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time to take a serious look at the US dollar appreciation and Fed increases rate issues. Let's talk about the pro and con of those issues.

(1)The US dollar appreciation

 Pros -

 a. American people can buy cheaper import goods

 b. American people can use its appreciated currency to redominate the international affairs of trade

 c. American people can take advantage of the US dollar flowing back to the USA

 Cons -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在這個版面上,跟您談過臺灣因全民健保的緣故,私人醫療診所裡面醫護人員的慘況,也跟您談過這幾年馬政府沒幫忙企業投資的實況,更與您分享過私立高等教育的現況,這些都是已經發生很多年,馬政府從來都沒解決,也從來都沒真正幫忙過。

  今天,想再跟您分享另一些人的故事,這些人有高等學歷,至少都是碩士以上,很多還是國立大學的碩士與博士,如同之前跟您談的私立大學或技職高等教育的慘況,全台灣目前有好幾千位的博士流浪教師,這些人年紀都不小,大多已過三十歲,有的人還超過四十歲的年紀,但是月收入可能只有一萬到兩萬,目前臺灣很多瀕臨倒閉的私立大學或科大,都已經提出教師減薪計畫,有的老師月收入已經不超過四萬,甚至有的老師是直接打兩折,如果原來一個月是七萬,兩折月薪就是一萬四千元!

  今天想跟您談的是另外一批年紀25歲左右,有公立大學或還不錯私立大學碩士學歷者,且都剛從學校畢業幾年者,他們的生活近況並不好,企業不缺人,很多時候企業常喜歡找一些年輕人去企業實習,這些實習人員可能以為到企業實習後,未來企業會聘僱,但真實情況不是這麼一回事。南韓的數據是...這樣年紀的年輕人在南韓當地的失業率是百分之十左右,每十個人裡面就有一個是待業的,臺灣應該更嚴重,真實數據可能高達百分之十五以上!

  臺灣的教育這幾年,其實學校的老師也只是想辦法賺錢,有的公立學校老師還會在學生畢業時,用各種名義希望學生能夠有所回饋,這些都是過往實際的耳聞,蔡主席也在學校待過,光怪陸離的情境也見過不少。因著如此,其實學校裡的教育,平心而論,就看老師自己有沒有良心,也看學生自己有沒有主動學習的精神,基本上,如果學生沒好好自我要求,學生學不到太多的東西,同樣地,很多高等教育學校裡的老師,也只是想辦法賺錢度日。臺灣的大學教育跟技職教育發展到今天,感覺已經陷入惡性循環的情境中,近幾年來跟一些學校老師接觸,讓人以為這些老師走出校門在社會中辦各種活動,腦子裡想的也只是錢,表面上是研究,骨子裡是如何從這些那些地方賺錢,但這些人的收入相對於相同產業者,已經算是豐厚,讓人不禁開始懷疑,到底臺灣真正在做研究的老師還剩幾個?

  企業部門裡面,也接觸過這些公私立大學有高等教育的學生,常感覺這些人學歷高,但腦袋是空的,或許因為學校老師反正也是得過且過,因此這些孩子在學校裡沒受到甚麼很好的教育,如果沒有心要重新學習,其實是有長路要走的,學校裡教授的內容深度夠不夠見仁見智,最重要的是經常讓這些孩子以為學歷高,但真正的情況是眼高手低很多時候,在企業裡做事強調的還是關係,因為大家會透過相互幫助或照顧,難免也會產生對其他人的排斥與排擠,即便能力好,也不一定能夠生存,更何況這些孩子的能力是不足的,以往的學生因為人數占比少,畢業一定有工作,現在的大學或碩士畢業生,可能去賣雞排都不一定能生存,因為賣雞排的人已經太多

  常在想,這些孩子沒人給他們機會成長,時間一長,這個社會可能就又多很多異議份子,感覺上是這個社會遺棄他們,是這個社會中的人們為求自保,沒辦法給這些孩子們發展的機會,讓他們如同過往四五十歲以上的人,有機會從做中學與成長。這些已是台灣目前的問題,也會是蔡主席您執政後的大麻煩!

  馬先生的政府,真的替這個社會,留下太多難處理的問題,真不知該再說甚麼。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國家走到這裡,大家都很辛苦。個人不覺得鼓吹百姓去中國大陸發展的人,有甚麼值得驕傲的,也不為鼓吹死守臺灣的人喝采。連戰先生(我已經指名道姓,這代表以下的言論個人負全責),或許以為西元2004年,真的是兩顆子彈改變選舉,但是憑良心說,臺灣百姓確實有同情心,卻沒這麼大的同情心,西元2012年時,蔡英文總統與前任總統馬英九先生的對決,南部也沒有這麼多人支持蔡主席,光是民進黨的評估,選票至少差了一百到一百五十萬張票,從這裡就能見到其實在西元2004年,連戰先生對決前總統陳水扁先生時,原先選票的差距本來就不大,甚至連戰先生是否真的領先少許,或是本為打平,都是令人費解的。

  很多民意調查的專家,也在西元2000年時預期,連戰先生不會大輸,但是當時連戰先生可是輸慘了!臺灣的民意本來就很難預期,您說誰能改變甚麼,其實連陳水扁先生都是不太可能的,輸贏之間如果差距不大,槍擊案自然可能讓人卻步,但卻不太可能從大贏變成小輸,最多是平盤變成小輸,國民黨人向來自以為是,習慣國家的資源,卻忘記大部分的百姓是辛苦的,過往大家希望賺國民黨的錢,自然有奶便是娘,反正選輸是他家事,錢先進口袋再說,好話說盡期待錢入口袋,連家沒自知之明,又能怪誰?在臺灣,民調的不可信度是高的。

  個人說過非常多次,大家不是傻瓜,國民黨跟過往這些黨政大老,怎麼對待一般人的,大家都看在眼裏,國民黨如果還繼續這樣下去,最多就是百姓不理會這個黨,個人不相信國民黨有重新執政的機會,因為民進黨不會笨兩次,當然這是個人的想法,投票時個人只有一票,不可能改變選民的看法,也不必自以為是。在西元2008年時,個人可是投給謝先生,而非馬先生,從來都不覺得馬先生適合領導這個國家,只是這個國家的制度有問題,總是無法讓真正有能力的人參選,即便是蔡主席,個人也多所存疑,但兩害相權取其輕,目前也只能是蔡總統。

  連勝文就更是扯上加扯的案例,大家都知道較容易當選的是另一個國民黨籍的,卻因為種種因素,變成是連勝文,連家公子既沒吃過甚麼苦,更不懂得百姓每天為一兩百元發愁的窘境,試問這樣的人怎麼可能是大家心中的選擇??柯文哲先生是不夠好的選擇,但是連勝文,那更是令人搖頭為何連家就是想不清楚這一點??這也是很讓人費解的,都是高級知識分子,也都出洋喝過洋墨水,怎麼這麼不懂人情世故,大家只是想賺錢,自然好話說盡,期待錢進口袋,根本沒人會跟這些人說實話,這批人到今天都還搞不懂,也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個人主觀認為連勝文的政治生命就在那次選舉後告終,未來根本不可能有甚麼變化,當然是個人看法,有興趣歡迎再選市長,看看結果如何,只是百姓....不多說,反正早已惹禍上身多年,說過以上言論,個人負全責,有甚麼事情,就來吧!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下面想談的事情,也希望蔡主席很仔細地好好思考,因為這些都是臺灣的大問題,從這次馬習會當中,我們見到馬先生的很多面向,也見到馬先生很多很多的意識形態與邏輯,姑且不論對與錯,但是那正是臺灣很多衝突的來源,說來說去,馬先生確實不適合擔任我們的領導人,因為他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夠不足的。個人必須再強調一次,尊重臺灣所有不同群體對於國家未來與中國是統一或是獨立的看法,但是國家領導人該做的事情是異中求同,讓大家安居樂業,而不是沒事找事做製造統獨和持不同觀念者的衝突那不是一個領導人該做的,如果是這樣,這個領導人是不適任的。坦白說,如果大家安居樂業,經濟有發展,就算我們的領導說我們不是中國人也不是臺灣人,是地球人或是外星人,個人也覺得無所謂,經濟不好且社會分配與勞逸不均,卻用統獨或是族群分野來騙取選票,是件非常可恥的行為

 (1)過往臺灣的技職體系,強調的是動手做的精神,過往很多工專與商專的學生會使用工具,而且能夠替企業創造價值,是十二年國教之後開始亂改變,讓這些比較不喜歡讀書的孩子,連工具的使用與鑽研都無法,因此很多技職體系的孩子念的是比較簡單的正規體系教育的書籍,高中的國英數教材大幅簡化成技職體系的教材,因此這些孩子過了很多無憂無慮的高職生活,但是進入的技職體系的大學,其實銜接的又是正規大學簡化過的教材,可是技職體系必須強調動手做的精神,這些都使得正規大學的教師歧視這些技職大學畢業的孩子們,卻不知道在這些環境中還是有非常好的老師,學生只是不愛讀書,有適當的工具讓孩子們練習,其實技職體系的孩子在很多方面會因為有一技之長而遠勝過於公立正規大學的孩子們,前提是老師們不能偷懶,前提是老師們必須很清楚地知道孩子們會甚麼,孩子們的強項是甚麼,如何鼓勵孩子走自己喜歡發展的路,並且能夠有一技之長,賺得到錢活得下去可惜的是我們技職體系經過這麼多年的胡搞瞎搞,孩子們根本沒有辦法在學校裡面學到,與一般正規大學學生完全不同且是適性發展的教育,這是臺灣教育的失敗之處。蔡主席強調希望臺灣更自由更民主,其實自由跟民主該從教育著手,孩子們的立足點是不平等的,我們的技職教育要打掉重建,政府對於學費跟教育的內容都應該重視,否則這些孩子永遠都是社會中弱勢的一群,他們永遠都沒有政府的奧援,也無法適才適所地發展自己的長處

 (2)馬先生一直強調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是臺灣大部分的人其實根本沒有接觸過中國大陸的種種,臺灣從西元1949年(民國38年)之後才來臺灣的人,或許對中國有很多印象,但是其他人對於中國的印象是模糊的,我們不得不面對與強調臺灣過往歷史,很多人以為自己跟日本的關聯比較深,也有人以為自己跟中國的關聯比較深,但大多數的年輕一輩其實只覺得自己跟臺灣的關聯較深,馬先生真的無權將全臺灣的人民都框在他自己個人的史觀當中,因為跟馬先生類似背景的人在臺灣只剩不到幾個百分比,大多數的人其實跟中國的淵源是不深的。家父跟家母都是在中國大陸出生,家父年幼時來臺灣玩,因為戰亂回不去,小時候因為跟著父母想回中國,還被以為是跟中國共產黨有關聯的,當然最後回不去,也幸好沒回去,家母則是被她的母親抱來臺灣尋親的,後來的故事也很辛苦。這些那些確實只有所謂的外省第二或第三代能夠了解,眷村是很清楚的記憶,但是那並不代表我們有權利強加自己的史觀在其他跟中國完全沒有淵源者的身上,當然不能不承認這些記憶中的元素都是很棒的電影題材,只是那些電影早就在臺灣被拍爛,大家也早就沒興趣想知道這些,臺灣新一代的年輕人有權力替臺灣寫新的歷史,馬先生無權干預這些新的故事發展,也無權讓這些年輕一輩受到過往鬼魅的糾纏,跟中國大陸目前很多的來往其實就有那些鬼魅的影子年輕一輩有權用生命替自己的未來寫故事,那些故事是屬於新一代臺灣百姓的,不是馬先生能夠左右。更何況在西元1949年之後,中國大陸為了與過往的歷史和一切做切割,從那時候開始就進行字體的簡化,在1949年之後,中國就開始採用簡體字,至今絕大部分的中國大陸人都已經無法閱讀我正在撰寫的文字,更不懂得ㄅㄆㄇㄈ,臺灣的百姓一方面已經覺得自身的歸屬是臺灣人,但卻仍使用中國的古文字,仍保留中國很多禮義廉恥的觀念與生活方式,這是非常有趣的現象,但是年輕一輩覺得自己就是臺灣人,我們也不會刻意教育自己的孩子甚麼是中國人,因為中華民國對於我們就是中國,僅只如此而已,如果中華民國被有心人認為已經滅亡,那我們就是臺灣人!如果中華民國不存在,那我們就只是臺灣人,而且這個臺灣人每天仍然非常有趣地在使用全世界十三億中國人都不再使用的古中文跟彼此溝通,我們是在全世界非常稀少保有中國文化臺灣人

 (3)過往大部分的軍公公教都是外省人居多,這樣的保護過往總變成是族群問題,最後又會簡化成是統獨問題,但事實是臺灣仍有許多貧窮的外省人並沒有受到這些保護他們並非軍公公教,也或者他們是老兵,很早就退伍,當時退伍的退休金就是十萬到二十萬新台幣,因此這些人即便有十八趴,一年也不過就多個一萬八到三萬六的退休金而已,這些人跟其他人一樣必須依靠自己想辦法活下去,這是必須強調的事實.以往政府保護的,優先讓某些人在政府相關單位任職,確實是因為這些人跟著國民政府來臺,這是吳淡如小姐十多年前經常在書裡提到的,總以為是被過度保護,這些是事實,今天這些人的占比已經越來越少,但軍公公教福利卻隨著政府的調整而占臺灣全部支出越來越多,臺灣這十多年來能夠賺到海外的錢早已越來越少,工作機會卻隨著國民所得的提高而越來越少,大家因為物價跟房價持續不墜,越來越不生小孩,都使得臺灣始終跳不出泥淖中。這些保護在未來都應該要改變,台灣已經越來越貧窮,必須考慮到所得與利益分配問題,所有在臺灣生活的人們都應該有同甘共苦的想法,一起為這塊土地努力,不應該有人有政府高額的退休福利,但大多數的人卻在退休時,只有勉強溫飽的福利,這是不對與要改正的事情。因為那不是自己賺來的,那是民脂民膏,沒有人該有此特權!

 (4)中國的追趕以及我們政府不敢放手學南韓,臺灣有今天是自己造成的,我們不敢學習南韓跟全世界所有的人借入大量的金錢發展經濟,如果不順利,自然所有的金主與債主都必須幫忙,因此您能見到南韓的很多企業始終都有外資在撐著,即便破產都是不斷再重組,原因就在於這些南韓企業敢花錢敢投資,不怕破產,因為破產的話,金主損失慘重,所以金主們必須拚著命幫忙。臺灣在這些年始終都沒有採用這些,於是我們的技術進步落後很多,馬政府在國民黨立委諸公的勸說之下,一直都以為投入大量的資金發展科技產業是浪費資金與沒有市場的,因此對於增加投資裹足連日本想直接整廠技術移轉給臺灣馬政府都拒絕,但是沒有投資就代表沒有新的工作機會,也代表很多這方面的專才沒有薪水能生活,於是我們的技術水準差南韓越來越多,我們的人工作機會變少,只好拼命去中國大陸找工作,因此中國慢慢趕上,直到今天臺灣開始面臨中國大陸的追趕上來,原因無他,是觀念錯誤,但是很多人仍選擇馬政府,讓他自以為是持續無能

 (5)馬先生的觀念落後,始終以大中國主義的思考方式來看臺灣,而且並不是以作為中國未來高度文明之地來發展臺灣,而是以偏安一角等待統一的角度來看臺灣,這些都使得臺灣近幾年在經濟.教育.政治與文化上落後許多但真實的情況是時不我與,因為臺灣早在國際上不能代表中國,也不可能代表中國於是台灣就變成今天連高度民主化與法制化或許都稱不上的局面,否則不會有這樣的司法,否則不會有這麼多是非不明公私不分的管理者,關於這些,我們又能多說甚麼?真是自作自受!其實個人在馬王之爭時,一直都相信馬先生確實握有王先生犯罪的證據,因此非常相信王先生是不適任的,但是到最後卻甚麼證據都沒有,只有一些人的口頭與以為,馬先生那時真的讓人有些失望,畢竟王先生的第三任是馬先生修改黨章促成的,如果如此,當初不要修改黨章,不是嗎?這些那些,都說明很多時候判斷的邏輯是怪怪的,也不是很懂馬先生的一些作法。

  蔡主席如果自許一定要替台灣百姓帶來真正的民主,那就必須將這些過往一點一點地改變,讓臺灣變成真正能夠安居樂業的地方。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Here are my requests for the nearby Taiwan election of 2016.

