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臺北市搭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好多人都很喜歡侏儸紀公園那部電影,特別是那句經典名言-生命會替自己找到出路,或許這就是臺灣人始終一直都在做的事情,想盡辦法替自己找一條活路,想盡辦法活下去,而今臺北市如果不再如同過往要以房地產的上漲做為發展的唯一道路,那臺北市該做甚麼呢?

  以倫敦為例,過往倫敦的泰晤士河畔,有一群人專門撈捕河裡面的魚,然後做成美味的佳餚賣給食客過日子,爾後倫敦的發展隨著英國曾經是世界中的日不落,曾經在全世界各地都有殖民地,需要大量的融資需求,需要籌措開發鐵路與交通的費用,需要船運它們從全世界各地搜刮來的戰利品,需要籌措國家發展的經費,倫敦慢慢變成金融交易的重鎮,爾後美國崛起,美國人有無窮盡的財富,美國人持有大量的英國公債,為了吸引美國人,倫敦開始發展一些文化與娛樂產業,倫敦慢慢有很多歌劇院,透過創業投資家與劇作家的相互合作,承擔了大量的銷售不佳風險,而倫敦慢慢形成了新的文化產業,透過全世界去倫敦的旅遊,倫敦慢慢發展出自身的新產業,同時也將自身的金融產業服務對象鎖定在新興國家崛起的富豪們,透過便利化的城市交通與對於泰晤士河的整治,目前倫敦的高級餐館中的鱒魚,已不再是便宜的產品,過往倫敦餐桌上便宜的食材,而今已經變成是讓國外旅客花大錢享受的佳餚,而這是倫敦的變化.

  在倫敦的變化當中,我們見到了幾個重要的元素,第一個是新產業的出現永遠都是金融業會後起的原因,英國曾經需要大量經費管理殖民地,因此需要發行大量的政府公債,而很多企業會再利用手邊的政府公債做擔保,然後發行自身的債券,替投資這些殖民地的特定產業或是自身想發展的產業做融資,另一個是環保意識的抬頭所產生的產業新風暴,泰晤士河曾經是倫敦人最詬病的河流,因此很多人從河中撈捕的魚類,是許多窮人家桌上的佳餚,但很多有錢人卻不敢嘗試,而今倫敦早就在十數年前整治泰晤士河成功,慢慢地,這河裡面的美味,變成了有錢有閒人的花錢享受,第三個是跟著時代的轉變,倫敦始終以服務頂級消費者為發展城市旅遊觀光和金融的目標,過往是倫敦與歐洲的有錢人,爾後是美國與日本的有錢人,之後是東南亞的,近來則是新興國家中的有錢人.

  從這裡,我們見到了文化的價值需要包裝與大量的勞心與勞力,我們見到了很多既有的事物,需要的是大家很努力地去思索,重新替這些找回它們原有的價值,或許那就是臺北市的新未來所在.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甚麼樣的大學生才是合格的大學生?這是多年以來一直都在思考的問題,其實臺灣的大學生太幸福,沒有像美國的大學那般,光是學費就是三四百萬新台票,臺灣的公立學校大學生,其實都是全國老百姓拿納稅錢去補助出來的,因此應該更要知福惜福才是,很多私立學校的大學,如果有拿政府的補助,其實那也是全國百姓的納稅錢,因此這些大學應該要培養出甚麼樣的大學生?

  記得柯文哲先生曾經談過,過往很多公立大學的老師,其實都不太會教書,但是學生很優秀,知道該做的就是將整本教科書讀完,而且從頭演練到最後一頁,就這麼簡單,而會那樣做的大學生,過往比比皆是,柯先生就是一例,因此很多的醫學知識,柯先生都是從書上讀來的,反倒不太是從課堂上學來的,而且柯先生也承認一個很棒的研究者,並非甚麼都懂,反倒承認自己是甚麼都不懂,以醫院的大牌教授跟剛升上去的總醫師來說,大牌教授會很誠實地說自己不是甚麼都懂,因此很多問題不見得有答案,反觀總醫師可能甚麼問題都能回答,但事後想想也僅僅是半對而已.原因無他,很多實際的情況需要考量,很多事情都有例外,而這樣的情境其實也發生在社會科學的學門中,本來很多事情就需要假設與環境設定,因此很熟吝的研究者經常不知道該怎麼回答問題,畢竟不知道這些問題的前提是甚麼,有無可能產生例外者,因此其實很多問題都是無解的,或者說只能有半解.

  而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該有的,就是主動求知的精神,主動的學習與求真知,主動去思考該如何去找解答來解決問題,那才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生.至於能力的好壞,其實當一個學生能夠主動求知與主動學習,大致上只要持續不間斷,終究會在自身有興趣的領域中有很深刻的了解,此時就已經證明這是一個合格的大學畢業生,其他的就留給別人去閒言閒語,也沒甚麼好多說.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郭董是個實業家,令人佩服的臺灣實業家,但是這個先生的言論其實跟他的作為是不相同的,當然知道他有自身的壓力,畢竟在對岸設這麼多的工廠,需要很多當地政府與對岸中央政府的政策與租稅等方面的支持,因此必須替一些人說一些話.

  臺灣百姓並不反對跟中國(大陸)的來往,也不支持鎖國的政策,但是在中國(大陸)發展的臺商一旦遇到法律的問題,經常束手無策,也無法透過國際的仲裁來幫忙,很多時候就是在中國面臨到畢生積蓄被侵吞,也只能自認倒楣,不敢吭聲.那是我們實在不敢過度跟中國(大陸)往來的真實原因,絕對不是臺灣對中國(大陸)鎖國一句話所能道盡,臺灣至今為何不能加入東協十加三變成十加四?只能透過跟東協特定國家的往來進入東協,臺灣為什麼無法加入很多國際的組織,以至於跟中國(大陸)發生很多商業爭執的時候,無法透過國際法規來幫忙自身申訴跟仲裁,原因就在於中國(大陸)自身非常強烈的政治想法與束縛,我們對中國(大陸)是非常懼怕的,我們對中國(大陸)有很多很負面的想法,但那都不是因為臺灣的百姓傾向於臺灣獨立,而是跟中國(大陸)來往的過程中,臺灣的百姓去中國做生意被騙的好慘好慘,前一陣子趙舜先生上電視,很多人都不禁想起他被騙得很慘,最後還中風,目前經營一些小生意慢慢在還債當中,這樣的例子是廣為大家口耳相傳的,臺灣百姓並不反對中國(大陸),但是我們害怕中國(大陸),我們害怕中國(大陸)對臺灣的種種,我們害怕中國(大陸)影響到所有臺灣百姓的未來發展,因此我們做了很多很多的妥協.

  為什麼我們無法加入國際組織?無法以中華民國的身分加入東協組織,無法用中華民國的身分加入國際貿易組織,別忘了我們用的是臺澎金馬的名稱加入國際貿易組織,不是用中華民國的名義,由此可見我們受到中國(大陸)對岸的壓力有多大,由此可見我們是多麼卑微的存活在世界中,這跟臺灣鎖國與否是無關的,我們是好想用中華民國的名義加入聯合國,加入世界上各大組織,加入很多國家組的關稅同盟機構,但是我們不能,所以臺商只好直接到東協去設廠,再用當地的名義賣東西到相關的國家裡面,那是不得不的舉措.

  在跟中國(大陸)往來的過程當中,臺灣百姓吃了很多苦,也吃了很多的虧,讓中國(大陸)的人來臺灣玩,來臺灣做生意,其實大家都是很歡迎的,但是我們見到了不同政治體制之下與不同環境下,中國(大陸)百姓在很多事情上的不同表現,讓人覺得很多中國大陸的人都很愛錢,他們很在乎一些很奇怪的事情,讓人以為他們經常利用臺灣老百姓的同情心做了很多很不應該的事情,很多中國大陸的人其心態是可議的,而那樣的情況讓臺灣的百姓很害怕很擔心,卻又只能默默允許,有的只是不斷的相互提醒要小心,但是對這些人卻又得擺出笑臉.當然,中國大陸中一定也有不少的很好的人,只是很多來台灣生活的人常讓我們覺得很恐怖!

  原諒這麼寫,但那是我們的心聲,我們不希望中國(大陸)影響臺灣的民主發展,我們不希望中國(大陸)那一套用政府力量,以發展經濟的名義,強取豪奪百姓資產的事情在臺灣發生,我們希望很多事情透過溝通與妥協去達成共識,而不是政府用非常強硬的方式來進行,我們希望所有的事情都是經過大家討論後的抉擇,即便那樣的選擇很慢,即便那樣的選擇很花時間,即便那樣的選擇在很多實業家眼中是很沒效率的,但那就是民主.

  臺灣百姓不是不勤奮,中國(大陸)發展至今,很多經濟與產業的出現都歸功於臺灣人,阿里巴巴有很大量的資金是臺商的資金,很多中國的手機廠與筆電廠的技術,都是臺灣廠商教會這些中國(大陸)廠商的,但是我們見到小米機慢慢開始採用中國(大陸)廠商作為主要的供應鏈廠商,我們見到了中國(大陸)發展自身的面板廠,我們見到了中國(大陸)發展自身的相關電子產品生產廠商,我們甚至見到了過往的股王宸鴻今天的下場,我們也見到了很多臺灣廠商的逐漸被中國(大陸)廠商替代掉的窘境,我們見到了中國並不尊重智慧財產權,我們見到了中國用臺灣跟中國定義不清的關係,對於臺灣投資中國(大陸)廠商的強取豪奪,或許有人說那是過往,未來不見得是如此,只是這些廠商的損失,中國有賠償嗎?還是這些可憐的台灣人就這樣?

  我們並不反對中國(大陸),甚至很歡迎中國(大陸)繼續進步,能夠餵飽中國(大陸)所有十幾億的人民,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臺灣與中國(大陸)之間終究還是需要完整的法律與相關保障,如果這樣的公正情況無法透過中國(大陸)的司法制度展現,能否讓它透過國際法律的規範得到展現?那跟臺灣是不是追求獨立無關的,那只是代表著我們希望有公正的法律制度,夠保障臺灣廠商投資大陸,那只代表我們對於中國(大陸)法治的質疑與懷疑,那只代表著我們希望保障自身的投資權益而已,跟臺灣獨不獨立,是一點關係都沒有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After those years Mr. Obama has been through with all American people, it is time for you to realize that Mr. Obama is quite a good choice for the USA in a decade. Maybe Mr. Obama is too good to be true for the whole American people. There is a rumor saying that Mr. Obama may not get elected in 2008, so members of Democreatic party chose him to be the candidiate. I know it sounds crazy but the Democratic party does not support Mr. Obama enough even when Democratic party holds both US Sneate and US House seats. American people choose the Republican to be the majority in both congresses lately means that they want Republicans to face same challenges with Mr. Obama. They want all American  politicians to work together to deal with America situations.

  Mr. Obama did nothing wrong lately. He is fully awared the strength and weaknes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It is the reason why he knows the immigration issue has to go on. The QE of Japan shows a big weakness that when the QE og Japan was performed, it provides liquidity to the whole world.  But Japan can not get enough benefits from its own QEs because Japan has higher living standard and closes its border for foreigners. The job of low skilled worker in Jaopan can not be filled with lower wages and those low payroll jobs do not exist in Japan. The immigration relief of US does solve those problem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of immigration issue is those workers will consume and live in the USA. So the mostly payrolls they earn will be left in the USA. They consume what they earn mostly because those jobs are with lower payrolls. American people may blame for those immigrations to be the reason of lower growth of US payroll increase lately. Compared with 2007, today, the payroll increase of 2014 is lower than one percent (2.1% vs 3.1%). But American people neglect several points about the payroll increase.

   The first issue is the banking lending of 2014. Compared with the banking lending of 2007, even Mr. Bernanke can not get refinanced for his own house in 2014. The monetary expansion effect of US QEs is not as we expect than used to be. The US banks become cautious about the borrowing and lending to ordinary small and midsized US corporations (SME) and US individuals. On the other side, it is great for the whole US financial system which shows those banks will not face severe bad loans as it faced in 2007-2008. The second issue is the US living standard. The US living standard is so high which need a lot of money to suppport. Or the deflation effect will be easily found in the US if US citizens stops borrowing from abroad or domestic to support their own living standards. The higher living standard needs higher payroll or higher borrowing to support. As it has been shown lately, we know the borrowing just can not happen because the US houlseholds already face higher debt burden from 2008. The most payrolls or investment profits they earn go largely to reduce their own debts lately. How can you expect the payroll increase that much when US banks stop loaning and the US saving rate is still in the lower level compared with 30 or 40 years ago? Both issues mentioned above show reasons for the weakness of US payroll increase. Those vulnerabilities need time to fix and need a lot of savings to resolve. It is just the beginning year of US reviving. American people need to work even harder to make the US back on its normal track.

  People often mention that the China seems to be in better shape. The most difference is the China has closed economy which forbid their citizen to invest abroad or just with a lot of restrictions. Also, the Chinese RMB can not be float traded fre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The RMB is not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yet. So even the Chinese banks all have larger bad loans to be cleared, those issue will not have side effects on its currency and other nations as the USD. The USA is an open society and the US Dollar is an international currency. The QEs of US have big impacts on other nations already. All those comparisons between the China and the US are not reliable. The Chinese authority can print a lot of RMB to support all Chinese banks with bad loans at no cost to international society except Hong Kong and Taiwan. Chinese banks can even forbid its owners of saving account to withdraw lots of RMB in one day or in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It will not happen in the USA. American people will not tolerate those things happen in the USA. A free society just has to deal with its own issues with different ways.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realize that every American citizen deserves to have a better healthcare because the USA is an advanced nation compared with the China. The Chinese authority can not let its people have good healthcare because it just worries the healthcare cost is well beyond its ability to afford. The Chinese society just can not afford the cost to let every Chinese have a good healthcare. I still believe American people whould find a way to compromise those benefits and costs on the public healthcare issue. It is an issue we also face lately in Taiwan.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很多人十幾年以前心目中的夢想國度,如今已經不再閃耀,取而代之的是大家突然發現原來美國像是一個積勞成疾的老頭子,送進了加護病房當中,醫生只能拚著老命維持著美國這個老頭子的呼吸正常,其他的就束手無策;美國的問題很多,最重要的是觀念,美國人總是很自豪自己的人力品質很高,因此美國境內的競爭很激烈,將美國近年來的需求與各種問題都歸因於此,其實那是錯誤的看法.印度雖然人口眾多,平均上很貧窮,但是印度的有錢人很多,印度有知識與人力品質高的人也不少,中國更不在話下,中國的人力品質近年來確實是大幅度提高,中國境內的競爭更激烈,中國近年來的需求卻並沒有很明顯的不振,中國也從來不以為中國的人力品質大幅提升之後,中國的未來需求會降低很多.

