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llo there:

  大家現在終於開始對QE背後的學理感到興趣了!!這是好事!!很多人在2009年時,對於美國第一次的QE是看衰的;我想當初看衰的人大概是眼鏡掉滿地,因為美國的第一次QE總的來說算是成功,當初印鈔的目標主要就是要降低美國自身財務槓桿大幅降低所產生的風險,因為無法再有高度財務的槓桿,所以過去用高度財務槓桿所支撐的房價崩解了,同時過去用高槓桿所支持的消費也大幅降低,只是剩下的是高負債的美國人,其所扛的高利率負債才是第一次QE無法盡如人意的真正關鍵;而本地在當初國民黨委員限制老百姓使用信用卡時,還記得嗎?當初做消費信貸的銀行幾乎都是快倒閉的,原因無他,因為繳不出來的人還是繳不出來,而勉強繳的出來的已經被限制額度不可太多,於是有能力繳的新用戶銳減,而繳不出來的...黑道...去逼也沒用..因此銀行就出現流動性不足的問題了!!

  這點從日本武富士的情況,也是如出一轍!!這家專門做信貸的金融機構當初憑藉日本人愛面子,喜歡私下借貸且怕被討債丟臉的罩門,賺了不少錢,但後來因為消費者根本還不出來,最後也是呆帳一堆!!目前美國也面臨相同的情況,而且目前嚴重的還不只是年輕族群,連老年人也都是如此,美國存在的信貸泡沫,遠比想像中來得嚴重!!因此QE3或QE4都是可能的....從這裡也不難看出,新興市場高度成長其實是假象,過往美國人用匯率高的美元去買新興市場的商品,推高了新興市場企業的價值,而今這一切終將打回原形,因為美國買家的消失,外加美元購買力的減弱,終將使得新興市場的外銷收益大幅縮減,最重要的是新興市場過去賺的美元也將同步失去購買力!!

  從日本的經驗來看,在過往十數年間,日本確實在某些時刻出現,日本廠商將工廠遷回日本的情況,主因當然是因為原生產地的匯率太高,工資太貴,外加品質不好掌控所致,只是好景不常,因為日本已經走向老年化社會,有素質的人力成本已經因為物價太高而相對更貴,因此造成即便是關鍵零組件,在日本當地生產都嫌貴,最重要的是...日本境內出現嚴重水資源不足的問題,光是農畜產業所需的水資源,都已嫌不足...實在很難再支持需要大量水資源的科技產業,外加人口老年化也使得科技產品的內需市場萎縮,再再都使得在日本本地生產並無利基!!因此迫使日本廠家放棄遷廠回日的計畫!!

  如今美國採用貶值政策,其奏效與否確實可取經日本,一是自問自身生產所需的水資源足夠否?再是問自己生產所需的原物料是否有資金與能力購買?三是問自身要走生產的回頭路,還是繼續發展服務產業??這些都是美國必須細思量的部分....其實美國真的沒有其他需求嗎??高速鐵路難道真的不可行嗎?當然知道高速鐵路可能取代飛機的航班,但是這不是減少用油的一個好策略嗎?外加它需要多少人力與原產業的配合??遠比打仗來得好吧??一定還有其他產業也是如此的,光是替代掉或是更新掉原來的交通建設,應該還有很多商機才是!!要多動動腦!!別光只是打仗!!

  最重要的是,有哪些產業能夠遷回美國?其實跟美國的內需有關,如果成本相對不高但內需夠,且生產要素便宜,自然是會因為貶值...而使得廠商重新考量,但若不是,那貶值的效果就不彰了,外加美國人開始增加儲蓄,貶值的美元實在對儲蓄者是不好的消息!!這點...倒是值得美國人深思!!除非...貶值的真正原因是希望消除過往過高的信貸成本...那自然是目前不得不為的一途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