 (1) Be prudent to face the visit of K-party president candidate to US: To be frankly speaking, I do support the president candidate of D-party and think Miss. Tsai is a proper one for our next leader in the island. I hope you could be prudent and careful to deal with the issue of the lately prepared US visit of K-party candidate.

(2) I urge you to consider sail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and South China Sea area with your aircraft carrier and its accompanies lately in order to ensure our election of 2016 to be fairly and properly chosen by whole Taiwan people. We do not think Red China may do any things this time. But I still urge you to help us if something accidently happens. To be cauious, I am asking for your help on our 2016 election issue.

(3)I urge you to consider SERIOUSLY to be the main shareholder of those important Taiwan enterprise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iy. To own those compan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for Taiwan people lately because the Red China wants those ones badly. It will hurt the survival of whole free world and make people in Taiwan lose their everything if the Red China gets what it wants. People in Taiwan are afraid of the Red China but we still need the market of Red China to live upon. We need your help to consider be the main shareholder and to play a big role in daily management of those Taiwan companie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merican companies may cooperate with Japanese companies to have those Taiwan companies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 We need your help to protect our property and survival. We need those Taiwan companies to change their faces to be American ones if necessary. We need you to consider the issue seriously.

  Please help us. May God bless U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中國的面貌已經跟您十幾年前剛開始執政大不相同,畢竟從穿草鞋到穿皮鞋,從穿著不講究到穿西裝,這個過程都會使人改變,十多年前中國的外匯準備並不驚人,但今天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動輒超過三兆四千多億,每年從美國跟世界賺來的錢淨匯入超過三到四千億美元,這些都是實際數據。

  隨著中國經濟規模的擴大,未來中國的政治問題一定會越來越多,畢竟沒人希望自己永遠是輸家,大家都想過好日子,因此一定會有人對中國有不同的想法,希望也能多分到一些好處,而那些爭議就會透過各種抗爭展現出來,中國共產黨在中國的領導將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與爭議,這是中國未來持續會面對到的問題。

  對中國不要有過於樂觀的看法,一直都是D黨的基本論調,過去幾年,感覺上K黨只是中國在台灣的買辦,負責將大部分得自中國大陸的利益放進自家口袋,未來D黨是否也該防止這樣的事情出現,其實是未來新政府所需要面對的挑戰。

  美國的紐約時報稱對岸的習先生是中國共產黨建政以來,最靈活與最大膽的領導,這是千真萬確的事實,因為他知道自己該怎麼做,才能吸引國際的注意,畢竟他也見到前任領導胡先生卸任之後疾病纏身的窘境,想當然耳,習先生必將把握自己的在任時光,盡情揮灑,讓自己也能在歷史上留名。

  畢竟中國的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共產黨的菁英份子持有中國境內與境外的資產份額驚人,這些都已經改變中國的領導面貌,而且也深刻地讓大家見識到中國不得不改變的事實,只是天高皇帝遠,中國地方上的各種經濟問題,很多都不是中國中央能解決的,更何況前任領導胡先生過往採用的是地方分權的管理方式,允許地方領導管理地方的權力很大,但是習先生採用的是中央集權的方式,因此地方反彈聲浪也不斷,這也是習先生未來數年之間將面對的問題,畢竟中國不論地方分權或是中央集權,權力的來源目前都是共產黨決定,但是地方領導的品質參差不全,是中國未來面臨國家需要持續進步的隱憂也使得習先生希望未來中國能夠進步的目標,其實跟地方領導的決策品質息息相關,這些都是中國大陸未來的挑戰,目前中國大陸百姓在智慧產權與法治觀念仍然薄弱地方領導的水平參差不齊,都可能使得我們去中國投資的廠商,面臨血本無歸的窘境,畢竟對岸不是法治國家,這些都是未來新政府必須持續關注的焦點。

  原諒個人多月與多年前鼓勵習先生跟馬先生的會面,那時正值馬王政爭,也原諒當時在本版寫文章,鼓勵美國介入馬王之爭,當時美國參眾議員都紛紛到立法院拜訪,感覺上馬先生當時是比較站不住腳,只是到底誰是誰非,其實到今天還是不知道,畢竟臺灣還是需要中國的市場,但是美國是不太希望臺灣跟中國走太近的。當時想來這些爭論都是因為中國大陸而起,自然希望中國大陸能夠稍微送暖給馬先生,當下才會鼓勵習先生跟馬先生的碰面。

  沒想到習先生今天為南海的爭端與馬先生即將卸任,竟然真的要和馬先生碰面,感覺上還真是冬日送暖,說來還真不得不佩服對岸習先生的大膽與靈活,從這裡也能見到習先生的人味,更見到其靈活面對新情境的方式與處理。也希望大家都能體諒中國大陸新政府剛上台不久,需要立功與立威,很多的議題在目前仍需大家多所包容,畢竟兩岸會面是好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臺灣在未來您可能執政的八年間,要追求所謂變更國號宣布獨立,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同樣地,希望臺灣跟中國大陸統一,也是天方夜譚的不可能。真的不太知道最近臺灣又掀起意識形態的議題有甚麼意義,因為臺灣沒有一個人能夠改變現狀,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替所有人決定未來臺灣的前途,臺灣的總統最少四年,最多也不過八年,誰有權力替臺灣百姓與其子子孫孫決定未來的走向?誰可以保證臺灣的百姓不會因為未來世界情勢的改變而有不同的想法??

  維持現狀本來就是不抽象且實際的主張,中國大陸的人來臺旅遊跟做生意,我們竭誠歡迎,也希望本地商家童叟無欺,好好替貴客服務,臺灣的百姓去中國做生意跟旅遊,也希望對岸的同胞能夠好好接待,禮尚往來,就這樣而已。其他的,其實都是多餘,臺灣已經是一個國際化夠高的國家,很多老外早就被我們去全世界的旅客訓練到知道臺灣跟泰國是不同的,早就知道我們跟中國大陸是不同的,不論中國大陸的經濟規模有多大,臺灣只是一個希望能夠好好活下來的國家,它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只是如此。

  政治上的紛爭,本來就該由大家相互體諒與溝通來解決,如果真的無法溝通,那也只能自保與自我防衛,也沒有甚麼好多說的,最後訴諸的就是選民的投票,投票輸的一方應該願賭服輸,投票贏的一方也會尊重少數。當然,過往十數年,台灣沒有民主精神的候選人倒也是不少,說來也是我們該慚愧的地方。

  臺灣的政治走向,其實多說無益,目前臺灣的百姓生活困難,未來臺灣的真正考驗正在開始,美國與歐洲都預期未來經濟可能不同,其實臺灣也只能隨著國際情勢不斷調整,如此而已。政治的走向,不是爭取總統大位的人該多說的,因為任何一個上位者,最少只有四年,最多只有八年,根本無權決定大家的未來,總統只是負責跟大家溝通後,執行百姓意願的執行者,而且....只是目前近期的意願而已,未來一旦百姓的想法改變,總統也只能跟著百姓調整,根本無權替大家多說甚麼。而這就是民主的精神,總統只是代議士

  在這裡一定要跟蔡主席說對不起,因為多年前的宇昌案,個人也不太敢相信您是清白的,臺灣的政治是很黑暗的,因此才會造就K黨今天的膽大妄為,這些K黨的人真的很恐怖,蘇先生之前在屏東的落選其實也是類似,臺灣的政治總跟人們一再說明,這是一個多麼沒有是非公道的地方,陳先生的處境也是讓人很難過的,這一切都只能讓大家直搖頭跟直掉淚,希望臺灣以後能夠有真正的民主,不要如此是非不分,否則...臺灣有的不是民主,有的只是欺騙謊言而已,說謊的政治人物沒事當選享樂,而欺騙的是善良的臺灣老百姓,讓人實在不知該說甚麼。

  只是這邊要離題一下,為什麼K黨是這麼一個沒有制度的黨??好像所有事情都可以有例外,D黨的不分區只能做兩屆,連柯總召都得自己再去選舉,為何王先生已經三屆,還要再有一個特例??繼續沒有任何民意基礎地做第四屆,在此真的要呼籲大家政黨票真的不要再投K黨,感覺上這是一個不問是非只問利益的黨派。英國的首相都是要自己選得上,才可能進入國會再當選首相,台灣為何不需要?這也是全世界民主很少見到的現象,想請問主席的是...這是民主嗎??為什麼我們要有不分區立法委員的制度,這些人憑甚麼,有多大的代表性可以不需要透過選舉,只透過所謂的政黨票就當立法委員??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蔡主席,您應該可以感受到K黨目前已經陷入全然的混亂與失敗當中,甚至您應該可以知道過往從來沒有這麼多年來始終支持K黨的政團或是地方團體,竟然在選前三個月就已經跟您輸誠,甚至已經預測自身的會員或是成員,幾乎超過一半會投票給您,甚至連立委都是投給D黨的!

  您應該也能感受到K黨的完全失敗,最後可能連不分區加起來都剩不到30席的席次,而三個月之後,我們可能見到一個變得非常小的K黨,甚至是黨主席在三個月後就只能自請辭職下台。這些都是可能會發生的事情,也已是可以預期的事情。

  希望主席很仔細去思考國家的未來,思考該如何給百姓真正的幸福安全的生活。切勿一上台之後就夜郎自大,以為百姓支持您,其實百姓不是支持您,而是討厭K黨這些人的嘴臉,吃向難看到讓大家根本不想再理會這些人,甚至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將見到很多領域一波又一波的改朝換代,不論是哪個跟政府有關的行業,通通都有很大的改變,希望眾人真的不要選錯邊....才好!!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在這個世界裡面,沒人希望被人瞧不起的,也沒人希望感覺好像很難在社會中翻身,大多數的人或許每天省吃儉用,只為家人,只為房貸,只為不要欠別人錢,只為能夠還算順利地活著

  今天,國家打腫臉充胖,跟未來子孫借錢支付這些有的沒的的錢,但是社會上真正需要被幫助的人,卻好像大家根本沒看見的被忽略。臺灣的制度走到這裡,早已是完全失敗,今天早上,還接到不明風化場所女生的電話,很驚訝這些人如何知道這些資訊,感覺上臺灣是敗壞的,很切身地感受到每天拚著命想活下去,卻總覺得這個社會正在遺棄我們

  電視裡面,某黨的候選人還在抱怨別人的打壓,但是這些人明明就是這些制度下面的獲益者,而且獲取的是暴利與別人的血汗,有點像大家正在為生活拼命努力,背後都接著一根管子,透過幫浦拚著老命將眾人的血一點一點地吸乾,不知為何見到電視裡面某黨候選人的抱怨,心裡竟出現這樣的場景,很想對這些人說,您能夠過好日子,是依靠壓榨我們的血汗來的,您能夠拿這麼多,是因為我們這些人拚著老命的省吃儉用。高額的房貸讓大家早就是喘不過氣,生活中的點滴支應早就讓大家有點不知道該怎麼辦,真的很疲倦,也很厭倦,這些生活中的點滴早就壓得大家很累很累

  結果電視上的既得利益者,還在抱怨大家對他有甚麼不公平,真的很想問,如果您都覺得不公平,那我們又算甚麼?這些人沒工作的時候,會有人幫忙硬擠一份工作,這些人沒有發展的時候,天上會掉下來一份報償優渥的工作,這些人抱怨別人對其不公的時候,我們只見到其他人被打壓,很卑微地活著,這是甚麼國家??這是甚麼亂七八糟的制度設計??自肥也罷,自私也罷,既然您已經得利,能否請蔡主席說說,也拜託這個人兄,不要再讓大家覺得反感嗎?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希望蔡主席能夠瞭解到,台灣百姓並不希望台灣選出來的每個總統最終都得進大牢,雖然感覺上這樣的情況或許還是會持續下去。民主是不是台灣最重要的價值?這是蔡主席該好好問問自己的,如果是,那怎樣的形式才是真正的民主?

  臺灣從過去十幾年下來,有真正的民主嗎?臺灣從過往數十年的經驗當中,真的是所謂的民主有帶來百姓真正的幸福嗎?十多年前的K黨黑白兩道共治國家,無法用白道或是金錢誘惑的,就用黑道來恐嚇,無法讓這個人照著上位者意見做的,就讓這些人顛沛流離,那是真正的民主嗎?爾後的D黨,最高領導的意見遠高於所有人的意見,因為所有人參選只要搬出最高領導人,就能夠很輕易得到百姓的認同,只是這個領導自覺虧欠家人太多,放任家人做一些有點恐怖的事情,所以在當時臺灣百姓刷爆自己的信用卡欠下龐大的卡債,產業的投資方向也被政府過度干預而無法有審慎的評估,但對於未來是完全沒有計畫與充分理解的。

