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聽到大家在談合宜住宅,每天聽到大家在談社會住宅,這些概念立意雖好,卻一點都不符合臺灣的國情,況且過往的資料顯示老一輩的家庭擁有自己房子的比重高達八成以上,因此臺灣還是屬於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討論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坦白說就個人的觀點來說,那是很落伍的觀念,並不是說這個概念不好,而是這個概念在臺北市是不可行的!

  首先,為什麼要在臺北市蓋合宜住宅或是社會住宅?這應該是大家第一個該問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要有合宜住宅?因為臺北市相對上工作比較多,生活比較容易,其實已經不再是如此了!擔心年輕人沒錢買房子,或者年輕人大部分賺到的錢都拿去繳房屋租金?因此沒辦法儲蓄到能夠自己買房子?或許才是合宜住宅的想法,想讓年輕人先在郊區或是偏遠的地方有一個自己的房子,之後透過買賣交易的方式慢慢將自己的房子轉換到距離都會區或工作地點比較近的地方,因此在比較偏遠的地方蓋合宜住宅,讓年輕人先有一個自己的房子,透過資產與儲蓄的累積慢慢換屋到自己的工作地點,這樣的概念才是合宜住宅當初的想法!為什麼要有社會住宅?其實還是相同的概念,要讓年輕人先能夠透過支付比較便宜的租金,然後能夠有自己的儲蓄,幾年之後有一筆買房子的頭期款,然後先從郊區或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買屋開始,爾後就是再透過儲蓄,慢慢在存另一筆錢,慢慢將自己的房子跟工作地點靠近些,或者是替孩子選一個比較好的學區,讓工作跟生活比較能夠結合在同一個地段!因此不論是合宜住宅還是社會住宅,背後的概念都是暫時性與替代性的觀念,暫時性的由來是因為這個房子只是年輕人或是比較貧窮者一開始的起點,社會住宅是讓年輕人有個離工作地點近且房租相對便宜的地方可以住,而合宜住宅是讓年輕人願意買房子,希望透過買房子這件事情讓年輕人願意成家與生小孩!只是如果房價貴到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夢想,那社會住宅的概念就變成是一個住到死的概念,而合宜住宅也是如此的!

  談臺灣的現況,臺灣目前已經有超過144萬戶空屋,為什麼還要需要蓋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因為很多空屋的地段太棒?坪數太高?即便是租屋的價格可能都太昂貴,年輕人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很多人都喜歡從年輕人的住房補貼談這件事情,很想問一件事情是年輕人如果決定要住在這個地方,他/她是不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這裡消費跟活動??很多時候我們在評價一個房子的價值時,商業租賃總愛談這個地方所可能產生出來的現金流,如果很多年輕人都能夠住在這裡,其實附近賣便當賣日常用品與賣文具等等的商家都是能夠存活的,相對上對於原屋主來說,租賃這件事情對於其房子的價值,其實是有所提升的,因為流量與消費都增多;至於是不是一定要在一些地方蓋社會住宅,然後讓那些社會住宅的地區形成新的商圈,還是能夠補貼屋主,讓屋主在未賣出這些房子之前,先透過收租金的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在這裡,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社會住宅基本上就是政府出錢蓋房子?透過租金補貼的方式,幫忙年輕人住下來跟存錢,只是政府為何不考慮透過直接補助屋主的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下來?或者是透過補助年輕人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下來?這裡面的癥結是,我們一定要政府蓋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嗎?臺灣已經有這麼多的空屋!

  透過屋主補貼的方式,其實是讓政府知道這些屋主所收的租金是多少,以後政府要徵所得稅所擁有的資訊就更透明,另外房地產的稅負是地方稅,地方政府如何透過抽地方稅的方式來轉嫁這些稅金給年輕人租屋,其實那正是該考慮的地方!

  十多年之前,臺北市房價低,房價價格成長緩慢,或許在臺灣買房能夠有通貨膨脹的保值效果,但是今天地球暖化加速,很多老房子的建築結構不見得能夠承受突如其來的暴雨與酷熱,相對上,對於臺灣這個潮濕且很多時候過熱或過冷的地區來說,房子的毀損率相對於過往已經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台北市的房價早就高得不合理;因此臺灣的百姓在觀念上,根本不應該再用買房子來作為儲蓄的功能,房子會因為地球暖化等因素加速老化,特別是溫室效應與地球暖化跟氣候變遷,都使得臺灣過往建築概念所成形的房子,在未來將加速變得不能住人,臺北市與臺灣很多地方,二三十年以上的老公寓與舊大樓,不論在建築上還是其他,其實都不夠環保,甚至結構也經不起冬天特別冷與夏天特別熱,以及臺灣特有的颱風與暴雨,那對房子的結構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如果是頂樓加蓋的房子,那還真的是讓人覺得不太好,過往因為法規鬆散,所以臺北市目前還有很多這樣的房子,很多集合式很多戶數的住宅,根本沒有採光也沒有通風,不少屋齡都超過三十五年以上,其售價甚至還超過一坪八十五萬以上,說來也是很荒謬的;臺北市的房價過高,真的是非常錯誤的事情,政府放任這樣的事情出現,可能會使得未來二三十年,臺北市的經濟完全無法有比較好的發展;說來說去,這個既成的事實,帶給臺北的絕對是災難不是福利,表面上看起來房價很高,好像大家因此都很有錢,但沒有年輕人入住,也沒有足夠的下一代出現,就不會有新的商業活動,很多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會發生,如此這般還讓臺北市的房價這麼高,其實是很荒謬的;在財務上面,一個東西的價格高,通常都是因為它能產生很多的現金流量,但是目前臺北市儼然已經慢慢變成一個死城,因為昂貴的房價,帶來的是更昂貴的物價與更貴的生活所需,大家其實都住不起臺北市,或者根本無法在臺北市裡面生存與存錢,臺北市看起來是積重難返,未來除非房價有大跌的可能,否則從目前的現況看來,臺北市的社會住宅將是很多人生老病死的唯一停靠站;或許這才是臺北市需要社會住宅的理由!以美國在西元2007-2008年所引起的金融風暴來看,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是用自身的金融風暴來解決,那臺灣呢?臺灣目前的房地產泡泡,難道也要用一個本土性的金融風暴來平息嗎?過往西元兩千年左右,其實臺灣會政權易主,也是因為房地產泡沫的原因;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大家真的得很仔細地去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