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非常反對臺灣式的全民健保,但不代表個人反對全世界的全民健保,很多先進國家實施的全民健保,是地方小診所的家庭醫生制,家庭醫師擔任最基礎的照護,有大病或是無法解決的問題才前往較大型或是大型醫院,政府不允許百姓拿著健保卡,到處亂看醫生,或是希望醫生亂開藥方,這樣的健保制度,可能只有在臺灣是如此。

  英國的全民健保制度,不會苛扣醫院的健保給付,但對於那些項目的醫療與治療給付,分級是很嚴謹的,很多的英國人,如果希望透過健保給付來從事比較複雜的治療,比如特定的開刀手術或其他需要運用先進儀器的治療,都需要跟相關健保主管機關申請,特定但並不緊急的醫療行為,都有一定總量金額的管制,比如針對特定疾病或是手術的治療,透過申請,如果今年健保主管機關評估這樣的手術經費上限是一千萬,而一個病人需要的費用是25萬,那就代表今年只有40人在進行相關手術能夠採用健保給付,特定醫療的申請需要排隊,透過政府專業的醫療審查者,進行相關審查,但是卻不會刻意壓低醫院的健保給付,或者說在經過評估之後,根本不可能壓低健保給付,但是花費大的醫療給付,政府會透過管理與審查,來控管數量,也藉此控制醫療的品質,針對後續病人的復原情況進行追蹤,最重要的是病人還是可以自費進行醫療或手術,此時私人保險也能發揮作用,只要在病人有此需要,經過醫師診斷與相關私人保險公司的保險承保,私人保險就能給付這些醫療項目,而不必透過全民健保的給付,如此全民健保與私人保險就能發揮互補與分流照護的功能,目前臺灣,很多病人一方面利用健保補貼,另一方面又利用私人保險補助,每次去住院,不但不用支付費用,還能從私人保險中領到一筆錢,這樣的形式代表著的是浪費,私人保險應該用於補健保的不足,但目前卻是錦上添花,而真正需要的人沒有私人保險,健保對這些人也不見得足夠,這也是臺灣需要便宜網路投保的另一個原因,至少在某些時候,便宜的私人保險能補足健保的不足,而且臺灣已經有健保資料庫,每年特定手術數量或是特定醫療數量,政府都能透過大數據的研究方法,很清楚地見到相關的數字與金額,進而改進臺灣全民健保的疏失,早已是容易且能執行的事情,但政府卻始終沒有做。

  在歐洲美國,很多英國人會去印度看牙齒或是進行其他診療活動,很多德國人會去波蘭或捷克看牙齒或是進行其他手術,很多美國人也會跑來亞洲或日本進行健康檢查或是其他,因為這些國家對於上述國家的病人,其診療與手術費用都便宜非常多,相對上高所得的國家人民都能採用這樣的方式來進行醫療,而且也用不到自己國家的醫療與健保資源。本國國民給外國醫生治療,這在臺灣並不少見,很多台灣的地方中型醫院,都有來自其他國家的醫生替病患進行手術,這些人因為在他國受到醫師訓練,因此成本比較便宜,臺灣很多醫院都願意雇用這些人作為比較繁重科別的醫生。先進國家平常時段,一般的醫療診斷是透過家庭醫師的制度來進行,如此也能控管一個醫師能夠負責的病人數量,不會出現有的醫生多,有的醫生少的情況,更不會出現大家都去擠大醫院看病的情境。

  臺灣要發展生技產業,勢必需要先從健保制度改進開始,未來在臺灣開發出來的先進藥物,,因健保的不給付或是少給付,都可能變成是專門出口的情況,國內的病患將根本無法接觸到先進開發出來的藥物,因為健保少給付或是根本不給付,將使得臺灣民眾很難接觸到這些藥物甚至是療程,這是臺灣健保最可怕的地方,臺灣健保給付制度,因為健保相關主管機關監理觀念的落後,將使得臺灣很難發展生技產業,保障生技產業能夠持續發展與生存,健保制度的改革非常重要。臺灣目前因沒有找到真正懂得管理的專家,只有一群會考試的笨蛋,自然只懂得苛扣中小型醫院或診所醫生跟護士的吃飯錢,還有臺灣生技專家們的心血!

  很清楚的是,政府不做的原因,自然是保障大型醫院的權益,寧願犧牲中小型醫院與診所醫師與護士,來補貼大型醫院,因為健保的支付金額必須控制,因此才會變成是如此,但政府真正該做的是讓中小型醫院與診所的醫生擔任家庭醫師的角色,同時控制特定醫療行為的件數,而非控制醫院申請健保給付的金額,透過更深入的醫療行為申請與管理,來建立真正健全的全民健保制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