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ello there:

  傳統Keynes學派的想法是政府嘗試透過進行財政或是貨幣政策的寬鬆,來增加百姓可能出現收入增加的機會,爾後百姓就能透過這樣的收入增加,去進行債務的償還與其他生活所需的支付,透過這樣的支付來增加其他百姓的收入,爾後再透過其他人的消費與投資,又進一步增加彼此之間的消費與投資能力,透過這樣的循環,百姓的所得有顯著的改善,因此政府就能收到比較多的稅收,所以政府就能利用這樣的稅收去降低自身過往採用寬鬆的貨幣或是財政政策所產生的財政赤字成本與貨幣成本,爾後百姓因為在良性循環的情境之下,所得慢慢繼續增加,儲蓄要繼續慢慢增加,因此就會使得政府的稅收增加,相對上政府的財政與貨幣政策就能從寬鬆變成是中立或是慢慢緊縮,而政府對於金融與商品市場的影響力就會慢慢退居幕後,讓百姓自己的儲蓄和投資與消費等商業行為主導市場的變化!!

  只是這樣的經濟分析有幾個大的盲點:

  (1)過往百姓因為投資與消費的過度行為所造成的資產泡沫,不見得能夠在短期之內透過政府的財政與貨幣政策的寬鬆能夠解決:這就是很多人對於中國的QEs與美國的QEs的批評,因為美國的QEs當初曾被人以為是希望減緩房地產價格的泡沫,但其實不然,寬鬆的貨幣政策,不論是QE還是OT主要的目標都在於降低房貸借款人與其他借款人的資金成本,希望透過降低資金成本提高可能產生的報酬率或是希望降低資金成本讓美國人的口袋多一點錢消費.儲蓄與投資;聰明的美國人已經知道日本過往通貨緊縮的情境,所以美國房地產的價格下跌是從西元2008年一路跌到2012年的年中才慢慢開始復甦,而美國也並未採用寬鬆的財政政策,反倒採用緊縮的財政政策,原因就在於美國人知道自身的債務越來越高,必須進一切可能縮減自身的開支,只是這裡面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美國似乎並不能透過緊縮的財政政策來降低自身的負債,美國的負債從西元2009年的十兆美元一路攀升到近期西元2013年的16兆多美元,扣掉美國央行所持有的近三點八兆美國債務,美國政府在西元2013年末今日的負債還有十三兆美元左右,這裡面透露出的是美國的經常性支出太多,而美國從西元2009年以後到西元2013年的政府稅收始終不足,很多美國人以為政府的支出過多原因仍在於美國海外駐軍與軍事行動所需的金額太高,美軍至今仍有大批駐軍在阿富汗,而美國的稅收沒有很大的增幅,主因自然是美國的失業率還是很高而且新的就業所產生的都是低薪的工作機會,而美國的有錢人雖然很有錢-百分之二十的美國人持有百分之八十的美國財富-但其實繳的稅不多,外加美國企業據估計有將近一兆五千億的美元現金停留在美國境外,不願匯回美國,因此使得美國更收不到這些企業的稅,於是美國政府只能不斷透過財政赤字與借新還舊的方式,來讓美國人都能有錢吃飯,美國境內目前有將近四千五百萬的窮人,其定義大抵為年收入不超過一萬五千美元者,因此美國境內領取食物券的美國人是越來越多的,這些人不但沒有能力繳稅,還需要政府的財政支出來幫忙照顧生活,因此並沒有辦法對美國的經濟與消費有很大的貢獻,最重要的是這些窮人還可能因為Obamacare的緣故,增加美國政府的財政負擔,因為政府需要幫忙照顧這些人的醫療支出!!而中國的財政與貨幣寬鬆也是為了解決境內需求與就業不足的問題,但是中國比較好的地方是中國百姓還有儲蓄,因此相對上在彼此之間的貨幣流動還能創造出價值與財富,相對上比較好一點,但是中國的失業率也非常高,特別是高學歷的失業者其比例也不低,這對中國是很大的壓力所在,但是中國在貨幣與財政上面也慢慢開始進行緊縮,只是這些失業的人需要找的出路,絕對是跟中國境內有儲蓄者的需求必須息息相關的,簡單的說這些高學歷的失業者可能還是得從基礎的食衣住行這些方面來就業;中國地方政府的負債高,中國境內也有土壤沙漠化與大城市高度工業化所產生的汙染問題,或許中國中央政府能夠透過政府創造就業的方式,來逐步解決自身土壤沙漠化與工業污染的問題,或許中國以後真的有官方的員工專門負責去種樹跟處理自身土地沙漠化的問題,那或許是中國新工作的所在!!

  (2)美國本來希望能夠嘗試使用過往解決美國上個世紀初的方式來解決自身的問題,但是美國已經是高度工業化與技術化的國家,但那已是不可行的事情了,原因在於美國已經是一個高度進步的國家:美國境內的造橋鋪路都已經是機械化與高度技術化的工作,需要的人力比一百年之前少很多很多,美國的大型高速公路建造是高度資本化與技術化的工作,百年之前或許需要的是上千上萬的人力,但今天美國的技術已經進步到需要的只有不到五十或百餘名的人力,而且工作精準度與各方面都好很多很多,造橋鋪路至此需要最多只剩下資本,對於美國大規模的就業幫助不大,除非美國刻意要放棄高科技的方式來進行,採用很原始的方式來建造精準度很低且很容易坑坑疤疤的橋梁與公路,想來那是很荒謬的事情,因此大型的公共建設對美國的人力需求其實是很低很低的,反倒會因為多蓋了很多不必要的公共建設造成更多的政府赤字;所以中國的那一套高鐵策略,對美國來說是沒有幫助的,外加美國也有人口老化的問題,因此過多的公共建設其實只是增加政府的赤字,但之後的回收時間會很長很長,對長期的就業沒有很多的幫助!!

