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想等美國大選完,再談這個議題,這兩天銀行理專,可能是因為之前英國脫歐被嚇到,據說很多人都拼命打電話,請客戶退場休息。跟一個理專談很久,覺得很像心理治療師,幫他治療可能產生的心理創傷,在臺灣,這類投資建議的銀行工作不好做,等下被客戶申訴,可能被公司主管噹很久,人人自危,客戶如果有找,一定是很仔細看,最後乾脆建議客戶退場,免得賠錢又被客戶抱怨。
這幾年的金融市場,確實不是很正常,美國,歐洲,日本跟中國大陸,都在做QE,全世界的錢太多,政府的負債都太高,錢都沒進入實體生產經濟中,如果是新企業的崛起,對就業是更不理想的,美國的FANG(Facebook, Apple, Netflix, Google)等企業,都已大量運用機器設備,需要的程式設計師固然多,但低階的工作早已外包到印度等國家進行,在美國本土,這些企業市值高,但雇用的人卻不多,很多美國的企業,晚近美國金融業已經因為金融科技而深感不安,很多企業都沒在聘人,拼命用各種設備與外包的方式處理問題,大部分美國大企業,拼命做股票回購,降低流通在外股數,希望穩定股價,這些都是常態。
當初美國Fed與金融監理機關,想盡辦法提高美國大型金融業的資本準備的原因,擔心的是這些大型金融機構所可能造成的系統性金融風險,結果這些企業備足銀彈,高達七千多億美元的準備,卻一點都不肯進行分割與拆解,Wells Fargo本來是商業銀行,在美國西元2008年後,見到別家投資銀行倒閉,以為有利可圖,努力招募人員搶進投資銀行領域,希望做全方位的銀行,跟過往Citi Bank一樣;而高盛投資銀行在金融風暴時也買商業銀行,搖身一變成為綜合銀行,總之美國的大型金融機構越來越大,金融監理機關只好拚命要求他們提高資本準備,今天見到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多備足了好幾千億美元的準備,一毛不動地買進美國政府公債或其他低風險資產,而且美國Fed針對規模特大銀行,準備再要求提高準備,可見這些銀行未來對於美國公債的需求,將是有增無減的,另外,美國改革自身的短期貨幣流通市場,將不再有價格鎖定的情況,而是採用浮動價格機制,這點台灣很早就有這樣的作法,因此台灣很多類貨幣型的共同基金,績效也因此不再可預期,也沒有價格鎖住的情境。
美國本來期望這些銀行,看看能否因資本準備提高要求被嚇到,將自身拆解為商業銀行與投資銀行,甚至商業銀行能夠再拆解成專門做信貸放貸或是房地產貸款的專門銀行,讓很多人能因金融機構變多而有新的就業機會;但事與願違,美國金融科技(FinTech)出現,很多科技公司也在做過往銀行的業務-資金借貸跟信用放貸與信用支付,因此P2P借貸取代銀行借貸,而小額它種支付(手機,小額支付體系,如Apple Pay)都紛紛取代商業銀行的業務,美國全面進入科技替代金融的局面,外加美國金融監理機關,要求很多過往由投資銀行承做的業務,都必須轉入交易所進行交易,以提高交易的透明度,並降低交易對手可能的信用違約風險,於是這些銀行不敢繼續從事過往投資銀行業務,很多投資銀行都轉作諮詢服務,幫助客戶去海外或是美國境內交易所進行下單跟風險管理的輔助與建議,或是幫忙IPO等股票承銷活動,投資銀行不再扮演金融活動中介者,也意味著投資銀行全面退出相關金融市場的參與,因此歐洲的投資銀行越來越無利可圖,而美國的投資銀行越來越像過往的會計事務所,做的是風險管理諮詢,投資與融資諮詢和新股交易或是舊公司募新股的工作,收的是更穩當的手續費與諮詢費用,不再需要出錢當客戶間的中介者。
金融科技創新風潮,已使得美國的金融業生態全然改變,為追求經濟規模與財務風險管理的規模效益,美國的金融業走向大者更大的局面,進行更多的併購與合併,為的是追求更大的經濟規模,美國的保險業也是如此,美國政府擔心保險業過度合併,會傷害Obamacare的執行,規範很多保險業不准合併,這些保險公司也以此為理由,認為Obamacare的風險與成本高,若不能合併走向規模經濟,將無法承作這些人的保險,因此不再願意幫忙承保那些沒有醫療保險的美國人,為此至今仍爭論不休。
美國的金融科技(FinTech)創新,確實使得美國金融業走向科技化,但由前面FANG的例子能知道,美國的高科技產業是用不到太多人,需要的是伺服器跟更快速的CPU,GPU跟其他運算體系,跟雲端的設備和相關軟體服務,Salesforce方興未艾,Amazon的AWS,以及Oracle跟Microsoft類似的雲端系統管理與資料處理系統,都已是市場主流,電子商務與電子交易活動的高頻率,讓眾人見到伴隨著的是更多實體商家的倒閉與關門。美國越來越不需要便宜沒有生產力的員工,一知半解等於完全不懂,員工需要具備的能力門檻已被無形中提高許多,必須有能力自行進行問題處理(trouble-shooting)以及相關工作,為此美國的金融業面貌,已全然改變。美國大型金融機構,因FinTech出現不能拆解瘦身,也更無法雇用更多人,過往消失的金融工作已全然消失不復見,未來如果Blockchain有天真正上路,開始運作,美國金融業中,後台(back office)交易與處理人員會有更大的失業潮,連全球這幾個大型的會計事務所的審計與相關會計處理工作,都會跟著消失,全部用機器與Blockchain紀錄碼來替代,全面進入電子化的時代將使得未來的世界很恐怖,反觀,歐洲卻仍然停留在小型規模銀行與政府保護中。
歐洲不顧Basel III的要求,斷然拒絕美國與相關金融監理者的要求,不願意要求這些金融機構合併,也不敢要求這些金融機構提高資本準備,甚至是進行Bail-in(與Bail-out不同的地方,在於金融機構用自己股東的資金來沖銷呆帳,因此股東的每股股份價值將因Bail-in大幅縮水,而且會因此少收很多現金股利,Bail out過往是政府出錢幫忙,今天Bail-in是股東承受痛苦,公司淨值大幅縮水,來降低自身呆帳與負債),金融問題至此變成政治問題,因為股東收入減少,會跟政府抗議,歐洲很多小銀行的股東眾多,都是小額集資來的,一旦Bail-in後,自身資產大幅縮水,勢必藉由投票來讓政治更動盪,歐洲如果真的開始進行金融機構的Bail-in,失業率必然會更高。
感覺上,FinTech並未替這個世界帶來新幸福,只帶來更多困擾與傷心,更多家庭失業,更多人們失去生活重心,更多人陷入困境,資本密集與設備自動化機器密集的時代,將使人們更加無力存活於世界中,或許該回到以前,將手機關掉,將電腦銷毀,盡量用紙本,盡量用人工,盡量讓大家都有工作,盡量讓人活得有一點點希望,或許那才是FinTech給我們的真正啟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