般的生活,今天會走到此一地步,跟美國過往過度減稅是有非常大的關係,美國在過往總統的減稅政策之下,使得有錢人能夠透過極為有效率的資本市場,累積出大量的財富,基本上股市與債市等金融市場投資,總是會出現資本大的市場參與者相當程度上面可賺得的報酬是遠高資本小的市場參與者,這樣的情況會嚴重影響到財富的再分配與再利用,有錢人可以透過專業的法人協助與幫忙之下賺得更多的報酬,反觀沒有資本者,可能必須將自身的所得大部份都投入於日常的所需與自身的房貸等借貸償還行為,如此一來,惡性的循環就會出現;在經濟過熱或是景氣太好的時候,這些借款人必須償付的浮動利率常常會過高,因為財富較多者需要借款的情境相對少,因此此一借貸活動就變成是相對經濟弱勢者的關注,在經濟蕭條或是景氣很差的時候,這些借款人必須償付的浮動利率還是常常會過高,因為財富較多者無法容忍金融市場長期處於低利的情境,總是會透過債市與其他能夠影響大眾信用交易的市場,讓債券的殖利率大幅提升,如此一來也會影響到借款者的基本利率,通常借款者的支付利率都是基本利率加碼自身的信用與流動性等風險,因此景氣很差的時候,信用風險是提高的,借款者的支付利率在各國央行無法壓低利率的情境之下,只會產生越來越高與自身負擔越來越重的情況!!

  其實這也是美國央行近來無法降低十年期美國公債利率的原因,一來公債的購買者多為有資金的法人與資本雄厚的個人,他們希望能夠賺取足夠的報酬,只是如此一來就會使得比較貧窮房貸借款者,所需要支付的利息大增,因而影響到自身最終的消費行為與投資行為,在金融市場中都是比較有資金的投資者,這樣的現象對於比較需要透過投資賺取利潤來償還負債的貸款借款人來說,是雪上加霜的,因為資金提供者要求比較高的貸款利息報償,最終只會擠壓到借款人最後可支配的所得與可投資的金額,這也是美國政府此時更需要比較完整的社會福利政策與比較好的總體經濟政策的緣故,此時美國與歐洲各國政府該做的,其實正是如何導正這樣的情境,有一說是政府補貼有能力進行目前已經遭到銀行嚴重緊縮房貸的房貸借款戶,另一說是基本工資(prime payroll)的調整;前者能夠讓這些人還款能力增加,一來增加自身的消費讓總體經濟成長率得到提升,再者是這些人也能參與逐步復甦的總體經濟,透過金融市場參與賺取足夠的報償來償還自身的貸款,這樣的良性循環是需要被保障與維護的;後者主要的立論是美元其實過往幾年的走貶,已經相當程度上面影響到美國人的生活水準(living standard)與購買能力,透過基本工資的調整能夠提高美國人手中可支配的所得,進而幫助總體經濟的增長,乍看之下,這樣的加薪可能帶來的是通貨膨脹的隱憂,因為此時人人都能有些多餘的資金可支配,但是其實美國的基本工資在美國大部分的州裡面,早就遠低於一般員工可領到的薪水,因此基本工資的調整對於美國目前八百多萬的臨時工作者,其實幫助是比較大的,對於已經有長期工作的人來說,他們的工資早就遠超過基本工資,所以只要調整幅度不大到會超過一般工資,其實基本工資的調整只是將政府原來需要的補助,轉嫁給有能力聘用臨時工作者的雇主與企業而已;平心而論,這些企業其實獲利能力並不差,會想聘用臨時工,說穿了就是不願意支付這些人的退休與健康保險,在美國慢慢走向全民健保的此時,其實多付一點薪資給臨時工作者,並不會帶來通貨膨脹的問題,反倒可以改善這些人的生活品質與增加消費,而這些都是目前美國透過政府支出補貼沒有工作者的財政政策所不可及的地方,美國政府確實需要利用總體經濟與個人所得的政策調整,來達成美國財富重分配的情境!!

  從這裡面也見到了財政政策的新思維,在一個財富分配極為不均的社會當中,財政政策的目標應該不再只是追求經濟的增長,而是透過財政政策或是其他總體經濟與租稅的手段,幫助比較貧窮者,讓其也能參與金融市場,透過在金融市場中賺取比較好的報償,來彌補自身所面臨到的信貸與其他貸款所需支付的較高利息,最重要的是如何進行比較好的財富重分配,慢慢降低財富過度集中於少數人的情境,透過一個財富分配比較好的社會,產生出足夠的消費與經濟活動,或者說這才是目前全球各國應該有的財政政策新思維!!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總體經濟學中的新凱因斯學派(New Keynesian School)的發展再次面臨到了很大困境,相對於新古典學派(New Classical School)總是強調總體是個體的加總行為-這些人喜歡自稱這樣的分析是有個體基礎的總體經濟學(Micro-fouondational macroeconomics),新凱因斯學派卻以為很多的加總是有相互矛盾與衝突的地方,因為個體利益的衝突經常使得加總的情況會出現過度放大(個體彼此相互衝突抵抗,near or perfect competitive)或者加總之後總體的情境出現過度低估(個體彼此之間相互依賴, near or perfect complement),總以此為理由喜歡用其他的指標或是理論去另外架構對於總體經濟不同的衡量方法;但不論是新凱學派還是新古典學派,都難跳脫總體加總方程式Y=C+I+G+X-M+/-...,而很多很多的數理模型也難跳脫必須考量到不同時間點的影響與求解過程中收斂與否的問題,因此總體經濟學最終又回歸到數理中常用的常態與動態線性方程系統,也難免無法跳脫數理邏輯上面先天的限制;也就是如此,總體經濟學裡面常常強調的問題,就不得不簡化成能夠由一些大家來關心的議題,有時卻很難開創一些能夠透過重新定義問題並加以解決的思考模式;最近以來,美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Paul Krugman到了北歐,面臨到挪威與瑞典這兩個國家銀行體系承作的房貸比重過高,探討其是否可能造成銀行自身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其實這說明了新凱因斯學派總是不願意從個體經濟理論中去尋找可能的解決方案,因為在新凱因斯學派當中,總體並不為個體的加總,只是如果不從個人財務面去看總體經濟的問題,如果不將個人的信用情況加以分類後再進行簡單的加總計算,很多時候我們並不知道銀行到底遇到了多少信用風險的問題,而個人信用情況的資料蒐集與評估,絕對是銀行端必須加以重視與討論的議題,對於個人信用評估,正代表著銀行能夠借予多少的信用貸款與房屋貸款,而所有銀行的貸款餘額相對於一國一年的GDP產出,其實正是這個國家銀行體系長短期資金流動性評估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此一指標需要的正恰巧是-總體由個體來評估與加總下的產物,因此新古典學派在很多時候很排斥新凱學派熱愛的IS-LM-BP模型,而寧願從古典的供給與需求的觀點以及諸多財貨市場的加總,來看總和供給與需求(AS-AD-BP)的議題!!

  新凱因斯學派可能面臨到的問題,其實正是總體經濟理論過往總是為人詬病的,那就是為什麼貨幣銀行理論必須獨立於總體經濟理論之外,而不能透過總和與整合性的思考來一起看這些問題,從這裡面也說明了過往總體經濟學者總愛說的一般均衡動態模型(General Dynamic Equlibrium Model)其實並不具有實用性,很多時候大家總是簡化掉自身不關心的議題,然後透過數學模式的設計,研讀自身關心議題裡面重要參數對於總體經濟體系的影響,但這並不是一般均衡,只能說是一個被簡化過的部分均衡而已,其原因正來自於很多總體經濟的議題在思維上面,始終無法接受總體是個體加總的這個想法與概念,而是另外發展出一些計算與評估的指標,旁敲側擊經濟體的變動與變化,只是那樣的旁敲側擊經常讓人懷疑為何總體經濟學家,十個學者對於相同的問題總是有十一個答案,而且非常熱愛說從某個觀點來看(On the one hand)是甚麼甚麼可能的結果,但是從另一個觀點來看(On the other hand)又是甚麼甚麼可能的結果,這也是總體經濟學在過往經常被連從經濟出身的人,都以為它並不是一門準確或是根本不是很能被稱之為一門學問!只是這樣的情況在新古典學派出現後,是大幅改善的,很多物理出身者投身於總體經濟研究之後,過往物理學者總愛談物理中的大一統假設,也慢慢開始在這二三十年之間為總體經濟學者所談論,但是凱因斯學派的總體經濟學者在1980年代與1990年代,卻始終不太願意面對總體經濟中的大一統理論架構,而是偏向將特定議題獨立出來成為一個單獨的學科,然後針對這些問題各別進行研究,不願意從總體均衡的觀點去談很多參數與變數之間的相互影響,而是針對特定議題談相互影響關係,其實這也是為什麼從西元2009年之後,Fed的諸多央行總裁們,總是很納悶為何過往以為總體經濟成長的變動與可控制因子,在適當貨幣政策出臺之後,卻沒有如自己預期的效果,最重要的是這些人將這些結果歸因於自身運氣不好,其實真正的原因是人的行為發生了變化,因此過往個體加總對於總體的影響已經不同,外加科技的進步諸多新觀念透過比較好的資訊工具迅速傳播,當然有人以為是美國Fed對於過度自由化的美國經濟體已經失去過往的控制與管理能力,或許因為管理工具的不足,或許因為管理工具的過時,也或許是美國的Fed無法針對金融機構等總體管理議題去善用這些金融管理工具,總之由此已見到很多過往總體經濟理論早已顯得老態龍鍾,而且到了必須重新考量人因與進行適度加總概算的時候,這也是目前總體經濟學所面臨到的重大困境!

