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國,一個感覺很遙遠的國度,卻又如此靠近,但是這些人一波一波每天都能在台北的街頭上見到!!可以感受到他們很喜歡臺灣這個地方,也很喜歡臺北這個土地,因為臺灣百姓本來就很友善,只是相對臺灣百姓去到中國投資經商,總覺得中國是個不友善的國家!!這是個事實,中國的人口壓力太大,大到很多人沒辦法生存只能用偷拐搶騙的,而且這裡面還不乏中國的高官與高級知識份子,其實臺灣很多很多的知識份子,在臺灣也沒有很好的發展,但是大家卻都很守秩序的在家裡蹲,等機會,看看能否有比較好的發展;反觀中國是個沒有法治只有人治的國家,所以...可憐的臺灣跨海投資中國的有錢人就被坑!!

  其實台灣的軍隊感覺上也是一個沒有法治的團體,還蠻懷疑一但打仗時,可能臺灣的阿兵哥拿著槍桿對著的是軍隊裡的長官們,因為積怨已深已久,但對岸與其無怨無仇,所以先一槍打死長官再說,以消心頭之怨!!曾幾何時,臺灣變成這樣了!感覺上募兵也不用募了說,因為募兵半天如果都是募到女生進去,等下軍中又是性侵跟性騷擾事件頻傳的話,到時真的打仗還是槍桿對內,先將當時性騷擾的這些人解決掉再說,這樣看起來臺灣的軍隊還真是沒有科學管理的觀念,其實也不太需要打仗了!老話一句,帶兵要帶心,沒能力的人不該當軍隊的長官!!

  扯遠了!!回頭談中國的發展,其實中國的下一個十二五計畫應該不再是經濟發展,而是溫飽問題,最重要的是中國也不該發展醫藥產業,因為那會大幅度提高中國老年人口的存活率,科學一點的說法是,中國在未來二十到三十年之間,該做的是將中國的人口控制在八億到十億左右之內,目前中國高達十二億以上的人口,對中國的經濟發展可能不如想像中是加分的,而是減分的,因為中國之後的每年都需要擔心自身的糧食不足,那中國唯一能做的就是乞求美國每年都沒有旱災也沒有水災,特別是美國的糧倉跟其他世界各地的糧倉,否則中國是沒有能力餵養十二億人口的,因此中國該做的其實不是強化自身的醫療保健,反倒是應該讓中國的人口逐年逐年的自然減少!很多年以來,西方總以中國與印度有人口紅利(population dividend)來看中國跟印度,但是印度的醫療環境很差,其人的品質與生產力遠不如西方的認為,外加印度的宗教多元,但是卻有一個很奇怪的想法,對於人口節育是反對的,相對上當印度的人口素質因為醫療環境與教育不足而越來越差時,其實印度承擔的不是人口紅利,而是更多的人口負擔與磨難,同樣地,當中國慢慢進入人口老年化之後,中國的高齡化人口很可能在未來十數年急速膨脹到上億人,到時中國將面臨到這些人出現生產力低落卻又需要非常高額的社會醫療與退休保障的負擔時,到時中國將面臨更大的糧食不足與醫療不足,因此中國如何科學化地對這些議題進行準備與管理,那才是目前中國該做的!

  另外一個中國該做的是開始教育中國的百姓,其實高中畢業就該去市場工作,社會學到的比學校多,中國目前一年七百萬的大學畢業生,估計有百分之十五是很難找到工作的,百分之十五簡單算起來就是一百萬左右,一年一百萬,十年就是一千萬,去年中國的數據顯示就是百分之十五,再過來中國經濟放緩可能數字會更高,這些人將成為中國社會未來的大隱憂,最可怕的是還沒有將研究所畢業失業的人算在裡面,不論是社會安全還是社會的經濟發展上面,這些人都可能是減分而不是加分;或許中國該做的是台灣目前做不到的,那就是開始淘汰中國的大學,讓中國的大學在未來幾年之間能夠減少超過百分之二十以上,另外強化國小與國中和高中的教育,學習德國美國跟台灣,盡早在高中就進行分流,根據中國未來需要產業需要的基礎人員進行直接的培訓,將學校變成工廠的實習地方,這才是中國該做的,講得直接一點,套據美國紐約市長Bloomberg的說法,中國該培養的是品質精良的水電工人跟粉刷工人,以及其他民生必需的基礎人力,並且想辦法讓這些人的薪資維持在一定程度之上,如此中國的均富才能真正達成,只有為數眾多的中產階級,才可能使經濟成長的動能進一步提升,因為中國需要的是中產階級的消費,而不是中產階級被高房價給綁架了,那會造成中國中產階級無法消費,社會將失去消費與成長的動能,因此中國打房是正確的道路!!其實中國已經在做了,中國的阿里巴巴企業的淘寶網,很多年以前已經有很多大學裡面的網路行銷科系的學生參與其中,而淘寶網的營業額不少都是沒有大學學歷但生意做得很棒的網客所參與!!

 對於美國來說,美國該做的是金融監理,更完整的金融監理與更細膩的金融管理,其實歐洲跟美國都在做了,特別是會計相關科系越來越強調對於歐美大型企業,不論是金融還是普通企業的審計(auditing),並且要求這些金融機構必須增加自身的資本(capital),並且進一步要求資本的實際內容必須與規定相同!!很多美國的媒體人都以為只要要求金融機構增加資本就可以,但是這裡面有一個問題是投資銀行需要多少資本來進行自身風險的規避與承受?目前美國很多的投資銀行是金融控股公司下面的子部門,另一個很大的部門是商業銀行部門,投資銀行很多的投資用的是商業銀行存款戶的錢來進行的,相對於過往美國的投資銀行無法可管,但是必須自己去市場裡面募資,或是去幫別人進行證券化或是IPO與SEO等準上市或已上市公司股權換現金的行為,其實那才是投資銀行該做的,也就是一般所謂的訂價權與後續的交易,在這裡面是需要承擔風險的,那跟一般商業銀行的角色並不相同!!商業銀行首重的應該是自身的流動性,固然商業銀行也需要承擔貸款的風險,但是很多的風險背後都是有擔保品的,如果今天諸多的投資銀行做的只是買空賣空的行為,一方面承銷或是包裝好某些特定商品,另一方面卻又買進特定的CDS之類的商品,其實投資銀行在這些交易當中只是擴大了金融體系的風險,而不再是扮演中介者的角色!

  不是很以為有的投資銀行說自己很珍惜客戶,因此客戶的要求都照辦,那是不對的事情,很多時候客戶要求的事情,對總體社會或者說對於總體西方社會是沒有幫助的!!而且投資銀行擁有的資訊是其他金融機構沒有的資訊,當它幫特定企業進行募資與籌資,或者它替某些金融機構的金融行為包裝特定金融商品,其實對於這些人都是有特定的資訊的,而這些資訊是不應該也不能夠流入到市場當中的,如果不肖的投資銀行利用這些私有資訊結合其他外來金融與投資機構炒作或是放空它幫忙承銷的這些企業的金融商品,試問那是怎樣的情境?這也是大家擔心跟以為投資銀行跟商業銀行,還是不要放在同一個金融控股之下,是比較好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getable 的頭像
    Vegetable

    經濟,財務,統計學,數理科學與政治評論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