 美國的問題很多,就像一個進了加護病房的老頭子,目前只能依靠機器呼吸,希望這個老頭子自己突然變年輕或是返老還童,確實是需要很大的功夫.美國人的儲蓄不足是一個很大的問題,而儲蓄不足的議題連帶影響了很多美國社會與經濟的發展,美國的基礎教育是否有問題,很多美國人都討論過,台灣目前也有類似的問題,那就是很多孩子根本不喜歡讀書,從國小國中到高中,學校受到的教育品質也不是很好,自然進了技術學院與大學之後,您能期待這些不喜歡讀書的孩子有很驚人的表現嗎?所有的事情都是一點一滴的,大學教育與技職教育要能夠成功,還是需要一些底子的累積,很多技職教育的成功,其實是在實作經驗上的累積,透過學校的設備與教學,讓學生能夠充費體驗與明白自身從事行業的諸多細節,同樣地,大學教育要能夠成功也有賴於過往的累積,一個念會計的學生,如果對於數字與諸多借貸方的來來去去沒有去了解,試問這個學生能夠知道如何做比較複雜的會計原則處理嗎?同樣地,一個念數理的學生,如果沒有累積大量的基礎數學知識,這個學生能夠有能力處理比較高等的數學與相關原理原則的科目嗎?答案都不需要再說明,美國一直很自豪自身的高等教育成功,但是事實上是美國的基礎國小國中高中教育其實並不成功,大家如何預期學生花了至少三四百萬念了大學之後,只花四年就能彌補過往十六七年的空白呢?這裡面就萌生了第一個問題,照這樣的說法,美國的高等教育是不是早已經過度商業化與被昂貴化??美國小孩的基礎數理能力早已不足,您如何期待這些人進了美國名校之後從此就如同有高人灌頂,在四年之內程度突飛猛進,如果不能如此,那這些學校的學費在貴甚麼??回頭談美國儲蓄不足的問題,一個社會的資本累積對於一個社會能夠持續進步與發展是非常重要的,要維持美國這樣的高物價與高生活水準的社會,美國人勢必要有很多的儲蓄或是借貸,因此這二十多年以來美國人選擇了後者,跟全世界借錢來維持美國的高物價與高生活水準,只是這樣的根基必須建立在美國的商品跟勞務始終都有非常大的市場,今天連美國自身的企業都不太願意投資美國,覺得美國工人或是工作者的價格太高太貴,根本沒有這個價值,試問這不是跟美國很多人宣稱的,美國的人才濟濟因此競爭激烈,這樣的說法是大相逕庭的?美國真的如同很多美國人以為的那樣嗎?這是美國人必須自己想清楚的地方.

  美國稅制不公與美國很多經濟議題做法上的相互矛盾,其實都是美國過往二十多年近三十年的錯誤發展所致,替有錢人大量減稅,讓美國自身的中產階級變成貧窮階級,因為金融市場的過度波動,讓美國人無法透過投資與儲蓄累積退休所需,其實都是美國的大問題.美國的弱肉強食,那真的是遠比其他國家更為驚人,美國總很自豪自身的民主制度,但全世界的人都覺得美國的民主已經失靈,既無法解決自身的財富與資源分配的議題,也無法讓所有的美國人有比較好的生活與醫療環境,更有甚者,很多美國人都抱怨為什麼花了這麼多錢去念大學跟研究所,結果只是使得自身人生更為悲慘,因為那些學貸跟負債,隨著畢業之後找不好能夠償還這些債務的好工作,而一一浮現,為什麼本來投資教育應該是件好事情,但是對於今天的美國人來說卻是一場惡夢?除了美國人自身的儲蓄不足之外,另外就是美國人的觀念是不對的,念大學的資金本來就該跟買房子一樣是要有自備款的,會變成這麼沉重,自然是過往的儲蓄不足,還有就是學費貴又沒有政府幫忙,美國父母幫小孩的教育儲蓄不足固然是問題,但是美國高等教育學費過於驚人也是美國高等教育過度商業化的一大缺失!因此美國人就陷入惡性循環的泥淖之中,美國的稅制不公讓美國的公立大學無法提供很好的教育品質,美國的稅制不公讓很多美國人必須花很多錢自己去做很多事情而無法依賴政府的補貼,美國人的儲蓄不足讓美國很多的議題浮現,房價可能隔幾年就過高,學貸可能一直往上累積而降不下來,美國人從大學畢業之後,可能因為積欠龐大學貸而無法有很好的婚姻家庭與相關就業,這些都是美國儲蓄不足與美國社會將高等教育過度商業化的大弊端之一;這樣的問題還會繼續擴展到美國的醫療與相關其他產業上面,過度的商業化意味著昂貴與品質不見得如同所付的價格般是很好的,但這樣高的成本其實背後需要更多的儲蓄支持,而那樣的支持目前是來自於全世界借錢給美國人,那樣的情境自然是不可能長久下去,美國人必須正視自身儲蓄不足的議題,這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實.大家會談美國資源分配與所得不均的議題,主要正是因為很多美國的州立大學能否開得出很多很棒的課程與能否小班制教學,都有賴美國各州政府的幫忙,而各州政府能否有錢都有賴於稅收,如果美國無法在稅制上面的議題多幫忙,這代表著美國小孩要去念州立大學所需要準備的學費與生活費就可能增加,因為各州政府能夠補助的部分就相對少很多,這還是跟稅制是有關係的.

  中國大陸的人總愛說美國已經實質破產,其實應該說美國人的諸多舊有觀念早就過時,美國早已不是世界上的觀念領先者,慢慢地,如果美國人不肯從根本去檢討自身的弊端,美國將跟日本一樣是全世界的反面教材,只要照著美國發展的軌跡去修正自己,其他國家的經濟就會變得更棒更好,而美國在未來的數十年,將跟日本一樣是大家的參考,而那樣的參考說穿了,就是不要跟美國目前與未來一樣去改進自己就對,試問這樣的美國是美國人自己想要的嗎?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Everyone in the USA with clear mind knows the States should not pile up its national debt anymore. Except those New Keynesian school scholars who are obssessed by the Voodoo economic theory of Keynes. Latel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knows there is a midterm election in the US. To be honest, people do not care that much. I think American people should be fully awared of those empty checks written by those politicians. Too many empty checks have been given and nothing happens.We do see those yahts owners are those ones with empty checks.

  To invest in the US is the first priority the US enterprises should do. To invest in people and real things in the USA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to let American people have decent full-time jobs. It may not be that good if we do not see those things happen. Every American people with sober mind knows the fact. But they are so afraid to let it be shown. To let US corporation investing more in the USA is the only way to have more full-time jobs. Government should not pile up its debt anymore. The wealthy US families should spend more to save the US economy. The poor American families should pay down their own debts and treat it as their first priority. It is the only way to revive the US economy into a long-term stable situation. To save and to invest are both ways for American people. The former one is for the poor American family and the latter one is for US corporations and wealthy American families.

  Personally, I suggest US citizens should not vote for those congressmen or congresswomen who always write too many empty checks and do nothing but empty talks. I suggest American people should not vote for those Republican congressmen who are supported by the Wall Street or specified interest groups. So is to the Democratic congressmen/women. It is bad for the future of USA.

  I have to confess that I still think Mr. Obama is a great president. He may be a great president who will be remebered after 50 years from now. But the healthcare and many issues do have some disputes. In Taiwan, we do have a good healthcare system . But we also have many small clinic offices and small or mid-sized hospitals go bankrupt in twenty years. The costs of treatment just can't be offset by the money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American people may worry about their uprising heathcare costs. Bit it depends on all American people to find a way to let the healthcare cost go down. Everyone does deserve a better healthcare. But you should not let doctors and nurses go bankrupt to subsidize the cost of patients' treatment. It is wrong and not a good one with economic sense. Bad thing is not that bad as it shows in the first place. So is the good news. I believe the big defeat of Mr. Obama may not be that bad for all American people. So it goes to the big triumph of Republicans. It may not be that good to Republicans if they can not help all American people have full time jobs in the following two years. If the dream Republicans promise does not material, we may see another Democratic US president in 2016. The burden is on the shoulders of Mr. Obama and charged Republicans. American people will have to make choices in following years again and again.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his time is no different. I have to confess I love to invest in bond funds, just like Mr. Buffett loves to hold stocks. It is a personal bias. Yes. it is. Just like a lot of people hold their bias and live on the world. Me too, either. Life goes on, no matter what kind of bias they have. We just have to live with that.

  I also agree with Mr. Greespan that the end of QE3 will not be without cost. And the cost may bring some unpleasant consequences. But it already did. Like a couple of months we saw before, the volatile financial market brings fear and tear. In the end, it is just a false alarm. Now we are in the boat sailing in the dire strait. But the direction is clear that every American people who can work and wants to have a job should be in title to have a full time job. It is a goal you should fight for. It is the destination that the boat is sailing to. No matter how hard the tide American people face. Life goes on. We are looking forward to seeing the ship of US pass the dire strait and sail to a real sunshine.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your life. You have no right to give up. It may have some turmoil in front of you just like Mr. Greepsan says. It is a process with tear and fear. But there will be a sunshine after the turmoil goes away. It will always be that way if you believe.

  People like me still have troublesome in mind that the Ship of USA may sink or be abandoned by American own people. I am lack of faith that American people should have. I am lack of confidence if American people do not want to change. American people should be like a rock this time as those QEs have bring tons of money to the ultra-rich of American families and US big corporations. We see those benefits have been created during those QE years and go largely to those people and corporations. It is time to ask them to do something. It is time to ask them pay back. The US is not an abstract concept only but a real thing. Every American citizen is in title to serve their own country, including to spend more to let other American people have a decent job.

  All those things bring me to believe where we stand is not a balloon but a real ground. It may have several turmoils but the ground is solid and American people may finally realize all those bad news may not be that bad. All those good news may not be that good as it shows in the first place. American people stop buying houses and long-term goods may just show the real issue that Americans do not have enough full time jobs and savings to afford so many extra transactions. American people keep their heads sober is not a bad news as it looks at the first sight. Stop over-consuming is a first step to have more savings. To save more can help banks have more money in their hands and it will keep the interest rate down. In the end, the small or medium sized US corporations(SME) can borrow money at a lower rate. It is not a vicious circle but a good cycle. I encourage all American people to save more and let the rate down. Then we will be no longer to depend on the Fed's QE anymore. All the good news may not be that good as you see, so is all the bad news.

  May God bless all of you and the USA.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美國的Fed在今年十月底正式結束QE之後,全世界對於可能出現的全球性通貨緊縮風險(global deflation risk)越來越關注,有趣的是市場的主要機構投資人(instituional investors)紛紛以為美國Fed結束QE,代表的不是美國脫離金融風暴,而是美國將全世界帶入了另一個風暴當中-全球的通貨緊縮風險(the deflation risk for the whole world),很多人將美國結束QE視為是美元走強的起始點,至此美國將面臨到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主要貨幣大幅度升值的可能性,但在本質上卻忽略了很多國家的財政狀況相對於美國是較佳的,那些財政狀況較佳者也在這波的強勢美元趨勢中,貨幣呈現弱勢的情況,這是一個根本性的錯誤方向.

  歐元區中經濟相對弱勢的國家,完全忽略自身與南歐或是其他歐洲使用歐元國家必須退出歐元區的可能,這些國家必須以貨幣與財政政策來調整自身的經濟體,對於經濟體質較差的國家來說,匯率的大幅度貶值除了有替國內帶來通貨膨脹的效果之外,最重要的是透過自身的貨幣膨脹與通貨膨脹來降低自身的實質債務支付,這是過往數百年以來全球經濟體,特別是歐洲各國在解決自身國家面臨高負債的唯一解決之道.

  透過貨幣貶值產生的通貨膨脹來解決自身債台高築的問題,在過往的經驗當中,只適合中小型規模的經濟體,卻不適用於大型的經濟體,小型經濟體受到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經常被迫去調整自身的經濟與產業結構,但大型的經濟體不太會因為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而去調整自身的經濟與產業結構,就好比是溫水煮青蛙一般的反應遲鈍,從過往到今天感覺上比較例外的是美國,因為美國有比較好的高等教育環境,相對上決策者的決策品質比較好一點,但這也與Mr. Obama廣招美國大學中的專才幫忙治國是有關的,其他的美國總統並不見得會這樣做.回頭看歐洲的經濟,並無法透過整個歐元區的歐元匯率貶值來改善自身的經濟,而且歐元區太大,歐元的大幅度貶值在今天的環境當中是不容易見到的,原因無他,當全世界的貨幣相對於美元都呈現弱勢,歐元的匯率並無法在全球貨幣貶值的聲浪中得到緩解,相對於非美元的其他貨幣,歐元並非唯一走弱的貨幣,反觀美國過往的匯率貶值,卻是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一致性貶值.因此美國能夠透過匯率的貶值來達到自身財政融通,與透過通貨膨脹的可能得到債務的緩解,而美國的投資者也能利用美元的走貶增加自身的海外投資收益,最終那些收益已經反映在美國的高資產家庭與企業,這六年來,美國的大型企業高資產家庭是美元過往那波走貶的最大受益者,這與過往日本的QEs的結果類似,而今天這些人的購買力再度因為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走升而占盡便宜,反觀其他比較貧窮的美國家庭與個人卻可能因為目前美元(USD)過度走強,因此面臨到美國境內出現通貨緊縮的議題,美國較為窮困的家庭自身債務的實質增加將使得美國這些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因為美元走強而更加惡化,這幾個月美國不少專業投資人都在討論美國家庭的負債所得比已經回到了西元2007-2008年的水準,而IMF更對全球影子銀行的規模已經回到西元2007-2008的水準感到憂慮,過度走強的美元對於這些負債高的家庭來說,根本就是雪上加霜,美元的走強只是使得美國境內擁有大量美元的美國高資產者或美國的大型企業有比較高的購買力,但對於正在復甦中的美國是無益的;除非這些高資產的美國人願意在美國境內多花錢消費或是多繳稅給美國政府,同樣地,除非這些美國的大型企業願意多投資美國或是多繳稅給美國政府,否則我們只是見到從西元2009年到西元2014年,美國正如同日本一般,透過印鈔與購買公債壓低美國境內利率,製造出一堆美國的臨時工作,日本這二十多年的經濟衰敗過程中,失業率也是低於百分之四左右,但是日本年輕人的薪資水準卻被日本式的派遣工作制度徹底擊垮,日本的薪資水準是不增反減的,反觀美國今天是否也出現薪資停滯的現象?答案是肯定的.試問美國是不是正在走日本走過的路,今日美國政府的債台有無跟日本政府一般高築?前者的答案是不確定,後者的答案是肯定,原因就在於美國的稅制是有極大缺失的,雖然目前有些許改善,只是那樣的改變還是讓人不以為然.

  很清楚地,我們想問的是,美國境內的資源分配有無因為比較好的民主政治而得到改善?答案是不確定.美國人今天還是比支持共和黨而不是讓美國人生活改善的民主黨與Mr. Obama,不是嗎?民主政治的好處今天只剩下政黨間的相互牽制,使其不會出現獨裁的情況,但在很多的決策上面根本無法有一致性,試問美國這樣的民主制度有能解決最根本的問題-美國百姓的生存與工作的議題嗎??美國的孩子花了大錢去念大學與研究所,結果欠了一屁股的債務,最終還是被迫搬回家跟父母同住,結果還是沒能因為多受教育而有薪水增加的情況,因此出現教育程度高的美國年輕一輩無法自立的情況,這些都讓人不禁想問,美國的民主是不是早已失靈?正如同過往一黨獨大的日本與日本過往二十年的QEs一般,最終QE的獲利者是有錢有勢的人而非全民?答案到目前看來似乎是肯定的.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借鏡與深思的地方.