  再來的K黨,再度回到保護相關既得利益者的方向,盡一切可能保障所有相關支持者的利益,放任房地產漲翻天,卻對過往科學園區中能夠幫國家賺錢與幫助就業的企業,將其所有投資優惠完全廢除,不但對於新產業的幫助跟扶植完全沒有盡力,甚至是開倒車的鼓勵產業移轉到中國大陸去求生存,完全置台灣百姓的利益於不顧,放任臺灣在科技教育與各方面停滯不前,讓中國活生生地趕過臺灣甚至還開始看不起臺灣,企圖營造臺灣早已不行的情境,放任兩岸往被中國統一的情境走去,這是臺灣人真實的悲哀,因為我們不是不行,而是真正行的人進不了制度裡面發揮應有的作用,真正厲害的人完全得不到政府的幫助跟支持,只能單打獨鬥拚著老命,自己想辦法活下去,政府將所有的資源都放在特定族群的退休撫卹跟照顧上讓臺灣大部分的人得不到奧援與幫忙,甚至還在百姓最無助的時候,拚著老命推著臺灣百姓跟中國整合,試問在臺灣如此脆弱的時候,跟中國進行整合,難道不是叫臺灣百姓自己去死比較快嗎?當然是得自身先強壯起來才跟對岸PK,甚至是談整合,那時就不是他們整合我們,而是各憑本事,如此兩岸的分工才會是比較公平與理想的情境。馬政府既不懂經濟在政治上面也過度一廂情願,台灣百姓自然無法信任,甚至見到少數特定人取得大部分國家的資源,自然是更加不滿與不高興的,但是卻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以前很多人都說,國外良善的國家制度到台灣都會變質,甚至變成少數人圖利自己的工具,其實全民健保是一例,國家的高等教育發展也是一例。今天臺灣的私立診所與醫院,因為沒有政府的設備投資,又必須與中大型國家支持的醫院相互競爭,管理全民健保的政府機關只會一味壓低醫藥與治療的費用卻忽略醫生與護士的基本生存權利,造成只有在公立醫院的醫生才能夠生存,私立醫療診所總是年年面臨倒閉的危機,而偏遠鄉鎮的公私立醫院連醫生跟護理人員都找不到的窘境,總是一再出現。這些都透露出全民健保中,固然強調醫藥分科的良善本意,但實際上卻完全忽略掉過往醫生的收入確實需要透過醫藥費用的補貼,今天將醫藥分離,那醫生的診療費用必須大幅度的被提高,病人掛號與診療的費用不能夠過於低廉,否則醫生連自己都養不活,更遑論養活整個醫院或診所中的其他護理人員,這是全民健保相關主管機關一直刻意忽略的重要事項,因為必須不斷壓低健保的總體支出,但是卻刻意忽略新的治療療程跟新藥都需要更多的成本來幫忙給付。其實這也是十多年前,公保跟軍保本來就該倒閉,醫生們都知道過往公保對醫生的給付遠比今日的全民健保來得好,而軍保有軍醫院在幫忙承擔,只是當時公保就存在過度醫療資源浪費的情況將醫療視為社會福利的一環是不對的,畢竟保險還是該由自由市場的機制來加以展現,如果政府要採用特定方式干預與管理也該讓自由市場機制能在其中扮演角色,否則易造成供需的失衡,今天臺灣已面臨沒有醫生與護理人員的困境,就是很清楚的實例,今天自由市場機制因為政府過度干預而未能有所發揮並補足和制衡政府制度的不健全,就是很重要的說明。過往公保本來就該先調整到能夠損益平衡,軍保也是如此,而不是將全民都納保,利用全民的錢來補貼公保與軍保的虧損,結果是更進一步壓縮醫生與護士的收入,利用剝削醫護人員來補貼健保的虧損,這是臺灣過往十數年以來最糟糕的制度設計與執行。

  臺灣的高等教育也是如此,有能力的家庭才可能讓孩子透過補習教育強化自己,偏遠鄉鎮的孩子連基本課程教育都是殘缺不全的,更遑論完整與深入的了解,於是有補習的孩子進入公立大學,沒有的孩子在家長殷切期盼下,進入的學費貴三倍的私立大學當中,爾後我們就會見到這些私校畢業的孩子,一畢業就欠下龐大的學貸,但是私校設備與各方面的師資不足,甚至這些孩子根本不該進入私校就讀的問題,都使得這些孩子一出社會跟那些公立學校畢業的孩子相比較是沒有競爭力的,於是乎惡性循環發生,這些孩子不知道何時才能還清學貸,而收入也遠遠不如公立學校畢業的孩子。

  臺灣的房地產市場也是另一例,如果政府這麼同情百姓,希望大家不要付這麼多錢在醫療上面,那為何政府不正視百姓不該付這麼多錢在房地產的購置上面?比照全民健保的制度,政府該管制建商每坪的販售價格,如果建商的生產製造成本太高,政府該要求建商自行吸收土地與建築成本,政府該比照全民健保,讓百姓用每坪固定的價格來購買房子,超過的部分都要求建商自行吸收才是,這就是目前臺灣全民健保的情境,政府該要求所有台灣的產業都比照全民健保的制度辦理才是,因為全民健保是大家除了醫護人員與私人醫院診所都很滿意的制度,不是嗎?試問政府能夠這樣做嗎?如果可以,我們也很期待

  同樣地,針對全民退休制度,政府也該一視同仁,讓全國老百姓都能有退休所得替代率高達八九成的情境,但是今天大家都知道勞工的所得替代率最多三四成,但是軍公公教有些人的所得替代率可能能夠遠高於百分之一百多,這是臺灣的現況,這也是過往以來,一直再問蔡主席的地方,臺灣的問題一直都不多,也就是這些過往民主化以來各種新制度與改變,才造成臺灣今天所得分配不均,醫護人員苦哈哈,房地產價格飆漲,以及高等教育的目標完全沒達成,反倒成為百姓的沉重負擔,這些都是制度設計錯誤與主其事者自肥的實際情況。

  在這裡想挑戰蔡主席的是,試問蔡主席準備好了嗎?能幫忙百姓將這些制度改正與調整嗎?其實追根究柢,將這些問題解決,臺灣經濟真的馬上就會變好,因為大家都賺得到錢,大家都能人盡其才,大家都能從舊制度的錯誤中被拯救,大家都能夠真正好好活下去,而這些都是馬先生根本不願意處理的事情,這跟統獨根本無關,這跟臺灣過往錯誤的害人制度是有很大關係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Do not just make my prediction to be true. It is a pretty silly act. If you do so, then I have to give you my latest prediction. That is the Dow Jones will stand on 18,000 in three months. The Nasdaq will stand on 5,000 in the new year's eve. And the S&P 500 will be top on 2,100 in January, 2016. It is my latest prediction. And the 10 year US treasury yield will be near 2.35% in 6 months.

  I reallly hope my prediction is wrong all the time. But you seem to be convinced by what I write and said. For me, the most ridiculous thing is you make my prediction come true. Always be. You make me become some worshiped one. I should be an anchorman or someone, I guess. You really embarass me quite a lot. I really hope you should keep a concious mind with everything. The US economy is not bad. You have 2.5% percent GDP growth this year. I have to tell you the truth that we in Taiwan have negative GDP growth in the Q3 this year and our government statistics shows that Taiwan may only have no more than one percent GDP growth this year. Compared with Taiwan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s, the US is much better. The US economy is on the right track. But US corporations should not sells bonds, buyback shares and pay higher dividends ONLY. Don't do such a silly money game again. American corporations should invest and hire people. I guess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should think hard. How come those US corporations and rch people do not like Mr. Obama that much? It is a psychologic issue. It is a political issue. It is not an economic issue anymore.

  The US government has the responsible to make whole American people happy to giv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needs to do more to make US corporations want to hire more American people. To keep up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the US government needs to negotiate with the US congres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Mr. Obama should compromise with the real situation happened in the US and make the situation to be calmed down and got better.

  All those years, I stay with American people. I do not make a fortune from those predictions even I seems to be somebody's worship. I do not think money is everything. I truely hope the USA could get all right. And the time is no different, I know the P/E ratio of American stocks may be a little higher than used to be. But I have to remind all American people that there are no so many QEs in the old days. The higher P/E ratio is a have to be because billions of US dollar come home and stay. And the money has nowhere to go. Unless you want your bond yield stay at very low level and you want your yield of two year Treasury stay in the negative territory like those nations of Swizerland, France and Germany, I guess the only way to keep those money flow is to let the money stay in the stock market. The US sotck market with higher P/E ratio is an inevitable thing this time. It is natural in those days until the Fed starts to withdraw those money from the market.

  Calm down, American people. This time the US is in a better shape. Don't make rich people become even richer. They can park their money in the bond market and wait for the very moment to sell bond at a really good price. Then they may wait until the right time to have those stocks you sell fearfully at a good bargain. In the end, you just make yourself worse and make those ones richer. Don't do such a thing like that to make yourself even worse. Please follow my suggestion and calm down. Help each other have a job and keep on your daily living.

  May God bless the U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American people should help each other to have a decend job and a life with happiness. No matter what dire situation poeple may face, please move on without hesitation. Just follow with your own conscious. Never give up. Always try to survive and help each other to live upon.

  I am not against Wall Street. But I do against those people who say the customer is their first priority but create a lot of nonsense & worthless financial products and sell those ones to innocence people at higher prices. On the other hand, they also short those financial instruments heavily to reward themselves. It is the part I hate most. I think American people treat those criminals too kind and even with careless. I do think the fine is not enough to stop those crimes happen again. But I do not have any better ideas for those kind of things, either.

  After all those years of rising financial markets around the world, we have to face the music. The US citizens have to face some well-known serious issues for years. The first one is the US government debt is more than 18 trillion USD, including 4.5 trillion US goverment debt held in the Fed's balance sheet. The burden of interest payment may crash the US society eventually. The people in the USA have to consider the issue seriously. I do not know if the US government could ask its debtholders to waive or restructure some, but the US has to face it eventually. To raise tax for super rich families is a have-to-be. To increase tax for those ugly financial transactions seems to be plausible. To reduce the cost of healthcare is a have-to-be-done. All those things breed another serious issue - the malfunction of US democratic system. A lot of people use the free market ideology as an excuse to protect their own interest but care less about the daily need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In Taiwan, we try hard to reduce the price of medicine which makes big drug companies really upset. It brings another side effect where doctors can not be served by those drug companies well anymore. It may happen in the USA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The medicare cost goes too high and too soon in the USA. All it brings to the fundamental issue - the quality of democracy - because we know how the congress reacts to those issues reluctantly. The often used slogan by the US Congress to do nothing is the free market mechanism. I don't think Mr. Obama is totally right because the communication seems to be a big failure between the White House and the US Congress. But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be reminded that all advanced nations have a well functioning and efficient national healthcare system except the USA. It is a serious thing that the people lives in the home of braves should notice and think in a hard way.

  The second issue the USA should care is how the Fed reacts to those situations, including the internal fighting of mainland China and the collapsing of emerging markets. People do worry about the cost of raising Fed fund rate too quick and too soon may be harm. On the other side, if the Fed raises the rate too little and too slow, it may bring another disaster to the USA financial market because the property price may lose its gravity. The interest rate normalization could largely reduce the speculation of financial market and let the fund be located in a better way as it should be. There is always a tradeoff beteween raising and not raising rate. This time, the rate raising is good for the USA.

  In the same time, the USA does face many disputes in many ways - The lifestyle, the way of living in a ordinary life and the way to face the world problem. Consumption seems to be a true driver for the US society in old days. But a lot of US big corporations believe the USA can't grow more than two or two and a half percent each year anymore. The reason is due to the too much higher living standard and too much stringent retirement or pension cost of ordinary American workers. The latest important cost is the Obamacare which may bring trillions visible debt to US corporations if the medicare cost could not be resolved in a proper way. It may bring even more doubt to hire more American people these days. If the issue can not be resolved progressively, all those cost have to be taken by all American people in a debt form of US TreasuryMr. Trump does believe the US has a better system which makes all those resources be allocated efficiently. But Mr. Trump would not dare to say the cost of medicine or medicare in the USA is the most efficient compared to other nations. The truth is the USA has the most lousy medicare system which is expensive and inefficient compared with others. On the other hand, it does bring a lot of new jobs for American people because the reward is tremendous but not reasonable. All the reason is due to the free market mechanism. But we know the debt level of US household can not go on forever. It leads to a serious question, what if the consumption can not play a bigger role for the USA anymore because the debt of household may be too high already. In this case, what else can be the driving force to the growth of USA? The answer seems to be obvious - investment. Only new investments bring new wealth to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USA. Big US corporations should stop buyback shares and pay lucrative dividends only.

  This time, the USA should play the role as those years the mainland China does. We may expect the switch role of China and the USA. China transforms itself in the mode of consumption and the USA transforms to investment. China may waste too much money to invest itself already but the USA knows how to intelligently allocate fund because of a well functioning financial system. To renovate all those older stuffs of USA seems to be the first priority lately. The USA needs high-speed railroad. The USA needs new ways of thinking on how to let student learning cost be trim down in a reasonable range. The USA has to think hard how to make those technologies be used for creating more jobs for American people. Those kind of things have not be done by Mr. Obama and the US congress enough. It should be done by all American people. The free market mechanism is not an excuse amymore. Innovation should become as a useful money-making machine in the USA through a lot of subsidies from the US government, including the state governments and the central one, just like old days. Mainland China uses a lot of susidies for their own enterprises is right because the USA has done the same thing a couple of decades ago. It is the thing Mr. Trump seems to get it wrong. It is the thing even Ms. Hilary seems not to know it well.

  If the US wants to have a leap growth rate again, then the USA needs lots of social evolutions. To change the lifestyle which does not depend on oil-based drivers is the issue. To have a better and cheaper education system is anthor. To make American people live healthier and happier is the other. All those things may bring a new lifestyle and some new concepts on how to have a decent life in the US. American people should try to change their mindset such as how to develop a more efficient share economy and how to live in a more environment-friendly world. The Japanese people buy less cars even Toyota makes a lot of cars around the world in this decade. People in the mainland China use high-speed railroad more often and try to innovate their ways of living on a share economy in a more energy efficient way. All those things may bring down the living cost larger than American people could conceive. If American people want to have more than five percent economic growth rate each year, then the first priority is to give up the olddy and to embrace a new way of living.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Let us consider the Fed fund rate raising or not again.

  Mrs. Yellen already declares the Fed will eventually raise rate this year. To increase rate sooner rather than later means the Fed could fine tune its monetary policy thereafter. But if the Fed does not raise rate this September, it means that the Fed has to raise rate later. There are only TWO times left this year. The uncertainty will be largely reduced rather than increased because the Fed leaves less choice on the table as the time is limited. According to the experience of Sweden which implements the negative rate policy, people have to sacrifice their principal money when saving in the bank, their house prices go up more than 10 percent during the time. People will try to find something else to preserve their purchasing power, so the money goes to property. On the same reasoning, it means that to prolong too lower interest rate policy a longer time may trigger unexpected higher property price in the USA. Of course, Mr. Trump may get even richer just as his own claims on the spotlight. But it may hurt the dream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who wants to have a shelter.

  The late triggering of the rate may have some impact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It may let the greeback to appreciate even more and make the US Treasuries even worthy. The yield rate of US Treasuries may go even lower which push other yields of fixed income securities go lower. If the claim sustains, the Fed should raise rate slower and later because of a strong US dollar policy. But we do not see that happening because other nations are forced to liquidate their US Treasuries or other US dollar-dominated assets to curb their own currency depreciations. The 40% US Treasuries are owned by non-American or other nations. If the US dollar appreciates even more during the time where Fed are not eager to raise rate, then the yield of US Treasuries may not get lower but higher when other nations try hard to protect their currencies by selling US dollars. The bright side is those countries will largely trim down their US dollar-dominated foreign reserves. The dark side is the American financial agents will have to buy even more US Treasuries in the time where the Fed still waits and sees. Of course, it breeds other question that many foreigners may be eager to hold US Treasuries to conterbalance the US Treasuries selling of some foreign sovereigns as their home currencies depreciate a lot. In the end, the yield of US Treasuries goes up or down depends on the reward of stock markets or other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If the uncertainty remains, stock markets may go down and alternative investments go sour, then the yield of US Treasuries will go south rather than north. It may be a good thing for US citizens who own US property and try to pay down mortgage. But it definitely hurts the people who live upon stock market or other alternative investment.

  The history tells us that, during the Fed raises rate, the most hurting people are investment bankers. I think this time is no difference. The Fed raises rate means the US economy has more strength to deal with other financial shocks because the Fed has some measures to fine tune the rate. The more rate raising the Fed does, the more tools the Fed has for the rainy da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already prices in the Fed's rate raising in the US Treasuries. If Fed leaves the rate on hold this time, it means that people have to lower the yield of US Treasurires again. It may bring more US dollar back home of US land because the uncertainty remains. It may be a good news for those people want the greeback go home. But it creates other uncertain moments for the rest of the world again. People do expect the day after Fed rasing rate, the market calms down and the investment booms again. Then we may have a merried Christmas. Or we may have to guess again until the Fed raises rate this year eventually.

