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發展至今,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少,但是中國當局者關心跟有疑慮的地方,其實與百年以前外國欺壓中國是有關連的,因此中國近年的經濟與相關發展策略一直都跟這樣的思維有關,環顧中國目前的發展,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的近況與中國目前的擔憂。

中國的近況

(1)人民的所得在政府的帶動下,每年都有五個百分點以上的薪資增長,中國的公務員與較穩定的學校教員薪資增長幅度更高達每年六到十個百分點。(2)中國人民的銀行存款已經達到102兆人民幣左右。(3)中國境內的電子商務發展規模已經取代傳統店家,使得過往很多從事房地產與相關地產商業開發的廠家都紛紛關門轉型。(4)中國境內的中產階級每五年增加超過五千-八千萬人,這裡的中產階級以美國的說法是每日日薪超過五到十塊錢美元來計算。(5)中國境內各種新興產業都逐步在增加,人民的儲蓄過多但卻極度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企業技術進步慢,過往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不少是臺灣廠商或是海外歸國的華人所帶動,晚近因為中國的成長始得這些台籍企業的技術進步大幅減緩,因為中國境內的錢太好賺,以至於技術進步大幅減緩,中國境內目前做是逐步替代掉這些過往在中國設廠的廠商,以相同的技術但卻更便宜的人力與資金成本加入替代型的生產,只是如此一來中國的技術進步只會更慢,因為所有的目標都停留在進口替代,卻沒有實質符合中國內需考量的創新型產業,連阿里巴巴跟騰訊其實都是跟美國一樣的發展路線,只是擁有更多的保護與更低的資金水準而已,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不好的。

中國目前或持續的擔憂 

(1)中國始終擔心國外技術高的製造與生產企業進入中國,以雄厚資本跟高新技術佔領中國的市場,卻忽略只有如此中國才能有真正的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因為這些廠商可能帶來的是更新的技術與更多的創新。(2)中國始終擔心國外發展歷史久遠的金融企業到中國攻城掠地,但卻忽略類似於國外的金融創新早就不知不覺在中國境內發展了十多年,中國境內目前的儲蓄存款有相當多的部分早就被中國境內的銀行透過各種方式轉換成結構型的商品,中國境內所謂的高息存款大多是結構型商品-由特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外加債券的組合-所構成。如果中國境內會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些結構型的商品所可能造成的風險並不小於股票市場的大幅下跌,因為這些金融商品所連結的也都是特定指數或是特定原物料價格的衍生性金融工具,而那些指數是否有可能有人為操控?抑或是有甚麼人謀不臧?會不會因為價格操控造成投資者的損失?這些都是需要被進一步驗證的。簡單的說,如果中國政府不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的話,中國境內的本土性金融風暴正在成形中。(3)中國持續關注南海的議題,這個舉措對於中國未來與南亞國家的貿易和發展並不是良善的,中國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處理相關議題。