  只是在開放型的總體經濟學(open international economics),或是國際財務理論(internaitonal finance)上,其實Obstfeld與Rogoff先生這些經濟學者在1997年左右,也早循著新古典經濟學者的腳步,讓開放行總體經濟學有了個體加總的基礎,同時也將過往資產定價的概念與折現率等財務理論上經常重視的觀點,放在自身總體理論的推導與分析當中,而今經過十多年的努力,也慢慢成為一支有理論基石的學問!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十二月的幾個重要經濟數據紛紛出爐,有非常多的發人深省在其中,首先是美國十二月的就業數據,美國因為已經達到舉債上限,因此歐巴馬政府急於降低政府的支出,在十二月份的時候將很多美國政府裡面的臨時性工作都裁撤掉,再者因為美國在十二月份是假期的開始,因此美國的很多製造業與房屋建築等工業都停工,其中的臨時性雇員也都沒有再聘用;再者是美國因為網路銷售Amazon的崛起,已經嚴重威脅到實體店面的銷售,因此美國過往每年感恩節與聖誕節臨時的百貨公司雇用人手,今年也沒見到,而且Macy百貨還發出病危通知,告知全世界自身的經營不善,同時也說明了為何自身未能多雇用臨時性的雇員,而Amazon的銷售火熱,因此很多產品的出貨都紛紛延後,最近個人也嘗試去Amazon訂書,結果Amazon竟然延後了快一周才有能力出貨,這跟Amazon過往不超過24小時就能出貨的習慣不同,而且這次不是Amazon的倉庫沒書需要再跟別人訂,而是倉庫有庫存但卻沒有人力能夠解決出貨這個問題,從這裡也不難看出實體店面想必去年十二月的聖誕節買氣非常糟糕,因為都被Amazon這個便宜商店取代了,這也加重了美國2013年十二月的就業增長問題,人數只有增加七萬四千人,相對於十一月有二十萬出頭的數據,簡直是天差地遠;其數據背後反映的是美國確實也增加十五萬到十七萬的就業人口,但是因為政府裁員,很多實體店面都沒雇用臨時勞工,外加建築業跟其他製造業在生產條件改變與效率提升之下,能夠降低需要的員工,因此投入更多資本與設備之後,竟然出現裁員的情境,這些因素造成了最終加減之間只有多增加七萬四千人的就業!!

  從就業數據未能大幅增加跟美國零售數據卻是大幅增加,更能見到美國經濟體的改變,與很多過往工作機會的不再,這點在中國其實也是廣為人知,如果中國政府真的希望增加就業,其實中國政府該是要好好想想如何抑制Alibaba的淘寶網繼續永無止境的發展,因為淘寶網已經嚴重影響到中國大陸的實體店面,連臺灣去的麗嬰房都首次面臨虧損,原因就在於父母都會去麗嬰房看實體產品,然後用手機照相,將照片上傳網路跟淘寶或是其他網路商家做比對,只要是相同類似的產品但價格只有不到原來的一半者就下單購買,這也使得麗嬰房的產品完全賣不出去,但是麗嬰房卻需要很多的員工照顧店面,因此在固定成本高但銷量大減之下,出現了去中國發展的首度虧損!這跟Amazon過往賣書,到今天甚麼電器都賣的情況是一樣的,因為Amazon已經取代了實體店面的功能,正如同阿里巴巴的淘寶網取代了很多中國大小城鎮裡的大街商家是一樣的,試問這樣下去,中國很多銷售服務人員不會失業嗎??

  全球景氣的光明面是美國經濟確實復甦,因此美國人願意增加消費,但是全球景氣的黑暗面是即便是美國的服務業,其實都已經面臨到經濟結構的轉型與消費習慣的轉變,而面臨到雇用員工人數下降的窘境,國的大學生跟臺灣與中國大陸的大學生都一樣,拼死拼活的念書其實是無用的,因為大學裡的教授如果沒出過社會做過銷售與其他服務工作,在學校教的根本就是紙上談兵,後來這些大專畢業的學生,最終也可能因為學校教育跟社會不能銜接,面臨到工作找不到且無力償付學貸的窘境,最怕的是學生家長拿自己的退休儲蓄出來讓學生念書,結果父母的退休金耗盡,而這個大專畢業生卻還是找不到工作,因為學校教的跟社會需要的不同!!

  因此全球景氣的光明面是產業會雇用長期員工的目的,很清楚地是為了企業價值的提升,企業雇用的員工幾乎都屬於R&D,即便是行銷也是需要經驗與技術的累積,那也算是R&D的一部分,很多企業的智慧財產就在這些經驗累積與傳承中出現,服務業的變化大,因為消費者的收入與生活型態,大幅改變了消費者的偏好與購物習慣,導致了網路商店興起與實體商店的被取代,因此實體商店裡面銷售的產品只能走向低價化與高單價的特殊化,低價化是價格低到網路商店無法銷售獲利,比如五十元商店的興起,那些東西網路商店可能無法少量出貨,因為運費是固定的,而特殊化的銷售指的則是特定需要版權或是特製且少量的商品,這些商品通常具有高單價與無法替代的特殊性,比如施華若得的Hello Kitty水晶,如果它銷售的是Hello Kitty造型的水晶,一來它需要支付版權費用給Hello Kitty公司,再者它可以透過少量製造來造成此一產品的稀有性,藉此提高它的單價,最終提高企業的利潤,這是網路商店無法複製的,而且網路商店一但從實體商店購買再轉賣,勢必墊高自身的成本,最終還是不敵實體店面;因為運費的緣故,只要網路商店無法用低價折購的方式取得相同產品,那這些產品在實體店面中勢必就有它能創造出來的利潤!這也是歐洲的精品產業願意花大錢租店面,在中國大陸各大城市與香港或是臺灣大量開分店的原因,因為那些精品都是少量多樣,且近來價格是年年大漲,還塑造出同一件精品今年買明年再轉手賣,竟然能夠獲利百分之二十以上的可能性,而這也是實體店面廠商透過產品品質與特殊性,來對抗網路商城的不得不!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過多年的努力,在財務學界裡面工作多年的老兵Gene Fama終於拿到了他的Nobel Prize of Economics, Eugene F. Fama,一般大家都喜歡稱他為Gene Fama,因為大家喜歡將Eu那兩個英文字母移開,所以Eugene就變成Gene了,Gene Fama先生因為長年在資產定價的研究工作上面,得到了他的諾貝爾經濟學獎,Gene Fama先生的研究工作早年是關於金融市場效率性的研究,大家耳熟能詳的強式.弱式與半強式的效率市場研究,當然有很多地方歸功於他老先生,Gene Fama是已故的另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Merton Miller先生在芝加哥大學經濟系裡面的第一個博士生,Merton Miller對於美國財務學界的建立,有無比重要的貢獻,除了他培育與拉拔了很多很多的英才之外,也對於美國金融市場中關於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交易,有很多很多獨到的見解,在其晚年的書裡面,經常勉勵美國財務金融的學者,要多花心思在財務實證上面有所努力,要多關心美國社會的金融發展,要多替社會很多很多的金融議題多所貢獻,Merton Miller先生的另一個重要的貢獻自然是提攜後進,Merton Miller先生除了提攜了Gene Fama先生之外,也大力支持Myron Scholes, Fischer BlackRobert Merton等人,將關於歐式選擇權的定價模式理論,發表在美國重要的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ics(JPE)等期刊上面,一般後世稱其為Black-Scholes-Merton(BSM)模型;爾後經過很多人的努力,美國在七零年代,八零年代,與後來的九零年代,才陸續推出了公債期貨,指數期貨以及期貨選擇權和後來大家有點吃驚的新奇選擇權(Exotic options),其中包含了後來眾人耳熟能詳的CDS!!

  回頭談BSM模型的發表,Fischer Black, Myron Scholes與Robert Merton等人在西元1970年左右發展出來此一模型,經過了六七年的努力之後,才在Merton Miller先生的大力鼓吹之下,得到了JPE的首肯刊登,爾後Robert Merton等人在學術上面就比較能夠出線,以及後來Fischer Black甚至得到很多財務大期刊的青睞,成為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JFE), Journal of Finance(JoF), Financial Analyst Journal(FAJ)等大期刊的常客,其實都跟Merton Miller的強力推薦那篇Options pricing theory在JPE得到刊登是有關,從在之後Robert Merton就變成Econometrica等重要計量財務大期刊的常客;爾後Robert Merton與Fischer Black都在MIT任教,再過來Robert Merton轉去Harvard任教,之後在西元1998年之後的幾年又回到的MIT,Fischer Black先生後來去了Goldman Sachs當顧問也同時在MIT教書卻不幸因為鼻咽癌過世之後,Robert Merton與Myron Scholes在西元1987年,共同因為BSM模型在OPT上的研究工作得到了諾貝爾經濟學獎,而在西元1988年時,Myron Scholes與Robert Merton所參與的LTCM避險基金,因為俄羅斯與亞洲金融風暴回頭燒到美國,當時LTCM破產造成美國金融市場出現金融系統性風險,被當時Fed的主席Alan Greenspan出大錢相助,從此美國就陷入避險基金出問題,美國政府出錢相助的循環當中;值得一提的是Robert Merton是從Cal Tech(California Technology)畢業的高材生,Cal Tech至今仍是美國最棒的學府之一,Robert Merton後來擔任了Paul Samuelson的研究助理,也跟Fischer Black和Myron Schole一起從事選擇權方面的研究,他將在Cal Tech學到的工程數學中關於物理流體力學的計算,用在計算OPT的理論研究上面!

