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目前,除了美國之外,確實走向衰退的階段,當然很多人都預期中國跟印度還是會繼續發展,特別是印度的發展,是眾人目前的期待,只是不論是中國的共產主義還是印度的社會主義,其實都有非常濃厚保障當地地方企業的氛圍,甚至是對於國際企業的不歡迎,印度在很多法規與觀念上的不健全,都可能是目前印度發展的困境,而中國發展固然已有相當大的不同,在科技上,中國拼命發展大數據與相關電子商務來創造就業,但中國的傳統製造業技術不夠進步,大量生產出來的產品在國際上找不到銷售地,這些都是中國的隱憂。在中美印三個國家中,只有美國是完全採用自由市場經濟制度的調節原則,來進行經濟的發展和調控,中國目前印度未來可能的產能過剩問題,終究都還是必須透過市場的供需來調節。

  今天不論是美國還是中國,因經濟結構的調整,雖然債務纏身,但相對於其他國家跟地區仍能活得下去,中國可以採用人民幣融通的方式來解決人民幣計價的債務,美國的經濟成長率仍高於2%-2.5%,因此能採用持續轉型就業與經濟調整,讓自身債務慢慢得到償還,美國因為市場機制的緣故,美國的高負債公司所發行的債券,目前已透過違約與重組打折的方式,開始降低債務的水準,這是自由經濟市場的債務重組方式,美國境內的高收益債券今年的違約率勢必遠高於過往幾年,從這裡不難見到,美國企業的債務是靠倒閉或重組來得到喘息;同樣地,中國境內的工業生產廠商,也面臨到自身債務高的問題,但中國大陸政府會採用印鈔票與要求銀行出來幫忙重組協商的方式,讓這些問題變小,簡單的說債務還是靠政府出錢或是銀行幫忙重組得到喘息,從這裡已透露美國與中國大陸都無法再用推高自身債務的方式來幫助自身經濟成長,以及刺激全球的經濟增長。

  美國的失業率逐步下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因為就業增加而持續攀升,美國是全世界唯一出現較明顯通貨膨脹的國家(另一個可能的國家是英國),而且在近期看來,還可能是較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反觀中國大陸,因為新興市場國家的匯率都大幅度貶值但中國沒有,因此中國對新興市場國家的出口嚴重衰退,對很多新興國家的進口,其衰退程度卻沒有超過原來的一半,中國大陸面臨出口創匯急速降低的情境已越來越明顯,中國即便人民幣不貶值,放眼未來,中國的進口衰退幅度只會更大,新興國家依賴中國的程度只得被迫更小,中國勢必得降低更多對於新興國家的需求,除非中國能夠從美國賺到更多美元,目前看來,過去一年,其實中國從美國賺到的錢,大部分都拿來彌補從新興國家的進口,而中國對於新興國家的出口大幅度衰退,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總的來說,美國對於新興國家的需求不高,但美國對於中國的進口需求高的原因,來自於美國企業大多依賴中國生產,美國從中國的進口,使得中國有多餘的美元可以從新興國家進口,這是過去一年能夠見到的。

  反觀歐洲,因為失業率高漲,外加出口的多是高附加價值的商品,全世界能夠吸納這些商品的除了有錢人之外,大抵上就是需要這些產品的全球大企業,只是歐洲失業率這麼高,很多歐洲人都依賴政府的補助活下去,短期內,歐洲的通貨膨脹是很難見到的,除非歐洲的失業率大幅度降低,歐洲百姓的收入因為有工作而提高,否則歐洲各國的通貨緊縮將會持續一段很長的時間。而日本,其實工業生產雖然總算見到三個月(2016/3)以來的正成長,但是日本相當多出口地是美國,新興國家甚至是中國,因此日本其實也依賴美國與中國的經濟增長,日本的成長還是與中國跟美國採用負債融通息息相關。

  目前,中國已累積超過二十五兆美元的債務,而美國已累積超過十九兆美元的債務,很多專家學者以為只看債務水準是不公允的,應該看債務占GDP的比重,如果是如此,中國債務占GDP比重至少介於兩到三倍之間,相對來說美國的債務占GDP比重尚未到一倍,只是兩者的債務都已經高得驚人!美國是全球第一大經濟體,而中國是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第三跟第四分別是日本跟歐洲,全球的經濟成長在可見的未來,仍然有賴於中國與美國的負債融通,而臺灣仍然需要中國與美國的市場,才可能有較為像樣的生存,這些都有賴未來新政府,如何從自身的產業結構調整,找到能跟中國與美國互補的產業發展策略,以幫助對於中國跟美國的出口,使臺灣的經濟成長率能夠突破目前一個百分點左右的困境。

  新興市場的問題很大,很多歐美的學者研究,如果將中國從新興市場去除,其實新興市場國家的成長率並不見得比美國或是歐洲國家來得高,很多國家過去一年的經濟成長都是負值,而且持續衰退中,巴西,俄羅斯,土耳其,南非和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大抵上因為過往美元貶值,很多當地企業大量借入美元計價的債務,如今隨著各國擔心自身的外匯準備會用罄,透過貶值來降低外匯的流失,這些國家的企業持有的負債是美元計價,但是賺到的錢是當地貨幣,而當地貨幣持續相對於美元走貶,長此下去,自然可能越欠越多,最終走向重組或倒閉的情境,可預見的是,這些企業的債務支付能力必然大幅度降低,除非能夠增加對美國的出口。

  中國大陸去年一整年,中國境內企業拚著老命打消美元計價的負債,將其轉換成當地貨幣-人民幣,因此使得中國的外匯準備連帶降低不少,只是目前粗估中國境內企業的美元計價負債仍高達三千億美元以上,這些企業所賺得的若不少是美元計價的收入,其實與無妨,只是如果賺得的金錢多為人民幣計價,而支付的負債是以美元計價,勢必考量美元準備大量流失的問題,在目前中國政府持續保護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匯率,或許這樣的問題是還好,只是終究中國境內的企業還是必須降低美元計價的債務,改以人民幣計價的債務來進行自身融通,才可能使得自身的償債能力增強。

  去年一整年,大家關心的不外乎新興市場國家企業與政府的美元償債能力,以及石油價格對於這些國家賺取美元外匯能力的影響程度,只是這些國家目前看起來,都是利用大幅度貨幣貶值,來降低美元外匯準備的流失,這也是這一年多以來,眾人遲遲不敢投資新興市場的主因。另外,美國的薪資增長速度雖慢,但是卻持續成長,而美國的就業人數仍持續攀高,今年預期仍會有超過兩百到兩百五十萬的美國人能夠取得正職工作(full time jobs),如此一來,美國和英國都會是少數有通膨出現的國家,只是美國境內的通貨膨脹可能會非常嚴重。

  而臺灣南韓,因為預期美國經濟增長,因此可能受到外資大量匯入,造成未來如果美國與中國的成長不如預期,出現更多外匯準備上的損失,這點是臺灣的外匯管理機構,必須嚴加注意與留心之處,畢竟經濟的成長需要的是很多個有成長動能的企業,這些目前在臺灣本地還沒有很清楚的發現,因此未來在外匯準備的管理上,相關單位還是需要多小心與多留意,外資的匯入,終究還是以能夠獲利為前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