  For better or worse, the first Fed Fund rate raising of USA does not hurt the US much. It is a well expected thing. But it means quite lot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Because all other stock markets and alternative investors have to accomodate the Fed's monetary policy accordingly. It may trigger some enormous costs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To raise or not to raise seems not to be a big headache for the Fed ONLY.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世界銀行在2014年第四季計算了下面的數據,紀錄的是個別國家以美元計價外債,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面已經包含當地企業的美元借款

    地區別   債務(十億美元為單位)   GDP占比

     中國                896                 9

     俄羅斯             597                32

     巴西                556                24

     印度                462                22

     南韓                425                30

     墨西哥             422                33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本地的人壽保險公司,在美國金融海嘯發生之後的幾年之間,有些公司拚著老命發展銀行保險的業務,而銀行保險其實主要賣的都是短天期的儲蓄養老保險,而今隨著美國金融風暴的過去,美元逐步走強,外資慢慢撤離臺灣,我們將見到這些保險公司必須要開始償還保戶短天期到期的本金與利息。可想而知的是,這些臺灣的保險公司將面臨到非常大的財務風險。

  美國在西元1980年代左右,當時美國的儲貸金融機構(Savings and Loan corporation, S & L)因為長期處於低利率的情境當中,拚著老命在市場上吸取資金,再將資金轉貸出去,賺取豐厚的利差利潤,但隨著美國通貨膨脹的情況越來越嚴重,美國的聯邦儲備Fed下定決心打擊通貨膨脹,將市場利率從很低的水準拉到雙位數利率水準,這些銀行當下自身的利潤收益都是長天期的,但自身需要支付的存款戶或是保戶的錢都是短天期的,外加短天期的市場利率大幅度攀升,於是這些金融機構都出現短期的流動性風險,紛紛跟央行的貼現窗口討救兵,甚至是跟同業屆美日高額利息的借款來支應自身的資金缺口;爾後因為美國央行為應付通貨膨脹,採用雙位數的利率水準,導致這些金融機構紛紛因為短天期的資金不足而出現黑字破產-亦即銀行的資產仍高於負債,但是因為無法因應短期的資金需求,而不得不宣布倒閉。

  從那個時候開始,美國替自己上了財務風險的第一門課-利率風險危機,借短支長的利率風險隨著短天期的利率很高,而長天期的利率預期不高的情況下,這些金融機構只能在流動性不足的情況下,宣告破產或是被人用非常便宜的價格收購合併。會出現借短支長的利率風險,其實正導因於對於通貨膨脹的調整不足,外加政府下定決心打擊通膨,調高短天期的利率水準已降低市場的通貨膨脹預期心理,使得短天期的利率持續走高,但也因此眾人皆預期長天期的利率終究在通貨膨脹得到管理後會平穩下來,特別是短天期的利率水準已經高得驚人,於是乎這些金融機構借出的長天期資金利率不高,但借入的短天期資金利息高得驚人,所以不得不面臨倒閉的風險。

  爾後在1980年代,隨著美國利率水準的高漲,因此使得全球資金被吸引到美國,美元持續走強,很多國家的金融機構紛紛在自己國家借入自身的貨幣,並將資金投入美國的市場當中,卻不知道美國因為自身貨幣太強,因此希望歐洲跟日本能夠分擔這樣的情境,於是聯手日歐等國家壓低美元的匯率,此時全世界的金融機構都替自己上了財務風險的第二門課-匯率風險危機,很多金融機構與個人本來期望借入便宜的本國或是非美元貨幣且投入美元資產當中,以賺取匯差與投資的價差,沒料到因為美元對其他國家匯率走貶,面臨到自身負債計價的貨幣相對於美元匯價越來越高,但是自身以美元計價的資產卻因美元走貶而越來越低,因此在匯率上蒙受非常大的損失,使自己深陷巨大的投資風險,而這樣的投資風險正來自於匯率使然。

  在西元1980年代後,金融機構開始注意到自身的利率風險,於是乎過往採用加權折現資金流(本金與利息的現金流折現)概念的存續期間(Duration)被用來計算金融機構自身的資產與負債,簡單的說就是1bp變動的利率對於資產價格變動的影響,是一個類似於彈性(elasticity)的觀念,但卻是以(dp/p)/(dr/(1+r))的方式來展現,從其中更進一步發展出利率風險的管理觀念-資產與負債存續期間相對應的利率風險管理,透過衡量自身資產與負債各自的存續期間,來進行自身的利率風險管理,目標是希望自身的資產與資產存續期間的乘積,能與負債和負債存續期間的乘積相近。或者簡單的說就是流入資金與流出資金有類似相對應的觀念,即便無法完全相對應,但是負債的資金流出最好能被資產的資金流入所包含,亦即資產資金流入的分布是較負債資金流出的分布來得廣一些,以備不時之需。

  Goal:  Asset Value * Duration(Asset) = Liability Value * Duration(Liability)

  只是因為目前市場情況變動很大,在衡量自身資產與負債的價值時,通常都還需要考慮到自身資產與負債背後是以哪種貨幣來計價,因此資產負債存續期間的管理又必須再考量到匯率風險因子,因此使得原等式兩邊都必須考量到各自的匯率風險。因此目標就變成是

   ER(Asset Value) * Asset Value * Duration(Asset) = ER(Liability Value) * Liability Value * Duration(Liability)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Ian Hacking曾說過

   The quiet statisticians have changed the world; not by discovering new facts or technical developments, but by changing the ways that we reason, experiment and form our opinion.....

  監督式(Supervised)的統計學習,談的是在已知的一些資料輸入(input data in terms of specific characteristics)項目後,能透過模型與對應關係的建構,得到可以預期或是有預測能力的特定資料輸出(predictive output),這樣的學習過程被稱之為監督式的統計學習,因為我們能夠透過模型與變數間相對關係的界定去了解變化的情況;簡單的說,就是透過這樣的資訊解析過程,了解其中資訊的變化,並進行相關資訊的萃取與解讀。

  非監督式(Unsupervised)的統計學習,討論的則是在給定相關資料輸入(data input)之後,我們透過適當的資料處理與聚合,讓資料替自己說話,透過輸入資料的形式(可能是連續變數的衡量,也可能是類別資料的型態),來呈現出資料之間彼此相關的程度,但是對於資料輸出的情況是無法預測,也不可能在事前因為對過往模型的熟悉而有相關的預測能力者,資料最後輸出的型態完全取決於目前手邊資料自身的特性與型態,而我們只是透過特定的邏輯與方法,來呈現資料自身原來的樣貌,這樣的學習過程被稱之為非監督式的統計學習。

  一般說來,類神經網絡(Neural networking)分析的資訊解讀是屬於監督式的學習,而CART(Classification and Regression Tree)的資訊解讀是屬於監督式的學習,但是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屬於非監督式的學習。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全球經濟發展至此,未來的挑戰是很多的,中國過往以大量投資帶起經濟成長的模式已經不再,但不代表未來不會仍採用相同的方式來拉抬經濟,同時中國自身的產業結構也正在改變,很多新的產業在中國隨著競爭與發展,已經越來越成熟,同時很多產業也正逐步走向消失,中國的污染問題嚴重,但是卻又不敢完全放棄,只能任由這些企業繼續生存,但卻無法有足夠的銷售來去化自身的產出,中國有很多半成品與成品的堆放地,很多鋼材與原物料中間品都是乏人問津,因為品質太差,但中國政府卻又不敢放任其倒閉重組,中國目前努力救失業,希望透過新產業的出現取代舊產業並沒有錯,但是目前中國仍然持續幫助殭屍企業活下去的論點,其實飽受質疑。

  就美國的觀點,不論是Google,FaceBook還是Apple,甚至是Microsoft等大公司,早已走入資本和設備密集腦力密集的時代,對於人力的大量需求是不復見的。很多美國經濟學家發現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還是持續僱用,但相對自身市值與利潤的成長動能的來源是科技的創新與觀念與網路實作的創新,需要僱用員工的數量是大幅降低,美國的科技業已經走向技術專精密集與資本密集的年代,透過大量機器設備的投資,新的資訊工程技術大量被運用,美國賺錢的企業能夠繼續持續不墜的主因在於新科技的研發與舊有特殊科技的大量實際運用,同時這些新科技的研發是侷限在特定少量增加的員工,美國的高科技公司雇用人數非常少,但是技術密集與新創概念的密集度越來越高,很多的技術都聚焦在科技自動化人工智慧上面,這裡面透露的是大量勞動密集的工作機會減少,而高價值的工程師不但專精而且人數需求並不高,最重要的是,美國自身的人才是不足,因此需要從歐洲中國俄羅斯跟印度等國家大量引進相關人才,只是目前美國的汽車產業也早已走向自動化生產,美國的汽車廠商還嚴格限制新進製造工人的薪資,跟相關工會協商,新進工人的薪資與資深工人相差很大,由此說明,美國各行各業的產業轉型很大,目前見到的勞動參與率大幅減少,與很多美國家庭的女性近年來都不樂於加入就業市場有關,因為就業市場的專精度很高,家庭主婦的能力不足,很多時候需要犧牲掉家庭與各方面的生活,美國家庭婦女一來缺乏相關的專業能力,再者也無法兼顧越來越複雜的社會型態,因此選擇走入家庭成為專門家庭主婦,這是美國勞動參與率下降的一大原因。另外美國這幾年家庭負債的比重已經逐年下降,因此採用信用借貸方式消費來刺激經濟的情況已經不復見,甚至美國金融監理機構進幾個月還罰Citi Bank好幾億美元,因為Citi Bank過往亂發信用卡,造成消費者信用卡負債過高,美國消費縮減的事實,從WalMart的成長性越來越低以及美國一元商店(Dollar xxx)的營收大量減少,就能看出,即便是便宜商品,美國家庭都買的很小心,這也是前所未見,甚至美國傳統的速食業也有很大的改變,越來越重視輕食與營養的速食文化,已經使得McDonald在美國的營收下滑,而且不少店都已經收掉,美國的速食文化走向專精與精緻化,這些都是美國的巨幅改變。

  反觀中國,中國過往的經濟成長建構在基礎建設的投資,這是對的方向,因為中國需要現代化,但是人謀不臧的情況很嚴重,中國未能採用市場化的自由競爭,很多建設都有過度支出的情況,浪費的情況屢見不鮮。如今中國地方政府債台高築,而中央政府對於地方政府這些新的建設無法有效管理,以天津港大爆炸為例,只說明中國忽略軟體與人才的培育,因此無法有效管理這些建設.中國一味要求硬體的提升卻沒有足夠的人才與相關配套的管理,讓這些硬體的運用得當,這已經非常嚴重的問題,中國在管理上面嚴重落後歐美至少十數年,中國未來需要的是一套能夠讓人好好工作但無法上下其手賺錢的優良制度,美國採用的是公平競爭,但很多市場其實並無法完全採用這個方式,因此才有很多公益團體出現,但是中國自身的港口管理從天津港大爆炸中,不難一窺其嚴重的疏失,中國必須強化自身的管理與運營的能力,而且這些都需要很多專業的人才來幫忙,或許對於中國來說,那才是主要的就業機會-透過大量的培訓專責管理人才,來管理過往大量已經建成的硬體投資,或許才是中國降低失業率該走的道路,而不是一味補貼早該關廠與消失的殭屍企業。

  美國的經濟能夠保持彈性,都是透過很多企業的關廠與消失,以及很多新產業的雇用與發展,這樣的交替出現使得美國有新的產業與新的就業,只要新就業人數比新解雇失業者的多,就能夠是經濟持續成長,這是中國該學習的。觀念上中國該有的方向是放手讓企業關閉,以免整體社會的資源浪費,但同時思考那些產業仍需要大量的人力,透過教育或是在職的訓練,將這些人轉換到相關的企業去,透過這樣方式來降低中國的失業率,做到真正的轉型。否則中國未來的十年,將只是拚著老命的阻擋過往該關閉與倒閉的企業,如同日本一般,拚著老命,耗盡政府所有的資源在阻止-房價下跌與企業關廠,卻沒有發展新的產業,讓人們透過新產業的出現轉換跑道與改變就業,如果中國只是拚著老命阻止該倒閉的企業不倒閉,那政府就會不斷地浪費自身的資源,卻無法讓資源拚著老命用在新的發展上面,最終只會跟台灣一樣,政府一年耗盡六七千億新台幣在退休軍公教人員的養老退撫,但還不包含十八趴的利息支出跟其他相關的薪資支出,台灣的軍公教與其眷屬一年吃掉台灣上兆元新台幣的資源,因此產生出排擠效應,政府完全無法將這些資源用在發展新的產業上面,因此年輕人即便有高學歷與高知識,卻可能淪落低薪與無法發展的情境。中國該以台灣為鑑,戒之慎之.

  不可諱言,以美國為例,中國未來的失業率,將可能越來越高,因為中國會面臨跟美國一樣的問題,那就是高度成長的產業需要的是極為專精且量少質精的人士,除非中國能找到需要大量人力或是透過部分專精人士的發展而能挾帶大量其他非專精人士的產業,如此一來才可能有高度就業的情況,比如過往台灣發展很多產業,因著產業的出現使得人口密集與需求密集出現,因此有住宅與飲食和相關消費的需求,很多不專精的人士能夠透過這樣的方式,替專精者服務來賺錢生活。

  回頭看歐洲,歐洲其實走已走向如同美國一般的經濟發展模式,很多歐洲青年失業的主因在於對於企業發展的需求無法滿足,這些都使得歐洲目前還是停留在發展觀光旅遊業,因為這個產業的人力需求是高的,但是歐元如果過高,其實對於這個產業的發展前景並不好,歐洲的失業率高的另一個原因在於歐洲政府的社會福利太高,如今都已經是債台高築,更無力採用擴張財政政策來幫忙經濟與就業,這樣的情況台灣也已經出現,政府的資源都花在退休撫卹上,根本無力發展新產業,新產業的投資很多時候也是需要政府大量投注資金,甚至該說是難免的浪費,但是卻能促進年輕人學習新的產業知識,最終透過知識與經驗的累積,來加速新產業的產值與發展,這是台灣這幾年做的最不好的地方。企業投資不足,而政府也沒辦法幫忙企業有新的投資。

  台灣跟英國與歐洲一般,越來越重視發放現金股利獎勵股東,讓大家願意多持有風險性高的股票,但是歐洲很多企業都是借錢來發現金股利,甚至是不再投資來發現金股利,這些對於未來企業的成長都是有害的,這點我們在台灣也能見到。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美國跟歐洲的消費能力大減的情況下,台灣的經濟成長勢必還是需要跟中國掛勾,如何幫助中國成長來讓台灣能夠持續賺錢跟活下來,也是台灣該思考的。中國的紅色供應鏈或許是個大問題,只是真正的問題是台灣能否成為紅色供應鏈的一環,而且是關鍵零組件供應商的身分,那台灣也能生存,這也是台積電最終還是得去中國發展的主因,因為台灣的廠商必須成為任何一個國家發展主軸產業的關鍵一環,才能夠生存

  台灣必須務實的面對生存問題,那是我們必須繼續走下去的不得不,台灣未來,光是公立大學學生每年招生的員額已經比每年參與大學聯考的考生要多,試問私校大學甚至是比較差的公立大學或公立科技大學與技術學院的退場機制在哪裡?這些都是台灣必須思考的大問題。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After several weeks observation, it seems that the US Fed should raise its Fed fund rate little by little and maybe 1/8 or 1/4 percent this September. China is an irrelevant issue whether the Fed raise rate or not lately. The rate raising of Fed will have some effect for the US economy which brings the ripple effect to the Chinese RMB eventually. But the interest rate normalization is important to the US today.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to the USA lately is it lacks interest rate tool in its toolbox - The USA has no interest rate tool anymore if it faces another crisis in its homeland - because it can not decrease its rate to be negative as European countries do, such as Switzerland. Or will the Fed do that??