  Gene Fama先生過往在談自己的博士論文時,也會提到在芝加哥大學圖書館裡面,發現法國人Louis Bachelier關於金融資產隨機性漫步(Random Walk)的討論,以及自身過往在學校裡面做其他老師研究助理時,關於特定股票價格變動的研究,效率市場主要談的是資訊充分反映在價格上面的情境,依照Holmstrom先生的說法,只有被認定出來的資訊,才能透過價格來加以展現,因此效率市場理論或假說利基於資產價格能夠很迅速且充分的反應相關重要的資訊;只是在西元1980年之後,隨著美國另一支的經濟學派-行為經濟學-的出現,慢慢有很多學者開始質疑金融市場並不存在效率市場的假說或是理論,其中以ShleiferVishny等人,在Journal of Finance發表關於金融市場沒有效率的文章為代表,Shleifer和Vishny更出版了一本他們兩個的論文所改寫的書,the Limit of Arbitrage,談到了金融市場中的資訊無法很快且迅速的反應在資產價格當中的幾個原因,一來是套利機制的自然限制,還記得Milton Friedman先生在美國放棄跟各國央行用一定美元的價格換黃金(Bretton Wood agreement)之後,去了銀行端問銀行能否跟銀行進行貨幣期貨(Currency futures or forwards)的交易,結果當場被銀行拒絕,因為銀行說這樣的交易在當時只有法人且必須超過一定數量的金額才能承做,因此Milton Friedman之後就大力鼓吹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ME)要努力創造這樣的金融商品,從這裡面就能見到套利機制的限制,另一個常見的套利機制限制是交易數量的不足,因為只有買方而沒有賣方或是只有賣方而沒有買方的金融交易是無法成交的,但當金融市場對於未來的看法一致時,即便是重要的資訊其實可能都只有交易的單方,此時您跟期貨交易所進行交易時,期貨交易所會做的就是大幅度提高期貨交易的保證金,正如同今日,西元2013年十月的此時,CME大幅度提高股票選擇權跟相關交易的保證金,金額是幾個月以前的兩倍以上,用來降低投資大眾的參與跟可能的獲利空間,以保障期貨交易所自身的安全;不論如何,美國在西元2000年以後的JoF就開始大量刊登這些在經濟學界中廣泛稱之為實驗經濟或是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的想法與做法,並將其稱之為行為財務學(Behavioral Finance),其中以為美國所發展的CAPM和BSM等人關於的OPT理論,在實際的應用上其實一直都有非常多的問題,因為市場資訊經常很難迅速地反映在資產價格當中,而且很多時候金融市場的參與者會在某些情境之下過度推高特定金融商品的價格長達一段不短的時間,一般稱其為price momentum,外加前述的理由,套利機制有其市場自然存在的限制,因此就如同MIT的教授Holmstrom先生所言,在金融市場中,要能被認知出來的資訊才會被反應在價格裡面,如果是被投資銀行或避險基金刻意隱瞞的資訊,要到很久之後經過有心人刻意透露之後,才會造成價格的急速波動;總之,在財務理論中,不論是CAPM還是BSM-Options Pricing Theory其實都是需要架構在市場效率性(資產價格迅速反應市場資訊)之上,此時我們才能見到金融資產的價格變動必須滿足隨機漫步的特性,因為資產價格已經反應了相關重要資訊,也因為如此,之後的資產價格變動因此變成了隨機性質的變動,而資產價格相當程度上已經將其內涵的資訊透過價格的變動展現出來,因此指數型的投資長期來看一定會比特定人管理的績效來得好很多很多,所以我們見到了Legg Mason的Bill Miller終於輸給了大盤,只是我們還是見到了Warren Buffet卻遠遠勝過大盤,原因無他,因為從很早之前,Warrren Buffet先生的投資原則就是-證券分析,採用類似於Fama-French兩位先生的FF three factor model模型中所隱含的-以財務會計概念做為證券投資的做法;而效率市場的背後所需要的原理與原則,不外乎具有Martingale等條件期望值的數學特性,而此一部分的應用正是後面所有數理財務學的起源與濫觴,對於Martingale或是效率市場的基本概念,用中文簡單的去闡述就是-在手邊已知資訊的情境下,當我們對於未來去做預測時,我們會用的預測值正是過往長期以來實際觀察的平均,再簡單一點的說就是-金融市場雖然有起有伏,只要長期持有,市場最終會讓長期持有者在某個特定的時間點賣出時一定賺得到錢,當然從西元2008年的例子來看,此一情境是大受質疑的,原因無他,因為西元2008年的情境相當程度上面,是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的創造,將所有金融資產價格的相關性大幅度提高的一種現象,因此照這樣的推論,如果是百年難得一見的情境,那最後長期持有沒有調整過投資組合的可能賺錢時間,大抵上或許真的得長期持有個百年之久,這是傳統機率理論的合理推論,而這也跟傳統運用martingale的觀念在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中所需要的假定:所有金融資產價格的相關性長期看來只會越來越低的假定是大相逕庭的!值得一提的是,Martingale也是芝加哥總體經濟學理性預期學派(Rational Expectation)經常使用的數理工具,因為RE背後的假設也是資訊很快的迅速傳遞,而一國的國民能夠對國家未來各種總體政策做出理性的預期與相對應的反應,因此國家減稅與國家擴大政府支出,老百姓都會用拼命增加自身的儲蓄來面對未來政府加稅的可能,因此政府刻意的經濟政策短期或許有效,但長期卻是無效的,因為百姓會做出理性預期去加以調節;爾後從Martingale之後,在財務理論的數學基礎發展中,慢慢地才陸續出現財務數學(Mathematical Finance)與其他關於數理財務學的理論推演與應用;總的來說,市場效率性對於財務學界對於過往四五十年以來財務學的發展,對其建構的數理模型(CAPM與OPT等基礎學說),是至關重要的!

  只是在CAPM,行為財務學,BSM等人的OPT等財務理論都陸續得獎之後,總算Nobel學會開始回頭重視效率市場理論,也總算給了垂垂老矣的Gene Fama一個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他過往的學術研究,因為必須先有市場效率性的想法,爾後才能延伸出CAPM與OPT等財務理論與看法,從一籃子的投資組合來考量資產定價的研究,以為資產訂價必須先從系統性風險的觀點來著手,爾後才是非系統性風險對於特定資產的影響,因此後來被以為主要就是在界定資產的風險與(預期)報酬之間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Gene Fama有一個女婿,同時也是美國學界資產定價理論很重要的研究者-John Cochrane,他寫過一本關於資產定價的書籍,也是後來晚近所有關於Asset pricing書籍的參考與濫觴,J.H. Cochrane的名言就是只有透過不斷寫作的練習,才可能寫出好的論文,因此身為一個學者該做的,就是不斷地寫作,話倒是要少說些才好;值得一提的是Gene Fama先生大學攻讀的是法文系,爾後才轉往商學領域發展,這與他的女婿J.H.Cochrane的背景雷同,Cochrane先生原來也是語文領域的專才,爾後才轉往財務金融領域發展!!

  Gene Fama是Journal of Finance的常客,這次常跟Gene Fama一起努力發表的學者Kenneth French,未能一起得獎確實是遺珠之憾,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在西元1980年之後,對於美國投資學界有非常重大的影響,因為他們的研究,讓人更為重視價值型成長型的投資,也更重視公司的市價帳面比,企業市值和其它相對的價值與成長因子,以及其他公司的成長動能因子與價值成長相關概念的研究,對於美國和全世界的投資學界都有非常重大的影響,當然Gene Fama以為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只是將過往很多人做過關於市場效率性的研究結合在一起,將其中除了系統風險因子之外的幾個變數與報酬率跑迴歸之後,從中間取出倆個有重要統計顯著性的因子去構成其模型,但是其實這裡面也說明了當我們手邊的資料只有這些財務會計資訊時,我們也只能從這些資訊中去發掘訊息跟解讀訊息,最後就是將這些資訊內化成資產價格變動的主要原因,這與Holmstrom先生以為-只有能夠反映資訊的訊息才能影響到相對應的資產價格的論述-是相同的!因此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還是有其重要的貢獻,特別是對於後來美國投資學界,不論是共同基金,私募基金還是避險基金的投資操作邏輯,都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值得一提的是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等於是補足了過往Gene Fama關於效率市場研究的缺憾,當然Gene Fama以為那不是缺憾,而是過往諸多年研究經驗累積的發現,因此才能創造出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只是如此一說好像對French先生是不夠公平的,因為誠如Holstrom先生等人所言,市場必須正視特定的資訊,才能給予其價值的認定,這裡面闡述的是資訊與價值之間的關係;因此在財務報表分析當中,經常會使用到的財務會計計算因子,在此時對於特定企業的價值與成長或是其價值成長性的認定與評估,在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中總算能得到展現,也總算是替比較廣泛的效率市場假說(the 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做出比較合理的實際應用,過往效率市場的檢驗常集中在企業發放股利,企業進行購併,企業發行新股或債券,企業發行可轉換證券或是企業某些特定的企業財務行為上面,甚至還分成Micro與Macro的研究議題(爾後此一分類方式也被運用在行為財務學的研究分類上面),而Fama-French three factor model則是讓效率市場理論在企業價值分析上的可應用性更往前走了一大步,個人還是以為此次Kenneth French先生未能得獎,可說是遺珠之憾!因為FF three factor model補足了效率市場的無法實用性,讓效率市場理論跟傳統的證券分析掛了鉤,也使其更具有實用價值!

