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there:
其實說這個是中國的新困境,不如說是中國式的民主制度與經濟發展策略,相當程度上面已經面臨必須調整的時候,首先,中國雖然擔心自己跟美國一般會遇到房地產泡沫化,最後造成財富的大幅縮水,進而產生負的財富效果(Negative wealth effect),因此決定進一步抑制房價;並且在考量到歐美過往經濟發展的軌跡,發現善用股票市場,既能引導資金流入未來有發展前景的產業;再者也有財富重新分配與創造出新富與中產階級的效果,這與筆者過往一直在鼓吹的--必須將資金從房地產誘導到股市之中,才能夠避免資金過度流向沒有生產效果的房地產市場,也能避免過多的所得投入房地產,而使得其它產業缺乏資金發展,比如民生電子產業與科技產業等等!!我知道不論是本地的央行還是對岸,目前都相當的採納了筆者的建議,但實際的效果是--本地的效果遠遠比對岸的效果好很多!!原因出在那裡呢??其實明眼人都非常清楚...
(1)中國過往的經濟發展偏向於外銷導向,特別是鄧小平先生當初因為中國幅員太大,為了脫貧,必須選擇一些地方重點發展,為了滿足這個目標,因此就有了經濟特區的概念!!爾後因為效果不錯,因此就將這個觀念廣泛推廣到全國,最後甚至是幾個發展良好的特區經濟體聯手扶植未開發的其它地區!!
只是這個觀念如果是用做純外銷是可行的,但是如果是用於內需,那可就大大不行了!!首先,因為外銷需要考量的不過是外銷生產要素的便宜化,但是如今,如何將外銷累積出來的財富進行保存的工作,其實正是目前中國面臨到的重大困難!!為何這麼說呢?一.過往因為將權利下放地方,因此地方經常利用人為的力量,扭曲原來該用市場力量決定的事情,比如如果廠商覺得土地成本太高,政府就用強制徵收的方式來取得,再再都使得市場的力量很難發揮但卻充滿著極高的效率性,這也是為何中國目前面臨到非常大的通貨膨脹風險的主因!原因是廠商已經養成必須利用特權來發展自身企業,因此必須透過灰色經濟的方式-送禮也好,用其它名義也好,總之是盡量保留足夠現金來完成這些事情,但是成本終究還是要反應在其它可能得到的現金收益上面,因此目前中國的通貨膨脹其實是來自於過往過度強調外銷效率性所造成!!另外,其他方面自然是會因為各地領導權利大,當地市場的競爭性是不夠的;反觀台灣本地的量販店處處都是,相對上因為高度競爭相對上就能夠壓低售價,廠商為求生存,自然會進行如何樽節成本的做法,外加過往本地對於食品與各種法規的執行到位,消費者會自然淘汰不良品...這些都是目前中國的各地主管還沒有的觀念...外加分權的過程,相當程度上面自然出現保護自己區域的情境,各地的法規與雜稅都使得物價不得不反應這些灰色經濟的隱藏成本...也使得廠商的成本遠比當初以為的大很多!!
(2)台灣成功的地方,除了在於央行很努力地降低通貨數量外,總體經濟的自然競爭力量也迫使廠商無法也無力大幅調整價格,外加本地大部份的物資都必須進口,透過新台幣升值,如此也才勉強維持通貨膨脹的風險!!但中國很難做到本地的效果,原因就在於上述經濟結構的不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