  從日本的經驗讓我們深刻了解到,日本式的通貨緊縮不是日本走向衰敗的原因而是結果,因為日本的政治制度不完善與針對退休者的福利太過,甚至是日本的醫療體系太過照顧年長者,都使得日本人數與比例越來越少的日本年輕一輩深受其害,一來日本面臨了全球的競爭壓力,很多日本年輕人已經無法跟他們的父執輩一樣有很棒的薪水,只能領取派遣工作的慘淡薪水,日本有權有勢的人,深刻影響日本過往的政治與資源的分配,日本政治一向偏袒財團的管理階層與政客們,金融市場的監督力量無法發揮,因此出現錯誤投資與資源錯置的現象,日本年輕人失去發展的機會與希望,即便日本的失業率低,但日本的派遣員工卻高達數百萬人,最終甚至導致日本出現通貨緊縮的情況.年輕人失去了購買力,自然無法推高物價,別忘了通貨膨脹永遠都只會出現在全國百姓薪資都增加的情況,才可能用較多的貨幣去追逐較少的物品,只是今天如果只有少數人財富增加,說的辛酸些只有那些財富急劇增加的人或家庭才可能感受到自身可能面臨到比較高的通貨膨脹,窮人連吃飯錢都不夠,如何會有這樣的感受?日本今天的問題不是通貨緊縮,而是所得與資源分配的失調;日本的少子化嚴重,所有的生產都已過剩,房子過剩,食衣住行的需求因為年輕人口的減少而大幅降低,很多老年人不需要的相關產業都面臨經營困境,因此才出現日本式的通貨緊縮,追根究柢日本今天的問題其實正是日本政治制度的根本錯誤所致.

  很多人會質疑美元的走強,不正代表著其他國家貨幣的走弱?那其他國家不是能夠利用此一優勢,透過自身匯率的走貶來產生足夠的自身貨幣計價的債務減免?這個論點在全世界的貨幣相對於美元都是走貶的情境之中是不存在的,只有一個國家自身的匯率相對於全球主要貨幣都是走貶的情況出現時,才有債務減免與貨幣財政政策可相互調整的情境,當大家相對於美元都是走貶的情況出現時,其實希望世界各國能夠如同美國過往透過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走貶的情況來調整自身的經濟,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且一國經濟的強弱跟經濟結構與產業政策相關性高,並非只採用貨幣政策就能解決相關的經濟議題,那絕對是一條錯誤的道路.

  歐洲各國必須很仔細面對自身是否採用過頭的社會福利政策,以及歐洲各國在教育與經濟上的投資方向是否出現嚴重錯誤,歐洲的議並不全在歐元,而在於歐洲政治與經濟的整合不足與金融政策的錯誤,各國的貨幣政策無法發揮,如果很多歐元區國家希望重整自身的經濟,退出歐元區必須是一個經濟決策的選項才行,或者南歐諸國自身重新成立一個貨幣同盟,在這個同盟當中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與希臘等國,自己推行一個南歐國家的貨幣,來取代歐元的角色,透過這樣的機制來緩解一起退出歐元區的痛苦,或許那才是歐洲該考慮的另一個選項.

  如何處理歐元區可能出現的通貨緊縮,希望透過歐元相對於世界主要貨幣都走貶,唯一的可能性只有歐元大幅度的貶值,而且歐元相對於美元貶值的幅度必須遠遠高於其他國家相對於美元的貶值幅度才行,只是如此一來,是否就能解決歐洲的經濟問題?其實答案是否定的或者說是不確定的,因為歐洲的問題出在自身的人工成本過高,自身的經濟成長動能不足的原因源自於企業對於歐洲自身的投資不足,以及歐洲企業始終沒有正視自身企業優勢的弱化,歐洲銀行不願意針對自身的中小型企業進行借貸與融通,那才是歐洲不振的主因,歐洲的經濟不振,不見得全然是歐元過往走強所造成.歐洲需要的是一些能夠讓歐洲人持續透過此一產業增加自身收入的新企業與公司,歐洲需要的是全面性社會福利大幅度縮減的可能性.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Now we see a big failure of IBM, the once great corporation which it just kills itself little by little. How come? Yes, the hareware manufacture may be so hard to live in the USA. How about the foundry? How about the new R&D on the facility provider to the next generation wafer foundry? We see the IBM pays a lot to let the Global foundry to have its intelectual properties. We see the IBM is losing its best IPs- the talent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We see the most talented people in the IBM choose to work for another corporations. Maybe that is not a bad idea for those people, but it does harm to the future of IBM. All those things do happen every day in the IBM. Could the IBM prevent itself from falling? How to deal with it?

  The failure atmosphere is inside the Blue Giant. The failure thought is rooted in the heart of all IBM employees who are afraid of losing their jobs. The wrong path IBM chooses before let itself live in a bitter taste. IBM spends too much money in the lab without promising products and doesn't listen carefully to what business wants. It spends too much money on the labs and doesn't try hard to protect those IPs now. It should spin itself into several parts just like what HP does these days. It should refocus on its R&D on three most important things (1)the database system : the relational or the parallel database ;(2)the foundry or to be the next generation wafer building facilities provider; (3) the softwares integration IBM boughts before around ths world for the business intelligence. IBM should refocus itself on those things such as the data analysis ability of Big data, the latest data warehouse or facilities for those big corporations to process their data, important tools to help corporations know their customers or the world better and to use the next generation technology well in order to help people communicate in a cheaper way. IBM should treasure what it has and doesn't think what it has is a liabilit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still use old technology to deal with problems each day because those tools are reliable. People still use structure-type computing language to solve the problem many corporations face every day without considering to use the OOP-type computing language. It shows what it counts. The reliable tools is much better than the latest new technology. IBM should know those ideas better than others and come out with better business strategies to show the uniqueness of IBM. IBM should not look down to itself becuase it doesn't invent the Java language or something else. 

  Maybe,the CEO of IBM should know those better and come out with better strategies and good implementation. To revive the IBM takes time just like those things to make the USA back from the hell to the heaven. The IBM is the story that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face right now. The failure of IBM shows the losing of self-esteem of American people. IBM should refocus its strength and leave the rest behind. IBM should always remember that the most valuable IPs now in the IBM are the experienced IBM employees. Stop laying off them. Try to bring good strategies for IBM employees to grow. That is the first priority IBM should do. 

  G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r.Tirole應該是賽局理論裡面僅次於Mr.Kreps的天才學者,原諒我這麼寫,畢竟Kreps先生是美國西部名校Standford與Princeton的賽局理論學者代表,大家都必須在博士班的階段研讀Mr.Kreps的個體經濟理論書籍,那是一段非常重要的學術回憶,在Kreps的書中對於完全競爭,非完全競爭,差別取價等傳統個體經濟學的廠商理論,總能用非常優美與嚴謹的數學符號和邏輯來表達,而那一切一切的美好,總是讓一個必須學習個體經濟理論的博士生,晚上一整夜難眠的去想該如何回答Mr.Kreps教科書中的章後問題,那是所有學習賽局理論的起點,但卻不是終點,之後賽局理論的教科書,由Tirole先生接棒改寫.

  Mr.Tirole先生是法國人,一個很棒的賽局學者,很少人能夠完全讀得懂他寫的文章跟書籍,延續著過往賽局理論的發展,Mr.Tirole在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非常重要的個體理論課程,完成了一本非常重要的賽局在財務理論應用的教科書-The Theory of Corporate Finance,這是一本非常重要的教科書,相對於過往Mr.Tirole寫的文章多是關於賽局理論與均衡求解的文章,本書將過往經濟系或是經濟所中的賽局理論,非常嚴謹地運用在財務理論上,財務理論是經濟學的延伸,財務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是經濟理論中,除了個體經濟學(Microeconomics)與總體經濟學(Macroeconomics)之外,至為重要的第三個支柱,因為如此經濟學才能如此的美好;Mr.Kreps讓眾人體會到原來Set Theory等過往數學系所中關於基礎與數理邏輯在社會科學上的種種運用,這美麗的數學符號也能被廣泛運用來解決經濟學中廠商之間與個人之間的賽局衝突,而Mr. Tirole則更進一步讓人見識到其實財務理論的根本,還是源自於經濟學的諸多分析工具,而賽局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不論是不合作賽局(Non-cooperative games)還是合作賽局(Cooperative games),其實對於企業在特定環境下的競爭,都能夠提供非常重要的分析,能夠用來分析廠商最終的利潤與相關發展策略背後的諸多價值,那正是財務經濟學(Financial economics)重要之處,這一切的一切,很清楚地是由過往在MIT待過好長時間的Mr.Tirole所接續發展的,在經濟與財務的部門,那個學問被稱之為財務賽局(Financial Games Theory),當然財務經濟學中還包含了資產定價理論,比如過往大家愛談的CAPM,APT,LAPM,OPT與BAPM等,以及與利率期間結構相關的風險考量模型,和與波動相關的Volatility related GARCH評估等模型.

  在此處,不能免俗的還是要提及今年的遺珠之憾,那就是跟Mr.Tirole合作多年的Mr.Holmstrom,畢竟LAPM(Liquidity Asset Pricing Model)是Mr.Tirole與Mr.Holmstrom在MIT所鑽研與發展出來的重要理論,在經濟與財務上都有其極為重要的應用價值,那也是Mr.Tirole的財務理論一書中經常提到的重點之一,或許在很多年之後,我們能夠見到Mr.Holmstrom也能拿到他心中的桂冠-the Nobel Economic prize.只是Mr.Tirole畢竟是目前財務經濟或財務賽局理論中最重要的學者,一個人拿諾貝爾經濟學獎是實至名歸的.

  不可否認地,Mr.Tirole是個天才,正如同過往的Mr.Kreps一般,很多美國學界與業界的天才,最終都難免走向瘋狂的境地,而這在傳統的統計學界與資訊工程學界中都不難發現,英國有許多很棒的統計學者,長年都飽受精神疾病的困擾,但卻一點都不會減少這些人對於統計學界的貢獻,它們創造出來的很多概似理論(Likelihood theory)其實都已經被廣泛運用在社會學與心理學的數量與質量上的分析,目前流行的非結構化資料分析(unstructured data analysis)是一例,過往至今仍然盛行的結構化資料分析(structured data analysis)也是一例;同樣地,當初做出很棒資料壓縮與資訊加密解碼的美國學者,也有個案因為過於投入工作,最終因為妻子外遇而以殺妻作為故事的終結,這些都說明了天才與一般人的不同,也說明了在天才背後,那個永無止境追求卓越的心,或許正來自於自身的過於執著與瘋狂.

  但Mr.Tirole卻不是如此的,他放棄了MIT的工作,回到了法國,希望開展的或許是另一個美好的時代,他的書籍跟想法,其實正一點一滴地影響著美國的財務與經濟學界,而那樣的影響,不是過去式,亦非未來式,而是正在發生的現在進行式.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seems to be a long road when you are on your own. Sorry to borrow the lyrics. The light seems to be brighter when you are out of tune already. Now the sunuy day is comming. All you have to do is to embrace and to cherish. Don't mess it up again when everything turns better.

  Lately,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discuss the appreciation of USD. It is a decison with both better and worse outcomes. On the bright side, we all know that as the USD appreciates even higher, it brings the fund back to the States. And the first benefit goes to the homeowner, people will expect the long term rate goes lower when the funding pool is full. It will bring the consumption power to Americans which may bring export increase of other countries. People may see the appreciation of USD a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somwhow. On the other hand, it is not without cost. The cost is more higher burden of US Treasuries. The more the US Dollar appreciates, the more burnden the US Treasuries face. Of course, people may have some different opinions as the fund flows back to the USA, it may bring the funding cost of US industries to be even lower rather higher. A higher appreciation of USD just means that American people can not get any benefit from other countries' government bonds. The yield of other countries' bonds will be lower in order to attract people to buy when the US dollar appreciates more than people know. Or the yield of other countries' bonds just get even higher when people choose to leave those behind.

  It is a better or a worse age which depends on how we look at the appreciation of USD. In the end, there should be a balance between the USD and other issues. Dear American fellows, it is the issue you have to find out. How to bring back decent full-time jobs to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is the big issue we face lately. It is not deniable that the US gets bigger improvement compared to other nations in Europe and Asia. The USA job market shows its resilience to the hard time and the not-so-much-imporved payroll increase. American people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han other nations' people on the job issue. Many people with higher education all around the world can not even have a decent part-time job than American people do. It is a serious problem we have to face.

  Dear American fellows, we still count on the improvement of US job markets to absorb the world productions. We still count on American to develop its mid-cap or small-cap emerging corporations. We still rely on the innovation of USA. Dear American people, could you help the world to move on wihout looking back? Could you help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to see a new way of how to convert the part-time job workers to the full-time job workers? It is a big issue the world needs to know.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歐美金融機構的問題,或許跟亞洲金融機構的問題不盡相同,但是日本的金融機構展現出的問題,與台灣本地金融機構未來可能面臨到的問題卻可能是雷同的.首先,歐美金融機構的問題確實在於受限於Basel II與Basel III Accords中關於風險資產權重的加總議題,因為特定資產的風險係數特別低,因此這些金融機構就大量持有這些資產,但不巧在西元2008年與西元2010年的美國與歐洲所爆發的金融風暴危機,正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持有這些被Basel accords所定義的低風險係數(或風險權重,risk weight)資產所造成,美國發現很多被過往信評機構評議為高信用評等的CDO與CLO等組合是金融資產,最終信用評等都落入垃圾等級,同樣地,歐洲金融機構所持有較高利息的歐洲政府公債與歐洲企業債券,同樣面臨到信評被調降,以至於大家開始懷疑這些國家與企業的還款能力,這幾年在歐洲金融機構之間最流行的字詞叫做Falling angels,這些企業過往信評是高於BBB等級,而今都落於BBB等級之下的信用評等,因此歐洲這幾年的高收益市場總是熱鬧非凡,很多金融投資機構總愛喊這些Falling angels總會重新回到BBB以上的等級,目前看起來歐洲確實面對到的是結構性的金融議題,西歐與南歐諸國的稅率太低,以至於很多企業與個人所得大多不太需要繳稅,這些國家的社會福利又太過頭,以至於很多人都會質疑這些國家與相關企業的債券價值是否早已被哄抬太高,這樣的事情過往在2008年之間針對的對象是美國的MBS與CDO,CLO等金融商品,這就是金融機構因為必須遵行Basel Accords所產生的反效果,個人將其稱之為adverse regulatory arbitrage,因為套利的結果只是使得金融機構最終面臨到更大的流動性風險,這些被Basel II與Basel III accords以為風險權重或是風險係數低的金融資產,在面臨到全球或是地域性的金融危機時,總是能見到其價格變動的相關性高得驚人,因此強化了金融系統性的風險,但是如果持有比重高的風險權重高或是風險係數高的金融資產,反倒使得自身的風險變小,這也是很多美國的常春藤名校在西元2008年時持有大量的新興國家資產,結果其持有的金融資產價格最終因為與歐美成熟國家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相關性低而得利的主因.