  當然French先生未能得獎的原因,當然是因為這次必須頒給其他垂垂老矣但卻有重要貢獻的美國財金學者,而此一獲獎的經濟計量學界的大師就是Lars Peter Hansen先生,L.P. Hansen先生的得獎替後來很多其他美國經濟計量的大師們開了一個得獎的大門,很多UC San Diego的學者與Harvard和Yale的學者都等著L.P. Hansen得獎之後,方能陸續跟進得獎,L.P. Hansen先生在經濟計量議題與模型參數估算的斂散性上面有其非常重要的貢獻,最重要的貢獻是GMM(Generalized Method of Moment),這個理論還是一路承襲於英國的統計大師R.A. Fischer在上個世紀初利用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MLE)對於生物統計學上面的諸多研究,爾後統計學界在很多參數的估計上面都會用到類似的估計方式,於是統計學界後來也透過相關動差的思維發展出另一個估算的方式,一般稱其為Method of Moment(MM),爾後在統計學界裡面,稱MLE,MMLSE為重要的三種常用的統計估算法,只是L. P. Hansen先生將其研究的焦點是經濟理論中經常需要解決的變數之間相互影響的議題,並將其轉化為動差的估計與探討,並將此一研究方法大量運用在總體經濟理論中的動差與相關的參數估計上面,爾後L. P. Hansen等學者將GMM的理論,運用在評估特定資產價格動差變化對於投資人效用的影響,最有名的就是Hansen-Jaganathan Bound,此一界限主要在衡量資產價格貼水(equity premium)的議題,因此也被以為是資產價格理論評價中重要的貢獻,這次Nobel學會也是以此作為頒給其Nobel Economic Prize的理由,此一推論源自於過往經濟與財務學界的學者們關於Equity premium puzzle的研究,對此Gene Fama先生也是有很多話想說的,他曾在某個專訪中以為premium或許不如大家想像的那麼大,但是Gene Fama先生是不否認金融市場特定的價格是有 price mometum效果的!這裡值得一提的是L.P. Hansen與Jaganathan將很多重要的財務計量論文編輯成冊,出了數本論文匯集Handbooks of Financial Econometrics的書!L.P. Hansen先生多年以來,始終被以為是經濟學界未能得到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遺珠之憾,L.P. Hansen先生也是美國重要經濟期刊Econometrica的常客,而他有一個很重要的學生Bruce Hansen,同樣是經濟計量學界的重要學者,也是Econometrica跟另一個計量大期刊Journal of Econometrics(JoE)的常客,這兩個Hansen先生都被以為是經濟計量學界中很重要的理論工作者,很多人都以為B. Hansen在某些方面遠比L.P. Hansen來得有前景,因為相對年輕而且總是努力關注高維度且相對計算困難的經濟計量議題,但是L.P. Hansen先生對於學術的熱愛與持續努力,卻是後輩都難望其項背的!

  Robert Shiller先生的研究範疇相對於Gene Fama和L.P. Hansen就廣泛許多,他也是行為經濟學派的支持者,以為市場的價格中有很多人因因子(human factors)會對其市場價格有非常重要的影響;R.J. Shiller先生的研究工作從債券市場的殖利率曲線,房地產價格指數,資產價格理論,衍生性金融市場的衝擊,公司理財與公司治理,到國家經濟政策與央行工作與目標等研究上面,都有相當不措的研究與發表,近十幾年來專注於Case-Shiller index的研究工作上,R.J. Shiller是不可多得的德裔美國人,也是美國非常重要的財經科普書籍的撰寫人,他最近的一本書寫得是金融市場與社會的關係,也經常引介德國的公司治理制度給美國人知道,因為德國式的公司治理主要強調公會代表在公司的董事會裡面也該有非常重要的席位,相對上對於公司所有的利害關係人(stakeholders)的關注會比英美法系中,公會代表沒在公司董事會當中,相對上是來得和諧與多所考量的!Robert Shiller經常談到如何在這裡面取得平衡,如何使得一個社會走向比較和諧的社會,又能使得金融市場的力量得到發揮,Robert Shiller也是過往前任Fed總裁Alan Greenspan座上賓,經常參與其演講與瞭解美國Fed政策對於美國金融的影響,因此也認知到了Alan Greenspan在Fed末期所以為金融市場確實存在非理性的繁榮,只是Alan Greenspan以為政府不該去做干預市場不理性的變動與採取任何的管制動作,關於這點就不知道R.J. Shiller先生的想法是甚麼了,當然Alan Greenspen在Fed任期的末幾年有提到央行對於美國金融體系財務風險管理的角色,只是那正代表著當金融市場不理性變動時,政府該進場干預與管理,可惜的是Greenspan沒有道德勇氣去這樣做,反觀我們的馬總統倒是有勇氣推房地產管制的相關稅負,不論成效如何,至少降低了大家非理性的過度交易,卻被眾人罵到臭頭,因為眾人可不如理性預期學派那樣以為的理性,大家只想賺眼前的錢卻根本不管未來子孫可能面對到的過高房產價格與未來生活中可能面對到的生活成本大幅提高的問題,說來也是件蠻弔詭的事情;R.J.Shiller是一個非常好的學者,其著作等身,是不可多得的經濟專家;同時R.J. Shiller先生與臺灣的關係密切,經常來臺灣訪問與演講,也是臺灣hTC手機的愛用者,這點倒是很值得多所著墨的!!當然,在R.J. Shiller得獎之後,可以預期的是以後他來臺灣的演講費用應該會三級跳了!!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說過不反中國的,但我想身在台灣的人都該知道自己是台灣人!!中國的問題很多,當然我想中國自身也很清楚自己的問題,那就是境內百姓分配不均的問題,因此中國就打房打炒作原物料的企業與個人,想辦法拿掉它們的再融資管道,想辦法讓它們沒有辦法透過借貸的方式去買空賣空,因此中國固然沒有出現房市大跌,但是中國的借貸機構已經出現流動性的問題,中國的金融機構已經很清楚的知道不能再借錢給這些人炒房了,甚至中國的不少金融機構已經知道自身在房地產的借貸將出現少見的大紅字,簡單的說,就是中國的金融機構會跟西班牙的金融機構一般,再過來持有的是一大堆被法拍的不動產,而那些資金是完全都收不回來的,特別是中國的北京上海幾個大城市,都會見到一波房地產的拋售潮,過往這些中國的房地產炒家正在拼命將自身的資金,移往美國的紐約與英國的倫敦等美歐的大城市當中,因為她們的法律保護比較嚴密,只是這裡已經透露出中國的金融機構在中央的政策引導之下,將出現了非常缺乏流動性的情況!!中國已經知道自身產業的過時,以及過往拼著老命生產的產品是過時的,只是中國沒有真正的創新與創造力,去進行相關產業的更新,中國的大學生很多,但真正有能力的很少,這跟台灣是相同的情況;所有的白色家電在中國,都必須走上節能節水的新境界,而且那是全中國都必須走的路,但中國在此處卻是發展遲緩或者說不知該如何發展的,那也是中國目前的困境之一!!

  中國對於原物料的需求已經大減,這也是新興市場與澳洲等國家近來股市與匯市不振的主因!!而中國持有過多的美元準備,是中國必須拼命花錢換回實質的技術與產品的真正原因,但是美國卻又害怕中國的大舉購買,會讓美國的技術與產業徹底失去競爭優勢,於是中美之間的產業與各方面的大戰,就在此時一再上演,美國與中國都各取了自己的所需,台灣的老百姓卻還在腦袋不清楚當中,其實中國已經拿到了對台灣所有的所需,但是台灣換到的可能只是人民幣而已,還有臺灣比較有優勢的人力資源也是外流中國的,因為我們沒有辦法養活這些人,讓這些人有等值的貨幣與收入來源,只好讓他們去賺取人民幣,說來也是台灣的悲哀!!當然人民幣在中國外匯準備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美元的前提下,是會持續升值的,但是台灣的金融機構能夠將多少這些人民幣,換成其他能夠在國際金融市場中交易的貨幣是讓人質疑的,這是台灣目前的困境之一!!因此台灣的產業必須真正中國化,讓中國的金融機構與銀行持有一些產能過剩的產業或企業,讓中國去傷腦筋這些產品的去化,那是我們必須走的路!!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我不是很喜歡談政治,但是我想敬告碼政府,人民不是白痴,當初大家投票給您,是看上您的老實與誠信,但如今您對下屬的睜一眼閉一眼,放任很多公家機關魚肉百姓,拿窮人的錢補貼富人,這對國家是一大傷害,很多富人都沒繳稅或是繳太少,很多能夠跟國家制度相勾結的軍公教,都拿得太多太過頭,我想這些帳都得領導人來承擔,希望三年之後您下台,不會跟乘先生一樣被抓去關才好,您自己多保重了!!

  我想在這個版上我談過,很多新興市場債市存在的一些基本問題,那就是這些新興國家已經有很多美元的外匯準備到能夠發行自身貨幣的政府公債,很多國家在自身貨幣相對於美元大幅度升值時,償還掉了很多很多的國家主權債務,並且利用大家希望購買它們的主權公債,因此能夠用比較低的利率重新發行公債,而大量發行公債來借新還舊,如今這些國家的財政紀律其實都是有問題的,因此我們見到了很多國家的貨幣大幅度貶值,連帶也影響到這些國家的公債其實能夠用非常低廉的方式來償債,光是南非幣一年貶值幅度就高達十五趴左右,而東南亞的貨幣其實也是如此的,這對投資人都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新興國家債券上與美國高收益債上面,很多有經驗的投資專家還是建議資金放在美國高收益債上面,因為相對上美元是比較穩健的貨幣,而這些國家因為大幅度增加自身的貨幣供給或是極度缺乏財政紀律,國家債務都是直線上升的,讓人很擔心這些國家可能會多印鈔票來償還自身貨幣的公債,如此一來這些國家的公債可能變成廢紙!!而美國企業手中擁有的美元估計已經超過兩兆五美元,因此相對上只要美股美債有大跌,其實都可能使得這些市場有人承接,相對上這些企業也不是笨蛋,應該是不會去買新興市場的債市,不論是企業債還是國債,因此相對上,美歐的高收益債市市場與股市,目前看來是比較好的投資!!