  China is an irrelevant issue to the Fed's raising rate due to several observations: (1)China does increase its world trade in different ways: The first one is Chinese people do trade with other nations a lot because they travel and bring foreign-made goods back home. Those figures are included in the outflow of China which largely reduced foreign reserve. It shows that China still trade with other nations, especially Japan. Chinese people travel to Japan will bring a lot of Japan-made or China-made & Japan-Designed goods back home. Those goods are not been taxed by Chinese government and are not counted in its world trade with other nations. The seond one is Chinese students have spent billions of US dollars in the undergraduate or graduate schools abroad, including the US, the UK and others. Those services can not be counted as trade. But Chinese people do increase their tradings with other nations. (2)China should devaluate its RMB currency and it is an inevitable act but with wrong perception of mainland China central government: China has no well-functioning financial market to accomodate its currency movement. It is a price to pay for this second largest economic unit if RMB can not adjust its situation with world economy. The RMB currency rate is set up by the government. It may create a lot of currency arbitrage crises through different channels for China. The one is from attacking the Hong Knog dollar to force HKD abandon the peg to the US dollar. The other is already happening amid Chinese people traveling or buying all over the world. All those kind of things show the wrong RMB pegging to the US dollar. If Chinese people love to use the products manufactured in the Japan and West Europe, then the RMB should be pegged or adjusted with Japanese Yen and the Euro accordingly. The RMB should not peg itself to the US dollar only. It is a wrong strategy because the USA i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trade partner of mainland China anymore.

  American stock and bond markets are relevant to the rate raising issue as follow: (1)The S&P 500, the DJ index and the Nasdaq index are all at their higher levels. Any irrelevant or relevant information can be an excuse making those indices go down horribly. But the US economy is still resilient after those corrections. We may see those corrections become some false alarms. It is a way people try to make money from others in the market without any cost. It is a way to make easy money. So the Fed should look at the economic indicators and true economic numbers seriously without disturbing from those nonsense risk arbitrage actions. After all, the index goes up or down depends on the soundness of economy in the long term. The fed should not consider the short-term market disturbance as an excuse not to prepare itself for a truly rainy day. The lack of interest rate tool is what the Fed faces lately. To raise interest rate to the normal level is a responsible act that the Fed should do for the future of whole American people. To raise rate is a honorable action to the Fed these days. When the US economy finally goes down a couple of years hereafter, then the Fed could have the interest rate tool to tune the US economy. (2)The US dollar appreciation should not be a big concern this time: It is an inevitable action that the US dollars flow from emerging economies to the USA. The reason is due to the several times of US QEs and not because the US has greater achievement in its economy. We do not see those US big corporations bring those manufacturing jobs back to the US when the US dollar depreciates a lot. We also do not see those US big corporations reduce its workload in the US as the US dollar appreciates lately. For the USA, it is just the side effect of US QEs. It is a short term effect because the money knows well where it should go. If those emerging markets have lucrative investment opportunities, the money will flow out of the USA. The Fed should not consider the strong US dollar this time. The US dollar will depreciate as the US economy goes much slower than other nations eventually. But the time has not come yet. (3)To raise rate back to its normal level could be used to prevent the crash of a much higher US stock and bond markets. It may be another crucial thinking for the Fed to raise rate gradually. It is a must-be act for the Fed NOW.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著美國與歐洲的需求,使得中國在過往的歲月中取代臺灣.香港.南韓和新加坡,變成世界的工廠,因此也變成全球原物料的最大消耗國,中國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只是賺取便宜的工錢,而且絕大多數都是被工廠老闆拿走,在這中間美國出現金融風暴不得不進行量化寬鬆,而比美國更早進行量化寬鬆的中國,透過四兆人民幣的量化寬鬆,引發一波新興市場的貨幣升值,原物料價格持續不墜,而油價更是繼續從一百二十元跌落到四十元之後再次翻轉向上,接近百元水準,目前回到美元五十元以下的水準,在美國出現金融風暴後的兩年,中國開始轉型,要求老闆們加薪,使得中國出現通貨膨脹。

  隨著中國的產品越來越不具吸引力,甚至連中國自己的百姓都嫌這些產品的品質太差,中國面臨抉擇,必須放棄生產這些低品質的產品,逐步擴大內需來取代外需成長,只是中國在科技上落後,最落後的是中國的金融市場發展,沒有民主的制度,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取決於少數者的決定,但中國房地產價格已經不能再高,地產價格開始滑落,人民的儲蓄沒處去,只好回到金融市場,中國的金融市場規範不足,總徘徊在大漲大跌之間,隨著中國政府越管越嚴,中國的金融市場回穩,但前景未明。

  美國在去年量化寬鬆結束,中國這幾年積極加強跟美國之外的其他國家貿易,因著產品性價比的優勢,中國賺到大量美元與歐元,但是中國人民卻更喜歡日本,歐洲與美國的產品跟服務與房地產,大量的留學生前往英國與美國讀書,大量的中國旅客塞爆日本.歐洲跟美國,中國的外匯準備連年下降,這兩年即便仍有著高額的出口創匯,但是在中國百姓全球到處買的情況下,中國流出大量的外匯準備,這兩年的金額就高達四千億到五千億美元以上的水準,這已是臺灣過往四五十年以來的累積量,臺灣央行的外匯準備也不過四千多億美元,中國百姓這兩年就花掉臺灣全部的外匯準備。畢竟中國是大國,台灣相對於中國終究太小。

  美國的貨幣政策轉向,代表著的是全球新興國家以美元為外匯準備者的大幅縮水,本來俄羅斯跟巴西的外匯準備都跟臺灣差不多甚至超越,但是如今都各少掉了兩千億美元左右,這些國家央行的外匯準備已落在臺灣之後,而南韓因外債多以美元計價,期望透過貨幣貶值提高出口競爭力,強化美元的收入並降低南韓韓圜所可能造成的生產成本提高,競爭力高與競爭力低的國家,外匯準備都是縮水的,這些都使得全球新興市場各國外匯準備下降,很多人說這是美元貨幣世界的新風暴,但是這次遠遠超過美國與歐洲人想像的是,新興市場國家受到的衝擊固然很大,但新興市場各國的經濟只是發展遲緩,卻並沒有出現崩壞,因為人人都有心理準備,而國家的外匯準備不少早就已是由私人持有,日本政府持有美國國債將近一兆一千多億美元,中國大陸政府持有美國國債超超過一兆兩千到一兆三千億美元,但是日本的民間與私人企業持有的美國國債早已超過日本政府持有的數字,同樣地臺灣國民的海外投資更是臺灣央行外匯準備的好幾倍,這在泰國,馬來西亞跟印尼也都是常見的事情,因此美國人納悶為何這次沒有出現新興市場危機,其實正說明美國跟歐洲人對於金融市場的變化完全未能掌握。新興市場隨著民主化的腳步與發展,早就不再是由國家持有大量的外匯準備,私人與當地企業所持有的外匯準備或許早已遠高過各自國家的持有,這是全新的變化.

  就國家外匯準備的立場來看,新興市場確實已經發生美元外匯準備大幅減少的危機,土耳其,馬來西亞,印尼,巴西跟俄羅斯等國的外匯準備接近崩盤,有能力與能預見這些的當地國民與企業,早就已經持有大量國際貨幣並做好準備,只是各國貨幣貶值的競賽,正悄悄地繼續持續當中。各國因著外匯準備減少,勢必得讓自身貨幣貶值,同時一般百姓也會遭受物價膨脹之苦,這點連南韓跟日本都不能例外,只是傷害到的也就是新興市場窮困者,對於新興市場中的巨富與企業來說,根本是預期之內的事情。

  或許,不能怪中國,而中國確實該持續思考,是否該讓自身的人民幣不再與美元過度聯繫,如果中國是以貿易對手交易量來看,或許此時貿易量大的是歐洲,那該採用的就不該是緊盯美元政策而是緊盯歐元政策,因為收到較多的是歐元,自然該將這個貨幣的比重放大,一籃子貨幣與交易貿易量和實質收到國際貨幣的考量,或許那才是中國未來新的匯率政策目標。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這個部落格的六月中,談到下一個亞洲金融風暴的起源點可能是臺灣,原因正在於當時以為中國政府並不願意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另一方面美國確實已經準備好在今年九月份升息,而且之後應該是連續升息的情境,直到回到正常水準2%左右,美國已經做好準備,另一方面也會慢慢降低美元的貨幣數量,並且將美國政府的國債買回,而買回的方式自然是透過租稅跟經濟成長來達成,這已是不會改變的情境。如今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其實有很多不得不的原因,但真正的原因是中國目前的新領導班子錯估形勢所造成,也怪不得別人,而今中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是否意味著下一個亞洲金融風暴的起源正式變成是中國?其實這是需要中國很仔細去思考的,因為中國目前的舉措,都使得中國成為新一波亞洲金融風暴的起點,至於是用何種方式生成新一波的亞洲金融風暴,目前還需要很仔細地斟酌,但中國挾著這半年以來三千三百億美元出口順差,放手人民幣走貶,讓人以為感覺真的是觀感不佳

  只是美國沒有思索到的是,中國方面因為跟俄羅斯簽訂購油的契約,在俄中購油契約中,兩國的購油是以人民幣和盧布進行交易,如今油價持續走貶,俄羅斯的盧布大幅度貶值,中國不但跟俄羅斯買貴石油,而且還可能面對外匯上的損失,連帶可能出現中國讓俄羅斯有機會換取更多中國的外匯準備,如此一來中國怎麼盤算,這都是個笨主意,外加歐元還是可能因為歐洲央行的量化寬鬆(QE)相對於美元持續貶值,中國持有的歐元資產相對上以美元計價可能出現大幅度的價值縮水,這些因素都導致中國央行決定放手讓人民幣貶值,雖然中國是以IMF的要求作為理由,但是中國該做的是開放自身的資本帳,而非在沒有任何外匯交易改革之前,放手讓人民幣貶值,很清楚地是中國在保護自身的外匯準備,但是這裡面也透露出中國近年來新接班的領導班子不熟悉國際的情況,過度看重自身處理國際金融的能力,並過度以為自身有能力處理國內金融的事務使然。

  中國今年境內股市大漲大跌以及中國去年跟俄羅斯簽訂購油的議題,其中都透露出中國的領導高層確實以為中國是大國,應該有能力面對這些情境,卻忽略金融市場的自我調節功能,另外今年中國政府不該天真地以為有能力管理股票市場,過往中國的胡主席對於中國股市的處理態度是放任不管,只在乎能否讓金融市場幫忙調節企業需要的資金來源與借款,因此中國股市即便暴漲,最終還是得出現暴跌,中國大陸的中央政府是採用完全不介入的態度,既不幫忙融資,更嚴格控管資金的來源,甚至放手讓炒作者自身面臨破產,但是近年來新的中國領導班子,在這個議題上面卻是過度介入,而且採用的是完全不對的方法,中國股市要繼續成長,唯一的道路就是國營企業的私有化,透過私有化讓經營者以為有利可圖而拼命想辦法讓企業轉型,中國政府只要控制好租稅的規則-企業賺錢要繳稅,逃漏稅要坐牢,其實國營企業私有化背後代表著中國股市必須成為中國百姓長期退休金中都持有的標的,這是世界所有先進國家退休金帳戶的通則,股市的良性發展對於房地產也有非常重要的抑制功能。中國當時跟俄羅斯的購油協議,有很多金融的部分沒有思考清楚,一味以為中國該趁此機會讓人民幣國際化的初衷固然沒錯,但是美國與歐洲正在為了俄羅斯跟烏克蘭的爭議與俄國角力,中國出手幫忙俄羅斯,等於是讓美國跟歐洲難處理,其實這正是各新興國家貨幣相對於美元持續走貶的主因,除了中國對於原物料需求大減之外,另外就是外人投資大幅減少,仔細思考,美國人怎麼可能放任自身貨幣被用來對付美國人?因此美元持續升值,各國的外匯準備持續大幅度下降,這些都是與中國近年來的舉措有相當關係。美國人的貨幣怎麼可以被用來對付美國自身?

  美國人過往持續用自身貨幣跟世界貿易,最終變成中國使用美國發行的貨幣對抗美國,於情於理這都是不對的,中國近年來外匯準備的大幅增加,正是拜美國長年戰爭之賜,中國已經得了便宜,怎好繼續賣乖?中國的新領導班子,此舉是不對的,最終自食惡果後,還發現可能因此被俄羅斯套利,突然發現自身對於國際金融的概念完全錯誤,情急下竟然聽從Largarde的想法,與Largarde聯手放手讓人民幣貶值,此舉感覺上好像是法國人聯手IMF跟中國對抗美國自身的利率正常化,這是非常荒謬與可笑的事情!

  IMF會出此下策,其實正是Largarde害怕自己在紓困希臘上面做出非常錯誤的決定,因為那些資金是無法回收的,因此IMF拚著老命希望得到中國對於IMF的資金挹注,人民幣加入SDR其實正是一個重要的起點,IMF一來可以稀釋美國對其影響力,再者也可以藉著中國人民幣的挹注,多元化自身的資產,這裡面說穿只代表著Largarde害怕被美國與歐洲其他成員國,以浪費IMF資金挹注希臘為理由遭到撤換,因此才出此下策,一來希望歐洲能夠持續挹注希臘,保障IMF的債權,另一方面又害怕自身會遭到IMF主要成員國要求下台,為希臘的舉措負責。

  另一方面,中國口口聲聲說要發展內需,但是卻始終走不出自身境內產業無法轉型人口過多等經濟各方面的政策錯誤,其錯誤可以簡單分成幾個方向來看:(1)中國必須大幅降低自身高等教育培養出來的人力,中國過多的大學畢業生對於中國的生產力並沒有實質的幫助,坦白說這些人可能只是浪費學費,但最終無法找到等值於學費報償的工作機會與發展契機,(2)中國必須讓國營企業私有化,而且真正引進相關企業的專家幫忙管理,透過股票市場企業股價的自由競爭來幫助企業做好管理工作,否則這些企業始終都是浪費國家的資源與製造中國境內環境汙染的元兇,(3)中國必須與國際接軌,率先將自身的外匯準備成立類似新加坡淡馬錫的國家外匯資產管理公司,進行全世界的投資並和世界接軌,另外中國必須願意開放自身的金融帳,讓人民可以自由兌換人民幣與他國國際貨幣,透過引進外幣計價的共同基金與投資商品,讓人民能夠持有更多國際貨幣,在投資上與世界接軌,如此才可能加速中國A股進入MSCI與FTSE之中,目前全世界都在討論是否該替中國另建一個指數,因為中國的規模太大,卻又不屬於已開發國家(developed economy)之列,因為中國真的還是太落後,只是一旦加入新興國家市場指數,勢將對於原新興市場指數成員國影響太大,中國經濟無法轉型的最重要原因仍在於國企的經營權並無法透過持股的轉變由市場決定,中國必須放棄少數人就能夠管理全中國的想法,因為中國需要更多有能力的人幫忙管理,但不幸的是中國目前並沒有,中國境內的北大清華畢業者,只是會讀書考試而已,根本不懂國際金融與國家管理,管理需要實務經驗與累積,而中國共產黨的能人其實是鳳毛麟角,中國新領導班子根本沒有能力管理必須越來越進步的中國,中國如今唯一該走的路是用更大的開放與胸襟來讓自身的市場機制出現,讓眾人能夠在合法與合理的規範下努力,替其他中國的百姓創造就業機會與幸福,否則中國只會越來越無力處理各種衝擊,如同中俄購油自身境內股市變動這兩個議題一般,近來中國的新領導班子其實做的都很差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 have to urge you to compromise with the reality. It is the fact that the US needs other nations' help to grow. I have to remind Americans several points that all American people should know about the oil price and its related issues. (1)The US has its own shale oil to exploit. The lately year shows the higher oil price does benefit some states in the US but harm to other states.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decide the future of those exploitation workers. (2) The US car industry is important for US job growth. The history shows the lower the oil price, the higher sales volume of fuel-driven cars. American poeple should also understand the sales of electric car made in the US also depends largely on higher oil price. (3)The trading relation with new friend Iran: The Iran has oil to trade with American people. If the oil price is too low, it may hurt Iran's ability to absorb goods made by Americans and the rest of world. But if the oil price is too high, it may also benefit the Russia. There is a tradeoff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rebalance. (4)The danger of deflation under the strong US dollar: We know the wage growth does happen in the US. We expect it is not a sign of vicious inflation circle but a good sign for the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think hard if the too low oil price may drag American back to the path of deflation, especially in the situation of maybe-too-stronger US dollar.(5) From the history, we know that as the Fed increases the rate, the best industry benefits most is the technology sector and others who depend on commodities least. The lately technology improvement in the US is all about environmental friendly ones. A lower oil price may be an impediment to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fuel-substitute technology. It is the issue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think hard. I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we do not see some big financial improvement about those PC-related companies lately which are once regarded as the frontier tech several years ago. American people use the electronic facility to communicate instead to compute. It is the reason why Apple's stock price is well above Microsoft lately. The PC-related industry is in lower growth stage, but those tech companies help people to communicate each other are still growing. Apple and Teslar are both great companies who depend on not-too-lower oil price to develop its latest new car technology.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think hard if it is the time to give up the fuel-based economy and move on to something else. If so, what will those fuel-related US companies go??