  歐美金融管理者與金融研究者,這幾年一直都在討論關於系統性風險的議題,有很多學者以為就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逐步走向同質化(homogeneous),所以使得金融機構造成系統性風險的可能性變小,因為這些金融機構都大同小異,買賣的金融商品也都多所相同,所採用的風險管理策略也大同小異,因此系統性風險應該是降低的;但也有不少學者以為就是因為這些金融機構在資產負債表內所展現的資產種類大同小異,所以反倒讓人忽略了這些金融機構在資產負債表外的資產品質,與這些金融機構所持有資產負債表外資產的財務槓桿,因為過度的財務槓桿,最終反造成整體金融體系系統性風險的出現,如果今天金融機構是異質性的(heterogeneous),那麼可能因為異質的緣故無法有齊一性的評估,市場可能不太會給予太高的信用評價,所以無法過度借貸,這些金融機構無法透過資產負債表外資產的過度財務槓桿來提高自身的報酬率,也不會進一步危害到金融體系,只有如此,影子銀行體系(shadow baking system)所造成的問題才不會嚴重,此時影子銀行反倒有益於全體國民的福祉.不論是哪種說法成立,其實都說明了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外資產所涉及的影子銀行體系與其相關的財務槓桿比率,其實才是美國在西元2008年金融風暴的真正主因,而歐洲在西元2010年金融風暴的主因跟美國不同,歐洲的問題在於長達十數年過低的經濟成長與過高的社會福利,卻沒有更多的稅收來支持,在透過高財務槓桿的操作之後,這些國家的債信讓人懷疑導致了自身的金融風暴,歐洲這幾年總是高於百分之十的失業率,讓人懷疑這些國家雖然信用評等都是A級以上,但卻沒有足夠的償債能力,歐元的匯率過高,沒有足夠的市場自我調節能力,也早就使得歐洲的問題更為嚴重.

  反觀美國,其實並不以Basel Accord為依歸,而是以Dodd-Frank ActVolcker Rule為範本,美國這幾年有不少小的金融機構出現與崛起,畢竟美國是個高度資本主義的國家,很多過去債信不好的小型金融機構重新因為金融環境的改變而復出,連雷曼兄弟投資銀行都改了名字後重出江湖,就能見到美國是大型銀行與中小型銀行並存的金融體系,這與歐洲銀行逐漸與日本一樣走向整併大型化是不同的,也因此很多人以為歐洲的銀行可能面臨到與日本的問題相同,而歐洲各國可能用與日本相同的方式,透過不斷提高政府的負債來幫助這些銀行生存下去,因此越來越多人以為Basel Accords是錯誤的範本,而其將導致歐洲走入通貨緊縮的環境之中,原因無他,因為歐洲銀行將繼續持有歐洲的政府與企業債券,但這些債券的配息率與殖利率都已經太低,根本無法彌補歐洲這些銀行所面對的金融風險,而哪正是日本銀行的寫照,最終我們見到日本中小型的保險公司與銀行,在這二十年之間,還是不得不走向倒閉的一途,這也是歐洲讓人擔心的地方之一.日本的問題在於日本境內金融風暴發生之後,日本金融機構過度交叉持股,最終變成是直接合併,但是這些金融機構所持有的資產品質卻是大同小異,而那些有問題的金融資產因為持有者從數個變成一個之後,反倒加深這些金融機構所可能造成日本自身的系統性金融風險,於是日本就印鈔救市,透過公債的發行來發鈔替這些金融機構注入流動性,而這些金融機構拿到錢之後反過來買入日本公債,因為日本公債的風險權重是很低的,因此最後計算RBC之後需要的金融機構資本投入就會比較低,但那卻是一種惡性循環,結果就是日本的政府債務高到無法想像,而今這樣的情況是否會在歐洲重現,其實非常令人擔心.

  很多的金融議題,要能夠重生的辦法只有走向破產重組,只是如此一來將傷害原來出資的大股東,如果這些金融機構的大股東背後都有雄厚的政商實力,那自然會迫使國家出資買下這些金融機構的股權或債務,讓這些金融機構不至於破產,只是如此一來這樣的債務就轉嫁給到了國家手上,國家最終還是需要透過稅收來彌補這些債務,這是一種變相的財富重分配,從國家的手裡分配到特定金融機構的大股東身上.台灣不少金融機構在西元2008年美國出現金融風暴時,也是大量採用銀行之間交叉持股保護股價,甚至有討論到兩家銀行是否合併的議題,如今金融風暴遠離,很多銀行重新恢復生機,當然這得感謝美國人那十七兆美元的政府負債,是美國人最後出來幫忙全世界,解決可能出現的各國銀行倒閉潮;只是台灣這些金融問題並未解決,因為這些銀行都沒能找到生存的契機,只希望透過合併增加獲利是一件極為荒謬的事情!如果台灣的金融監理機關有心要解決台灣的金融問題,該做的不是鼓勵銀行合併,而是放寬金融機構的成立申請,讓更多異質性的金融機構與銀行出現,比如第三方支付者或許也能成為另類的金融機構,比如其他收取夠多現金的企業也能成立一些有基本銀行貸放功能的金融機構,這些都能使得台灣的金融機構走向異質化,而且也因為如此,這些類金融機構的貸放比可以由國家的金融監理機關來管理,只要透明度夠高,這些機構的財務槓桿不會太高,都能重新創造出新的創業風潮,台灣的失業率與就業薪資才可能因為很多企業的彼此競爭,而爭相讓有價值的人才有比較好的薪資水準,台灣缺乏的正是為數眾多的中小型企業,而這些企業出現的原因不外乎需要異質化的金融機構願意借款給這些人,那才是台灣金融監理機構該做的,而非一味鼓勵銀行合併與走向大型化,那是一條很笨的道路.因為歐洲與日本都失敗了,而美國目前正積極培養自身的中小金融機構,原因無他,透過中小型金融機構的出現,提高彼此競爭與提供美國中小型企業的融資,因此台灣的金融監理委員會的相關主事者,應該鼓勵台灣的銀行或金融機構走向專業化與異質化,才能在新的時代中,保障台灣的金融體系如同美國一般浴火重生.

  從這個觀點來看,或許中國的阿里巴巴出現並非壞事,因為中國的金融機構多為大型,有小型的類金融機構出現,或許才是讓中國金融走向自由化的第一步,畢竟自由競爭是中國需要的,但是如果自由到過了頭,有可能引火上身,因為沒有任何規範的情境將出現在中國,一旦這些資金沒有適當的管理,而出現被盜領或是監守自盜的情境,那可能造成更多中國百姓的傾家蕩產,那是中國需要注意到未來可能的新金融風險之一.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You are on the turning point or the crossroad. Turn left and become even extreme, turn right and become even conservative. Or stay in the neutral and keep it that way is your own choice. Every American citizen should realize that the USA is not just an empty concept but a real thing. People in the USA should fully aware that people all around the world are in the most strange year after the 2008 financial crisis. Which way to go is on every US citizen's hands. And it largely impacts other people's life.

  You can choose to turn back and stop moving on. Or you could choose to face the music and do not let it stop. We all know the debt-to-income ratio of every American household is near the top of used to be. We all know that payroll increase is not enough in the USA. We all know that American people can not save more and keep consuming. We all know that it is a tough choice people have to face. We all know that it is just as hard as used to be and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choose to move on. Meet it half way is not a good idea. To face and to solve the deep issue is what you have to be. Saving and consuming should be reconciled ? Or just try hard to increase the payroll. To keep the USA move on depends largely on how much American people can save. It is always to be that way. No one can deny.

  Move on, my dear American fellows. No turn back. Move on, American citizens. Don't give up. America is just in the middle stage of reconstruction which is even harder than everybody knows. But it is a road to the glory. Fight for your own destiny. Fight for your own life is a have-to-be-that-way. Dear American fellows. This time is no different. Please remember, 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

  Do your best and leave the rest to God. May God bless all of you.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n finance, we know there is an old saying about the effect of IPO, the short-term overpricing and long-term underperformance on the stock price. Alibaba is no exception. But the problem is not due to those old sayings about the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of used-to-be American-type companies but the deep-rooted issues of Alibaba.

  Alibaba is a monster which can do not only about the e-commerce transactions and daily in-time delivery but the money flow behind. Alibaba replaces the role of banking and the role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of othe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which may create some black holes for the great China. Those black holes may drag many business units in their dangerous spirals which may bring more than we know unemployment in China.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 is that Alibaba seems to have too much pricing power which may destroy the lately emerging higher quality Chinese product producers. In the end, Alibaba may destroy the future of China, including higher quality and higher paid jobs, higher quality products, and a dream of higher living standard for Chinese people who may want to have a payroll raised each year. Alibaba has rewritten many rules and bring the western-type unemploement and lower product quality with cheaper price issues into China. It will destroy many mid cap bank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middle-sized but with higher quality producers. Those with higher quality producers, no matter their products are real goods or services, will be totally destroyed by Alibaba. In the end, the vicious circle happens, it will hurt Alibaba eventually because it may has less and less consumers with tons of oney in their pocket. The reason is simple. Those ones with higher payroll jobs are replaced by the vendors on the Alibaba sites. Those ones with higher quality can not survive in the dominant world of lower price concept. Those heterogeneous markets will become old fashioned. There may not have other heterogeneous markets anymore. Pricing becomes everthing, the quality seems not to be that important anymore. Those heterogeneous factors on specific products for comsumers become obsolescent. All will be destroyed by Alibaba's lower price policy. And people with tons of money in their pockets will eventually find they get less and less from their jobs each day hereafter. So we may see the trend of vicious circle happens, especially when Alibaba gets even stronger in the great China.

  The remedy for the trend breaking of Alibaba is more regulations and more price discrimination rules for others to survive. Those one with heterogeneous services or product qualities may survive under the carefully ruled and regulated e-commerce environment. It needs the China authority to carefully regulate Alibaba and really understand the deep economic meanings behind the just one time emerging exciting story of Alibaba. The money flow reguation seems to be the first priority for Alibaba. Alibaba should not replace the role of daily bank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ordinary business unit in the financial institution. It seems to be wrong to let Alibaba have so many power to make or rewrite the rule for the future of great China.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本,是台灣很多人夢寐以求的地方,我們崇拜日本的偶像團體,熱愛日本的食物,喜歡去日本旅遊,愛用日本人設計的商品,但是日本卻是日本年輕人的夢靨!日本是個強調大財團大財閥的發展之地,日本是個會用盡國家的資源,保護原來有權有勢者的國度;當日本在二十多年前出現金融危機的時候,日本政府想盡了辦法保護這些財團,保護這些金融機構,拚著老命用國家的力量去干預金融市場與生活中諸多交易市場的價格變化與其相關成本.我們見到日本率先全世界推出零利率的貨幣政策,我們也見到了零利率最終還是沒能救活中小型的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最後這些保險公司與金融機構還是走向了破產保護的道路,很清楚的是零利率政策需要其他經濟結構的調整,但那些卻是日本政府不敢做的;美國人為了避免這樣的情境,放手在西元2013年的年末讓美國的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上升到接近百分之三,爾後因為美國的經濟情況還是不理想,才慢慢放手讓這個十年期公債的殖利率回到2.4%左右,這是日本對於美國的貢獻之一.

  日本對於全世界的另一個貢獻是,日本讓全世界見到了一個經濟體的房地產價格,如何在二十年之間從一個日本東京價值等於全美國的地產價格的總和,到這二十年之後逐步地往下降到原來最高點的百分之三十或是二十不到,見識到了日本破沫經濟的可怕,也見識到了日本年輕人對於國家的失望跟無助,所以這些日本的大企業一點一滴地走向了衰敗,Sony,Sanyong,Sharp,Panasonic等等,這些企業缺乏的不是高端的技術,而管理與觀念的失敗,從組織的調整與重整過程中,我們見到了美國與日本的不同,美國也是走向了泡沫經濟之後的重建之路,美國也是開始大量雇用沒有退休準備與保險的約聘人員,我們卻見到了美國企業在很多地方的彈性,大量解雇員工卻不斷開展新的部門,希望能夠透過組織的再造,讓企業能夠得到重生的機會,確實日本過往的二十多年經驗是美國的借鏡,美國躲過了長期的低利率環境,也躲過類似於日本房地產持續不斷下跌二十年的窘境,美國利用外來人口的移入,補充自身低成本與低薪資人力的不足,但日本卻根本不願意如此,因此日本只拚著老命進口便宜的中國財貨或是其他低薪資國家製造的商品,但是這些人賺到的日本的錢卻很難回饋到日本本地身上,因為這些人是不可能前往日本消費的,而這些人也未能在日本當地協助生產,但是美國卻採用了移民政策,讓美國有比較高品質但便宜的人力,而這些人最終也是在美國消費與繳稅,因此成為美國新的社會支柱;這就是日本在面對過往二十年衰退跟美國在面對自身泡沫經濟的不同.

  開放自身經濟體給外來者的最終目的不是追求資金的流入,而是促使自身產業的轉型與再造,背後最終該出現的應該是就業與薪資的增加;反觀台灣,走的是香港的苯蛋道路,資金的流入只是炒高了房地產,只是讓很多人的髒錢能夠有地方逃脫,卻沒有產業發展的政策,台灣至今還沾沾自喜於目前Dram產業與相關記憶體產業的再復甦,卻忘記主因是南韓的Samsung沒有擴充相關產業的產能,全世界使用PC的數量還是直直落,大家都在用手機跟平板,越來越多人以為自身每天需要的不再是Microsoft的Office,而是Line與相關的軟體,越來越多人依賴的是手機的交談與溝通軟體,越來越多人使用手機與平板看電影與購物,越來越少人需要使用PC與NB上的諸多附件與軟體,CPU或是GPU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越來越多的手機也會使用記憶體,但卻是不同規格與型態的資料儲存,越來越多人依賴的是雲端硬體的儲存,而捨棄在手機或平板上加裝記憶體,越來越多人利用雲端的設備儲存自身的檔案,比如dropbox等軟體的應用等等,這些都是改變;但是我們的人,卻還沉溺在過往的光榮當中,我們沒有甚麼新興產業,卻每年大量產出一些只懂得舊世代輝煌的碩博士,很多學校的碩士生在程度上面,根本不及十多年前的大學畢業生或是根本沒有畢業的學生,很多學校的博士生在程度上面,可能跟過往大學四年級的學生程度相彷彿,這是台灣的現況,原因不外乎學校在很多教育上面沒有能夠跟上國際的腳步,因為學生的升學管道暢通,只要有些錢的家庭都能讓自己的孩子多受一點教育,但是台灣的教育品質卻在家長的溺愛與學生的自我忽視之下逐年衰退,因此我們的學生跟不上國際的腳步,學校的e化也不夠,老師們對於新科技在教育上面的運用,以及諸多科技和網路現有免費的教育資源根本上的忽視,那些資訊相當程度上面大量取代了本來應該是品質很高深度夠深的學校教育,但是學校裡的教育,不論是商學院還是工學院,卻被這些可以採用Google大量搜尋與尋找的一知半解所取代,學生可能從Google上所找到的知識與相關訊息,遠比學校老師的課堂教育還深入與完整,從這裡就不難見到學校老師的怠惰與輕忽,試問這些學校的老師們不該失業嗎?試問當學生能夠利用拜Google大神得到比學校課堂上更多的資訊時,學校的價值在哪裡?

  回頭談政府在各方面的政策,一次毒油事件並未促使政府有所覺醒,也沒能喚醒立委豬公豬母們,試問這些人到底在立法院做了甚麼?忙著跟馬政府鬥爭?忙著跟人講一些無聊的電話,爾後再利用自己的權利不讓警察能夠順利辦案?前一陣子被自己司機殘殺的人真的該在夢中跟王先生討這條命,因為警察已經被綁手綁腳到無能為力,很多時候在很多案件上也喪失了辦案的先機,就是因為有人講了無聊的電話,當一個社會過度強調可能犯罪或是已經犯罪者的人權時,其實正是這個社會走向滅亡的時候,香港正是如此,台灣也慢慢走向這樣的道路,大家都知道不該做的事情,卻因為百姓的貪婪自私,讓全部的人受盡了苦難,而政府卻不敢拿出嚴刑峻法,來杜絕未來的可能犯案,為什麼?因為這些在上位者做了甚麼不好的事情,害怕之後的政黨輪替可能替自己帶來災難?於是決定大家都盡量無罪?反正最後只有百姓是受苦受難的?

