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柯市長文哲兄,您好:

  很多最近大家關注的事情,其實站在臺北市政府的立場是很難解決的,但是您很有見地,希望將臺北市跟基隆市,新北市和桃園市連成一個生活圈,只是朱市長可能無法不讓建商賺錢,因此捷運蓋到哪裡就漲到哪裡的建商發展策略可能很難撼動,如果您希望從南港直接遷一條捷運線到基隆市,坦白說可能從捷運開始動工之後,就會有人一路跟著捷運線炒作房地產跟土地,直到捷運蓋完之後,其實整條捷運沿線已經非常貴,很多人根本就買不起了,當然如果是跟著捷運動工開始買,必須忍受交通黑暗期,但或許有一天捷運蓋好之後,就不必付出很高的成本,既能透過捷運的運輸到市中心工作,又能享受捷運帶來的房產增值,只是這樣的過程還是無法阻止人為刻意的炒作.

  您最近的想法似乎是..既然如此,那就將捷運附近的土地一併徵收,在捷運沿線蓋市政府的出租住宅,一來年輕家庭能夠直接入住,再者捷運蓋好之後也無人能夠炒作,因為這些房子都是市政府的,也都由市政府出租給市民使用.這樣的想法是很棒的,也很有創見,但前提是您必須將原來的捷運規劃通通打破,讓很多原來炒高的房地產通通打回原形,而您必須不斷提出新的捷運路線,而且必須擴大徵收捷運附近的土地,至少在很多腹地較廣的捷運站都蓋臺北市政府的出租國宅.

  對此,只能希望您的理想能夠成功,因為除了捷運路線之外,其實最糟糕的地方是臺北市地下管線複雜,外加很多地方已經有台鐵的地下化跟高鐵的地下化工程,因此要找到乾淨好建設的土地與路線,其實都是很難的,如果要走高架化,那勢必需要更多的成本,因為高架化會面臨風吹雨打的問題,可能會更加速捷運車站跟相關基礎設施的老化,那都是需要從工程跟各方面去考量的議題.

  其實過往LKK黨執政失敗的最大原因並不在於捷運路線或是甚麼重大基礎建設的興建,而是這些建設在興建之初跟老百姓的溝通總是不良,甚至很多時候為了害怕徵收土地上面的成本過高,因此以為必須採用政府的公權力或是用極為不透明的方式來進行,一來可以節省政府的興建成本,再者也能從中牟取個人或是特定企業的極大利益,這也是這次為什麼老百姓要用投票將LKK黨趕下台的原因!

  如果未來臺北市政府要興建新的捷運線,首先市政府該考慮的是如何做到公開透明,再者市政府必須考量到不能讓百姓未蒙其利先受其害,當捷運沿線經過的是人口密集區時,其實那就一切好談,因為百姓不是傻子,要徵收土地勢必付出高額代價,很多時候政府經常希望捷運的沿線是人口比較不稠密或是人口稀少的地方,此時政府除了需要做很多交通的配套之外,最重要的是臺北市政府應該要很仔細去考量在未來新的捷運沿線土地徵收上面,優先保留幾塊大一點的土地興建社會住宅,讓年輕人能夠透過跟臺北市政府租賃的方式取得住的權利,外加這些新的社會住宅離新捷運都很近,也能大幅節省這些年輕人的交通與運輸成本,同樣地市政府也該有跟這些人收取租金與特定的每月押金,而那份特定的每月押金如同上篇文章所言,用來讓市政府能夠有更多資源蓋社會住宅,直到這些年輕人退租時,再用每年定存利率加幾碼歸還這些錢.

  上面談的是的議題,或許還有很多想法是大家可以討論的.再過來是工作與所得的問題,那就是您可以做很多的地方,臺北市可以準備市政府創投基金,幫助青年人創業,成立很多新的企業,透過政府持有大部分的股份,讓這些公司能夠多雇用臺北市有能力的青年才俊,爾後如果這些公司成功創業有不錯的業績,再透過IPO的方式將這些公司的持股賣到金融市場中間,透過此一方式取得新的資金與補足過往的投資,簡單的說,就是由臺北市政府成立創業投資機構,幫助臺北市有能力卻找不到工作的博碩士創業,一旦創業成功,市政府等於擁有很多金雞母,再慢慢脫手這些持股,爾後這些企業就變成了中小企業,或許很多年之後就變成一個又一個規模不算小的企業,能夠創造很多很多的就業機會.

  未來臺灣必須重新走向諸多傳統的產業,很多過往臺灣的產業都因為某些很荒謬的理由消失掉,比如炸豬油的油脂生產工廠,因為自私的企業家以為人工成本高,所以希望透過工業油脂轉換成人可食用油脂來賺取暴利,其實那是荒謬的,因此臺北市政府可以率先考量讓願意生產民生必需品的公司在臺北市成立,個人稱其為臺灣工業的重新創造,臺灣有很多產業過往因為種種理由外移,但是現在連民生必需產業都用進口的方式處理,那時絕對荒謬的事情,光是這些傳統產業的再創造,其實臺北市就能夠產生很多過往曾存在過但今天消失的產業與企業群.很多時候很多的企業都有群聚的效應,因此市政府如果能夠成立創投基金專責機構,幫助年輕人創業或是中年失業但熟悉那些產業者重新創業,相信未來臺北市光是依靠這些新創產業的稅收跟股票就能夠有很多新的收益,那是一條能夠走得很長遠的道路!

  臺灣目前最大的問題正在於我們很多產業的企業老闆都年紀大,因此想用比較輕鬆的方式賺錢,也不太願意跟員工分享這些成果,能夠如此的原因正是因為這些企業的發展都有一定規模,而公司股權也很分散,因此很少人能夠用公司治理或是股權收購集中的方式迫使這些企業改變,也間接造成這些企業鋌而走險,企圖用壓低成本的方式來賺取更多的利潤,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就在於政府必須扶植跟這些企業所在產業相同的中小型企業,透過中小型企業的發展來抑制這些大企業的暴利謀取,很多時候也必須採用政府的力量阻止這些產業中的企業過度合併,其實臺灣的金融產業就是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過度合併造成企業挺而走險,想賺更多錢,因此結合外資讓臺灣百姓在西元2008年之前買了一大堆賠錢的連動衍生性金融債券,從這裡更可以知道政府監理上的重要.

  今天臺北市政府不必追求過於高遠的夢想,只要將原來臺灣該有的產業重新製造出來就可以,炸豬油是一個能夠有規模經濟的產業,只要有幾家能夠做到很有規模小的餅店與臺灣各大飯店就不必自己炸豬油,這些都是新的商機.很多時候臺北市政府能夠善用創投基金的機制,替自己與臺灣創造出很多過往曾出現,也很重要,但是目前已經消失,的重要產業.這個事情不是只有臺灣必須這麼做,過往有一段時間中國的豬肉價格急速上漲,因此中國的國企就帶頭養豬,生產豬隻來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如今這個產業又重新恢復生機,而那家國企至今都很賺錢.這就是一個很重要的例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