  I do not have answers for all those phenomena, just provide them to American people. American people should compromise or have some rebalancing strategies for all those things. Lower oil price, stable economy, rate raising, the trade relation and others are all important for the US to grow in the future. It is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face.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a new world you have to face lately. I encourage you stop using old means to resolve new issues. You have to think broader than your grandparents do.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embrace those one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which have no democracy but with booming economy. You know what I mean is not just China, those countries in the Africa are included.

  American people should embrace those countries you once think as your national enemy and trade with them to improve both living standards. Yes, BOTH living standards. American people now embrace Cuba, Iran and those countries in Africa. It is a right path. American people can know them better through trading with them. American people can learn how to respect others' difference and understand daily life of those people. It is a new age. American people can find different ways of living from trade. All those opportunities come out with a lot of unthinkable jobs for the US. Ameican people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invent all those things all over again.

  I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abandon the ultimate way of strong US dollar because the US has piled up debt more than 10 trillion US dollar. I urge all American people stop thinking in old ways which may bring the US to the world's center again. It is possible but with a lot of cost. American people should use every means to stop the lately appreciation of US dollar. It hurts the world economy and the US. I also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to think BIG that trade with other nations is the only way to improve American people's lives. Accompaning with not-that-strong US dollar and new trade relations with new friends may be a way to rebalance the world, especially in a world which is built by the conflict of US and China lately. China is famouos in the dark continent, Africa. It is nobody can deny that American people 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in Africa. It is a right thing to do. American people can use the same trade concept to Afircan countries as used to be with China in two decades. American people can use cheaper labor of African to satisfy its need. It may not be a dream, but it does have a long way to go.

  I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trade with Iran and other nations in the middle east. It will be a gold mine if the trading volume increases. I also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to think broader these days and not use the old ways to deal with the currency issue of US dollar. Bring US dollar home is not a good idea to American people this time because American people can not grow itself anymore without larger trading volumes with others. It is a truth that no one can deny. American poeple have to change their mind sets this time and forever. It is a new age that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think hard how to invent all those things with new friends all over again as used to be with old friends.

  It is a new age which American people should abandon the beggar-your-neighbor policy. A string US dollar is the one. The Fed should reconsider if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up raising rate in this year. The Fed should reconsider if it is not a proper time to raise rate when the world need more trading volumes which can improve American people's lives. A stronger US dollar hurts American corporations also. To bear a little wage inflation is not a harm thing to the US this time because the wealth discrepacy is even larger in the USA. American people need to create value and improve the discrepancy between wealthy and poor Americans. It is a lose-lose situation if the US dollar goes even higher. American people should use every way to stop this kind of thing and refocus on how to increase the trading volume between the US and the whole world. It brings wealth to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which do not enjoy the benefit of all those QEs in the US but suffer from the lately appreciation of US dollar.

  May God bless the U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我們的金管會曾主委跟財政部長槓上,好想跟他們說兩個人的想法都不是很正確,資金確實是往有效率的地方去,但是目前真正的投資專家早已是抱著現金,遠離股匯市,少看電視,不理會大官們的口水,默默地過著每一天。全球股市已經太貴,本益比過高是事實,美國的本益比高達十八倍,台股也有十二到十五倍,只剩下失業率驚人的西歐本益比大約十五倍左右,新興市場的本益比雖然低,但都是從高點直直落下來的,根本沒人敢投資,試問主委跟部長兩人,到底在爭甚麼?中國大陸投資氣氛高,純粹是因為中國大陸的百姓儲蓄多,大媽們省下吃飯錢買房錢,投資股市想賺大錢,有錢不想花,想更有錢發橫財,臺灣想去攪和的,鼓勵這些人去,但風險請自負。

  政府該正視的是軍公教的加薪跟退休福利是否已經太過!政府該正視的是全民健保是否該廢除,換上的是針對真正有疾病者的指定醫院照護,政府該正視的是為何百姓明明就連吃飯錢都沒有,政府還巧立名目課徵長照稅,坦白說只要全民健保廢除,大家就不會活這麼長,那還需要長照做甚麼??今天就是因為有全民健保,所以百姓變長壽,因此才開始關注長照這個議題.今天只要廢除全民健保,只關注目前已經有問題需要幫助的人,剩下的人就自力更生,身體不好自己要多注意,多運動少吃不該吃的,為什麼要其他人繳稅幫您解決您大吃大喝甚至是吸毒後需要的醫療問題??那是完全本末倒置的事情,全民健保根本不應該存在。沒有全民健保,也就不需要健保補充保費,更不需要長照費用的課徵,說來說去,全民健保一廢除,這些事情就都不存在,因此根本該做的就是廢除全民健保

  荒謬的點在於很多人都被迫繳交國民年金,但是因為股市不好台灣目前國民年金的投資是大賠錢的,荒謬的是當大家都在抱怨金融市場沒有交易量與流動性,卻忽略百姓的薪資水準倒退十五年,忽略了有超過三百五十萬的工作者月薪不到三萬五,全台灣超過一半領薪水的人年薪不超過五十萬新台幣,這些都是事實,也是大家根本沒辦法替股票市場貢獻流動性的原因,您看中國大陸的大伯大媽們,為什麼有錢投入股市,不就是因為手邊有很多閒錢,不就是因為手邊有錢想賺錢,台灣誰不想賺錢,誰不知道投資賺錢比勞心勞力賺錢快且多,但是為何不做??坦白說,不是不做,是無法做,是不能做,因為月薪連吃飯房租養小孩都不夠,誰有能力炒股??

  因此政府該做的就是廢除全民健保,這樣大家連健保費的錢都省下,多了不少吃飯錢,您或許會問說那不是只剩有錢人會常去醫院,坦白說您就有所不知,有錢人會有錢的原因就在於不花錢,過往的實務經驗是有錢人絕對比沒有錢的人更少往醫院跑,因為跑醫院要花錢,而且有錢人會有錢多是勞心,而且都很愛自己,相對上也比沒錢人少去醫院!所以大家要少去醫院,最該做的就是照顧好自己的身體,不要為難社會上其他人幫您繳交醫療費用,可以嗎?不要再亂說一些似是而非的謬論,政府官員尤其該小心自己的言行。

  政府該幫助特定疾病與特殊有需要的人,而且是終身照顧,但是真的不要再跟我們說甚麼股市不好是因為稅太重,其實嫌稅重,那全民健保廢掉就好,不是嗎??而且為什麼國外投資者就不用繳這些稅,應該要繳的!!

  很多人都覺得說來說去,股市不振的真正原因是薪水太少,大家有賺錢不會少那一點稅,只是根本沒錢,哪有能力投資股市?說來說去,還是薪水太少,這點.....當政者該自我反思!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大陸發展至今,需要注意的事情不少,但是中國當局者關心跟有疑慮的地方,其實與百年以前外國欺壓中國是有關連的,因此中國近年的經濟與相關發展策略一直都跟這樣的思維有關,環顧中國目前的發展,我們來看一下中國的近況與中國目前的擔憂。

中國的近況

(1)人民的所得在政府的帶動下,每年都有五個百分點以上的薪資增長,中國的公務員與較穩定的學校教員薪資增長幅度更高達每年六到十個百分點。(2)中國人民的銀行存款已經達到102兆人民幣左右。(3)中國境內的電子商務發展規模已經取代傳統店家,使得過往很多從事房地產與相關地產商業開發的廠家都紛紛關門轉型。(4)中國境內的中產階級每五年增加超過五千-八千萬人,這裡的中產階級以美國的說法是每日日薪超過五到十塊錢美元來計算。(5)中國境內各種新興產業都逐步在增加,人民的儲蓄過多但卻極度缺乏投資機會,中國的企業技術進步慢,過往中國企業的技術進步不少是臺灣廠商或是海外歸國的華人所帶動,晚近因為中國的成長始得這些台籍企業的技術進步大幅減緩,因為中國境內的錢太好賺,以至於技術進步大幅減緩,中國境內目前做是逐步替代掉這些過往在中國設廠的廠商,以相同的技術但卻更便宜的人力與資金成本加入替代型的生產,只是如此一來中國的技術進步只會更慢,因為所有的目標都停留在進口替代,卻沒有實質符合中國內需考量的創新型產業,連阿里巴巴跟騰訊其實都是跟美國一樣的發展路線,只是擁有更多的保護與更低的資金水準而已,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不好的。

中國目前或持續的擔憂 

(1)中國始終擔心國外技術高的製造與生產企業進入中國,以雄厚資本跟高新技術佔領中國的市場,卻忽略只有如此中國才能有真正的產業升級與技術創新,因為這些廠商可能帶來的是更新的技術與更多的創新。(2)中國始終擔心國外發展歷史久遠的金融企業到中國攻城掠地,但卻忽略類似於國外的金融創新早就不知不覺在中國境內發展了十多年,中國境內目前的儲蓄存款有相當多的部分早就被中國境內的銀行透過各種方式轉換成結構型的商品,中國境內所謂的高息存款大多是結構型商品-由特定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外加債券的組合-所構成。如果中國境內會出現系統性的金融風險,這些結構型的商品所可能造成的風險並不小於股票市場的大幅下跌,因為這些金融商品所連結的也都是特定指數或是特定原物料價格的衍生性金融工具,而那些指數是否有可能有人為操控?抑或是有甚麼人謀不臧?會不會因為價格操控造成投資者的損失?這些都是需要被進一步驗證的。簡單的說,如果中國政府不用更開放的態度面對的話,中國境內的本土性金融風暴正在成形中。(3)中國持續關注南海的議題,這個舉措對於中國未來與南亞國家的貿易和發展並不是良善的,中國應該用更開放的態度處理相關議題。

  回頭談中國如何發展自身的金融政策或許比較好...(1)深化金融市場的改革與大幅提升金融資訊的透明度:這絕對不是空談,中國需要的是類似英國的Reuter或是美國的Bloomberg,讓中國境內的金融交易資訊更為透明,之前阿里巴巴就曾經誇下海口要做這一塊,其實中國該培養另一個金融資訊的廠商,建立龐大的金融交易資料庫與金融資訊平台,讓所有的人都知道中國境內那個金融市場中的哪支股票或是那個金融商品是否有過度借貸購買的情況。中國有不少學者都號稱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專家,中國該知道交易資訊公司財務報表準確揭露是金融市場交易成功與否的關鍵,中國過往在房地產市場中處理得當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國中央政府完全知道那個人或是那些人持有那些房地產,房子地址在那裡,房屋的數量是多少,以及其他相關的資訊,並且透過建立個別城市的房地產指數,讓這些資訊完全透明公開,人們自然知道如何處理與面對房地產價格的相關議題,同樣地,中國必須更進一步建立自身金融交易資訊的透明度,因為人們完全沒有資訊,見到下跌自然是跟著賣出,完全無法掌握市場發展的近況與動向,自然會更為恐慌!中國該做的是讓市場的透明度更高,讓大家心裡有譜,那些股票是被過度融資炒作或賣出的,那些金融商品可能的風險是高的,但同時那些是低的,如此才不會出現傳染性效果(contagion effect),使得不論是好股票還是壞股票,不論是好的投資標的還是壞的投資標的,都不會在沒有足夠的資訊與透明度之下一律被賣出。因此中國該做的事情是讓幾家專門從事買賣交易市場金融資訊的廠家出現,而且針對中國境內的諸多交易所的資訊進行整理與匯總,讓金融市場的所有交易更為透明,當大家都知道這些資訊之後,或許中國境內的退休者也能從這些金融商品中獲得真正的利益,因為他們可以扮演產業資金提供者,中國政府就不必一天到晚要求金融機構提供資金給創業者或是做生意的人,這些企業可以透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到公開市場中,由中國境內退休有資金的人提供資金,讓兩者都獲益,對於中國的新興產業發展與新公司的成立與運營都是良善的。中國不該再以國家機密資訊為由,針對這些資訊進行封鎖,而是該將這些資訊商業化與市場化,以提供中國一年高達數百萬的大學畢業生就業機會,藉著發展金融產業與資訊的蒐集和公佈,提供新的就業機會。(2)公有企業的私有轉型與相關該透過市場化來進行的目標:中國該考量如何透過股份制度與共同基金等資金集合媒介,來監理中國目前的國有企業,透過股東的要求,要求這些企業改善自身的運營與發展,中國必須正視國有企業私有化是中國未來的重要發展目標,因為私有化並非家族化,而是透過同一產業多家企業相互競爭,替百姓帶來更多的福祉,同時也正是中國高等教育的不足,因為中國缺乏真正有能力管理大型企業的人才,中國在會計與金融法規上的執行與規範不足,早就使得中國的國有企業是中國的負擔,而不是中國經濟成長的領頭羊,這對中國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3)中國境內的資本帳開放近程與遠程目標:中國必須與國際接軌,中國必須在金融方面開放自身資本帳,允許有很多儲蓄的退休族或是高所得家庭投資境外海外共同基金,比如Fidelity,Franklin Templeton,Schroder,Alliance Berstein或是Allianz旗下的基金公司,這是中國早就該做的事情,透過國際化的資金配置,讓退休族能夠享受這些好處,同時也承擔全球金融變遷的風險,或是中國該繼續發展自身的共同基金公司,讓自身的基金公司能夠投資全球,透過跟海外有名的共同基金公司共同持股,成立新的中國境內基金公司,發展這方面的金融服務,這裡面有大量的新工作機會,對於中國未來的服務業發展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別忘了,中國境內一年有數百萬大學畢業生需要工作。(4)新的工作機會中國必須面對的現況:美國近年來創造出超過八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絕大部分都是服務業,中國如果在製造業上面努力不夠,因此生產出大量全世界沒人要的產品,那中國該利用的就只剩境內的儲蓄,利用儲蓄來創造就業,金融服務業是中國必須走的路,但是金融服務業的資訊揭露又與中國境內法律有所牴觸,保護資訊的傳遞跟保障中國人民不會因為造謠而產生很多行為上的偏差,其實正說明了治理與管理的不同,中國人民遲早必須遇見此一情況,因為資訊正是交易的一切依據,中國境內過度的干預資訊揭露,其實反而是造成這波下跌的另一個推手,因為人民無法取得準確與可靠的資訊,見到下跌就只好一窩蜂賣出,這正是中國的問題。另外私有化企業不足公司治理的不能落實,其實都說明中國股票可能都是高估的事實,因為無人監督,根本沒有人知道實際企業的價值是多少,這也是為何百姓將股市當成賭場,而不是以長期持有穩健領取現金股利的態度持有股票,這是中國必須面對的實況。中國股市或許還是該定位為成長型的市場,因此配現金股利的觀念並不多見,企業經理人在很多企業經營的想法上面,都還是離國際有一段距離,但是中國政府跟企業敢拚敢衝,那是我們望塵莫及之處,台灣本地的步調比起中國慢了許多,主因也在於成長已經緩慢很多,中國企業投資相對於本地是多很多,百姓的所得增長速度也是我們難追趕,這些都是中國的優勢,但或許也是隱憂,因為背後需要的是真正實質的經濟增長,而不是政府放任銀行過度借貸過度投資所創造出來的假性榮景,那都是中國該憂慮的地方。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here is always something to complain about. The US does have 17 trillions debt. To see this number closely, you may find out the following numbers