  日本目前的現況是過往失敗的日本該負起的責任,根本就是那些貪婪的日本大企業與日本巨賈與政客造成的,日本卻不得不用全民分擔的方式來處理這樣的事情,這根本就是婦人之仁,日本政府不敢讓金融市場扮演仲裁的角色,讓這些人被趕下台與取代,卻用各種方式保護既得利益者的權利,只知道將全體日本百姓的稅賦從百分之五提高到百分之八,卻忘記了該做的是從過往得到政府幫助最多的人與企業身上去課稅,是誰讓日本政府發行這麼多國債的?是哪些企業從日本政府手裡得到最多的幫助的?那些人才是日本政府債台高築的原因,日本政府不應該課徵一般百姓的稅負,卻讓這些人與企業越來越有錢,這是不對的事情.反觀台灣的現況,是誰放任房地產價格繼續上漲的?一但政黨輪替,國民黨就能有藉口說是民進黨治國無方,因為台北市的房地產將從高點直直落下,但卻忘記了是誰讓台北市房地產的價格到今天這個地步?另外政府對於台電中油以及軍方退休將領轉任的問題始終避而不談,對於這些肥貓領了不只一份退休金的問題總是迴避,卻放任台政清交成大的博碩士學生每年高達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失業,試問這是怎麼樣的一個政府?是這些畢業的人讓台灣的經濟不好的嗎?是這些人讓台灣的經濟走向表面上光明實際上卻是處處充滿危機的嗎?然後等到政權輪替的時候再用相同的藉口說,當初我國民黨執政的時候就好好的,是您民進黨做的差所造成的?

  只要Samsung重新增加Dram跟其他記憶體的產能,只要Samsung的產品另外找到了出海口,台灣這些半導體廠商的美夢就夢碎了,現在固然維持一個榮景的假象,一旦台灣政權輪替的時候,很可能又會有人開始放消息說這些慘業多麼不好,說這些企業經營多麼糟糕,但總的來說,其實不過就是外在環境的改變而已,內在的台灣根本甚麼都沒有改進,台灣的政府根本沒有什麼作為!

  日本的現在,就是台灣的未來,到時候台灣政府只能跟全民繼續課稅,到時候台灣的政府只能繼續運用這些民脂民膏的稅負,去補貼那些肥貓們的第二份或是第三份退休金,到時候政府沒錢時再繼續漲健保費跟水電費用,這些都是我們見得到的未來,而且可能因為民進黨的重新執政而更加惡化;如果民進黨要改革,勢必會付出非常慘痛的社會代價,於是又有人用甚麼本省人外省人的言論談這些事情,於是又有人用鎖國跟無知來形容民進黨,卻全然忘記了馬政府每年比陳水扁先生的政府多花了一千多億的事實,試問這些錢花到哪裡去了?有用來幫助年輕人創業與創造一個好的經營環境嗎?有用來幫助年輕人謀生與改善薪資嗎?還是被用來炒作房地產?炒贏了是這些人的資產,炒輸了反正是政府免費的退休養老錢,有的人還是拿了第二份與第三份的政府免費養老錢來炒作的呢,不是嗎?台灣很多的台商根本沒有拿錢回台灣,卻讓自己的國籍變成了新加坡或是其他國家,利用自身在中國的產業在台灣借了好多錢,結果拿去買餿水油再狠賺台灣百姓一筆,這就是馬政府執政的現況與事實.

  可憐的是台灣的百姓,最後可能在選舉的前夕,利用各種方式讓百姓覺得國家很亂,然後拼命跟百姓說不要讓國家再亂,所以要再投國民黨,國家才不會亂,卻忘記就是國民黨這些人的執政,台灣才一團亂的;就是這些連中國的習主席都說很多國民黨與台商藉著跟中國交流與貿易的藉口,從中獲取了很多的暴利,卻一點都沒回饋給台灣的百姓,最終還繼續利用中國這個招牌,欺壓與威嚇台灣的百姓的人,台灣才如此可憐,難道台灣的百姓一點都沒有辦法體會,難道這就是我們自許遠比中國進步的台灣?中國對於假油是一律判死刑的,試問我們做了甚麼?罰五萬元新台幣?試問我們還要再這樣下去嗎?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巴賽爾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二十多年以前,西元1988年左右,瑞士與歐洲各國的金融機構,一直期望能夠讓美國歐洲跟日本等過往被視為先進國家的金融機構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風險管理衡量辦法,而那個辦法就是我們現在稱之為的Basel Accord I(第一代巴賽爾協定).基本上,過往巴賽爾協定的成立,確實是因為日本在1990年代之後的經濟大蕭條所致,當時的日本金融機構透過政府的要求與過往的交叉持股,因此走向了合併之路,形成了幾個很大的金融機構,然而日本的衰敗情境並未因此得到緩解,但卻凸顯日本金融機構彼此之間交叉持股的嚴重問題,透過彼此之間的交叉持股,使得金融機構自身的準備資本大幅減少,但業務量卻並未同步減少,因此巴賽爾協定是歐洲金融機構聯合美國,制定相關金融機構信用風險的規範,將信用風險的衡量予以標準化,期待各先進國家的金融機構都能遵循此一準則,希望解決的正是日本金融機構透過交叉持股,與日本金融機構透過交叉持股使得自身在國際金融市場的國際企業借貸交易上,所出現的不公平的借貸優勢;第一代的巴賽爾協定(Basel I)主要想凸顯的不外乎日本金融機構因交叉持股所可能產生較高的信用風險(credit risk),而第一代的巴賽爾協定當下確實的目標是期望日本的金融機構,因為自身比較高的信用風險,必須提高自身的資本準備,也藉此讓日本金融機構不會在國際企業的借貸市場上有過度的優勢,爾後第一代巴賽爾協定更進一步去制度關於市場風險(1993年左右)的相對規範,我們一般將其稱之為市場風險的補充,隨著英國霸菱公司在新加坡的分支出現了Lesson參與日本Nikkei 225指數期貨交易違約事件,主因就是前台與後台的風險管理失當的嚴重作業風險,以及日本金融機構而有交易員操控特定貴金屬金融市場的交易,這些都凸顯出金融機構的作業風險是很嚴重的,比如前台交易與後台控管不良所造成的作業風險,比如因為採用錯誤的評估模型所造成的策略風險(1998年LCTM事件)等等,因此在第二代的巴賽爾協定(Basel II)就特別針對作業風險提出一些規範與解決,甚至之後慢慢隨著金融機構的越來越國際化,以及很多歐美金融機構的相互競爭,慢慢很多金融研究者開始注意到關於作業風險,信用風險與市場風險有可能出現不可加總性的情況,所以開始討論如何產出一個比較好的整合性風險指標,來展現金融機構真正面臨到的各種財務風險,至此在2000年代後,財務風險管理這個學科就正式誕生.

  財務風險管理(Financial Risk Management)本來一直依附在投資銀行的相關業務中,討論的是投資銀行發行的特定衍生性金融商品以及其相關的風險管理方法,投資銀行在過往是一個幫助企業IPO,幫助很多有潛在價值的企業個籌資與成長的金融機構,也因為如此,投資銀行在過往被視為是金融界的Indiana Jones,被以為是金融創新的領航者,隨著私募基金的出現與歐美金融環境的改變,歐美國家的百姓儲蓄率直直落,投資銀行不再能夠呼風喚雨,甚至出現造成金融環境系統性風險的元凶(比如Lehman Brothers投資銀行事件),因此它們紛紛將自己轉型為與商業銀行合併的金融控股公司(比如J.P. Morgan與Goldman Sachs等等),自此財務風險管理的範疇也從過往強調投資銀行的業務,演化與轉變成開始深化關於作業風險的衡量.很清楚地,我們見到了過往在Basel II accord中,信用風險是另外衡量的,爾後才與作業風險與市場風險做加總去計算RWA(Risk weighted assets),但是在Basel III之後,或許因為信用風險是這幾個風險中最受到Basel Accord的重視而看得比較清楚,因此在Basel III之後的RWA計算,市場風險與作業風險開始計算RWA,採用類似的觀念去計算.

  最重要的是Basel III提出了幾個很重要的想法,一個是短期金融機構流動性的準備(LCR),一個是金融機構必須透過Basel III accord的遵循去思考如何讓自身的資本準備能夠有自然對抗景氣循環的效果,一個是長期金融機構的資本流動性準備(NSFR),這些觀念相當程度上面展現了歐洲金融機構對於自身風險的想法,但是美國的金融監理機關卻以為這樣是不足的;美國的金融監理機關,因應自身金融機構將傳統上應該留在金融機構資產負債表上的banking book帳冊的證券化管理列為首要,西元2007-2008年間美國金融機構透過投資銀行或是類投資銀行的過度證券化事件,所導致的全球金融危機,是美國金融監理機關在未來希望避免的情境,因此美國的金融監理機關對於美國巨型銀行的作業風險(operational risk)越來越重視,也因此在作業風險的RWA計算上面有越來越多的要求.在西元2013年時,JPMorgan因為自身微調了自己的信用風險,因此使得自身的VaR值變小,而能進行更多流動性不高的信用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使得美國金融監理機關越來越重視這些金融機構的內部模型評量,也越來越注意到很多不同金融機構子部門的缺乏監理所出現問題,因此決心在作業風險的流程與評量上予以控管,要求美國越大的金融機構必須有越多的作業風險與信用風險的準備,因為歐美的長期低利化環境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特定資產的信用風險將因為標準化與被要求在特定金融交易所交易的要求下變得比較小,反觀金融機構自身的管理問題,將產生很大的作業風險問題,因此美國的金融監理機關,已經針對這些大型金融機構,要求當這些金融機構可能面對較高的作業風險時,應該有更多的資本準備才行.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又過了好幾個月,坦白說這幾個月是難熬的,因為美國有不少人一直未能認知到自身的處境與全球經濟的變局,美國人應該很慶幸有一個好總統-Mr.Obama,他確實是美國在這個十多年以來非常好的總統,很多人以為他很軟弱,但本質上這些人始終未能認知到美國自身的經濟問題難解,美國人沒有了儲蓄,美國人必須讓很多國家的主權基金變成美國的債權人與吸血鬼,美國為了解決很多國際上的紛爭,幾乎耗盡美國人的儲蓄,而那些舉措只為了一些本來就沒有民主概念的國家,讓這些國家有美國般的自由民主,只是這些國家的人根本不懂得珍惜那樣的民主,美國式的民主是完全的自由開放,自由到任何人都可以指正任何人,因此爭執不斷,這樣的做法坦白說是荒謬的!

  很高興在年初的時候提到今年最大的驚奇是新興市場投資,而那樣的說法得到了市場的支持,只是下半年的投資方向必須承認,真正的投資核心是歐洲,一來歐元已經貶值一大段,再者歐洲有不少的企業其實早已經國際化,因此只要新興國家的經濟逐步好轉,終究會回饋到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上;別忘了在西元2009年之後,美國國際企業的財務報告好的不得,其主因就在於海外匯兌的收益,如今隨著歐元相對於美元與其他國家貨幣的走弱,預期今年下半年全球最大的投資賣點除了之前提到的新興國家之外,另一個重點無非就是歐洲.很多人都以為歐洲的問題很多,因為烏克蘭是一個很脆弱的國家,而俄國似乎一心不希望烏克蘭加入歐洲,因此寧願將烏克蘭一分為二,以保障自身的軍事與各方面的條件優勢,這對長遠的俄羅斯發展是不好的,畢竟俄羅斯應該讓歐洲更加依賴自身的天然氣,畢竟俄羅斯應該跟歐洲各國在農業與科技該有更多的交流,貿易絕對俄羅斯是不可或缺的成長動能,但是俄國新的彼得大帝是不這樣認為的!Mr. Putin就是俄國新的彼得大帝,因此我們只能預期俄羅斯可能因為油價在未來慢慢走軟而出現成長遲緩的現象;只是如此一來,歐洲成長的動能將因俄羅斯未能及時調整自己,而出現西歐各國與俄羅斯兩敗俱傷的局面,西歐各國經濟已經夠脆弱,失業率高外加社會福利太好,早壓得很多歐洲企業難以喘息,如果俄羅斯又不願意跟歐洲一起成長,在可預見的未來,歐洲境內依賴歐洲自身交易的內需型企業都會受到很大的傷害,但是也有不少人以為如此一來反倒使得歐洲不少企業因為全球資金受阻於新興國家之外,而不得不停留在歐洲尋找機會,最重要的是很多投資人在歐洲投資已經受挫,很難將資金抽離歐洲,必須等到歐洲重新回復到一個穩定情況,才可能將投資轉向其他國家.新興市場國家的債市除了少數亮點之外,其實也因為這波資金的簇擁而有價值變高的情況,美國的高收益債券市場感覺上是晴空萬里,而全球的新興市場債券在這幾個月價格高漲後也有拉回的局面,回頭看,歐洲的高收益債券市場是少數這幾個月間缺乏表現的市場,很多買低賣高的反向全球投資者(contrarian global investor),正期待著歐洲在今年的最後幾個月之內可能的驚奇逆轉,這是歐洲相對於其他市場的可能驚奇,當然這一切都有賴俄羅斯新的彼得大帝的覺醒,如果他不希望俄羅斯第四季的GDP是負值的話,那該做的是軍事休兵與國際貿易的強化,Mr.Putin應該有遠見利用烏克蘭作為跟歐洲貿易的跳板,讓俄羅斯的科技與其他有價值的一切與西方交流,而非強加自身的價值在烏克蘭身上,那對俄羅斯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

  另一個不算驚奇但卻是很扎實的投資市場是美國,如果東歐問題難解,中東又如此紛擾,中東地區最值得投資的地區除了波灣國家以色列之外,其實全球資金只剩下中國,東協,南美一些小國家與美國是可以前往的,很清楚地美國的進展緩慢,但是美國的經濟發展是明確的,美國經濟的透明度遠比其他國家高許多,美國自我預測能力的增強,也隨著百姓越來越能認知到儲蓄的重要而越清晰,很多美國人雖然腦袋不清楚,但也知道自己腦袋不清楚,所以體會到必須仰賴其他人的好建議.美國的金融市場畢竟還是全球資金的避風港,美國緩慢的經濟成長對全球不見得是壞事,因為美國的股票市場就能慢慢吸納全球的資金,而美國的債市,不論是地方政府債還是中央政府債市,相對於全球還是比較平穩與可以預測的,美國市場的穩健成長是可以被期待的,只是可能在指數上面的增長幅度已經不大,反倒是特定產業與企業的成長,是值得大家期待的事情.

