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元2013年即將結束邁入西元2014年之際,中國確實面臨到了很多很多的挑戰,而真正最大的挑戰與困難點,不是來自於全球經濟與金融的變動,而是來自於中國自身的改革與變化!!目前西元2013年的中國,正站在十字路口旁邊,是選擇向左向右或向前,其實對中國來說都是難題,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中國面對到的問題:

  (5)金融改革的深化與內容:中國在自身的三中全會上所得到的共識是中國必須進行更為深化的金融改革,只是金融改革必須是由下而上的發動,美國與歐洲的金融改革圍繞的主題,從1970年代美國放棄與各國之間採用金本位的美元固定匯率開始,匯率市場中的金融商品,不論是期貨還是選擇權或是特定量身訂作的遠期契約等等金融交易工具,到1980年代美國自身利率的變動調整,因為當時Paul Volcker大幅度提高自身的利率來壓抑美國境內因為越戰等戰爭所引起的通貨膨脹,到後來美國盡一切努力發展自身公債期貨交易,以吸引更多人投入美國的公債交易等等,這些那些的金融交易,大多都是透過銀行與合宜的交易所(Exchanges)與投資銀行部門來進行的,因此在交易內容上面與交易目的上面,都是為了因應總體金融環境的改變,而替個人與企業所進行的風險管理與資產價值保存,反觀中國對於匯率與利率的控制,對於全球資金流入中國在特定產業裡面的控管,這些控管其實都說明了很多具有價格引導作用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在中國其實存在的意義並不大,因為中國中央管理者就已經全權控制了諸多的變動與相對應的風險,如此一來民間將無法透過市場的力量去尋找這些變動的均衡點,市場參與者將無法透過金融交易來達成大家對於這些變動的共識,這些金融交易的缺乏,其背後代表的就是中國過往培育出來的金融人才是無法增加價值的,歐美金融人才的價值,正在於勇敢面對這些變動所產生的各種金融與企業風險,並且透過對於金融市場的變動的良好金融管理,使得這些管理與金融人才能到賺到適當的報酬與適才適所;中國必須進行相同的金融改革,如此對於中國境內的金融服務與相關就業,以及相關產業人員薪資的提升,才會有顯著的幫助!

  要能夠達成這樣的目標,中國必須先有對金融市場變動與管理的基本觀念!!首先,中國確實需要幾個大型的金融交易商,比如歐美流行的私募基金(Private Equity Fund)與避險基金(Hedge Fund),這些金融機構的出現,代表著其自身投資銀行的角色,針對可能具有發展性的明星產業,透過私募基金的介入,一點一點的養成,直到這個產業成熟到能夠自立,在透過市場IPO的機制予以市場化,同樣地,避險基金面對的是一個高度變動的市場,但是避險基金具有引領市場變動的基本精神,當然其對於市場的判斷可能對可能錯,只是最終市場的價格變動取決於總體供需交易的加總,不論是私募還是避險基金,其所可能存在的環境是一個高度競爭與自由變動的金融環境,中國目前不但對於境內存放款的利率進行管理,也對自身人民幣的匯率管制嚴格,這些那些都說明了即便中國有避險基金,其實投資的標的還是偏向於歐美或是香港等高度自由化的金融環境,但對於中國自身金融市場的諸多缺失,並無法透過金融交易來加以修正,歐美的金融交易背後還有一些很基本的原理,那就是避險基金可以因為不認同當地政府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因此放空當地的貨幣與股市,最終逼得當地政府進行政策的調整與改革,這點是中國政府始終沒能想通與理解的地方,也是中國金融改革最大的絆腳石!!

  中國政府對於自身金融改革不理解的地方,在於對於歐美金融監理機關的努力與發展進程瞭解太少,確實歐美的投資銀行在過往十年間進行的金融交易確實過了頭,但是這些金融交易的本身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金融交易到最後被以為是萬惡根源的原因,在於這些金融交易的不透明,很多投資銀行將本國重要的金融交易都搬到海外的交易所或是海外的分支機構去進行,讓本地金融圈得到的資訊量不足,這才是真正導致歐美金融變動的主因!!