  回頭談中國如何發展自身的金融政策或許比較好...(1)深化金融市場的改革與大幅提升金融資訊的透明度:這絕對不是空談,中國需要的是類似英國的Reuter或是美國的Bloomberg,讓中國境內的金融交易資訊更為透明,之前阿里巴巴就曾經誇下海口要做這一塊,其實中國該培養另一個金融資訊的廠商,建立龐大的金融交易資料庫與金融資訊平台,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國境內那個金融市場中的哪支股票或是那個金融商品是否有過度借貸購買的情況。中國有不少學者都號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專家,中國該知道交易資訊公司財務報表準確揭露是金融市場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國過往在房地產市場中處理得當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中央政府完全知道那個人或是那些人持有那些房地產,房子地址在那裡,房屋的數量是多少,以及其他相關的資訊,並且透過建立個別城市的房地產指數,讓這些資訊完全透明公開,人們自然知道如何處理與面對房地產價格的相關議題,同樣地,中國必須更進一步建立自身金融交易資訊的透明度,因為人們完全沒有資訊,見到下跌自然是跟著賣出,完全無法掌握市場發展的近況與動向,自然會更為恐慌!中國該做的是讓市場的透明度更高,讓大家心裡有譜,那些股票是被過度融資炒作或賣出的,那些金融商品可能的風險是高的,但同時那些是低的,如此才不會出現傳染性效果(contagion effect),使得不論是好股票還是壞股票,不論是好的投資標的還是壞的投資標的,都不會在沒有足夠的資訊與透明度之下一律被賣出。因此中國該做的事情是讓幾家專門從事買賣交易市場金融資訊的廠家出現,而且針對中國境內的諸多交易所的資訊進行整理與匯總,讓金融市場的所有交易更為透明,當大家都知道這些資訊之後,或許中國境內的退休者也能從這些金融商品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因為他們可以扮演產業資金提供者,中國政府就不必一天到晚要求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給創業者或是做生意的人,這些企業可以透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到公開市場中,由中國境內退休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讓兩者都獲益,對於中國的新興產業發展與新公司的成立與運營都是良善的。中國不該再以國家機密資訊為由,針對這些資訊進行封鎖,而是該將這些資訊商業化與市場化,以提供中國一年高達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機會,藉著發展金融產業與資訊的蒐集和公佈,提供新的就業機會。(2)公有企業的私有轉型與相關該透過市場化來進行的目標:中國該考量如何透過股份制度與共同基金等資金集合媒介,來監理中國目前的國有企業,透過股東的要求,要求這些企業改善自身的運營與發展,中國必須正視國有企業私有化是中國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因為私有化並非家族化,而是透過同一產業多家企業相互競爭,替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同時也正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不足,因為中國缺乏真正有能力管理大型企業的人才,中國在會計與金融法規上的執行與規範不足,早就使得中國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的負擔,而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領頭羊,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3)中國境內的資本帳開放近程與遠程目標:中國必須與國際接軌,中國必須在金融方面開放自身資本帳,允許有很多儲蓄的退休族或是高所得家庭投資境外海外共同基金,比如Fidelity,Franklin Templeton,Schroder,Alliance Berstein或是Allianz旗下的基金公司,這是中國早就該做的事情,透過國際化的資金配置,讓退休族能夠享受這些好處,同時也承擔全球金融變遷的風險,或是中國該繼續發展自身的共同基金公司,讓自身的基金公司能夠投資全球,透過跟海外有名的共同基金公司共同持股,成立新的中國境內基金公司,發展這方面的金融服務,這裡面有大量的新工作機會,對於中國未來的服務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別忘了,中國境內一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需要工作。(4)新的工作機會中國必須面對的現況:美國近年來創造出超過八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絕大部分都是服務業,中國如果在製造業上面努力不夠,因此生產出大量全世界沒人要的產品,那中國該利用的就只剩境內的儲蓄,利用儲蓄來創造就業,金融服務業是中國必須走的路,但是金融服務業的資訊揭露又與中國境內法律有所牴觸,保護資訊的傳遞跟保障中國人民不會因為造謠而產生很多行為上的偏差,其實正說明了治理與管理的不同,中國人民遲早必須遇見此一情況,因為資訊正是交易的一切依據,中國境內過度的干預資訊揭露,其實反而是造成這波下跌的另一個推手,因為人民無法取得準確與可靠的資訊,見到下跌就只好一窩蜂賣出,這正是中國的問題。另外私有化企業不足公司治理的不能落實,其實都說明中國股票可能都是高估的事實,因為無人監督,根本沒有人知道實際企業的價值是多少,這也是為何百姓將股市當成賭場,而不是以長期持有穩健領取現金股利的態度持有股票,這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實況。中國股市或許還是該定位為成長型的市場,因此配現金股利的觀念並不多見,企業經理人在很多企業經營的想法上面,都還是離國際有一段距離,但是中國政府跟企業敢拚敢衝,那是我們望塵莫及之處,台灣本地的步調比起中國慢了許多,主因也在於成長已經緩慢很多,中國企業投資相對於本地是多很多,百姓的所得增長速度也是我們難追趕,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但或許也是隱憂,因為背後需要的是真正實質的經濟增長,而不是政府放任銀行過度借貸過度投資所創造出來的假性榮景,那都是中國該憂慮的地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