  2 trillion for GSE(Ginnie Mae, Fannie Mae and Freddie Mac)

  4.5 trillion in the hand of Fed

  A binch of billions for US corporations (GM, AIG and others)

  IF you deduct those numbers from the 17 trillion debt, you may find that Mr. Obama doesn't create too much debt for the USA. The number is no more than some billions in those 7 years compared with other presidents of USA. It should be reminded those days are the greatest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late 50 years. Of course, Mr. Obama didn't create too much benefit for the whole USA either. 

  Mr. Obama just brings some great ideas to the nation and teams up a good management team for American people.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亞洲貨幣的競相貶值競賽或許已經重新開始,而臺灣可能是亞洲第一個出現金融風暴的國家

  隨著IMF以為中國大陸目前人民幣的匯價已經不再被低估後,亞洲貨幣的競相貶值競賽或許已經重新開始,臺灣的外匯準備中有將近75%可以化約成外資在台灣的股匯債市投資金額,如此一來使得亞洲最可能發生金融風暴的起點已經不是中國大陸或香港,而是臺灣。臺灣將是亞洲最可能發生新金融風暴的起點,原因如下:

 (1)內需不振,外需失調:臺灣的內需隨著經建會景氣訊號出現重大轉折,外加房地產市場目前持續下跌且近似崩盤的情況,已經使得臺灣未來幾個月的景氣出現向下反轉的可能性大增,外資目前容易進出臺灣股匯市,因此能利用臺灣股匯市的變動將股當成提款機,在外需方面,臺灣被中國大陸新的電子供應鏈打趴在地,而高階產品的部分則被南韓跟日本用低價的匯率搶單佔據,臺灣外銷出口進退失據,面臨崩盤危機。

 (2)灣的政黨輪替機會很大:臺灣的政黨輪替感覺上機會很大,很多人提前利用新台幣目前相對於過往十數年高水位,進行賣出股市並進行換匯套利的動作,未來諸多生意人與投資者或許會進行大規模的獲利了結,因目前投資部位都很大,預估至少需要六到九個月才能完成,未來灣在政黨輪替之前,股市可能呈現狹幅變動,以利這些人退出與獲利了結,但至此之後,台灣將是亞洲第一個面臨新金融風暴的國家。

 (3)灣外匯管制的可能性已經大幅升高或者本地央行該考慮針對特定國際貨幣使用選擇性外匯管制:外資投資佔台灣外匯準備已經高達75%以上,因此一旦外資大舉匯出,勢必造成新台幣的大幅度貶值,另外因著如此台灣的美元外匯準備可能流失迅速,本地央行稍一不甚可能造成甚麼後果,令人難以想像。本地央行可能必須考慮未來重啟外匯管制的措施,以保障國人有足夠的外匯準備來進口所需民生物資。目前日本與歐洲持續採用貨幣寬鬆策略,但這些貨幣都不在當地活動,而是大幅匯出進入他國金融市場,本地央行目前已優先讓百姓換匯日幣,之後或許也該對歐元採用相同機制,但限制美元的外匯換匯。

 (4)中國大陸的經濟持續下滑:中國境內的人民存款儲蓄已經達到101兆人民幣,但有多少已經被中國境內地方政府的壞債以及企業的呆帳給侵蝕掉不得而知,因此中國政府可能持續採用增加貨幣供給的方式來彌補過往已經出現的財政與投資失敗的缺口,外加中國積極推動一帶一路與人民幣的國際化,這些都會使得人民幣長期可能趨向一定程度的貶值。中國過往數年中,近年來曾經出現一年資金外逃高達1,000億美元的情況,此一數據能夠從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一窺究竟,因為中國大陸的A股一直想加入MSCI跟FTSE的新興市場指數範疇,中國大陸勢必逐步開放自身的資本帳自由兌換,但中國呆帳議題又可能使得中國繼續量化寬鬆,如此一來中國必須面對更多資金跑出中國的情況,或許不少人以為這是中國股市近來持續上漲的主因-希望能夠吸引外資持續投入,但目前只怕吸引的不是外資而是港資跟台資,那中國一旦面臨經濟轉型調節不順利,本地央行持有過多相對於美元會貶值又無法換取國際實際物資的人民幣,當然知道本地央行在替臺灣在中國的商人避險,但是可能傷害到的是全灣百姓的幸福,本地央行或許也該考慮優先讓百姓換匯人民幣,但持續限制美元的換匯

 (5)我國對中國大陸貿易依存度大幅提高:隨著中國經濟的下滑,中國必然採用更多的方法讓外需轉換成內需,中國大陸向來自豪灣廠商對於中國大陸的貢獻,不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各方面,中國的經濟發展正如過往的灣且亦步亦趨,中國一旦更進一步開展自身的產業替代政策,台灣本地廠商投資不足的情況就會浮現,而本地勞工的薪資水準還可能持續下滑,由此邏輯灣的外匯收入必然為著與中國大陸競爭而產能增加但收入減少。感覺上目前灣除非是透過觀光與其他方式吸引外資的目光,否則似乎非常難跟中國大陸競爭,因為中國大陸的廠商取得的資金是幾乎免費的,而技術進步需要政府與廠商在資金與人力的通力合作,但馬政府像是故意讓台灣落後,根本沒有作為,目前灣在技術進步上的努力感覺有些稍晚。

 (6)臺灣已經出現通貨緊縮的情境:CPI為負值的情況已經持續好幾個月,一個依賴進出口創造財富的國家,出現通貨緊縮代表的不僅是內需的疲弱,真正該思考的是製造業的不振。亞洲中除了灣之外,其實泰國,菲律賓跟馬來西亞在晚近數個月都有發展遲緩的問題,因此可能造成另一波貨幣貶值的大戰,只是美國的立場是希望這些國家都能夠站穩腳步,目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都有自身結構性難解的問題,內需也都逐步趨緩,這是亞洲各國該引以為戒的地方。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西元1997年時,因著東南亞金融風暴,因著俄羅斯的債券與盧布危機,財務工程的發展在美國是飽受質疑的,有的人在當時以為是美國的會計制度有問題,否則為何歐洲的避險基金都沒有問題,只有美國的LTCM出現這麼大的問題,其實歐洲不是沒有避險基金的問題,只是避險基金跟私募基金的屬性類似,過往根本無法可管,那是有錢人的金錢遊戲,即便賠光一般百姓也不覺得會怎樣,因此很少人注意。當然今日已經不同,這也是目前不少避險基金者將原來管理的基金關閉,並將資金還給原來投資人的原因,只管理自身的資產來降低監理與相關的事宜,原因就在於避險基金可能引起金融市場系統性風險的議題已是眾人的焦點。爾後美國在西元2000年之後爆發Enron案,美國人還是以為只是會計制度出現漏洞,美國的調整方向是將自身的GAAP調整成比較類似IFRS,也將很多SPV所可能造成的財務操作議題透過會計準則的修正加以避免,當然從現在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趨勢不盡然是對的方向,對的方向應該是盡量讓原來不公開透明的諸多金融交易公開化與檯面化,降低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但這點直到今天連美國都沒能做到。

  同樣地,在西元2011-2012年時,英國又發生的JPMC商銀的交易員LW差點搞垮自家公司的情況,JPMC的高階經理人玩弄VaR的數據,將原來需要承擔較高的信用VaR,透過人為的方式修改中間的參數,導致出現較低的VaR數據,如此一來特定交易部門才能夠得到較高的交易額度,只是避險基金們全都見獵心喜,因此造成JPMC商銀將近60億美元的損失。而英國的B銀行更因為從西元2002-2007年之間的Libor案而飽受爭議,英美的金融機構紛紛被罰款高達數十億美元的罰款,由此更見到歐美這些號稱先進的金融市場,竟然仍有如此多金融交易與遊戲規則的不透明,其背後的資訊不對稱,讓人驚訝到無以復加

  在西元2008年之後,美國與英國在面對金融風暴的做法上面有不少的不同,英國畢竟屬於較小的經濟體,美國人口是三億五千多萬人,英國只有數千萬,而金融體系上面,英國的金融體系除了替本國人服務之外,大部分都是替外國人服務,英國倫敦的房地產市場的高級地段與商業大樓,多為國際法人所持有,反觀美國的金融體系目前大部分還是替美國自身的有錢家族服務,因此Fed跟英國財政部的做法非常不同,Cameron領導的英國保守黨以為高等教育的價值取決在它自身能否培養出賺錢的學生,因此提高了高等教育的學費,Fed與美國的Obama政府則是採用不同的方式對待高等教育,它持續透過銀行體系的借貸,讓學生能夠透過學生貸款進入高等教育體系當中學習,英美兩者目前的相同處是大學學費都貴得離譜,過往英國高等教育相對便宜許多,但在Cameron政府之後就不再如此,而美國的高等教育始終不便宜,之後還是繼續變得更貴,而兩地學生在大學畢業時所累積的學生貸款都是越來越可觀的。只是還是那句老話,學生在國中與高中階段接受的教育如果不夠紮實,花再多錢去念大學也是枉然,因為基礎教育不足是不足以在大學中得到非常好的教育,更何況大學教育中所用的教科書,其實早就是每個學校都已經類似,最終學生品質的高低其實取決於老師有沒有將整本教科書教育完且確保學生都能夠了解與演練熟悉而已,有必要非念很貴的學校嗎?高等教育的珍貴其實正在於有無非常厲害的好老師,能夠真正懂得相關教材的內容並且用淺顯易懂的方式教育學生,本地羅斯福路的那所其實好老師也是鳳毛麟角,有國外名校大學研究所的好學歷,不代表能夠將很多重要學科的教材教授好。

  在金融政策方面,英國是直接收購銀行,注資銀行來保護銀行所持有的房地產貸款,英國目前仍持有RBS超過80%的股份,美國Fed則是透過購買銀行發行的特別股,成為銀行的大金主,但是這些特別股必須支付可觀的特別股現金股息,以保護Fed自身的借貸,但是Fed並未因此變成銀行的大股東,只是成為銀行資本的另一個支持者,但因為Fed刻意不變成債權人相對上對於銀行的債權股權比重影響較小,也並未直接影響銀行的經營策略,只是銀行在西元2008年之後,確實在信貸與各方面貸款上面變得比過往嚴格許多,但是金融市場的交易還是一如往常,美國向來是自由市場主義的信徒,相信自由市場機制必須透過金融交易與股東的監督來達成,因此特別股的購買只是一種類債權形式的融資,但是因為不是強迫銀行發行公司債,相對上這些金融機構的股權負債比(equity-debt ratio)相對上不會太低,因此這些金融機構之後還是能夠透過在市場上面發行比較低利息支付的公司債來進行自身的營運融通,只是不論是英國還是美國的金融拯救方案,最終目標都還是讓這些金融機構能夠用比較便宜的方式另外再取得資金,重建自身的資產負債表與獲利能力,最終的目標都是透過財務與金融工程來重建總體經濟的借貸能力與經營獲利的能力,只有如此才能更進一步影響到一般人民的借貸行為,也才能降低總體社會中的利率,以方便經濟體透過便宜的融通與比較可能的未來高獲利來擺脫經濟不景氣,這也算是一種總體經濟調整的財務工程。回頭談英國與美國在注資銀行的做法不同,會產生一個立即性的影響是當銀行開始賺錢的時候,英國政府因為是普通股的大股東,因此可以要求銀行優先配現金股息,而美國Fed購買的是特別股,特別股的股息是當初已經協商好的,當銀行賺大錢的時候,銀行可能很積極跟Fed購回特別股,因此造成銀行賠錢的時候,Fed可能領不到特別股的現金股息,但當銀行賺錢的時候,Fed被銀行要求優先買回特別股而無法領取足夠多的現金股息來平衡當初增資銀行所需要負擔的社會成本,以Fed在市場中賣出當初注資AIG所取得的股票為例,當AIG逐步回穩之後,Fed等於是用原來買入AIG股票的價格賣出持股回到市場,完全沒考量到自身購買時與購買之後所需要承擔的社會與經濟成本,只是以自由市場經濟該自行運作為理由賣出AIG的股權回到市場,結果AIG在之後的股價一路往上走,後來股價上漲的好處Fed完全無法享受到。換言之,所有的美國人因Fed提前賣出AIG的股票,因此都無法享受到政府拯救AIG之後所得到的好處,但是卻在金融海嘯的當時,承擔非常多當初AIG破產所面臨到的社會總體經濟的壓力,這也是財務工程有趣之處,主其事者如果沒有小心為之,其實對總體社會來說,最終利益的重分配問題,會因為財務工程的執行與交易的細節,而有非常大的不同。最近(西元2015年六月中期)以來,英國財政部長終於決定要賣出RBS的股權,但不幸的是即便是在目前市場價值高的當下賣出,英國政府還是承受相當大的損失,因為RBS的呆帳實在太高,無法透過這幾年的獲利來彌補英國政府的損失,這倒也說明了一個必須服務海外有錢人的金融機構,終究必須面對風險管理失當與英國國內經濟不振,因而無法使得RBS產生足夠獲利償付英國政府的接管。