  在亞洲的部分,近三個月以來日本是大家的投資首選,很多人以為中國積極投資東協,南韓與台灣,照理南韓,台灣跟東協應該是投資首選,但其實日本也是,因為全球經濟成長的諸多核心技術,還是來自於日本,美國企業大多將複雜難處理的科技需求都外包給日本企業生產與製造,只要美國持續成長,在工業生產方面的投資應該投資的標的是日本相關企業而非美國,基本上這就像過往美國的電腦產業一般,很多人買廣達與華碩的原因,正在於對於美國經濟成長的樂觀預期,因此預期這些企業能夠幫美國生產很多產品,透過美國經濟增長與需求的出現,讓台灣這些企業獲利能力增加;如今關於日本的投資其實也是基於美國的成長,而不再是日本自身的成長,日本的成長緩慢,且日本必須解決政府稅收不足與資源分配不均的問題,那樣的問題因為日本的核能問題未解而更加複雜,日本的成長可能得等到年底才能有比較明確的方向,目前大家投資日本的相關企業,其實看好的是日本製造業在美國的經濟復甦中所能扮演的角色,因此願意投資日本以期待得到好的報償,外加東協經濟的成長也是日本企業近年來的成長動能,因此東協的成長也帶動了日本相關企業股價的增長,那也是日本企業成長的另一個引擎!

  中國絕對是今年第三季末與第四季當中可能的黑馬,只是中國企業對於自身產業的調整未明,中國本來應該依賴內需成長,但是中國高薪資水準的人們,對於中國境內比較高端的產品卻是興趣缺缺,感覺上中國的轉型還不足,而中國也怕未來過度依賴高耗能產業所可能帶來的水資源與環境的汙染,中國目前確實還是仰賴這些高耗能與環境污染高的企業成長,中國不敢開放自身的金融產業,害怕跟美國一樣培養出無法管理的金融怪獸,只是中國的網路產業早就超過亞洲很多國家,中國的網路相關企業的增長,早就讓自身的其他競爭企業深感恐懼與害怕;而過度的網路產業發展對於中國究竟是好是壞,坦白說個人覺得是不好的,因為這樣的作法可能加速中國碩博士的價值下跌,因為那樣將使得中國的高等教育產業面臨到學生畢業即失業的重大議題,目前中國需要的產業人才有不少將無法透過中國高等教育培育出來,如同台灣一般,中國過度專才的新畢業碩博士,將面臨到生活品質不如預期的大未來;而中國網路發展中需要的技術跟相關服務知識,都不是這些學校裡面培養出來的人能夠深刻體會的,中國的高端人才與中國自身的經濟需求拖了勾,那絕對會是中國未來發展的隱憂.當然目前中國還是有很多儲蓄,因此我們還是預期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升值趨勢不變,只是中國的經濟轉型一定得從遊戲規則重新定義做起,很多金融產業的價值,其實都需要政府用嚴格的法規來規範出來,如此才能彰顯它的價值,而不是放任式的物競天擇,那對於中國高端知識分子的就業,絕對是弊大於利,因為很多中國的企業將不需要學校培養出來的人,而是選擇雇用大學畢業生來自行培養企業所需人才,如此一來中國的高等教育價值將越來越貶值,那是中國未來發展與社會結構上可能面臨到的重大衝擊,因為這些人終究可能因為社會無法接納與自身發展不順利而成為反社會的一分子,最終對於中國的穩定發展是不利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 know you are excited lately and many American people have a good life as the 2008 crisis was far far away. But I have to remind you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road is just in the middle. American people need to save more to buy back a lot of US Treasuries from the Fed. American people need to save more to help the US government pay down those piling debt which was used to save the 2008 crisis. Those brudens need to be relieved by the savings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Dear American fellows, this time is no different. You need to educate yourself and your neighbors that the saving is the only remedy to against the large piled-up US debt. The saving can save your offsprings from the burden. The savings can help yourselves get away from the vicious circle of endless debt payment. Dear American people, I just need to draw your attention on the issue of savings. American people save too little. American people need to save more to help the society back on its glory old path.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天在伊拉克發生的事情,未來在美國退出阿富汗之後,就會再度出現;美國將發現過往花了好幾兆美元的軍費,希望改變這兩個國家的心願都落空了,而且中東地區的美國人,將是人人自危,這就是美國必須付出的代價!

  過度英雄主義的處理原則,不但讓美國債台高築,而且還繼續傷害美國人當中,在未來我們將見到更多美國人受到傷害,只因為當初做的錯誤決定,如今全球都得替這些事情付出代價,而代價就是全球的金融市場,畢竟金錢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美國的債務終究會跟英國在十九世紀初中期一般,要不就是英鎊持續貶值,要不就是用其他的方式讓這些債務減輕,試問那結果會是甚麼?

  全世界有超過六十億的人口,美國境內最多三億多人,一個三億多人的國家產值再大也不可能能夠償還超過17兆美元的債務,試問無法償債的最後結果是甚麼?全世界的人終究要替這個情況做分擔,那分擔的結果又是甚麼?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here is a suggestion that US Fed should raise the Fed fund rate sooner than later, then we may expect the US dollar appreciate quite a lot. The reason is due to the disappearance of short term arbirtrage or rent seeking activities. It may cause the drop of carry trade and short term wasteful consumption borrowing of US people. But a serious question arises to the US society which may lose its ability to borrow and consume. We all know that US domestic economy depends heavily on the consumption of durable goods such as car sales or house sales. This kind of borrowing should be the long term borrowing, but it is not lately when people use the short term loan to pay for it. If the borrower do not qualify to be a legitimate long term borrower, then the only way they can borrow is through the short term borrowing channel. It is the reason why the Fed Fund rate raising may casue a big trouble to those not-in-such-a-good-shaped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We all know that US domestic economy does depend on US people borrowing a lot of money for the higher education such as master degree or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We all know that those activities are largely counted on  the short term borrowing or refinancing of original debts lately. So if the US economy is still lousy and the US people still live on their part time job payrolls rather than a legitimate full time job. We should not expect the short term Fed fund rate to be raised too soon. It may hurt a lot of Americans.

  On the other hand, we also need to notice the dark side where the short term Fed rate is not riased as soon as possible. The signal effect may show the opposite. People may lose their confidence on the economy just as Japan when the rate can not be raised as soon as possible. And too loose Fed fund rate may induce information assymetric effect which make people borrow more and pay less. A little strigent short term rate may let people fully aware that they should do more to improve their own lives.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should not just rely on the government subsidy. It is not a proper way to live on this life like forever. But those things are based on the job market improvement and better US domestic economy. If American people can not find a decent job, how could we expect they pay down their debts and save more? If American people can not have a peaceful mind, how could they concentrate on their debt situation improving rather than just in a situation of faith losing? There is a balance that the US Fed authority should consider. It is the first and the foremost priority that the US Fed should figure out seriously these days.

  It should be mentioned again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long term rate of Treasuries (the yield) and the short-term Fed fund rate should be considered separately when the economy is lousy but should be considered coherently when the thing gets better. The accumulation effect of short term rate should have its impact on the long term rate.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o be honest, it is a tough issue. To be honest, I do not think anyone in the world could have an answer make everyone happy. Let's see some possible consequences.

  First of all, everyone woories about the short term rate raised could have impact on the long ter rate. Here the long term rate means the yield rate of 10 years treasures. Many people have mortgage to pay. And their mortgage rates depends largely on the yield of 10 years Treasuries instead of Fed short term rate. But we often see the long term event is an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short term things. So people may worry about the short term rate has big impact on the long term.

  Second, we have to figure out how many American people live on the events of short term rate. The short term rate may have another big impact of other borrowings, such as credit card, debit card or other short term loans. We have to figure out of the effect when those borrowings become expensive. We have to understand the household borrowings and household monetary cycle when they face the raising of Fed's short term rate. If there is a big impact, then we may understand the fact that a lot of American people live in  a life largely depends on the short term borrowing. And the fact shows how vulnerable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Fed should not raise short term rate now but tries hard to improve the life quality of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especially their financial situations.

  Third, we may face another issue is the substitution effect of world curreucies. If the Fed riases the short term rate, the borrowing cost of US dollar will be increased. The carry trade may stop. Of course, we see the US dollar become stronger lately. It already have the effect on the carry trade of US dollar borrowing. If the US dollar becomes weaker again. Then the short term rate rising may have its impact on the value of US dollar when people borrow the US dollar for the trading events. Personally, I believe the weaker US dollar in the best interest of American people because the Us has pile uo too much debt. But the issue depends on the export relation with the weaker US dollar. If the weaker US dollar can improve the export of American-made products to the world, then the weaker US dollar is good to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If it is not, people arould the world will want to have a stronger US dollar. But I still disagree with that opinion becasue the USA has too much debt. 17 trillion debt is not an easy task. Every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will have to face this big challenge in their governing lifes. So if the US dollar follows a weaker trend, then the cost of carry trade will largely depends on the rising of Fed fund rate.

  American people may finally realize that the short term Fed fund rate rising may not have big impact on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 if a larger portion of American people have no short term debts. But if Ameican people still live on the recycling of short term debt financing, then the Fed fund rate may not to raise the Fedn fund rate too soon until a lot of American people fix their financial balance sheets. Of course, we need to educate American people how to live on their own savings rather than short term borrowing anymore. The goal Fed should keep in mind is to let American  people have much less debts and more savings. If the situaiton gets better, then the short term Fed fund rate rising has little impact on the long term yield of 10 years Treasuries. It is another story of how to grow the U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美國早就是一個破產的國家,美國跟日本一樣,印了這麼多的政府公債,感覺上到最後不過只是為了維護過往美國上流社會家庭的購買能力,但是Obama政府根本不敢面對美國過於巨大的銀行體系,以及美國這十多年以來根深蒂固的錯誤思潮,在西元1980年代的中期,美國剛從債權人變成債務人之後,美國花了十多年的時間變成一個債台高築的國家,在西元1990年代中期,美國進行了自身的金融創新活動,從此美國就更陷入萬劫不復的當中,美國的政治人物每每為了選舉跟利益集團掛勾,一方面透過媒體催眠美國人,一方面又一再剝削美國人,美國人窮到沒有錢看牙齒,窮到沒有很棒的醫療體系,即便美國有全世界很棒的醫院,但那都不是美國窮人能去的地方,美國窮人只能去藥房買買成藥混日子;美國人一天到晚宣傳自身的失業率降低很多,但事實是大部份美國人從全職工作者變成了打零工的,事實是美國的國民所得連年下降,事實是美國人越來越難以溫飽,美國的政府債務在西元2000年左右是三兆美元,到了西元2008年之後是將近九到十兆美元,目前美國的債務水準已經將近十七兆美元;美國的物價高,因為美國的稅負大多加諸在美國一般百姓身上,原因就在於印花稅,美國各種買賣商品中間都有包含很多政府與地方稅,因此不論是食衣住行的消費與購買都有稅負在其中,美國的跨國企業口袋都是美元,但卻拼命跟美國政府申請退稅!這就是美國的現況,但是從來都沒有一個美國人敢說,從來都沒有一個美國人敢承認,從來沒有一個眾議員或是參議員敢質疑這一切,因為大家都怕那些既得利益者找自己麻煩!

  美國早已陷入惡性循環當中!

  而中國呢?中國過往拚著老命利用自身特權奪取老百姓的身家,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窮苦的百姓做的事情跟美國的有錢人剝削美國人又有何異?中國,其實只是維持著表面的和諧,但中國在各方面的苦難,其實始終沒有結束,因為既得利益者總還是能夠替自己創造很多的好處,既得利益者始終剝削著一般的中國老百姓!表面上中國因為美國累積債務因此從西元2008年時的外匯準備剛破一兆美元開始,到今天中國的外匯準備已經破四兆美元,原因正是因為美國的債務急速增加當中,而不是中國的出口有競爭力,中國的出口都是低價到賠本的搶單,根本沒有甚麼技術可言!

  中國,正陷在惡性循環當中!

  台灣,台灣早就是一個內需極為不足的國家,我們眼睜睜的看著中共的同路人恫嚇台灣百姓,眼睜睜看著支持美國的很多台灣人高喊台灣獨立,但是那都不是我們要的,我們只想要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我們只想要一個能夠有工作有希望的國家,只是那不是K黨能夠給我們的,但是D黨能給我們這些嗎?非常懷疑那樣的見解!

  坦白說台灣的百姓,只能自求多福!那是我們目前面臨到的困境,但我們從不放棄希望,總是繼續努力著!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照著公司理財(corporate finance)的學理,很仔細地想一想,銀行或是相金金融機構在考慮是否貸放款給企業會考量到它的資本結構跟股東權益佔全部資產的比重,而且動態調整貸款的利率;那為何一般老百姓在決定要存錢到哪家銀行的時候,沒有要求銀行要動態增加存款利率給老百姓,畢竟銀行所承受的風險跟其自身貸放款的品質和參與金融活動的風險高低是息息相關的,如果臺灣這家銀行參與了大量類似LB兄弟的結構型商品銷售,同時也購買了大量類似LB兄弟的結構型商品,那銀行的存款戶就該有權利要求這家銀行將存款利率拉高到遠比市場一般情況高到數個百分點的利率水準才是,試問我們的金管會有提供這樣的資訊給臺灣的存款戶嗎?還是任由銀行宰割我們的存款戶,因為資訊不對稱,因為看準了政府不敢讓銀行倒閉,所以拿存款戶的錢去鋌而走險?這樣的標準,同時也適用於臺灣的保險公司,一般保單的保戶能夠要求風險較高的保險公司,其有現值保單的內含報酬率要遠高於一般同業的水準嗎?哪些保險公司是有問題或是財務風險較高的,政府有及時每季提供相關資訊給保戶嗎?如果有,臺灣的保單保戶為什麼不敢要求這些有問題的保險公司要將內含報酬率拉高,否則根本不買這家的儲蓄險,終身壽險,甚至是終身醫療或是定期醫療,因為這些保險公司未來可能倒閉的風險是比較高的,這些公司的醫療險相對上無法給付的可能性也高很多很多.

  臺灣的金管會對於本地金融市場股票交易的監管是值得稱讚的,但是對於銀行跟人壽保險公司所承受的風險必須揭露給保戶存款戶,關於這些,金管會做的並不夠,很多時候甚至應該揭露的是很多這些金融機構的私有訊息,以及要求風險較高的銀行跟保險公司應該要提高自身的保單或是存款利息,那代表著經營上面所需支付的資金成本應該要因為風險高而被提高,關於這點政府做的確實是不夠的,很多時候,金管會以為要求保險公司跟銀行提高資本適足率,確實是可行的概念,但是多少的股東權益資本是足夠的,其實各國的國情不同,本國的百姓樂愛儲蓄,外加我國不是國際組織的成員,很多時候保戶的保費跟存款戶的存款都是更需要被保障的!我國的金融機構其股東權益資本佔全體資產比重,本來就該比美歐還高,如果美歐以為比率應該至少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可想而知的是臺灣的比重應該至少要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之間,跟美國1970年代的情境差不多才是,那時美國人也是存很多的,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美國政府禁止大家消費,所以等於是強迫美國人儲蓄,很多儲蓄都投注在美國政府公債上面.金管會對於這點,應該有所堅持,很多保險公司與銀行未能達到這個標準,而其又找不到新的股東願意購買其新股,增加股東權益資本佔全體資產的比重者,才應該要求這些達不到水準的銀行被體質好者合併,而體質好者合併的基礎,也是兩者合併之後其股東權益資本佔全體資本要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到三十以上才行,那才是銀行合併的準則,而不是任由其採用有利於自身的風險權重加權計算(RWA),而不是任由其採用內部評價模型來計算如何進行合併和進行相關的信用,市場與作業風險的管理,因為這些權重是可以被操縱的,美國在Basel I之後,連Basel II都還沒上路,全球就已經出現西元2008年的金融風暴,而歐洲的銀行更是在2010年剛經過壓力測試後,因為歐洲南歐各國的政府債台高築所以導致銀行出現可能倒閉的危機,很清楚的這些國家的債權評等都被高估,由此處可以知道風險性權重的風險資產計算評估絕對是有問題的概念,金管會在這個部分要多以國外的事實為鏡,並且標準化自身的評估流程才是.

