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本地的人壽保險公司,在美國金融海嘯發生之後的幾年之間,有些公司拚著老命發展銀行保險的業務,而銀行保險其實主要賣的都是短天期的儲蓄養老保險,而今隨著美國金融風暴的過去,美元逐步走強,外資慢慢撤離臺灣,我們將見到這些保險公司必須要開始償還保戶短天期到期的本金與利息。可想而知的是,這些臺灣的保險公司將面臨到非常大的財務風險。

  美國在西元1980年代左右,當時美國的儲貸金融機構(Savings and Loan corporation, S & L)因為長期處於低利率的情境當中,拚著老命在市場上吸取資金,再將資金轉貸出去,賺取豐厚的利差利潤,但隨著美國通貨膨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美國的聯邦儲備Fed下定決心打擊通貨膨脹,將市場利率從很低的水準拉到雙位數利率水準,這些銀行當下自身的利潤收益都是長天期的,但自身需要支付的存款戶或是保戶的錢都是短天期的,外加短天期的市場利率大幅度攀升,於是這些金融機構都出現短期的流動性風險,紛紛跟央行的貼現窗口討救兵,甚至是跟同業屆美日高額利息的借款來支應自身的資金缺口;爾後因為美國央行為應付通貨膨脹,採用雙位數的利率水準,導致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因為短天期的資金不足而出現黑字破產-亦即銀行的資產仍高於負債,但是因為無法因應短期的資金需求,而不得不宣布倒閉。

  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替自己上了財務風險的第一門課-利率風險危機,借短支長的利率風險隨著短天期的利率很高,而長天期的利率預期不高的情況下,這些金融機構只能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宣告破產或是被人用非常便宜的價格收購合併。會出現借短支長的利率風險,其實正導因於對於通貨膨脹的調整不足,外加政府下定決心打擊通膨,調高短天期的利率水準已降低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心理,使得短天期的利率持續走高,但也因此眾人皆預期長天期的利率終究在通貨膨脹得到管理後會平穩下來,特別是短天期的利率水準已經高得驚人,於是乎這些金融機構借出的長天期資金利率不高,但借入的短天期資金利息高得驚人,所以不得不面臨倒閉的風險。

  爾後在1980年代,隨著美國利率水準的高漲,因此使得全球資金被吸引到美國,美元持續走強,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紛紛在自己國家借入自身的貨幣,並將資金投入美國的市場當中,卻不知道美國因為自身貨幣太強,因此希望歐洲跟日本能夠分擔這樣的情境,於是聯手日歐等國家壓低美元的匯率,此時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替自己上了財務風險的第二門課-匯率風險危機,很多金融機構與個人本來期望借入便宜的本國或是非美元貨幣且投入美元資產當中,以賺取匯差與投資的價差,沒料到因為美元對其他國家匯率走貶,面臨到自身負債計價的貨幣相對於美元匯價越來越高,但是自身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卻因美元走貶而越來越低,因此在匯率上蒙受非常大的損失,使自己深陷巨大的投資風險,而這樣的投資風險正來自於匯率使然。

  在西元1980年代後,金融機構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利率風險,於是乎過往採用加權折現資金流(本金與利息的現金流折現)概念的存續期間(Duration)被用來計算金融機構自身的資產與負債,簡單的說就是1bp變動的利率對於資產價格變動的影響,是一個類似於彈性(elasticity)的觀念,但卻是以(dp/p)/(dr/(1+r))的方式來展現,從其中更進一步發展出利率風險的管理觀念-資產與負債存續期間相對應的利率風險管理,透過衡量自身資產與負債各自的存續期間,來進行自身的利率風險管理,目標是希望自身的資產與資產存續期間的乘積,能與負債和負債存續期間的乘積相近。或者簡單的說就是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有類似相對應的觀念,即便無法完全相對應,但是負債的資金流出最好能被資產的資金流入所包含,亦即資產資金流入的分布是較負債資金流出的分布來得廣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Goal:  Asset Value * Duration(Asset) = Liability Value * Duration(Liability)

  只是因為目前市場情況變動很大,在衡量自身資產與負債的價值時,通常都還需要考慮到自身資產與負債背後是以哪種貨幣來計價,因此資產負債存續期間的管理又必須再考量到匯率風險因子,因此使得原等式兩邊都必須考量到各自的匯率風險。因此目標就變成是

   ER(Asset Value) * Asset Value * Duration(Asset) = ER(Liability Value) * Liability Value * Duration(Liability)

 這裡的ER(.)就是將資產與負債各自計價的貨幣,通通轉換成以特定國際貨幣匯率為標準的計價,比如資產如果是美元,負債如果是新臺幣,那今天以美元為基準的風險管理就是讓資產的ER(Asset)就是1,讓負債的ER(Liability)為目前(目前市場中一塊錢美元換得多少新臺幣的匯價)分之一,亦即1/(ER(NTD/per$))。

   今天當本地的人壽保險公司,瘋狂吸收保戶短天期的資金,而自身的資產投資多是長天期,本地人壽保險公司多將資金投入海外,因此自身的資產是以外幣計價,但是面對保戶的保單贖回,自身的負債卻是以新臺幣計價,如此一來如何管理自身的短期流動性需求,與如何處理自身面臨到利率與匯率的風險,都是這些人壽保險公司目前已在面對的挑戰。

  一旦全球景氣突然反轉,所有的金融市場都面臨到各種財務與金融的風險,投資被套牢,賣也不是,不賣也不是,但是保戶保單到期的錢必須還給保戶;這些人壽保險公司會面臨到巨大的短期資金周轉困境,難不成再用比較高的保險利率來吸取其他保戶的資金,以償付到期保戶的資金需求??

  其實,這些問題都將在這幾年中,慢慢浮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