  另類投資這一年頗受注意的主要原因,其實還是跟匯率有關,因為成熟國家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較為成熟,期貨選擇權或是其他結構性商品都是用美元或是歐元計價,在新興國家貨幣過往幾年匯率漲過頭的前提下,投資在歐美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市場,其實相對上是比較穩健保守的,如果投資人選對市場與標的,相對上即便不能大幅獲利,至少能有保值的效果!!其實歐美的金融機構這幾年真的都賺翻了,美國的金融機構一直在裁員,但剩下來的員工薪水一直在調漲,去年美國幾家重要的銀行跟金融控股公司,平均經理級以上的員工薪資調漲都超過了6%以上,據說有的部門還調漲了10%,但是這些金融機構還對自身的亞洲跟拉美等國家的分支機構,繼續裁員中!!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這波美元上漲與美債殖利率的飆高,其實正說明了世界各國,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在財政上面的衰敗與衰落,很多人大抵上會質疑這樣的說法,但是這卻是不爭的事實,事實是各國財政紀律不佳,即便美元這幾年走弱這麼多,各國都將自身的政府負債換成了自身的貨幣計價,只是因為對於很多很多外來投資者與國內自身的財務需求,各國紛紛不得不賣出自身的美債資產換成美元的貨幣資產,為了就是必須滿足自身經常帳與資本帳的需求;新興國家各國的金融市場,因為投資人的大量贖回,被迫必須拼著老命讓這些投資人將自身貨幣換成美元離開,連帶使得美元的實質購買力在近期提升;同樣地,因為不少國家在黃金買賣上面都出現了大幅度的虧損,各國央行都害怕自身會出現美元外匯準備不足的情況,因此連帶必須被迫出售美國公債資產,將其轉換成大量美元的持有,這裡面正說明了美國央行總裁Mr. Bernanke所言不假,美國確實沒有大量印鈔,美國只是調節了自身的資產負債表,但那並不意味者美元數量的增加,反倒是因為美元流入其他海外國家,造成美國境內美元數量的減少,這從美國這幾年幾乎都是在通貨不膨脹(disinflation)甚至是接近通貨緊縮(defaltion)情境可見一斑,如今大家只是將過往利用便宜的美元,所進行的carry trade拿掉,重新回頭擁抱美元而已!!

  這裡面說明了過往美國消費全球商品的單引擎,並沒有因為中國的加入而有大改變,其實大家是希望能有中美兩個雙引擎來驅動全球市場的,但是中國一直都在做進口替代的動作,Benz,BMW,飛機,甚至很多歐洲名牌,很多很多的產品都已經在中國投產,中國正在去世界化當中,這已是全世界皆知的事情!!

  中國對於全球商品與勞務的消費增加不如預期,大家本來期望中國能從原物料的消費變成一般成品的消費,但是中國貧富不均的情況嚴重,能消費高檔商品的人不超過十分之一,大抵上就是那一億三千萬人左右,其他人的購買力其實都不高!!因此..不要再亂說美元紙老虎,畢竟人民幣近來也開始貶值,當全球意識到中國的消費力不強時,可能大家就不會希望人民幣相對美元是繼續升值的,因為它能消費全世界商品的胃容有限,那大家就不會希望它利用自身貨幣的強勢去佔別人的便宜!!中國在此時,對世界的貢獻是不夠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有些疲倦了,這麼多年下來,大抵上沒幾個人受得了這些,特別是跟中國大陸連結這麼深的台灣居民,大抵上真的是夠累了,報章說臺灣20歲到24歲的失業率是15%左右,心想那可能還過於低估了!Grinold-Kroner有個關於報酬率的模型,裡面有個變數是本益比的變動量,這個數值其實是受到總體經濟影響比較深的,可能其他國家的戰爭,因此資金退回特定的國家,可能自家印鈔票,所以推升了自家的本益比,現在看起來歐洲的德國與美洲的美國,其本益比都有這樣的現象,因此很多大型企業的股票,被大量的避險與恐慌性的資金簇擁者,這些企業的股價可能還需要上漲到一段時間,直到人們發現這些好公司的股價已經不便宜,這些好公司可能都不是好股票,才會開始簇擁其他大型或是中小型與其他國家比較好的類股,這表示當美國與德國一些大型股還在走強時,全球股市其實多頭才剛開始!而大家習慣用指數去思考問題是犯了財務分析上面經常談到的Top-Down Analysis Fallacy,在財務分析上面,我們經常強調的是通常股票市場中,真正能夠見微知著的Bottom-Up Analysis其實正是幕後的功臣,最有趣的例子就是2008年的金融風暴,其實當年度Warren Buffet賠錢賠的不多,賠錢的原因是因為市場失去了流動性,因此在第二年2009年市場流動性出現時股價就上去且馬上開始賺錢了,原因就在於Warren Buffet向來不是很在乎總體分析與Top-Down Analysis,而是喜歡去看企業真正產生獲利與現金流量的地方;其實這正表示Warren Buffet是個Bottom-Up Analysis的信徒!!而很多績效卓越的股票分析師,正是善用的Bottom-Up的分析方式替投資人產生財富,而他們成功的秘密正在於良好的Bottom-Up Analysis!

  產業的變化方面,想說的是全球很多很多企業倒閉不是沒有原因的,因為過時了,因為沒能節能減碳!!人們開始去思考如何與環境共存,絕對是件好事,很多家電廠商倒閉不見得是壞事,因為又耗水又耗電的產業早該走入歷史,節能減碳本來就該是產業發展的一環,只是那需要的是材料工程的創新,能否用塑料來製造洗衣機,能否只用非常少量的鋼材來製造很多很多的東西,能否工業進步到使用的塑料能夠耐高溫耐水洗,而且過了幾年之後就會自然分解,人們必須重新添購?電動車的時代到底何時會來?人們能否用更便宜的方式過日子??因為全世界的薪資都是在減少的!!大家根本養不起耗油的汽車,根本養不起耗電的產品!!

  或許我們已在十字路口,但在我們眼前的其實是一個全新未開發的世界,因為那些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替代目前生活所需的設備,其實根本還沒有被創造出來或是說真正商品化,那才是世界該走的路!而不是印鈔讓百姓有錢溫飽,但在發展出來之前,印鈔讓百姓有錢溫飽,是必要之惡!!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還記得在西元2008年九月,美國正式因為LB倒閉AIG掛點,美國的MBS類金融商品出大亂子,因此掀起了全球金融風暴的時候,日本正沾沾自喜自己的金融機構依然穩如泰山,當時全世界最大的幾家金融機構,日本就佔了好多家,回頭看讓人想問的是為什麼??其實原因正在於日本當時已經長期處於通貨緊縮(Deflation)的情境當中,而日本的大型金融機構所持有的擔保品就是日本發行量很大的日本政府公債!!這裡必須很仔細的跟大家談通貨緊縮,以及為什麼美國人與中國大陸的領導人一聽到這個名詞就全身發抖!!

  通貨緊縮有幾個表象,那是大家所熟悉與熟知的:今天的一塊錢購買力到明天會因為通縮而增加,今天相同債券的價值與購買力,到明天會因為某種市場的原因,竟然會增加,因此只要是在債券殖利率還算高的時候拼命買入債券放著不動,在通貨緊縮的環境當中,它就會幫您生很多很多的利息出來,而那些債息的購買力因為延後發放,居然會出現其購買力價值增加的情況,而債券的交易,最後竟然會出現殖利率數值拼著老命下降而且好像永遠都不會上升的情境!!而這就是過往的日本!原因為何?因為市場中有人總擔心自身的債務過高,因此必須壓低市場利率去降低自身的成本,結果就是扭曲了市場該有的交易機制!很多人都以為日本企業本益比(Price-to-earnings ratio)過高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不少日本企業的債務負擔過重,試問當一個企業還沒開始賣新產品就背負了龐大的債務,如何能夠保留足夠的現金做自身財務上面的調節,如何能夠產生出足夠的營收來增加企業的價值,當企業大部分賺到的錢都繳給了債權人,企業如何替股東創造出價值來?因此很多人都以為只有企業透過倒閉重組與債務的大量減輕,企業才有重生的力量!! 

  說過了日本最大的問題是自身公債發行量太大,而過往在這個版上談過的,日本政府藏富於民,其實是反諷的說法,因為那代表的是政府與企業的互相勾結,當企業投資失敗,製造出大量的多餘產出,不論品質多麼精良,企業因為獲利不佳不敢替員工加薪,因為老百姓的收入跟不上這樣的產出與價格,而企業實質產出的價值其實用當地貨幣計算是大幅度縮水的,因為企業的負債高勢必推升自身販售的價格,如此一來企業所需承擔的成本也因為債務過高而被推升,照美國人的說法,這家企業早該進入破產保護並且開始清算,但此時日本政府用自身的力量介入,嚴重扭曲市場經濟的調節力量,讓這些企業無法透過破產清算與再生的方式去調節,最後形成了殭屍企業(zombie corporation),因為很多的企業都有相同的現象,而政府也總是採用相同的方式介入,因此出現好多好多企業同時拖累了國家,而使得整個國家陷入財政上的惡性循環!!