  另外國內金管會還該做的是確實落實國內自身的Basel協定,將不適用於臺灣的實務予以刪除,美國至今始終未完全使用Basel II,因為美國以為Basel II跟Basel I一樣,可能出現金融機構利用Basel Accord在風險權重的未慎密考量,出現利用法規與制度去進行套利(regulatory arbitrage)的可能,使得即便滿足了Basel的要求,但是卻出現股東權益資本佔總資產的比重更低的現象,這在美國與歐洲的金融機構計算上是很容易發現的,因此美國採用的是針對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透明化的要求,美國採用的是將很多衍生性金融商品交易完全移轉並要求金融機構一定要在金融交易所中完成,不再鼓勵金融機構進行私下雙向的交易,因為那會危害美國金融體系,因此大多數的CDS目前在被要求下,都已經在美國的CME等交易所中完成,只有交易透明化,才可能讓銀行與諸多金融機構可能出現的金融弊端降低,才可能使得逆選擇與道德風險的問題得到控制!而歐洲各國銀行的債務危機,就能展現出風險性資產評估的弊端,我們能見到晚近的Basel AccordIFRS一般在美國都是不受歡迎的.

  從西元2008年之後,美國的聯儲局Fed,一直都希望美國的大型金融機構不要再發放太多的現金股利,應該盡量提高自身股東權益資本(equity capital)佔總體資產的比重,同時也大量限制這些金融機構利用存款戶或是保戶的錢進行風險性高的投資活動,但是美國人已經沒有儲蓄,外加很多眾議員與參議員選舉都有收這些金融機構的政治捐獻,因此美國金融改革的步調非常緩慢;如今美國也有不少金融研究者以為,Basel III並不足以解決美歐金融體系,因為過度證券化過度追求高風險都可能產生的新金融系統性風險,唯有金融機構的股東多投入資金使得股東權益資本(equity capital)佔全體資產的百分之二十五以上,才可能使得美國的金融體系重回1960年代的風采,那時美國是世界的主要債權人,全世界都跟美國借錢;同時美國也強化了金融交易透明度的規範,美國確實因為全球化的緣故,無冤無故幫歐洲在美國境內的分行提供了很多金融援助,連帶使得歐洲這些金融機構在西元2008年之後,佔了美國不少便宜,但是歐洲的金融問題遠比美國嚴重,因為歐洲更依賴Basel協定的規範,而那樣的規範是有問題的,所以才會使得經過Basel II的規範之後,歐洲銀行的業主權益資本佔全部資產的比重遠比美國銀行同業還低,當然這樣的情況或許因為西元2010年之後的歐債緣故有些許的改進,但不要忘了歐債危機出現之前,在西元2008年之後歐洲銀行跟美國的金融機構一般剛做過壓力測試而且都是過關的,可見很多衍生性的金融商品評價,確實在歐洲銀行的資產負債表上面無法公允的被呈現!很多的歐洲金融議題跟美國是不同的,但是那些問題也不是單純透過新的Basel III就能夠解決與面對的,歐洲目前面對的是內需不足與失業率高的問題,因此引發了新一輪的通貨緊縮;這些議題都有待後人繼續研究,提出更有創見的看法與解決之道.

  反觀臺灣,我們能做的就是強化自身金融機構股東權益資本佔全體資產比重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至少該要求銀行跟1970年代的美國是一樣的,或許那就是我們未來該努力的目標;其實個人還是不覺得臺灣的金融機構該合併,反倒該是強化國內新產業與新公司的創建,讓這些銀行都能透過替這些新創公司與產業服務而往自身專業化的道路去發展,金融合併並非是一條正確的道路;希望讓資金回臺更是個笨主意,因為那些資金正緊密與各國的食衣住行相關產業相連,透過投資這些民生必需產業,其實臺灣的投資者才可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得到好的回報,新加坡也是如此的,所以不應該奢想資金回臺的問題,反而該想的是如何讓國內的銀行與人壽所構築的金融控股公司在各方面都更為透明才是.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財務金融學中有一門學問叫做公司理財或是企業理財(corporate finance),這門學問是從新古典經濟學派出身,因為財務金融學本來就比較偏向經濟學中的個體經濟學,因此這門學問是以企業在進行投資計畫中如何籌資與融資,作為主要討論的重點,對於銀行來說,如何評估這家企業值不值得借錢給它,其實也是用相同的學理來進行評估!

  在一般非金企業(非與金融營運相關的企業),經常被考量的是權益資金佔全部資金的多寡,大家在會計學裡面都學過

   資產 = 負債 + 業主權益

  其中的業主權益就是前述的權益資金(Equity capital),可想而知的,當企業享用負債融通的方式取得資金來進行投資計畫,有打算借給企業錢的可能債權人,自然希望企業也能自行先準備一定的資金投入計畫當中,作為對這個投資計畫的承諾(commitment),這是就特定投資計畫來看,如果是從長期的企業資本結構來看,債權人當然希望業主權亦佔全部公司資產比重越高越好,因此只要業主權亦遠遠高於負債,債權人自然樂於借錢給企業,幫助企業進行投資計畫,連帶也能賺到不小的利息收益!

  以美國的實務來說,美國的非金大型企業(10B USD以上)的業主權益佔全部總體資產比重都遠高於50%,甚至很多高度成長的企業,其負債比重很小,因為股東根本捨不得企業去借錢,一旦企業去跟銀行或是金融市場借錢,勢必要支付利息或債息,大型企業並非美國政府,最後還是要支付信用利差(credit interest),因此如果企業的投資計畫獲利展望很高,其實企業可能在股東的要求之下,採用的是跟股東們募集新的權益資金,而非去金融市場當中或是與銀行借錢來進行投資計畫,這與傳統的公司理財所以為,股東會希望企業發行債券或是跟銀行借錢,然後利用這筆資金發放優渥的現金股利給股東,讓股東能夠有剝削公司債主的機會與可能是大相逕庭的!

  以美國晚近的發展來看,企業在很賺錢的情況之下,可能面臨到非常重的企業稅負繳交給國家的問題,因此此時美國的大型企業才會選擇已發行公司債所得到的資金,發放給股東做為現金股利(cash dividends),否則企業可能會採用將資本公積轉換成股東權益的方式,發放股票股利給股東,一來替股東規避現金股利所需支應的稅負,再者因為企業有負債,可以產生出負債的稅盾(tax shield),以逃避企業所需支付的高額獲利稅負!而Apple就是其中的翹楚,同樣地,Google在其中也是一樣厲害!總的來說,當企業希望節省所得稅負,自然需要調整資本結構,讓企業有一定的負債來降低稅負,再者也能保有一定的長期資金流動性,維持過往長期投資中需要的資金,使得企業的日常營運能夠繼續下去.

  對於相金金融機構(與金融活動為主要營運為主的金融機構)來說,過往不論是美國的投資銀行還是商業銀行,都偏向運用短期(兩到五年)的可轉換證券或債券來進行融資活動,一來提高自身短期資本,再者因為融通的投資計畫多為短期可以見效的投資活動,因此只要這些貸放出去或是自營部門投資賺得的報酬率遠高於可轉換證券或債券所需支付的利息或債息,相對上對於這些美國的金融機構來說都是無百害而有多利的,短期的資本結構調整也可以利用過往可轉換證券被列為股東權益項目的優點,讓人以為企業的業主權益有大幅度的提升,因此使得這些金融機構更有可能發行次順位的債券(subordinate bond)來進行特定金融計畫的融資,次順位的債券融資相對上因為償還優先順序低於一般債券,因此相對上對於金融機構的股東來說是比較有保障的,這些都是相金金融機構擅長且樂於運用的融資方式,而不是採用發行新股增加股東權益的方式來進行,因為舊股東可能因為目前公司的股價(market value)遠低於公司的帳面價值(book value)而以為發行新股的股價必須低於帳面價值,因此出現新股東剝削舊股東(new shareholders expropriate old shareholders)的情況,因此不願意相金金融機構採用發行新股的方式來增加自身的資本準備,這裡的資本準備指的就是股東所出的權益資本佔全部資產的比重,有的時候會用相對應持有資產背後的風險係數當作乘數作加總,變成一各有風險想法與概念的資本準備數字,而不是短期需要轉存於央行的流動性資金準備,前者是可以貸放出去或是進行新投資計畫的資金,後者是必須留存在特定場所無法借貸出去的資金,很多時候相金金融機構常用後者來混淆前者,相金金融機構在近期經常被金融主管機關要求提高自身的資本準備,而那樣的資本準備指的就是會計恆等式上面業主權益的增加,業主權益的增加在相金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上的意義代表的是,相對於存款戶的錢,簡單的說就是絕大多數的負債,如果相金金融機構的股東願意出很多很多的資金,自然對於相金金融機構的債權人來說,這裡指的就是相金金融機構的存款戶跟債券或可轉換證券的持有者,是有利的.

  以美國的實務來說,站在GAAP的角度來看資產負債表(或是長期經營績效表),美國相金金融機構的股東投入的資金只占全部資產的百分之八左右,如果是佔在IFRS的角度來看,美國相金金融機構股東投入的資金只占全部資產的百分之四點五而已,這對於總體社會是絕對有害的,因為只要相金金融機構一年只要賠掉百分之五以上的全部資產,其實等於是將所有的業主權益全部賠光,那這些股東自然可能要求相金金融機構的企業經營者進行更高風險的投資,因為股東的資本其實已經近乎賠光,在過來賠掉的是債權人跟存款戶的資金,但是如果有很高的獲利,股東可以透過現金股利,而公司經營者可以透過經營績效的紅利,優先得到配發,而債權人所領的公司債或是可轉換債券的債息是固定不動的,存款戶所領到的利息也是固定的,而公司其實已經賠掉所有股東的資本,基本上公司早就算是insolvent,自然是不怕賠錢,只會從事風險更高的投資活動,這樣的情境會持續到美國金融監理機構突然發現這些相金金融機構已經賠掉所有資本的百分之五十或是六十以上,才會驚覺存款戶的錢或是債權人的錢根本拿不回來的事實,即便美國已經有存款保險的機制,但是這些相金金融機構的資本損失如果是同時發生的,美國的央行還是需要拿出一大筆的錢來負責這些金融機構不能倒閉,而這就是這本書一直在強調的重點之一;那就是美國相金金融機構因為資本準備不足,所產生的逆選擇問題,可能使得美國的金融體系,因為過度的投機行為,而出現很高的系統性風險,而這也是美國的次貸風暴與美國過度證券化所導致的結構型商品銷售,在西元2008年替全世界所帶來的金融風暴發生主因.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本近幾年來難得說真話,針對歐美銀行經營弊端與並針對近二十年來美歐金融改革錯誤發展的歷史軌跡做出有條不紊深入討論的一本書,原諒必須在這裡批評目前臺灣的政府官員,因為其拼命提倡的是希望亞洲的銀行也能跟美國或是歐洲的銀行一般,大量透過無腦的機器來販售根本沒有甚麼價值的金融與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有人還說希望讓臺灣的銀行,拼命創造(無用的)金融商品,再拼命用話術讓臺灣這些做定存的存款戶,將錢投資在根本沒有甚麼內含價值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上面,甚至大言不慚的說,希望臺灣在海外的資金都能被導引回臺灣,投資這些商品,從這裡就能見到有人還真是個腦殘人士!

  為什麼這樣說呢?

 (1)在西元2008年,LB兄弟事件之後,不論是國泰人壽,中國信託銀行,台新銀行,華南銀行,到其他大量販賣相關結構型商品的臺灣金融機構,其實都因為大量持有美國早已被過度哄抬價格的MBS(Mortgage backed security),因此損失慘重,有的金融機構最終賣掉了祖產,自身長期擁有的總部,有的是賣掉了大樓,只因為當時將某電子業的大公司資金導入海外的結構型商品,造成那家公司數十億新台幣的損失,因此必須賣出大樓籌資還錢,能夠透露的是這家銀行是過往三家老銀行之一,而那家電子業是過去的拳王,未來可能的新拳王!據聞某家國內大型人壽金控,在西元2008年時海外投資損失掉的金額佔全部海外投資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因此直到今天,這家企業還在療傷止痛當中,其經營績效始終遠遠落後其他同業,很多公司內的知情人士與中高階主管之後也紛紛轉戰他地!

 (2)在西元2008年的海外結構型商品大損失的經過當中,國內存款戶總損失高達新台幣七千億到八千億元,LB兄弟在英國與美國的債權人拿回的金額是原來投資的7%左右,據聞國內得到的賠償比較多,但也未能超過15%以上,外加那是倒閉的海外金融機構,當時得到各國政府金援的金融機構,比如花旗銀行,德意志銀行,巴黎銀行,UBS與高盛銀行等金融機構所發行的結構型商品,最慘的時候帳面價值都已經損失過半,投資人如果當時心慌贖回,大抵上也只能拿回原始投資金額以海外貨幣計價(多為美元,歐元,加幣或是澳紐幣)的50%左右,別忘了新臺幣從西元2008年以後到今天,已經升值超過20%左右,因此換算成新台幣大約是原始新臺幣投資金額的40%左右,如果當時投資人是極度恐慌的,其實當時就已經賠掉了這麼多錢,前幾年幫過一個退休公務員做過相關金融商品的健檢,發現這個已經六十多歲的公務員買了一個投資型保單,連結了一檔國外非常有名的常青基金,新臺幣這幾年的升值驚人,因此那支基金在當時賠掉了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個老人家的445萬新台幣最後只剩下202萬左右!如果這就是我們的金融監理主事者替臺灣規畫的未來,讓臺灣的金融機構有能力也能夠發行這樣的金融商品,然後讓臺灣在海外的八兆新台幣回歸臺灣,通通投資在這些結構型的金融商品上面?那或許我們真的是選錯總統?當目前全世界都以為金融創新在過往二十年的美國與歐洲,幾乎已經成為強盜與搶劫的同義字之時,美國的金融創新跟歐洲提倡的巴賽爾協定,在Basel I與Basel II當中,針對風險權重的定義,也被以為是過度偏向歐洲銀行的,因此可以被用來打擊日本與亞洲銀行,美國甚至根本還來不及實施Basel II,因為美國的主管機關以為Basel II在風險權重上的定義對於風險性資產加權的計算是大有問題的,Basel I曾經造成的regulatory arbitrage,在Basel II用另一種面貌重新出現,只是投資標的物做了更動而已,因此越來越多專家以為希望美國該回到1970年代,美國與歐洲的銀行其股東權益佔全部資產比重應該要高於百分之二十五到百分之三十以上,如此才可能保護未來不會那麼容易出現金融風暴,而這樣的趨勢代表著銀行的規模不應該太大,以及銀行應該發展自身專業化的經營模式,而不是一味被要求合併變大,關於這些,我們的金融監理者似乎一直都沒有搞清楚,只是被國內的金融機構經營者所愚弄,一直以為該用合併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但現實該做的應該是讓個別金融機構發展出自身專業化的金融業務,讓人人有工作,讓人人能夠發揮所長有飯吃!