  (3)日本的公共建設經驗與臺灣在扁時代的蚊子會館,其實都說明了在一個人口減少與消費減少的社會當中,這些投資只是增加政府的債務負擔與政府未來需要更多的利息支出而已,對於真正的需求幫助不大,因為短期的就業對於長期的政府稅收幫助還是有限的,而且最終可能造成政府更沉重的負擔!!但這樣的情況在中國不會出現,因為中國境內有超過十三億人消費動能,這是日本臺灣目前無法想像的事情!!

  因此很多人都以為,要促進美國就業,唯一的一途只剩下能創造出真實長遠需求的產業創新,如果美國人能夠在電池技術上面有很大的突破,採用電動車取代目前的汽車,而波音的新飛機相對上也能因此更為安全,或許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進行產業的革新與替代,將所有的飛機都換成採用比較少用汽油的機種,將所有的汽車都替代成採用少用汽油的汽車,利用產業的升級創造出新的需求,讓比較貧窮的人有機會增加收入與降低負債,讓貧窮的人能夠翻身與繳稅,透過良性循環的產生來增加政府稅收,降低政府負債,慢慢由民間的自由市場力量來取代政府的幫忙,那是美國政府今天一直在努力的方向!但是目前這樣的情境還有長路要走,一來美國確實正在進行產業的革命,過往的PC時代已經結束,大家對於PC的需求已經轉向到平板與手機,行動裝置的成本低廉但能做到的工作與過往NB相當,很多美國人過往確實不需要大量的運算能力,需要的是圖表與影像的呈現和溝通,因此採用便宜的裝置已經能夠達到這樣的目標,只是因為如此跟PC有關的所有產業的需求慢慢都會消失殆盡,因此很多與PC有關企業的都已經漸漸式微!!再者美國是一個高度工業化的國家,未來美國的很多的工業生產(比如汽車等等)慢慢也會走向高度自動化,因此高品質的工業製造需要的人力只會越來越少,工廠將只剩下操作機械與流程控制的品管與生產人員,這已經是必然的趨勢;外加網路交易盛行,美國過往的零售產業也慢慢會走向網路化與客製化,如此一來將更使得美國的零售通路產業需要的人力大幅降低,或者走向低薪化的局面,因為美國的技術進步,因此很多設備已經能夠大量取代人力,這都會使得美國過往這些需要大量人力的產業更為萎縮,美國將更不需要這些人力來進行相關的產業製造與銷售,因此美國要增加就業的機會只有透過特定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或是特定高附加價值的製造業才可能達成!!但那也是無比困難的事情與挑戰,這也是美國政府近年來極力降低自身財政支出,但美國的政府負債卻始終降不下來的真正原因,因為過往大家以為的產業人力需求早已大不如前,而美國又沒有新的產業需要大量的人力,除了進來開採頁岩油等新新產業之外,美國的人力需求其實增加不多!!

  反觀臺灣能夠做的,坦白說只剩下滿足中國大陸十三億人的需求,或者透過滿足美國三億多人的需求來達成目標,臺灣本地是沒有消費與內需的市場,外加少子化使得這樣的情況更為嚴重,因此只能盡力滿足外來人士的需求;相對於美國,我們也能透過技術進步的方式成長,但那樣的技術進步必須建構在外來的真實需求上,誠如張忠謀先生所說,台積電一直都是處於供給不足以滿足外來需求的情況,也因此台積電才能一直透過蓋新廠與新的資本投入,創造出很多很多的價值,這與日本的半導體和面板大廠,以及南朝鮮的手機製造商,和臺灣的面板與DRAM廠,過往總是先建產能再去尋找需求的經營模式是大不相同的,因此那些產業都有產能過剩與沒錢再投入新製造技術的問題,因為台積電的需求始終穩定,但台積電總是供貨不及,只要台積電繼續技術創新,透過技術創新壓低生產成本,在始終有需求的情境之下,台積電只要進一切可能滿足客戶總是填不滿的需求,終究能夠賺到夠高的毛利與雇用更多的員工來保持自身的成長;其實回頭看,台積電滿足的不正是那些利用手機與平板來取代過往NB和PC需求嗎?這就是利用產業創新來滿足新需求的重要案例;其實台積電在做的不就是透過產業創新來創造自身的價值嗎?因此臺灣的廠商其實需要走的道路,就是台積電這一條路,而美國人需要的產業創新,其實也正是台積電目前在做的,只是據說美國自己的企業都承認,美國人比較懶散與漫不經心,因此過往的經驗是美國人只能生產全世界大家生產不出來的東西,如果是亞洲能做的,美國人的產能與效率大抵上都只有亞洲的一半,這也是為什麼Apple始終還是需要鴻海等臺灣或南朝鮮廠商的原因,因為亞洲的成本就是比美國少一半以上所致,這可能也是美國人必須透過自身基礎教育的提升,去改進自己百姓在很多生產事業上效率不彰的問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