  即便這些企業有一些所謂的智慧財產權與人力資源,但企業體今天因為政府的介入,其實只是拖延了它自身根本無法清償的債務,而這樣的債務只有透過破產才能夠完全免於清償,此時借款人-在日本就是銀行團,所需要承擔的就是企業的破產與債權的無法回復,但卻是必要之惡!!企業的智慧財產權透過市場的機制拍賣給其他企業,而企業中有價值的人力資源逐水草而居到其他機構去任職,企業宣告破產結束,因此債權債務關係自此完全消耗殆盡;此時企業由另一個機構重新組成,或者是公司有能力者找回這些人力資源,並且重新買入原來還有價值的智慧產權,這家新公司的債務就比原來那家破產者大幅度縮減許多,如果這些智慧產權與人力資源真如其所言有價值,那自然可能透過重新上市上櫃掛牌展現其價值的增加,過往美國與其他國家的經驗,甚至可能使得其價值遠高過當初消失掉的債權價值;如果當時原借款人願意成為新的金主,此時原來借款人就能夠在過往答應以原債務轉換成股權的方式獲得很大的利益,那股票的價值越來越高,就能夠彌補這些債權人當時借款的損失,這就是所謂的良性企業重組循環!!而這也是近年來終於有很多很多的市場參與者以為日股本該繼續上漲的主要原因,因為那正是讓日本擺脫通貨緊縮的必要因素之一,讓市場的機能發揮來彌補政府政策上所不能及之處;但前提是債務過高的企業必須進行重整甚至是破產的程序,而此一程序的主要目標就在拋棄掉原先有的所有債務,讓企業透過破產與組織再造而重生!!

  不論是日本的Panasonic,Sony,或者是目前沸沸揚揚的Sharp,其實都有著相同的企業敗壞原因,那就是企業自身的投產失敗,以及企業在失敗的同時,日本的金融機構竟然完全沒有介入,只是一味的貸款,沒有人跟這些企業說"夠了,您該倒閉重組了!!",日本這樣的經濟體竟然沒有市場的自然調節機能,讓這些殭屍企業(Zombie corp.)倒閉重組與再生,這才是日本二十年來真正通貨緊縮的原因!!自然會見到政府的債務越來越高,當一國政府的債務越來越高的原因...在於政府拼命出面去拯救企業,此時政府勢必需要一個極為低利率的環境,這樣的低利率環境必然存在於國內的金融市場當中,因此反倒造就了企業賭博的心態與惡性的循環,這次不成功那就再借一筆錢出來賭博,於是企業越借越多,越賭越大,但還是同一批人在主導企業的運作,這些人失敗了,自然代表著觀念上的絕對錯誤,但是日本政府與民間金融機構,竟然放任這些人繼續經營企業,於是這些人就重新再犯了第二次的錯誤,第三次的錯誤,第四次的錯誤....一直到金融機構終於知道救不了,一直到政府的債臺高築快倒閉為止!!

  這樣的情境會產生一個很讓人難以理解的現象,但卻是非常直覺的,那就是"旅鼠現象",我們見到了一群旅鼠,拼著老命的在草原上奔跑,拼著老命的跑到了懸崖邊,然後成群結隊的跳入海中淹死!!這就是SHARP現在的情境,因為SHARP的技術不見得落後,但是生產的產品完全定位錯誤,過多的產能與產量根本無法用能夠損益兩平的價格賣出,原因就在於其債務太多,因此為了求現去支應自身所需負擔的債務利息,勢必推高自身的販售價格,而且根本無法透過降低價格的方式來消耗產量,透過降價的方式來增加利潤,因此SHARP該做的就是大量打消自身的負債,而那樣的情境目前看來只有以債作股!!除非日本的金融機構願意放棄過去的顢頇想法,不再是總想透過大量持有日本公債或其他企業債券的方式,來讓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好看,而是開始持有大量日本績優或是有能力重生企業的股權,並且扮演著監督其重生與組織再造的角色;以SHARP為例,就是跟SHARP協商,以債作股,透過讓SHARP將自身的債務轉換成股權,透過持有大量的SHAPR股票,讓SHARP重生,但前提是SHARP目前的經營領導班子必須全部下臺滾蛋,因為就是這批人搞垮SHARP的!!

  其實這裡面透露出幾個弔詭的因素,第一自然是搞了半天原來日本根本沒有人真正懂得經濟學,坦白說臺灣可是有很多人很懂得,其他國家是有的,美國更是不用說,Bernanke,Krugman,Greenspan好多好多好多人,都是真正懂得經濟學的,但日本沒有,這裡面透露出日本的高等教育也是一蹋糊塗;第二是日本的東京帝大等名校培養出來的大藏省官員,原來都是些膿包,既沒有道德勇氣,也沒辦法有人跟日本人說,只要股市的機能恢復,只要大家願意放棄過往錯誤的想法,只要大家敢讓殭屍企業破產重生,只要我們有勇氣找到有能力的人做適當的位置,那企業就能重生,日本根本不用白白走了這二十多年的通貨緊縮,因為那是很笨很笨的堅持己見下的錯誤與失敗!!最重要的是,企業一時的價值失去,不見得就代表永遠的價值消失,因為人力資本的累積是不容易的,企業發展這麼多年,這些人長期投入生產之中,終究有很多很多的Know-how在其中,只是過往企業遇到了笨老闆,因此失敗了,那換一批人領導就沒問題,這個不行就再換,除非日本沒人,註定該滅亡,否則終究是會重生,根本不必這麼悲觀!!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其實南朝鮮的Samsung與LG,這次確實是卯足了全力,要蠶食鯨吞日本的家電市場,再過來就是攝影器材照相機了!!一來這裡面日系廠商這十多年都沒有繼續去累積相關智慧財產權,再者其實這裡面是沒有類似Android與iOS的作業系統,因此只要技術門檻夠,南朝鮮的廠商是絕對會瞄準這塊毛利還算高的市場,只是如此一來,德日的廠商就得傷腦筋了,這是日本廠商的新隱憂,也是本土企業大立光等光學鏡頭廠商需要擔心的,Samsung絕對不會沒有原因的下單給大立光,自然是希望學習其技術,旁敲側擊,慢慢一點一點的偷學會,直到讓大立光股價變成個位數為止!!日系的Sony其實就嘗過這樣的滋味,當初跟南朝鮮的廠商合作生產電視類的產品,最後南朝鮮一路成長,而日系廠商一路走下坡!而南朝鮮做的只不過是貨幣貶值低價替代,而不是甚麼偉大的產業創新!

  南朝鮮的廠家厲害之處本來就在於模仿,透過合作方式的模仿是進步最快的,透過完全複製式的模仿是最有效率的,因為日本已經投入過多的研發成本,再過來卻因為沒有經費去市場銷售,因此走最後一段的市場銷售缺現金,南朝鮮只要招手出個錢,自然是相對簡單的!!這裡也透露出日本企業過往成功慣,早就忘記去看看世界是甚麼樣子,最重要的是完全忽略掉了美歐的過往需求,其實多為人為的,美國人耗盡了自身的儲蓄,才成就了日本.南朝鮮與中國的興起,歐洲人的消費能力過去十年都拜歐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高漲所致,如今即便歐元相對美元仍在高點,但歐洲的失業率高達十五到二十趴,日本的出口早就不該以美歐為主,本來就該加強中東與新興市場國家特別是南美與非洲新興國家其消費力道增長高者,只是日本覺醒的太慢了!!

  日本人完全在很多規格的制定上失去了立場,在很多消費性的產品上面技術與智慧財產權的累積也不夠,最重要的是產業轉型也不足,因為美歐如果失去了消費力道,只代表著全球的家電購買與手機消費必須走向低價化,我們在未來幾個月內必然又能再度見到,Samsung的手機大量堆存在經銷商與中間商的手中,那時又是透過一波一波的促銷與低價銷售,去出清存貨!因為全球老百姓的名目所得是逐年下降的,美國是如此,歐洲各國也是如此,澳洲與其他大英國協下過往發展比較久者亦是如此!因為日本早是如此,所以才會通貨緊縮二十年,因為日本的工資薪水就是沒辦法有顯著的增加!!為了要消費者願意多掏錢買,勢必要有很足夠吸引人的創新,那是日本廠商必須再思考的,那就是為何消費者願意花近乎一個月的薪資或是薪資的大部分去擁有這樣的產品??很多時候不見得是技術要多進步,但卻是消費者實際需要的,這才是日本廠商該做的事情!!

