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對臺灣是個全新的發展......
(附註1:希望反政府的人,不要利用本人部落格留言一些荒謬問題,本人能做的只有不回應與刪除)
(附註2:本人支持以中華民國名義加入聯合國和各類國際組織,對臺灣獨立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看法,不便表示意見,需要兩千三百萬人共同決定的事,別問我,不予置評)
(1)美國強化對臺灣的進口需求
臺灣的出口貿易數據,正展現美國對臺灣電通資訊產品的需求增加,因此促使新臺幣兌換美元的升值空間,但是美國在臺投資金額因臺灣股市暴漲而出現價值暴增的情境,預期未來一旦美國大量賣出臺灣金融資產,將導致臺灣外匯準備同步大量流失的情況出現。
(2)中國和臺灣的軍備競賽已全然開展
中國近年不斷利用自身工業產能的閒置與增加,強化海軍艦艇的數量與質量,從驅逐艦到航空母艦,每年都以數十艘的進度不斷產生,對於美國、日本和全世界已形成威嚇。中國以每兩年建成一艘全新航母為目標,預計今年底第三艘全新航母也將下水,而中國新一代驅逐艦已前往美國經濟海域與美國對抗。臺灣在保衛自身安全前提下,只能跟隨中國早期發展軍事腳步,先以中長程飛彈為發展目標,同時建成敵軍飛彈來襲防空網,以保障自身安全,同步在臺灣可登陸進行作戰的沿岸,增設軍事設施來保障自身安全。臺灣長期來說,如果沒有持續藉由和美國貿易增加來強化自身軍事設備購買,臺灣在長期與中國的軍備競賽中,終究因經濟力不足而被迫拖垮臺灣。
(3)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脫鉤
美國很清楚中國在自身武力建置上,使用的是從美國賺進的大量美元資產,藉此中國支付俄羅斯相當數量的美元,取得相關先進航天、飛彈與各項軍事設備,同時中國從烏克蘭取得相關飛機引擎製造技術,這些支付多以美元為主。美國已認知到持續提供中國留學生免費獎助學金和相關發展機會,對美國長遠是傷害而非幫助。美國非常謹慎地處理中國具軍方色彩學生申請留學美國的相關處理,導致近期大量中國學生改以香港為升學地。長期說來,中國如果真的與美國脫鉤,對美國來說,中國高品質人力資源將無法幫忙美國進行高端技術與科技研發,相對也使得美國技術與經驗,不易被中國無償取得。中國與美國的經濟脫鉤,目前已成形,也是無法避免的長期趨勢,特別是中國持續發展自身軍事武力的同時,已對東亞和東南亞造成一定壓力與恐懼,鄰國紛紛尋求美國協助與協防,美國對中國取得美元的管道與方式也將更加謹慎小心。美國非常擔心總有一天,中國難免和美國開戰,美國飛機可能被中國飛彈攻擊,美國航空母艦也可能受到中國攻擊,那都是未來可能發生的事情。臺灣不應該在這中間扮演促成雙方交戰的可能,而是扮演比較能讓中美不起衝突的角色,這是臺灣領導人該有的智慧。
(4)臺灣和中國的新關係
有趣的是,中國目前捍衛的南海主權,是古老中國地圖疆域,那是蔣中正時代的中華民國拼命跟國際爭取的,也是目前中國人民共和國在國際間堅持的立場,在臺灣受各國影響及美國要求下,臺灣或多或少放棄這樣的觀點,而是以中國的南海軍事化深刻影響東南亞各國甚至日本韓國海運補給生命線為理由,反對中國持續進行南海軍事化;關於這樣的觀點,就臺灣目前的立場也有其道理,但中國習近平主席對中國在上一個世紀甚至是清朝時所受西方與日本的屈辱,始終惦記在心,以為西方和日本就是依賴先進軍事設備欺壓中國,因此現代中國必須有更強大的軍事力量,來保障自身的疆域與主權,這也是很多臺灣深藍百姓對中國有中國夢和中國情懷者的看法。
隨著時代的變化,很多中國大陸百姓和臺灣百姓都對毛澤東和蔣中正越來越不復記憶,很多的臺灣同胞和中國新生代對於蔣經國和鄧小平也越來越不知道,更有甚者,年輕一輩可能對李登輝先生是誰和做過甚麼,中國年輕一輩對江澤民是誰和做過甚麼,印象都是模糊的!只有臺灣和中國的政治人物,始終還是以李登輝或是毛澤東做過甚麼為仿效。臺灣和中國的新關係,一個是陸配,很多新一代的臺灣人是大陸配偶生出來的,很多中國籍的孩子的父母親是臺灣出生的,這是沒人可以否認的事實。臺灣並不希望成為中國的敵國,也不希望中國以臺灣為假想敵進行鬥爭,但是臺灣會努力保衛自己,這應該是兩岸的共識。另一個是兩岸過往一起努力賺全世界和美國的錢,目前隨著中國持續發展軍事,讓臺灣和美國感到恐懼,而不得不停下腳步。
