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there:

  回頭再談馬政府這幾年的減稅政策以及後續我們見到的影響!!首先,減稅的好處是將原來本來該由政府來分配的稅金,發還給原來需繳交給政府的企業手中,由企業來決定該如何使用,我相信馬政府本來以為企業因為此一減稅政策,將能夠運用此一好處增加員工福利與進行擴張,最終就是提高原來員工的薪資與增聘員工人手,只是事與願違,馬先生完全沒有考量到臺灣本地人口的減少與老年化的問題,其一是很多企業的盈餘主要來源來自於有相當經濟收入者,因此很多沒有充分經濟收入者本來就不是其原服務客戶,再者外加企業必須考量到自身股票的價值,如此才能在金融市場中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取得融資,因此相對上面必須考量到股東對於股票價格的看法!!基於上述這兩個主要原因,企業在考量到未來企業的成長性因為少子化的趨勢不變,因此企業可能進行的不但不是擴充,反倒是裁編,將所有的資源專注服務那些對企業有高收益貢獻者,簡單的說就是企業相當程度上面反倒會進行減資,利用資本退回給股東來增加自身EPS與ROE的增長,同時也推高自身的股票價格!!但如此一來就與馬政府當初的以為是有些矛盾的,因為企業不但不會進行增員,反倒會進一步壓縮員工的福利,來滿足金融市場參與者對於企業的要求,最終企業以為只有專心服務其收入來源的大戶,才能使企業繼續長久生存下去!!這個部分最後對於總體社會的好處,必須根源於馬政府是否繼續與持續推動這個策略,因為此一策略會造成資本市場的參與者覺得目前的股價便宜,因此大量買進會進行相同減資策略企業的股票,一旦如此,最終會使得國民年金持有者所對應的退休基金,同樣面臨到用比較高的價格去購買同一股票的風險!!最終只是使得擁有股票的高所得者因為此一策略而更為有錢,如果政府不能用其他財稅政策將其多賺得的所得課回,最後只是更為擴大貧富的差距而已!!只是政府一直減稅下去對於國庫收入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最終政府還是必須舉債來進行自身政策的推行!!

  不可否認的是,馬政府這幾年的政策相當程度是參考香港自由港的策略,但是香港與台灣不同的地方在於本地過往向來是有製造業做為發展的主要方針,而過往本地確實沒有服務中國大陸旅客的經驗,以及本地很多地方與香港的觀念並不相同!!外加香港失敗的地方就在於過高的房價以及所得分配不平均的現象,所以政府在作法上面本來就是必須再仔細考量的!!

  如今馬政府已經發現減稅策略對於所得分配無益,不但無助於整體經濟的成長後最終社會的財富分配與使用,馬政府也已見到這些多分配給有錢族群的資金,相當可能被用來購買奢侈品與出國旅遊,又或者是被浪費掉了!!相對上如果政府不進行減稅,而將此一資金用來充足過往退休金準備不足的問題,以及很多非軍公教人員子女的就學與就業問題,又或者獎勵其進行創業與鼓勵中小企業的誕生與經營者等等,其實都是比較好的選擇,當然這裡面需要更多更細膩的執行與管理能力,相對上這也是人民今天對馬政府不信任之處,因為馬政府的執行效率是令人搖頭的!!從這裡再推論,如果真是如此,馬政府將稅收減少讓人民自行運用只說明了自己的無能力與便宜行事而已!!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馬政府的減稅救經濟,相當程度上也說明了馬政府過度相信自由經濟市場能夠自行解決失業問題是件本質上盲從與愚昧的舉動!!因為美國的經驗已經說明了很多時候當自由市場失靈時,政府該做的是用適當的政策引導市場,讓其重新運轉與重新擁有自動修正與調整的能力!!

   這裡馬政府的減稅,只說明了其政策執行的未完善考量與未完善的配套和執行而已!!他人該引以為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