  說不需要技術的進步其實是騙人的,因為目前全球缺乏的就是水資源電力,過往美日歐各先進國家其實多少都有缺水與缺電的問題,這也是德國總是率先在電力上面下功夫,而且它已經完全放棄發展半導體類生產產業,其原因就在於它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這個問題其實也存在於諸多新興國家中,中國的農民有能力買台洗衣機回家,中國的廠商也有能力幫助農民的洗衣機不會被老鼠等其他農村常見的動物所影響,但是中國缺水缺電,同樣地,今天很多新興國家可能也都有類似的問題,那就是過於消耗水電的家電產品,是很難在這些國家生存的,因為他們都有缺水缺電的問題,此時日本該問自己的是,自身過度投注資金在面板與半導體相關又耗電又耗水的產業上,生產出來之後的相關產品一樣需要面臨又耗電又耗水的議題,這裡面是不是有點太笨了?試問日本能否帶起一波產業革新?讓全世界的家電有自己的電池,而且是長效運作的??如果能夠,那新興市場就有無限商機了!!這是全世界面對到的問題,那就是我們是否該能源獨立與少用自身所沒有的能源?這個問題對很多新興國家的家庭來說,其實都是迫切且重要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見到了日圓的貶值,這應該是遠比中國近來的諸多議題更值得去研究與思索的,日本的技術純度高,但是創新不足,過往日本的產品與產業的特色是,品管好質量高,但是不見得功能齊全與實用,這點是在很多日本的電器上面都能見到的事情,特別是有的產品功能多,但是光是為了達成具備這些功能,想來日本人一定花了很多很多的心思,只是如此一來其實反倒模糊了產品的焦點,美國人的產品向來以粗用著稱,所謂的粗用指的是消費者想使用到的功能一定能夠用的盡興,而且這樣的功能必須要相當程度的重複性,可以一直用到消費者淘汰掉這項產品為止,其實日本的汽車也有類似的概念,那就是省油與維修功能好,操作介面也很人性化,汽車的工藝與包裝其實也是遠勝於其他美韓品牌,甚至很多時候美國製造的日本品牌汽車,也被人以為是非常好的產品!!這裡面說明了過往日本家電產業的最大問題,因為要擁有這麼多消費者不太需要的功能,因為這些家電產業不知道專注於消費者真正重視的功能,而且讓它很粗用,經常出現的問題是,一但其他多出來的功能不太粗用時,消費者反倒會嫌棄這個產品,而且消費者經常會在送修的過程中對這個品牌產生出非常不好的印象,過多的功能反倒讓消費者嫌棄,過多的不必要功能反倒讓生產者在生產的過程中傷神,這才是日本家電廠商需要再去思考的!!

  Samsung的手機好用,其實不是Samsung的功勞,是Nokia與Apple的功勞,因為Samsung在替Apple與Nokia代工的過程中,瞭解到了全世界最挑剔的消費者-美國人與歐洲人-喜歡與不喜歡甚麼,Samsung在替Nokia代工的時候學習到了北歐人對於手機拍照功能的細膩思考,而這正是過往封閉數十年的日本企業所沒有的經驗,說過了日本最大的問題在於自身過於封閉以及過於自以為是,總是害怕別人會偷學自己,但是還是沒能擋住南朝鮮利用日本通縮的二十年,從日本挖腳日本的工程師去替南朝鮮做事,最終還是偷學了好多好多,反觀台灣的企業在跟日本打交道的時候,總是很老實的乖乖付費,而南朝鮮的企業其實根本就是半偷半搶地學會日本的技術,這跟中國大陸過往甚至直到今日從台灣這裡的技術學習是一樣的,無意去談這裡面的種種對與錯,總之南朝鮮學會了,而中國大陸也學會了,臺灣總是乖乖的付費學習或是直接進口,這裡面只說明了日本自以為是的封閉是沒有效果的!!

  日系家電廠商封閉,反倒使得其忘記要往國際去看,總以為自己多厲害卻忘記世界已經改變,忘記要去注意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改變;還記得很多年以前日本的麒麟啤酒來台灣對打台灣啤酒時,曾經跑遍了台灣的大城與小鎮,只為了瞭解消費者為何這麼喜歡台灣啤酒,不知道日本的家電廠商是否願意用相同的精神,去研究一下為何全世界這麼喜歡Samsung的手機,去研究一下為什麼Samsung手機的技術不見得比日本進步到哪裡去,但是就是能夠讓消費者很喜歡!其實大家都知道答案是甚麼,因為Samsung的手機能夠善用NFC的功能,手機跟手機能夠很快速的對話,手機有很好的照相與傳輸的功能,手機的軟體有Apple中iOS的使用概念,手機的照相功能有北歐Nokia的諸多精神,這才是Samsung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它善用了全球已經存在的各家很棒的企業,透過跟它們的合作來改進自己,反觀Sony是否願意跟本地的廠商Asus合作?Panasonic是否有考慮去跟Google合作開發新一代的手機介面??或者Panasonic是否願意跟Google一起開發整合網路與軟體界面功能的家電??讓家裡面所有的家電都能彼此溝通,讓使用者能夠透過一個很簡單的介面,同時統合家裡面所有的家電運作?其實那才是日本家電廠商背後的結構性問題,那才是日本家電廠商失敗的主要原因!!一個過於封閉與自以為是的企業,終究是要被世界淘汰掉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英文有句俗諺:"Fool and his/her gold always aparts!!" 或許這正是目前中國大陸搶買黃金的寫照,只是換個念頭想,這總比拿錢去堆高房地產價格來得妥當,其實真正該做的事情是-放在銀行裡面做定存就好!!說過了,現在買黃金對地球是個戕害,因為開採成本高背後的原因,不在於人力資本的提高,而在於提煉過程中會使用到大量汙染地球的化工原物料,比如汞等清洗與淬練黃金所需的汙染物,一但這些汙染物儲存不善,相當程度上面就會汙染土地與地下水,那居住在當地者可能這輩子都要活在污染的環境之下,那對人類是不好的!!

  中國大陸該做的是健全自身的金融市場,讓人民的財富能夠替國家未來的需求與發展所用,只是中國缺乏民主,因此金融市場的諸多交易機能很難發揮,而中國大陸的一窩蜂讓人覺得恐怖,因此出現搶買房地產與黃金的奇景,當然如果是中國大陸當局希望回收過多的游資,因此釋出自身的黃金讓百姓購買,這或許能夠進一步降低中國大陸自身的貨幣供給,那並非壞事,也總比拿去買房地產,因為地產價格的變動緩慢,使得中國境內的游資問題難解來得好的多,只是這代表著中國境內確實通貨的膨脹是可怕的,因為百姓口袋中有人民幣卻無處可用!!只是大家好像忘了,中國前一陣子才出現過整棟新蓋的大樓倒塌的情況,而中國引以為傲的電視台新大樓也出現過火燒嚴重的情況,原因就在於偷工減料,試問如果老百姓拿錢買的是品質很差的爛屋的話,錢還不如存在銀行,不是嗎?又得提醒大家的是,中國之前的地震倒掉這麼多房子與校舍的原因就在於偷工減料,所以這在中國(大陸)是常見的事情!!

  記得已過世的外祖母曾提到,在台美斷交與西貢淪陷的時候,大家也是搶買黃金,結果黃金在美國Fed當時Paul Volcker為了解決通膨問題,狂升利率之後,造成了美國S&L儲貸危機,金價崩盤,所有買的人都套牢了二十多年,好多好多年大家都不敢賣,因為怕賣了會虧本,每個人當時都虧掉了三分之二以上,記憶猶新,如果美國緩步復甦,慢慢地這些其他(Alternative)類的投資可能都不是很有價值了,其實應該還是將資金放在能夠產生就業與有成長價值的地方才是,更何況開採黃金已經成本太高與傷害地球,人類應與環境和平共存才是!!

 中國該做的是繼續深化人民幣的國際化,以及想辦法開始發展自身的金融市場並健全化,很多人都應該為此去努力,因為它能產生出新的就業,讓高端的知識份子有比較相稱的工作機會,這才是中國該做的!以美國為標竿!讓金融業變成新的就業火車頭,因為中國有豐沛的儲蓄,但卻沒有穩定的社會退休與保險的制度,也沒有穩定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那些才需要用到這些錢,中國大陸需要建立一個良性的循環,讓投入這些產業的人能夠賺到錢,讓這些金錢能夠成為建設中國的良性循環機制的一環,那才是中國(大陸)該做的事情!!而不是搶買黃金與房地產,這只顯示了中國人民幣的發行量過大,這只顯示了中國金融市場的運作機制徹底的失敗了!!因為百姓竟然無法透過正常管道的投資,去賺到該有的報償,那是不對的事情!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中國這麼迷戀黃金,最終可能反倒因為黃金而耗盡國力,在黃金價格還在一盎司一千美元的時候,我就在這個部落格上面談過這個問題了,中國從那時候該做的本來就是現在才做的-人民幣國際化,中國的人民幣太晚國際化了,而中國百姓因為沒有完善的退休制度,因此將大量資金投入於黃金之中,最終可能因為黃金價格的大跌,導致自身的財富縮水的更嚴重,而影響到中國人民的消費與各種投資活動,這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隱憂!!其實印度也是如此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Hello there:

  我知道每個人想事情都有自己的立場,一但傷害到自己的權益,大家自然受不了,但是我要強調的是美國人不是這樣教我們的,美國人想的是...即便很多政策,或許會傷害到個人的利益,但是只要能夠提升全美國人的利益就是值得的!很多時候,中國以為的事情,個人的利益不該凌駕在國家之上,其實我們在美國Obama政府裡面是有見到的,我們甚至見到了Mr. McCain常出現在美國的金融管理委員會當中,但他是共和黨的,中國過往的以為,其實中國從來都沒做到過,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是一個個人利益凌駕於國家之上的國家!讓我們看看美國.中國與日本版的QEx對台灣的啟示!!

  我們害怕金融市場失序亂漲,我們已經見到了台北與新北,甚至是桃園地區的房價亂漲,我們見到了未來台灣可能需要QE的情境!!是的!!一但金融與非金融資產上漲幅度遠超過薪資所得所能承擔,我們將見到這些資產回歸平均的現象,即便那是好幾年以後的情境,但是一但回檔,將是全民受害!!

