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美國與歐洲的金融機構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它們已經見識過房地產抵押債券所可能產生的影響,而這樣的影響對於美國歐洲,以類似投資銀行概念的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的金融操作模式,其實有非常大的衝擊,過往美國與歐洲對於投資銀行的設限少,主要原因就在於投資銀行主要是負責參與流動性不高但未來獲利大的新興產業,為了扶植這些產業的發展,因此允許有錢人在政府管制少的前提之下,提前去投資與參與這些產業,而這些的發展方式一般被稱之創業投資(venture capital financing);私募基金的投資絕大部分都可能是悲劇收場的,過往的評估每八個創投的案子能夠有兩到三個成功IPO就很感謝上蒼,而避險基金過往也並非穩賺不賠,它經常需要站在市場參與者的對立面,承擔大家都會害怕的風險,通常市場都會過度反應,因此避險基金大部分的時間都能化險為夷,而且不但扮演了金融市場流動性的提供者,還進一步完備了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標的,簡單的說,過往避險基金是金融市場中流動性比較不足金融投資的流動性供給者,而私募基金則是扮演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的資金提供者,如今這兩個角色都在西元2007-2008年的金融風暴之後遭受質疑!

  最先質疑避險基金與私募基金角色的正是它的發源與濫觴地-英國與美國,這也是近來投資觀念轉變的主要原因,很多國家的投資者紛紛將金錢投入流動性更低但相對賣方能夠掌握比較多主控權的房地產市場,特別是豪宅市場,因此我們見到不論是英國倫敦,美國紐約,臺灣的臺北,香港,新加坡與中國的北京和上海等地的豪宅市場,在有錢人的簇擁之下,其豪宅價格在五年間上漲了超過兩倍到三倍以上,因為這些人都不願意多投入資金在股市當中,因此尋找另類的投資標的,希望透過鎖定價格的變動與掌握比較好的地點與環境優勢,替自己財富進行保值的動作!

  這樣的舉動,連帶影響到原來本該活絡的股票市場,因此這些人的投資組合從原來的股票債券外加一點點的地產另類投資,變成了以地產與債券為主的投資概念,相當程度上面也大幅度影響到股票價格的變動與新興產業的發展,最重要的是連帶影響到了產業的就業,這也是Mr.Bernanke很疑惑為何在強力的貨幣政策之下,美國的就業增長不如預期,原因就在於高資產投資者將大部分的資金投入於另類投資跟債市當中,連帶影響到了股市與產業的發展,這在全球這五六年以來,可謂是目前投資概念的風潮;大家都這麼作,大家都預期美元終究還是必須走弱,因此美國的房地產市場是所有人當中復甦最慢的,離西元2008年的高點來看,美國的房地產指數上漲只有從最高點算來的百分之四十五左右,相對上亞洲與英國都已經是衝破高點甚至是兩倍與三倍的價格,但豪宅上漲不代表平民百姓的公寓與住宅上漲,而美國大眾平民的房地產價格是下跌最大的,這也是為什麼美國的房地產指數無法大幅上漲的原因,而這也是我們的財政部長以為臺灣除了豪宅之外的其他地產價格都已經接近泡沫化的可能,其實他不敢說的真相是連臺北市的非豪宅地產價格,都已經接近或是早已是泡沫,因為臺北市的空屋率距估計已經高達百分之二十以上!大家在臺北市買房的原因早已是為了投資與投機!!

  不論如何,美國的私募基金在西元2012年之後,也發現了這個現象,認為美國地產有利可圖,將新興產業的投資改成了美國低價房地產的投資,而且設定了房地產管理公司,專門承做深具市場租賃潛力的地產市場生意,而且目前年化報酬率是很高的,一但美國景氣大幅復甦,這些地產還能轉租為賣,進一步收取資本利得的績效!!這裡又再次見到了私募基金扮演市場流動性提供者的角色,只是這次不是新興產業,而是傳統價格過低的普羅大眾地產市場!!至於避險基金,我們見到了這幾年專門承做的是另類投資,比如貴金屬與其他高信用風險的相關投資,只是這也帶出了新的投資風險,比如去年西元2012年年初之前,JPMorgan-Chase的London Whale事件就是一個很清楚的實例,這個事件的背後也同時說明了信用風險套利時代的結束,因為目前市場上面可能因為各國央行過度提供流動性,連帶使得很多企業與很多投資標的背後的信用風險難以評估,一但有人大力參與,最後可能扮演的不是市場結清者,而是蒙受損失的大戶!!

  因此美國與英國的財務法律學者,近來都大力提倡針對個人與個別企業,提供量身訂作的信用風險評估,只是如此一來勢必增加各國金融機構的評估成本,除非有一套放諸四海皆準的流程,否則各國金融機構在這裡的資源投入其實是不足的,此時可能各國的金融機構都必須以Wells Fargo為範本,提出一套完整且細膩的信用評估準則,才可能進一步降低自身的信用與流動性風險,而不再是一味透過金融資產的證券化來進行自身信用與流動性風險的轉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