(5)中國正在進行的改革和經濟轉型
中國目前強調的共富,是帶有強烈的共產主義色彩,要求富人與較有錢的企業幫助窮人,卻說不出該如何幫助的目標與長期規劃,多少有點荒謬和好笑,一個國家的經濟與政治發展,應該是透過集體討論的方式來進行,但是中國多年來的經濟發展,在資源與利益分配上過度偏向共產黨員,使得中國出現【不改革就是亡國,改革就是亡(共產)黨】的荒謬劇情,讓外界不知該如何應對中國目前的情況,不可否認的是,中國敢於改革八股式教育方式,大力整頓補習教育,希望避免孩子的優勢來自於大量的提前學習,見到一個四歲的中國小孩英文流利,是讓人覺得噁心的,一個小孩本來就該拼命玩而且學會正規的生活習慣與方式,怎麼會被要求拼命學英文,講出一個學習英文超過二十多年會講的內容?讓人匪夷所思!中國願意針對過去荒謬的虎爸虎媽教育方式進行改革,值得喝采!只是中國的本質沒變,中國始終無法正視自身經濟發展的最大瓶頸來自於中國缺發創新環境,中國的電動車銷量世界第一,中國的人工智能運用應該是世界第一,中國的太陽能電廠運用可能也是世界第一,這麼多的世界第一卻讓人更看出中國基礎科學應用與實際發展不足,中國沒有扎實的半導體產業,中國連最基本的科學應用,在很多層次上仍然不足,這也是德國與日本的發展契機,但中國的大量生產能力足夠,這得感謝臺灣廠商的幫忙與教育,中國在企業管理和營運上的能力仍然不足,根本不具備國際競爭力是事實,聯想和很多廠商在國際環境下的運作失敗,都是事實!這些都需要時間和有心人願意一點一滴投入的。我們看得到中國認知到房地產市場過度發展而做的改變,我們看得到中國嘗試擺脫自身糧食不足議題的改變,但是中國的改變是由上而下的,不是由下而上的自發性行為!中國的改變並非市場經濟驅動與激勵下的由下而上的自發性改變,中國企業很樂於見到市場力量的不足,那代表可以利用市場價格機能失衡,進行價格哄抬與剝削,我們見到的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侷限,侷限的原因正是共產黨領導所致!共產黨員畢竟是人,難免有私心,但卻無人監督,只有共產黨自己監督自己,怎麼可能成功?於是只有在累積出大量非法財富後才能處理,在這中間,中國當地的經濟發展早就被摧毀殆盡,很多共產黨員善用自由市場經濟口號,替自己荷包添財,導致後來很多產業發展,擺明學習西方經濟剝削的方式,而非站在經濟發展能造成全民獲利立場來進行。這就是共產黨一黨獨大的經濟發展方式,它不是錯誤,而是必然。
中國或許不想發展西方式的民主,但至少該以新加坡的發展模式來進行,先進行共產黨內提名多人,讓百姓透過公平選舉方式來選擇,至少這樣的選才有百姓的參與,這樣共產黨員在某些層次才有受到百姓的監督與制約,共產黨自身的監督與制約是不足的,中國太大,共產黨員才多少人,怎麼可能完善的管理國家?必須是全民一起努力來改變國家,要全民一起努力,得追求公平和人人覺得都能出頭,人人覺得努力就能致富,大家才願意一起努力下去,而非只有共產黨員覺得努力就能致富!這就是民主和一黨治理的不同!中國可以發展自己的民主方式,也或許想保障共產黨的領導,但是那和國家持續創新發展,甚至是百姓生活條件改變,是有衝突的,不採用西方式的民主自由和講求人權,這個只有共產黨自己想辦法,其他國家其實沒有辦法幫忙解決。
站在臺灣的立場,希望中國重新恢福答應香港的[五十年不變],今天才過三十幾年,中國至少該給香港人選擇的權利,讓香港人有免於恐懼的發言自由,讓香港的發展能持續!站在台灣的立場,沒有人希望中國走向衰敗,大家都期望中國繼續進步,臺灣百姓也能參與其中得到利益,但是中國始終不願意以和平方式上和臺灣進行對話,這對兩岸的發展著實不利!
言盡於此,中國、美國和臺灣的新均衡正在成形,美國是個多元社會,有多元的聲音和討論,中國不是,中國是個共產黨說了算的社會,臺灣有時也不算,但是臺灣很努力保持自己多元的聲音,盡可能從各方面不同的角度,來思考臺灣未來的可能,這就是臺灣和中國最大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