  這樣的發展對於很多經濟學者來說,一直都有很多經濟學的爭議,在西元2008年時芝加哥經濟學派的學者,曾經聯名寫信給小布希總統,希望國家不要拯救華爾街,讓這些投資銀行與金融機構倒閉重組,但是美國的Paulson等人還是出手相救。在西元2008年之後美國人以為金融市場的問題原因終究還是出在財務工程會計制度中諸多規定的不完備,畢竟財務工程的計算需要的是諸多參數的設定,而那些參數只要落入有心人士的操弄,最終的結果與計算就會失真,因此可能產生垃圾變成黃金的故事,但這些金融商品根本沒有任何價值。很多人覺得財務工程能夠造成如此大的傷害,根本原因在於美國的金融監管不足,從柯林頓總統開始,美國提倡的金融自由化,早就使得美國人債台高築,信用卡卡債,車貸貸款,學貸,跟一般房貸等等貸款債務越滾越大,而小布希總統時更是以為金融市場應該自我管理,很多美國的金融機構監管者在當時甚至以為金融市場有無形的手會自行管理,但最終的結果卻是人性的貪婪無窮盡,LB等投資銀行過度採用高額的財務槓桿,希望透過大量的金融交易來創造自身的交易量與手續費用,於是造成了金融資產背後的財務槓桿過大,最終因為缺乏實際資金的支持而不得不走向泡沫化的過程。這是在西元2007-2008年之後美國出現資產泡沫化的主因,而財務工程對這些的貢獻是很大的;因為財務工程的過度運用,使得無知或是資訊缺乏的美國人誤以為金融創新能夠創造出實體經濟財富,卻忘記財務工程的本質只是在改變現金流入流出的數量與時間,財務工程對於實體經濟的唯一幫助只在於創造出一堆金融工作,讓一些本來不該有這麼高薪水的人,透過浪費投資人的錢來賺錢,但最終對於實體經濟卻不見得有利。最終這些金融商品所產生的結果,其實取決於政府對於這些金融商品交易的透明度要求,當透明度高時,這些金融商品終究會因為市場胃容不夠而出現供過於求,價格可能暴跌,當透明度過低,這些金融商品能夠被包裝成高價商品,但背後的真實價值卻很低,只是因為資訊不足,造成一段時間的榮景,甚至出現市場專業人士能夠先一步慢慢出清手邊的這些金融商品,最終賺得大錢的情況,在西元2007-2008年時,G,DB與B等投資銀行賺了不少,有人甚至轉型成一般商業銀行,依靠吸收存款戶的錢做投資獲利,但賠錢的卻是全世界的投資人與美國國民,最後美國被迫印鈔回收這些金融商品,或者說是印鈔支持這些金融商品的價格,直到今日市場中還是有很多慢慢才會到期的結構型商品,而金融商品其市場價格不易決定的事實,其實還是存在

  在LTCM倒閉之前,在LTCM最輝煌的時候,本地的中央銀行也有投資在其中,那時Myron Scholes與Robert Merton剛拿到諾貝爾經濟學獎,表彰的正是財務金融的創新,而Myron Scholes跟其他人談到自身的金融創新時,總愛談論到如何善用財務工程遞延稅負,如何善用財務工程的工具將目前的現金投入在流動性不高但可能有高獲利的投資標的,在這之中的獲利採用的是高財務槓桿,而那樣的槓桿在當時是高達數十倍甚至是更高的,爾後賺到了錢,再將錢還給當初借款的人,剩下的獲利就是LTCM的。但是一但風險性套利行為失敗,背後所需承擔的正是高槓桿的資金缺口。Myron Scholes當初在全世界的演說中,總是提到財務工程與會計的結合,如何善用財務工程節稅避稅與賺錢,爾後在LTCM倒閉之後,LTCM的參與者與經營者在後續的好多個年頭中,飽受美國IRS稅務單位的稅收摧討,因為美國政府以為LTCM逃漏稅負,而財務工程當時被以為正是逃漏稅的主要工具。

  經過了好多好多年,美國仍然沒有關閉掉這些可能逃漏稅的情況,甚至曾經是全球數一數二的會計事務所,還一天到晚幫客戶大量運用財務工程的技術與技巧,在會計報表上動手腳,讓企業能夠避稅逃稅,讓企業能夠在自身現金很少的情況下,透過各種會計科目製造出帳上的資產,然後利用這些資產跟銀行借款,借入大筆的現金來勉強活下去,直到有一天再也借不到錢時,這家企業的股票變廢紙,員工頓時失去工作,而大家甚至見到幫忙作帳的全球最大會計事務所倒閉,換了個名字繼續活在這個世界,但是歐美很多人的工作卻從此不復見。這樣的情況在美國屢見不鮮,其背後的議題除了是會計上的窗飾之外,其實正是一次又一次的財務工程創新所造成,過度的高槓桿操作,過度且瘋狂到沒理由地投資與賭博,使得美國人漸漸失去所有的財富,而財務工程在西元2008年之後在美國終於變成讓大家覺得不舒服的字眼。

  在財務經濟學的學理發展史中,Merton Miller一直都以為財務工程本質上並沒有對錯,對與錯的是使用者,利用會計制度上的資產負債與損益觀念,利用財務工程的技術,將資金的流入跟流出透過財務工程加以改變,甚至更進一步更動會計上需要登錄的科目,將損益中的費用與利得轉換成資產與負債,或者是將資產與負債轉換成損益中利得與費用,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公司需要負擔的所得稅,又或者是透過這樣的方式來降低公司自身的資產或負債來提高公司的ROE或ROI,這些都是會計上經常用到的技術,因此美國希望自身的GAAP能夠越來越像IFRS。IFRS的精神就在於打破GAAP資產負債與損益的觀念,企圖從目前的市場價值與資產現值作為出發,來還原這些會計科目原來的價值與面貌,其中包含著兩種價值的觀念,一個是會計上的價值,今天要賣出可以賣成的價格是多少,另一個是經濟上的價值,這個討論的目標它背後真正可以產生的現金流量有多少與我們該用多少的折現率來評估它的現值。透過這樣的觀念書寫,讓人們能夠透過財務會計報表來了解全貌,最重要的是不斷強調過往會計科目的調整,並非是全然自由的,一旦採用了特定的調整方式,最終要做變更是需要提出充分且合理的原因與緣由,這些都是過往被諸多善用財務工程者所刻意忽略與掩飾的,因為財務工程過往的原來目標是在還原那些流動性低但長期能夠產生巨大現金流量的資產或是投資目標,透過會計科目的表達來展現原先被忽略掉的資產價值,引起投資者的眼光並願意投入資金參與,只是到了後期,當然人們越來越貪婪時,財務工程就變成是會計帳上特定資產負債與損益科目的創造者,掩蓋的是企業現金不足的議題,掩蓋的是公司的人謀不臧,掩蓋的是企業過度浪費或刻意浪費的事實,而那些現金都已經進入特定人的口袋當中。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t is our great honor to have Mr. Bernanke come to Taipei this time. We are delighted to hear from him. For Mr. Bernanke, it is a long journey from the USA to here. For us, it reminds people those years when Mr. Bernanke holds the Fed position.

  When President Bush Jr. wants to find the successor of elder Wall Street savor, Mr. Greenspan, a lot of people regarded Mr. Bernanke as the one. When Mr. Bernanke tries hard to resolve the issue of autopilot mode of US financial market. It is not an easy task to use the unorthodox move of Quantitative Easing. When people finally realize what pros and cons the QE brings. Mr. Obama makes up his mind to find the successor of next Fed chief. Those times for Mr. Bernanke are both hard to forget. The day he got chosen to be the chief and the day he was unrelunctant to leave even he thought he has not fulfilled the job yet. All those things should be memorized. All those moments are definitely Mr. Bernanke should not forget.

  I think Mr. Bernanke is in title to win Nobel Economic Prize for his controversial QE actions. Those QEs should be symbolized as the great successful move in the US monetary history. We need to notice that "the inflation is always and everywhere a monetary phenomenon" has not come yet when Mr. Bernanke left his duty. Lately, in this year, we finally see the wisdom, the connection between inflation and monetary expansion policy, has been materialized in the USA. It may let us think on how come the effect comes so late with those actions. To be honest, a lot of people know it well - Because the US can not ask their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he payroll as soon as possible like China. It should be recalled that the first mover of quantitive easing in this century is not the USA but China. China asks all their local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he payroll of workers in 2012. When those things happen, we see the inflation comes to China. The same principle will be applied to the US these days.

  You may question the role that Mr. Bernanke plays in those QEs. But we can not ques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Mr. Bernanke. He does bring the US out of financial crisis storm. He does bring the US back on its normal track. He does realize how important those US financial institutions can be or should be. He does know it well how to bring the US out of recession. Those are materialized in front of us. But it is not Mr. Bernanke's own credit. The credit should go to whole American people. A good communication brings US people wisdom they could not have a century ago. Many good discussions between those pros and cons make Mr. Bernanke a great man in the history. From this point, we should take Mr. Bernanke as a hero. It is a great thing to have Mr. Bernanke which needs to be portrayed. Mr. Bernanke is a hero when he starts those QEs and makes them work.

  On the other hand, Mr. Bernanke should be considered as a man without conscious mind as Mr. Paulson. The less regulated US financial market brings this disaster to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At 2006, Mr. Bernanke took the office of Fed. Mr. Paulson has been considered as the one who lost his head in those financial crisis years of 2007-2008. So was Mr. Bernanke. They both are the believer of free market economy. They both believe the financial market has self-chosen ability. The market could tell people which is good or bad. Unfortunately, it doesn't happen without proper financial regulation. It is not a well funtioning financial market when people ignor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ic issues of financial tradings or financial innovation. In those issues, Mr. Bernanke is treated as a symbol of soft heart and without determination to get the US straight. It is the reason why Mr. Obama insists to let Mr. Bernanke go. The credit of Mr. Bernanke is largely reduced by those soft inactions. I still think Mr. Bernanke should have a Nobel Economic Prize. Not because Mr. Bernanke is good looking or something else, but because Mr. Bernanke does bring the US back on its normal track with every measure he has.

  A hero or a loser? To be honest, it leaves others to judge. For me, it is a long time we see those years of Mr. Bernanke when he takes the office of Fed. It is a long journey to see the US gets well in those years. The credit goes to Mr. Bernanke and whole American people.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and not to forget. Of course, I doubt this view. People are so easy to forget what they have done before.

  To me, Mr. Bernanke is both a hero and a loser. He is a hero to bring the US back on track. But he is also a loser when he doesn't have courage to fight against the vicious Wall Street bankers. We still not see the justice comes until the US judge those outlaw villains. Maybe those days will not come easy when American people are still without concious minds yet.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目前走到這裡,多少也說明了自作自受,軍隊裡的退休將官,領的是國家的高額退休俸,卻去對岸繼續賺另一份高薪,最終甚至讓國家的安全飽受威脅。公立大學的退休教授們,領的是國家的退休俸,卻跑到私立學校繼續任教當門神,讓年輕一輩的無法加入學術研究的行列,而且因為已是教授的身分,自然不需要再做甚麼研究,更遑論教育學子。公務人員退休,不少轉任公家機關的神祕機構,領的是高薪,卻沒有任何人可以監管,也不需要背負任何負擔與責任,更遑論替企業創造甚麼利潤,但卻加重國家更多的負擔。這就是臺灣的現況,也是我們投給馬先生所遇到的現況,這就是自作自受,這就是飽受K黨利用對岸對我們的威嚇,目前百姓所過的生活。

  試問多少人年過七十仍然必須工作?因為沒有繼續工作就沒有飯吃!試問多少年輕學子畢業即失業?這裡面包含的是台政清交成的公立大學碩士跟博士們!試問多少人拚著老命維護著勉強的生活?因為如果連這個工作都沒有,就不知道該如何繼續生存下去!這就是臺灣的現況,即便大家是這麼的苦,我們還是得繳稅,讓軍隊裡的退休將官,高級退休公務人員跟公立學校的退休教師們繼續剝削,而我們還是得每天過著斤斤計較的生活,因為不這樣下去,已無退路。

  蔡主席,您能拯救臺灣的百姓嗎?讓大家真正脫離這些不該承受的痛苦,只因為我們選錯了領導,讓國家越來越糟糕!蔡主席,其實人民要求的並不多,大家不過希望如果是退休金,能不能全國老百姓都有比較一致的領取,我們並不要求月退領個不到兩萬元的老先生老太太們要領得更少,而是希望能不能不要出現很多退休的人領的退休金遠遠超過全台灣目前工作者90%的工作者所領取的薪資,台灣有超過600萬人每月領不超過四萬二,能不能這些退休的人每個月領到的退休金不要離這個數字太遠太多?我們不過只是希望如此,因為這些人領得越多,代表著我們必須繳更多的稅,或者國家必須發行更多的公債來籌募資金,來讓這些人繼續領。

  我們能希望台灣不要變成未來的希臘嗎?這是很過分的要求嗎?這些公務人員太自肥也太超過,這些軍人也真的是太自肥也太超過。回頭談醫院裡面的醫生與護士,多少醫護人員做的是非常辛苦的工作,但是卻無法有相稱的收入,這些都是非常大的反差與不公平,蔡主席,您見到了嗎?您心中有想法要如何改正這樣的錯誤嗎?能否讓這一切都能夠慢慢得到調整與修正呢?開玩笑地說連醫院裡的看護大致上領的都比值夜班的護理人員多很多!這是對的事情嗎??

  蔡主席,您該明辨是非!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西元2016年3月底的貼文,因某些緣故,只好往某個不知名的日期搬去,因此您見到已非原來時間的貼文.....

  那天在電視上,見到某個K黨大老談-不相信真理喚不回!對照另一台,一直在報導身心障礙者殺幼童跟警察的事情!覺得真是個絕妙對比,這個K黨大老給人的感覺,跟那個殺幼童的身心障礙者是雷同的!只是那些身心障礙者,可能是因為社會的遺棄,或是其他種種原因,變成如此極端與瘋狂,但這幫人說實在的吃好穿好,而且是國家供養的,讓其有錢花,讓其有能力炒作房地產收租,甚至因此有能力影響股匯市,不知道在抱怨甚麼!

  不要跟百姓說,中華民國目前的退休制度跟這些人無關,在小蔣時代,孫運璿的夫人曾經抱怨過國家根本沒有替這些人做好退休的安排,趙耀東只領二十萬元的退休金就走人,在當時國家就是沒錢,今天國家還是沒錢,但是過去大家知道自我節制,今天我們見到這些人的貪得無厭,如果必要,個人會繼續不斷地且一而再再而三地提醒全臺灣的百姓,這些人的惡行與惡狀。

  以下的言論,個人絕對負全責,因此如果有甚麼爭議,自然是一肩扛下

  國家走到這裡,百姓沒有飯吃,沒有穩定的生活,不就是因為國家將全部資源,照顧某些特定人,大家都知道這二十年來,台灣的經濟衰敗,很多人炒股炒房維生,多是不得已,只是也有不少人領的是國家,炒作賺錢入的是私人口袋,對與錯,留給大家去評價。

  個人以為陳先生的政府,遠比馬政府高明許多,馬政府只會叫百姓去中國討飯,過往中國有發展,或許去可能有錢賺,但陳先生的政府用心兩兆雙星,沒功勞也有苦勞。

  很多人說兩兆雙星是錯誤的,但至少投資台灣,在當下不少人能活下來,產品找不到出海口,確實是沒想到國際情況改變如此劇烈,但是日本的夏普(Sharp)與很多日本的電商企業,不也是一樣嗎?

  是的,我們該聰明投資,但是怎麼馬政府的聰明投資,竟然是讓學生欠還不完的學貸,讓台北市的房貸族欠還不完的房貸,讓企業在股票市場中找不到金主,讓台灣的企業一個接一個倒下?!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