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前面的分析,美國再工業化的過程,勢必以產出價格高的內需型產品居多,頂多是以歐美日等成熟市場的消費者為主,但是美國人的年均所得也是倒退十五年以上,歐洲很多國家的失業率高達兩位數字,其實美國的再工業化過程感覺上是南柯一夢,畢竟過往美國最擅長的還是低價大量的生產以及國際行銷,將很多美國很棒的產品生產出來之後,將生產基地移往比較便宜但是環保條件不高的國家,其實這也是美國當初選擇南朝鮮的原因,因為南朝鮮到目前為止,其國內河川汙染問題嚴重,而且境內食物中出現病毒時有所聞,環保條件不高,所以也是美國企業選擇的生產基地,過往臺灣與中國也是因為相同原因被選擇,只是中國未來是不是還是要繼續如此,可能中國自己得三思,畢竟土壤一但汙染之後,連農作物都無法生產,久而久之,中國難免更為依賴其他國家的農糧產品,那是絕對無法避免的事情!

  美國的再工業化過程,與其說是再工業化,不如說是技術的再進步,比如無紙化的世界與家用智慧電器電腦和保全等各方面的相連結,未來將都是用比較便宜的方式進行,以後家家都有攝影機的時代將會出現,家家都會在智慧保全之下的環境也無法避免,當然對於家暴等情境可能越來越不常見,而法庭的判刑也會越來越精準,家家都有攝影機與恆溫感測器,家家都有智慧保全;美國的科技智慧進步,還包含電動車,目前德國,美國與日本都已經有很好的成品出現,未來大家會做的是壓低生產成本,只是如此一來對於電力的需求將會更為增加,勢必還是要面對核能電廠的電力供應問題,否則就必須另謀電力產出的出路,如果是走燃煤,那中國目前的情境就會出現在全世界-城市中的空氣汙染非常嚴重,中國境內就是因為電力不足的緣故,只好走向大量燃煤發電.可預見的是,美國的再工業化勢必還是得以美國境內進行少量生產或是大量且標準化的生產為基礎,爾後在推廣到與其友善的國家來進行,否則很多關於國家安全的事情,美國人一定又會考慮再三.

  這裡面可以問的問題是那臺灣本地的定位在哪裡?其實我們應該要發展其他語言的溝通與學習,比如阿拉伯語跟非洲和拉丁美洲國家的語言,畢竟臺灣做的還是國際貿易,有錢的人不外乎賣石油的跟賣軟體或是醫療設備的,勢必從這些國家去找出路,另外就是再強化跟中國的發展,因為中國也在轉型,而我們的語言相通,能夠參與其成長絕對是比較好的發展方向,總比他們自己長成一個企業或是產業再來跟臺灣競爭,是比較好的選擇;簡單的說就是完全開放中國大陸企業來臺投資,也強化自身對於中國大陸重點發展產業的投資,參與其中總比完全無法參與來得好,那是臺灣無可避免必須走的道路;還有就是美國既然不做低價伺服器,那臺灣來做,美國不做的產業臺灣都該去試看看,跟美國形成互補的情況.

  畢竟中國在半導體跟IC設計上面,終究會因為自己有足夠大的內需而越來越成熟,而且一定也會越來越有競爭力,那是絕對無可避免的,畢竟是一個十二億人的市場;在這個部分,兩岸的彼此競爭將越來越明顯,有趣的是,當初很早登陸中國上海的中芯半導體,其實是臺灣的資金與臺灣的技術人才登陸,爾後結合從新加坡特許半導體挖角的人,一起慢慢發展起來,被台積電告侵權,所以將自身的股份折讓給台積電,但是台積電並未介入經營,之後中國大陸還是拼著老命的投資這家公司,希望能成為中國大陸的台積電,畢竟中國是有內需的,光是滿足中國的內需就是一個很大的生意;兩岸的競爭在此絕對是不可避免的,既然如此,積極介入中國一些臺灣有人才優勢的相關產業,對於臺灣的企業未來在世界上的發展是絕對重要的事情;大家唯一擔心的就是智慧財產權被侵害的問題,那是去中國投資最為人詬病的事情,這絕對是未來兩岸繼續爭議的焦點,畢竟我們是更難跟對方求償的!!這裡還有一個估計的數據是別人提供的,那就是中國大陸的貧富差距遠比我們想的嚴重,百分之二的人持有將近三分之二的中國總財富,當然這個數據還是需要驗證,只是中國不少人在海外的總資產估計在一兆到四兆美元,以平均數來看至少是兩兆多美元,目前中國的外匯準備大約是三點八兆美元,加上這兩兆多,中國的外匯準備本來該是六兆多美元,但是有三分之一被貪污給汙掉,說來也是中國的不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