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的高等教育發展,一直都是有諸多老師們觀念的殘缺與嚴格受到政府管制與保護的。試問多少臺灣大學的大學生,不是透過補習考進或是甄試進入臺灣大學?試問多少高普考的學生,不是透過補習教育考上公職?試問臺灣有多少碩士班學生,不是透過補習教育,拉平自身大學教育的不足,而能夠擠身不錯的大學研究所?試問有多少建中與北一女學生沒有參與補習教育,而能夠完全了解學校教育的內容?試問這些補習教育需要多少額外的教育成本?試問這樣的結果好不好?別忘記,建中與北一女的學生,都算是比較聰明或是過往比較用功的,即便不是頂尖聰明,多少也有些小聰明才能讀這兩所學校。很清楚的是,很多這兩校的學生,如果不補習,是無法完全了解學校教育的內容。

  學生們有補習,因此考上理想學校或公職,背後代表著這些人進入職場或是學校時,其教育與知識的水準是被拉高且拉平的,學校老師經常會覺得有去參加補習教育的學生基礎科學與考試相關學科的能力非常好,甚至覺得如此一來,就能夠給予更多更高深的教育和學習。甚至本國的公職人員,因為是透過考試,而非走後門的方式進入公職,向來被認為其教育水準在全世界是排名在前面的,這樣不好嗎?有齊一化與高質化的人員進入學校跟公職,不是件好事嗎?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都反對補習教育?為什麼很多大學教授都反對學生透過補習教育進入研究所?那對老師的教學是有幫助的!

  貧窮的孩子真的考不上臺灣大學嗎?目前有繁星計畫!貧窮但是極為認真的大學畢業生,真的擠不進臺灣大學研究所嗎?如果您參考對岸與過往臺灣的實例,就知道不是如此。因為用功的大學生們,還是可以透過圖書館的資源,利用非常多坊間的教育資源,透過非常少的金錢,得到非常多相關的考試資訊,爾後透過自律的研讀與學習,完成非常多的練習。

  其實學校老師有無課業要求也很重要,記得筆者就讀的大學,每門該系的重要學科課程都有助教幫忙,每週都需要交作業,當然是五到十題以上的規模每兩週就是一次小考,每個月考一次大考試,外加期中期末考,一學期大考有四次,期末時只有三分之一的人會過,其他沒過的就跟學弟妹一起重修到過為止!試問學校老師有無如此要求??!!

  記得筆者在大學時,就是去圖書館找很多相關的書籍,每門課程除了教科書之外,都會另外再找幾本同樣名稱的書籍,然後就是利用課餘時間,大量的閱讀與練習,筆者也沒有補習,因為真的沒甚麼資源做這些,一樣能夠有跟去補習班的同學們相同的知識水準,去補習班補習爾後進入研究所的同學總愛說,去補習的原因是太懶散不喜歡做瑣碎的知識整理喜歡別人幫忙整理好,然後撿別人的現成,直接很快速的學習

  這樣的結果就是,這些人的教育水準在補習後能與研究所的同學一樣,透過補習教育將水準拉高拉平,但從上述的撰寫當中,您就不難發現,這些參與補習教育的同學們,並沒有知識整理與滙總的能力也沒有判讀哪些知識重要與否或是否能持續發展的能力,只是這些能力,不該是進入研究所之後,由老師們再來幫忙指導與教誨的嗎?

  如果全臺灣高等教育的研究所,在某些特定課程都採用同一本教科書,試問學生為什麼非念特定學校的研究所不可?只是因為學費比較便宜而已?還是因為學費便宜但師資更好?或是師資其實並不太好,但學費便宜許多??還是學校名稱好聽,即便學費相對貴得離譜?

  學校教育本來就在補足學生的不足,學生有齊一高品質的教育水準,不論其實是透過補習班的教材整理,抑或是自己在圖書館或家中的苦讀,抑或是非常有興趣這些學科而拼著老命學習,最終進入學校高等教育殿堂後,剩下的就該是大學教授的責任,大學教授在教授同一本教科書的同時,有無能力進行教育的差異化,那才是教育的重點與本質。

  司徒賢達老師說,他在高等教育的過程中,只教授學生要學會",,,",這就是教育的根本,老師在這個教育過程中進行教育的差異化,即便學生念的是同一本教科書,但老師的解讀能力不同,老師的思考方式與教學方式不同,都會影響到學生思考與受教育的品質,那是臺灣高等教育學府的老師們,該引以為鏡的地方。

  教育的差異化替學生帶來不同的價值,方為高等教育的不同之處,否則學生去圖書館借幾本書,然後編寫教育學習時程表,照表操課,努力練習書本中所有的問題跟書中內容,試問學生需要去上課嗎?試問學生還需要繳學費嗎?當然為了換一張文憑,這些都是必要的;只是回過頭來問,學生又在高等教育中學到甚麼?

  或許那才是臺灣高等教育的老師們,該好好捫心自問的地方!那跟補不補習,一點關係都沒有,甚至有補習的孩子,是比較好教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Vegetable 的頭像
    Vegetable

    經濟,財務,統計學,數理科學與政治評論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