  因此中國在金融交易上面,自然必須提前考量到這些,開放的本身不是錯誤,但如何開放到所有金融市場參與者都能夠通過交易所與相關機構,取得適當且完整的資訊,做出正確的投資與融資的決策,那才是中國政府需要多用心的地方,因此中國該做的是廣設交易所,讓境內自身有出產且國際有興趣的各種商品,都能透過證券化的過程,去進行相關的金融交易化程序的達成,一來中國可以將這些價格的變動交給金融市場來自由交易,再者中國政府也能進一步扮演監理的角色,成立特定的金融監理機構,專責於管理這些交易所與銀行間交易的監理動作,美國在這幾年間對於金融交易的監理是嚴格且科學的,他們會針對特定交易量特別大或是交易量過小但價格變動大的交易進行研究,一旦發現有任何其怪的情況,馬上進行更進一步的管理,因此他們發展出非常多的交易價格數量偵測的演算法與監理機制,如此一來才能放心與放手讓金融市場交易者自行去交易相關商品,透過民間自行交易的力量,讓這些商品的動態均衡價格透過市場交易來呈現!而且中國必須時時提醒自己,金融交易是沒有國界的,中國自身不開放,不代表這些金融交易不能在紐約.倫敦.香港跟新加坡或是東京等重要的金融中心出現,但是如此一來中國就無法從這些金融交易交易中,得到交易的經驗與相關重要資訊,而這些金融交易背後所產生的稅負與相關交易利得,也因為中國的不開放而永遠無法在中國境內出現,此時中國政府就沒辦法利用這些稅捐做更多有利於百姓的事情!

  從上述的說明中,中國的相關金融監理者應該要知道,邁向一個以服務業為主,以服務業加值為主的進步社會,金融交易與市場結清功能是絕對不可或缺的,而且一旦這些交易從中國主管機關移轉到民間金融機構彼此相互交易,中國就能對於不該有的疊床架屋的中國官員進行瘦身,也能進一步防弊,讓市場自由運作,大量減少因為人員干預所產生的人謀不臧,只是如此一來中國需要注意的不是任意隨意的亂開放,而是設立專責機構,針對中國境內更多更廣更深的金融改革,進行更貼近的觀察與監理,此時中國需要培養的官員是有金融管理經驗與金融監理經驗的人,這些人必須很清楚的解讀市場交易是否異常,也必須很清楚的瞭解諸多交易背後的學理與原則,他們必須瞭解中國境內自身交易的週期性,可能與特定商品的產量有關,可能與氣候有關,也可能與其他市場的相互影響有關,可能與中國今年是否面臨到特定氣候風險或是其他不可預期的風險有關,透過金融交易來達成市場價格調整的機能的發揮,此時中國才能說自身的金融改革,其相對應的基本管理是到位的!!中國要邁向歐美式的進步社會,必須有這些相對應的監理與管理,也必須有這些經驗的累積與相關知識,這正是歐美MBA與MS的用途,他們訓練學生的,就是這些管理與相對應特定專門技術與知識!!

  (6)中國放棄一胎化的政策所面臨到的挑戰:中國還是面臨到全球資源匱乏的問題,甚至中國自身中藥材與醫療體系是否能夠承載這麼多中國人,其實都是挑戰!中國必須設計機制,讓有足夠生活條件的家庭願意多生幾個小孩,因為這些家庭會重視孩子的發展與未來,會願意投入大量的資源幫助孩子成長,如此這些投入才會對於中國的經濟發展是良性影響的,反觀如果是貧窮家庭,可能根本不會讓孩子去補習,去進行課外的各種學習,去參與各種其他的活動,如此一來這些家庭因為無力投入大量資源幫助孩子成長,對於社會總體需求的拉動幫助不大,而且可能成為社會的負擔,這些孩子如果未來因為惡性循環變成了罪犯,成為了中國社會的新負擔,那中國開放一胎化所可能產生的不是社會生產力的提升,而是貧富差距更大且更有階級化的社會對立,對於中國未來的發展反倒是不好的!因此中國在開放自身一胎化政策時,確實需要更多的人口統計的監理與管理,中國必須確保自身孩子教育的品質越來越走向高品質的齊一性,中國必須確保自身高等教育的發展越來越良性,而此一良性循環勢必透過市場價格的機能與自由競爭來達成,因為那是很難透過中央政府量化管理所能及的事情!

  總之,中國在各方面價格機能的放寬與展現,都需要配套的管理與監理,而很多的管理與監理都是事後調整的,先開放後進行相對應的監理,看看有哪些問題出現,再進行更為細膩的管理與新的配套管理政策出台!只有不斷周而復始的進行這些事情,中國才能越來越進步,這樣的開放才不會失序,這樣的開放才有意義!!當然這裡面透露的是更多優秀的人投入中國金融的監理與管理,也唯有如此,這些人的價值才會浮現出來,中國才能慢慢轉變成為一個進步的國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