  只是對於我們來說,中國,日本與美國的借鏡就是對的嗎??我想國情不同,一來我們的生活水準是遠不如日本與美國的,因此房價大跌與股市大跌,說穿了只要窮人或是沒有資產者不參與,大跌是有錢人的事情,只要我們能夠要求勞退基金與很多跟窮人有關的退休基金,在台灣股市大漲的時候大幅度減碼股市,那自然股市失序是有錢人的事情,跟窮人是無關的,只怕過往台灣十數年以來,每次股市大跌都是政府進場護盤,拿的是勞退的錢去護盤,自然連勞工都是損失慘重的,這就跟日本版QE失敗的相同原因,因為這些可怕的政客與執政者亂搞,每次都是拿可憐百姓的錢去亂用,最後可憐的百姓不但沒有福祉增加,最後政府在補助的優先順序上面,都是先從軍公教開始,吃剩的才開始補助超過一千萬以上的勞工朋友與家庭使然,最後就跟日本一樣,台灣過往始終處於通貨緊縮的噩夢的原因,就在於財富與利益分配機制的大失敗所致!!所以很多國家失敗或是經濟沒有成長的根本原因從來都不在於政府有沒有QE,根本不在於匯率是否要大幅度貶值,而在於為何產業沒有競爭力,而在於為何產業沒有獨特性,而在財富分配的失序所致!我們外債不高,本來就很難會有匯率上的大幅度變動,除非是他國的外債太高,必須要透過貶值來平衡自身的經濟體,因此我們只能被迫升值,當然我們也可能因為內債過高,造成不得不增加貨幣供給來融通高額度的內債,這也是未來台灣可能出現貨幣貶值的情況,但那代表的是更糟糕的經濟惡性的通貨膨脹!

  台灣今天會這麼亂,就在於政府亂減稅與亂發錢!!政府很多時候對有錢人太好所致,這裡的有錢人泛指資產增加幅度高或是能夠利用政府的特許權力增加自身資產者,這裡面包含很多領太多的軍公教退休,想想我家人也有領,但只有一個月一萬出頭!很多人都有稅負上的好處,很多有錢人都過得很好,還有很多錢炒作房地產,我們一個月可能賺不到萬元的,只好縮衣節食,連小感冒都不敢生病,因為生病就算有健保,還是要不少錢!很多人怪年輕人不生育,問一問這是甚麼環境好不好,連自己的養不活,最後生了又不是不用養,如果教育出一個殺人犯,乾脆就不要生好了,就跟日本一樣,人口老化與減少好了,所有的一切都繼續惡化好了!!一直以為台灣根本沒有不景氣,台灣的問題出在這些政府官員跟這些領太多者的不爭氣,因為國家已經是大敵當前,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很多制度過於陳舊,很多國家的產業都過時沒有進步,很多人的觀念都是錯的,原因在哪裡?在於教育,在於觀念,在於國家裡面有一群自私自利自肥的人在管理這個國家!!學生上學都不用閉書考試,只要跟老師抗議就好,國中一年級不會九九乘法表,高中一年級英文字母二十六個不認識,還一路念到技術學院畢業,學校很感激學生有交學費,不然學校會倒閉喔!!??這是甚麼教育環境??以前我們能念大學的是難能可貴的,從一進大學之後,除了國文課與其他一些通識與法學課程之外,就再也沒有使用過中文書了,根本沒有書可以用;每天晚上熬夜查字典,即便聯考英文很高很高分的,進到大學也是拼命查字典,不然根本跟不上學校進度,因為老師用的教科書是它在國外念碩博士用的書,其他的書他也沒讀過,不敢用別本,怕不會教,老師就這樣教學,一學期下來教了很多很多的章節,每次期中期末考,每科都是一兩百頁的英文等著要念完,後面的題目每題做完;老師考試隨便考,愛考甚麼就考甚麼,也可以不照書考,考它覺得重要的!!以前的大學很好笑,有的老教授因為沒帶自己的筆記不敢上課,結果就是放假一周,等到下周,老師的筆記有帶來才能夠上課,而且是美國的博士喔,好笑的地方還不止如此;考試考卷寫對了,去問老師為什麼沒給分,老師看一看很嚴肅的對你說,因為擬一定是抄襲的,不然為什麼跟解答寫的一模一樣!!??!但是我們不還是這樣過來了,因為大學學生有求知的慾望,想知道很多很多知識,圖書館的書都借遍了,很多書大家排隊搶著借回家讀!!以前做學生的時候,是奇怪的老師整學生,現在當了老師,是可怕的學生整老師,為什麼我們這一輩這麼慘??台灣這樣是有救喔??!!這裡面衍生出的問題就是,很多技職體系的碩士班學生,因為這樣的教學與教育的環境,到了研究所,竟然連一篇只有不到十頁的英文論文都沒辦法閱讀,試問如何了解更為深入的知識??試問如何學習更為豐富的管理.財務.金融.會計等等相關碩士學程需要的知識??試問這些其實比過往的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程度是遠遠不如的技職碩士畢業生,如何能夠找到有高附加價值的好工作??而這樣的惡性循環已經開始...好多好多年了!!

  其實這裡必須談的是,這也是為什麼美國高等教育越來越貴的原因,原因就在於美國人很清楚,現在高等教育的知識與體系繁雜,要培養一個好的師資是非常不容易的,而要培養出甚麼都能夠有深入了解的學生,那就更難了!日前Harvard不是才爆發學生抄襲期末報告的事情,為什麼期末不是考試?是給你一個假期回去寫報告?就是期末要交的報告是比期末課堂上面的考試要更困難的,要學生自己去選讀一整本書,整本書讀完了之後寫的報告不是照書抄襲,而是要有自己的看法,如果沒有,那唯一該做的就是重讀這本書,或是再讀別本書,直到自己能夠寫出一篇邏輯通順且內容完整的報告為止,否則老師就是給你一個F,明年再來!!而美國有制度的大學一年的學費包含住宿跟其他生活費用,目前一般來說是五到六萬美元,但也因為這樣,Harvard ,Yale,Stanford或是Princeton的大學畢業生才會是市場搶著要的(今年2013年的資料Harvard:5.8%, Yale:6.7%, Princeton:7.3%, Columbia:6.89%,當然我們也知道有錢人還是可能因為父執輩是同校而有較高的入學機會,但那是少數!!),高中學生申請大學通過入學的比率只有不到8~9%而已,每學期學費貴,每學期的課程內容都是非常扎實與艱深的,考驗的是學生自我調整與自我學習的能力,考驗的是學生要有獨立完成很多事情與自我規律規畫學習的能力,這樣的大學才是有價值的!也因為如此,Bill GatesHarvard的演講提到,現在您在Harvard所學到的,是我過往在Harvard從來都不可能學習到的,很多很多的內容與課程,是我在大學時從來都沒聽過的!!這就是知識經濟社會的價值所在,要有極為有學問與知識密集與附加價值高的服務業,就是這樣來的!那絕對不是免費與不需要付出代價的,我們的大學學費太低太低了!我並沒說外般皆品唯有讀書高,我的意思是專業的培養,台灣根本把這當成是個!!大部分的學校,包含台大在內,根本不重視學生基礎能力的訓練,不知道是從哪個教育部長開始,將學生大學畢業學分降低成128個左右,本來是140個左右的,學生能學到甚麼??台政清交成這些學校放任自家學生亂玩亂讀,根本沒有好好訓練學生,浪費國家資源,而這些公立大學的學費是私校的一半甚至是三分之一,試問國家補貼這麼多,學生做了甚麼,去跟教育部長抗議亂罵?真的該讓公立大學的學費與私校拉平,該是時候讓公立大學學費漲一倍以上,如此人們才會懂得珍惜!!

  其實中產階級薪資降低已經是全球化的趨勢,別忘了還有非洲人可以加入全球生產的行列,只是政府該做的不是跟著廠商的錯誤要求瞎起鬨,而是將國家僅有的資源集中,做一些附加價值高但不見得需要大規模產量的事情;因為新興市場的大規模需求需要的是低價商品,那不是我們能夠做的,因為需要的是大規模的原物料與相關生產,對於台灣這個需要原物料進口的國家,根本不合時宜;甚至我們的面板產業,早就該讓中國大陸廠商入股了,最好是超過一定比重,讓它們去傷腦筋該如何將這些產能銷往中國與第三世界去!!

  我們該做的是集中資源,培養足夠的人才,替全世界進行財富與資產的管理!是的!最後一定會需要跟香港競爭,那是不得不走的道路,大家沒看到新加坡這幾年就在做這件事情,還有就是把自己的機場搞得很好玩,還有衝浪池跟SPA館,無非就是盡量提升機場的附加價值,南朝鮮這幾年也在做這個!!或者我們該做的是變成研發中心,只是政府願意帶頭做嗎?廠商的意願已經很低了,大多數的製造業都已經是MIC,那是很可怕的事情!!我們附加價值高的產品都沒有在本地生產,試問如何讓大家的薪資增加??我們沒有做附加價值高的事情,一直以來都是如此的!!馬政府甚麼事情都沒做,只會亂說與亂替自己辯護而已!沒有實際的產業需求,社會為何需要高附加價值的人才??所以在教育培訓上的需求就更慘了,不是嗎?這也是高學歷者失業的很大原因,當然有不少原因是因為這些高學歷者本身也不具有競爭力,比如很多的技職碩博士與後段私校甚至是公立學校的博碩士,所受到的訓練與實力,坦白說根本是一蹋糊塗的!教育失敗了,國家自然沒有競爭力,更何況台灣的老闆都喜歡撿現成的,哪有很棒的現成畢業生可以用??所以才會薪資不漲!!而且還會產生Lemon effect,讓大家以為台灣的博碩士都是笨蛋!!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