  (3)美國的長春藤名校,Harvard University在西元2008年時,因為過度投資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的投資跟私募基金,最終賠掉過往百年累積的校務基金非常多,甚至直到近年(2014),從美國金融風暴之後,每年的投資績效只有不到2.5%左右,因為大部分的結構型商品與私募基金都有流動性的考量,因此無法馬上出售,大量出售只會賠錢賠更多,反觀另一所名校,Yale University,因為過往二十年大量投資新興市場的股債市,很少碰與衍生性金融商品相關的投資,也根本不太碰私募基金,因此投資績效每年都有近兩位數的成長,始終都是幾個美國名校之中的佼佼者;值得一提的是,Yale University有很強的經濟部門,有很多計量與財金的專家都在那裡任教,Yale University在國際經濟與國際金融學(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教學,也是非常有深度的!而我們偉大的曾主委,竟然還在鼓勵臺灣的金融業做無謂的金融創新(Nonsense financial innovation),而不是金融流程的改善與金融組織的重新架構;雖然這是Bank 3.0的書中內容,但是金融商品畢竟需要專業人士的輔助,因此過度鼓吹電子化自動交易是荒謬的,很多時候過度自動化可能造成無意識地過度消費與買賣,那絕對是錯誤的事情,畢竟金融交易是專業與必須小心為之的事情;台灣主其事者近來甚至鼓吹臺灣金融機構合併,難不成要我們重蹈美歐金融機構的覆轍?難不成要臺灣再次面對七八千億新台幣的損失?金融合併絕對不是台灣該走的路,台灣可以在金控底下多成立幾家基金公司,幫我們投資全球,那是可以努力的方向,透過手續費與管理費的賺取,一來提供就業,再者也能讓很多人發揮專業,最重要的是讓金融機構有固定的收入好生存.

  (4)如果世華銀行當初沒有跟國泰人壽合併,就不會兩個機構合併之後,聯合起來拼命推銷LB兄弟的結構型金融商品,就不會出現本來應該是兩個金融機構各別自行決定投資的方針,結果變成是國泰主導所有兩個金融機構整併後的海外資金投資,因此反而導致了更大的虧損,當初如果是兩家金融機構個別投資,兩者可能所產生的損失加總,絕對比兩家變成一家之後的損失來得小許多,這就是所謂的Wrong synergy,因為商人的貪婪與自私,導致存款戶與保戶的重大損失,試問臺灣的金管會,有人去追究這樣的情況嗎?

  回頭談失控的銀行這本書,這本書主要在鼓吹Paul Volcker老先生所以為的觀念,不論是金融控股股份有限公司,還是股份有限公司的銀行,都不該用自己的錢投資金融市場,簡單的說就是金融機構的Proprietary trading應該被禁止,銀行應該回歸金融放貸款的專業,將從存款戶取得的資金,透過專業的評估貸放款給客戶,然後將這些貸放款賺到的錢拿去支付利息跟本金給存款戶,但是自身是絕對不能夠假借甚麼提高金融市場相關金融商品的流動性為藉口,拿這些存款戶的錢去金融市場賭博,賭輸了就雙手一攤叫政府接收銀行,賭贏了就趕快將錢分給佔總體銀行資金不到百分之八的股東權益中的股東們或是銀行相關經營的高階主管們!套句Paul Volcker說的笑話,美國這三十多年來最棒的金融創新只有ATM而已!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的金融機構合併是一條錯誤的道路,目前臺灣的各大財金相關學系學生畢業的失業率已經很高,如果再進一步金融整併,可預見的是臺灣的財務金融相關學系必須先進一步精簡,先讓很多相關科系退場之後,政府才該去談金融機構的整併可能,其實金融機構並非過多,而且大家都是有賺錢的,當然能夠理解很多人想賺更多錢,只是如此一來對於臺灣目前非常低薪與工作機會少的情境,無異是雪上加霜,這可能是臺灣未來最不該發生的事情!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臺灣該做的是強化公立國小與公立國中的教育,特別是孩子們在國中時的英文與數理方面的教育,中文當然也要強調,但是畢竟臺灣是一個依賴出口創匯與外人旅遊觀光創匯的國家,出口創匯需要的是科技方面的能力,需要英文與數理能力,觀光創會需要的是語文能力,政府如果真的要補助孩子們念高中高職,就應該要在高中高職設計英文與數理能力的檢定考試,孩子們必須要能夠達到一定的門檻,國家才可以給這些高中職學校補助款,否則本來就該讓這些學校自然被淘汰與倒閉!

  臺灣的高等教育早該走入淘汰賽當中,很多學校的老師本來就該有轉業計劃,那是不得不走的路,政府不應該再繼續補助這些製造學生畢業後失業或是無法發揮所長的教育機構,因為它們大部份都是學店,只是浪費國家的資源而已!但是今天政府的十二年國教只是花更多錢補助這些快要倒閉與淘汰的高中職,以及繼續無止盡的補助那些該淘汰的科技大學,技術學院跟一些私立甚至是公立的大學,這些都是國家錯置資源的現象,政府該補助的是找不到工作者的教育訓練,因為學校教育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因此本來就該淘汰掉這些學校!

  最荒謬的事實是臺北市公立高中過往的前三志願,不論是男校還是女校,其實學生上了高中之後,去補英數理化生物國文者的比重高達百分之九十多,可見學生即便上了公認很好的公立高中,還是需要透過補習教育的不斷練習,才可能進到好的大學,為何要讓孩子們在國中升高中的階段考這麼多次入學考試?這是多麼荒謬的事情!而這樣的情況不只是高中,公認很好的高職學生去補習電機電子或是英數國文的現象也是非常普遍,原因就在於大家還是選擇不同的方式升學,試問那還需要如此大費周章改教育制度,最後竟然是讓家長花更多的錢嗎?而這一切,只為了圓教育主事者的一個無聊的夢想??這真是本年度最荒謬與最荒唐的政府施政!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每天聽到大家在談合宜住宅,每天聽到大家在談社會住宅,這些概念立意雖好,卻一點都不符合臺灣的國情,況且過往的資料顯示老一輩的家庭擁有自己房子的比重高達八成以上,因此臺灣還是屬於有土斯有財的觀念,討論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坦白說就個人的觀點來說,那是很落伍的觀念,並不是說這個概念不好,而是這個概念在臺北市是不可行的!

  首先,為什麼要在臺北市蓋合宜住宅或是社會住宅?這應該是大家第一個該問自己的問題,為什麼要有合宜住宅?因為臺北市相對上工作比較多,生活比較容易,其實已經不再是如此了!擔心年輕人沒錢買房子,或者年輕人大部分賺到的錢都拿去繳房屋租金?因此沒辦法儲蓄到能夠自己買房子?或許才是合宜住宅的想法,想讓年輕人先在郊區或是偏遠的地方有一個自己的房子,之後透過買賣交易的方式慢慢將自己的房子轉換到距離都會區或工作地點比較近的地方,因此在比較偏遠的地方蓋合宜住宅,讓年輕人先有一個自己的房子,透過資產與儲蓄的累積慢慢換屋到自己的工作地點,這樣的概念才是合宜住宅當初的想法!為什麼要有社會住宅?其實還是相同的概念,要讓年輕人先能夠透過支付比較便宜的租金,然後能夠有自己的儲蓄,幾年之後有一筆買房子的頭期款,然後先從郊區或是比較偏遠的地方買屋開始,爾後就是再透過儲蓄,慢慢在存另一筆錢,慢慢將自己的房子跟工作地點靠近些,或者是替孩子選一個比較好的學區,讓工作跟生活比較能夠結合在同一個地段!因此不論是合宜住宅還是社會住宅,背後的概念都是暫時性與替代性的觀念,暫時性的由來是因為這個房子只是年輕人或是比較貧窮者一開始的起點,社會住宅是讓年輕人有個離工作地點近且房租相對便宜的地方可以住,而合宜住宅是讓年輕人願意買房子,希望透過買房子這件事情讓年輕人願意成家與生小孩!只是如果房價貴到根本不可能有這樣的夢想,那社會住宅的概念就變成是一個住到死的概念,而合宜住宅也是如此的!

  談臺灣的現況,臺灣目前已經有超過144萬戶空屋,為什麼還要需要蓋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因為很多空屋的地段太棒?坪數太高?即便是租屋的價格可能都太昂貴,年輕人根本不可能負擔得起,很多人都喜歡從年輕人的住房補貼談這件事情,很想問一件事情是年輕人如果決定要住在這個地方,他/她是不是大部分的時間都會在這裡消費跟活動??很多時候我們在評價一個房子的價值時,商業租賃總愛談這個地方所可能產生出來的現金流,如果很多年輕人都能夠住在這裡,其實附近賣便當賣日常用品與賣文具等等的商家都是能夠存活的,相對上對於原屋主來說,租賃這件事情對於其房子的價值,其實是有所提升的,因為流量與消費都增多;至於是不是一定要在一些地方蓋社會住宅,然後讓那些社會住宅的地區形成新的商圈,還是能夠補貼屋主,讓屋主在未賣出這些房子之前,先透過收租金的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在這裡,是很值得大家去思考的,社會住宅基本上就是政府出錢蓋房子?透過租金補貼的方式,幫忙年輕人住下來跟存錢,只是政府為何不考慮透過直接補助屋主的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下來?或者是透過補助年輕人方式來幫忙年輕人住下來?這裡面的癥結是,我們一定要政府蓋合宜住宅與社會住宅嗎?臺灣已經有這麼多的空屋!

  透過屋主補貼的方式,其實是讓政府知道這些屋主所收的租金是多少,以後政府要徵所得稅所擁有的資訊就更透明,另外房地產的稅負是地方稅,地方政府如何透過抽地方稅的方式來轉嫁這些稅金給年輕人租屋,其實那正是該考慮的地方!

  十多年之前,臺北市房價低,房價價格成長緩慢,或許在臺灣買房能夠有通貨膨脹的保值效果,但是今天地球暖化加速,很多老房子的建築結構不見得能夠承受突如其來的暴雨與酷熱,相對上,對於臺灣這個潮濕且很多時候過熱或過冷的地區來說,房子的毀損率相對於過往已經大幅度提升,最重要的是台北市的房價早就高得不合理;因此臺灣的百姓在觀念上,根本不應該再用買房子來作為儲蓄的功能,房子會因為地球暖化等因素加速老化,特別是溫室效應與地球暖化跟氣候變遷,都使得臺灣過往建築概念所成形的房子,在未來將加速變得不能住人,臺北市與臺灣很多地方,二三十年以上的老公寓與舊大樓,不論在建築上還是其他,其實都不夠環保,甚至結構也經不起冬天特別冷與夏天特別熱,以及臺灣特有的颱風與暴雨,那對房子的結構都有非常不好的影響,如果是頂樓加蓋的房子,那還真的是讓人覺得不太好,過往因為法規鬆散,所以臺北市目前還有很多這樣的房子,很多集合式很多戶數的住宅,根本沒有採光也沒有通風,不少屋齡都超過三十五年以上,其售價甚至還超過一坪八十五萬以上,說來也是很荒謬的;臺北市的房價過高,真的是非常錯誤的事情,政府放任這樣的事情出現,可能會使得未來二三十年,臺北市的經濟完全無法有比較好的發展;說來說去,這個既成的事實,帶給臺北的絕對是災難不是福利,表面上看起來房價很高,好像大家因此都很有錢,但沒有年輕人入住,也沒有足夠的下一代出現,就不會有新的商業活動,很多商業行為都不可能會發生,如此這般還讓臺北市的房價這麼高,其實是很荒謬的;在財務上面,一個東西的價格高,通常都是因為它能產生很多的現金流量,但是目前臺北市儼然已經慢慢變成一個死城,因為昂貴的房價,帶來的是更昂貴的物價與更貴的生活所需,大家其實都住不起臺北市,或者根本無法在臺北市裡面生存與存錢,臺北市看起來是積重難返,未來除非房價有大跌的可能,否則從目前的現況看來,臺北市的社會住宅將是很多人生老病死的唯一停靠站;或許這才是臺北市需要社會住宅的理由!以美國在西元2007-2008年所引起的金融風暴來看,美國的房地產泡沫是用自身的金融風暴來解決,那臺灣呢?臺灣目前的房地產泡泡,難道也要用一個本土性的金融風暴來平息嗎?過往西元兩千年左右,其實臺灣會政權易主,也是因為房地產泡沫的原因;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議題,大家真的得很仔細地去深思!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馬政府的昏庸無能,大家都看得到,當然很多人怪李老先生執政時的自私貪婪,從那時開始政治人物跟有權力支配政府福利者就越來越過份,坦白說陳前政府在很多事情與經濟政策的處理上面,做得並不比馬政府差,您說二次金改不對,今天馬政府的官員還是在提公銀行庫合併的問題,這個議題就跟用ETC或ETag取代高速公路收費員的問題是一樣的,而且對於臺灣金融體系的傷害,絕對是弊大於利;今天就是因為金融機構亂放款,建商亂炒作與臺北市民的腦袋不清楚之下,台北市的房價才會在短短六年之間上漲超過一倍,臺灣有的地方甚至上漲超過三倍以上,如果這是對的,如果金融機構能夠做這麼多的壞事,一但合併之後,這些銀行的規模會更大,臺灣任何一家大銀行出現問題,都可能帶來新的本土性金融風暴,那時又有誰該承擔這個損失?那時馬政府早就下台,政權早就易主!從這裡就知道走巨型銀行的這條路對於臺灣來說是錯的,很多人或許不曉得,臺灣的銀行規模小這件事情,多麼受到中國大陸與美國的重視,甚至是英國的重視,而且因為這些銀行相互競爭的緣故,無形中使得銀行非常願意嘗試新的行銷與經營概念,相對上銀行小外加差異化的經營,其實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出現的可能性就大幅度降低,因此臺灣的銀行經營感覺上好像沒有巨幅獲利,但是每個經營者說沒有賺到錢卻是騙人的,大家都賺到錢,大家都能夠生存,很多人的生計也得到了保障,其實臺灣目前的金融業運作,相對於中國,美國,英國跟日本,都是好得不得了的情境!這也是個人在這個部落格經常批評蔡主席的原因,因為她用了一個一心想做金改的人做執行長,有特定經濟學的專長不見得就能對財務有深入了解,這也是日本失落這麼多年的主因,您知道日本是全亞洲最不重視CFA證照的先進國家嗎?那也是日本衰敗的原因,科技技術好又如何,財務調度一蹋糊塗,國家也是不好的!

  馬政府另一個大問題是壓抑科技產業的發展,並且運用各種荒謬到極點的手段抑制股價的變動,但是卻處心積慮用各種方式放任房地產的無理上漲,這些都是馬政府的官員該被槍斃的理由!用不合理的稅負抑制產業的發展是非常荒謬的,特別是政府過往的教育政策培養出很多相關產業需要的人力,馬政府此舉等於是自己打自己的臉,因為這樣的舉措讓這些人更難在臺灣就業!臺灣要走向高端高附加價值的服務業,唯有提升服務業的素質,如果今天臺灣的金融業裡面的高階主管連個碩士學歷都沒有,試問這是甚麼樣水準的金融服務業?如果臺灣金融業的主管不懂得學理的重要,試問我們如何發展更深入與全面了解市場變動的相關金融產業,這又是怎樣的金融環境?臺灣的很多產業,在馬政府主政之下都是一蹋糊塗的!

  生產的要素不外乎土地,資本,技術與企業家的精神,但是在馬政府執政到今天,臺灣的很多賺錢企業,其實靠的都是政府給的獨佔與寡佔的權利,而不是真正具有競爭力,中油與臺電都是很清楚的例子,這也是馬政府的重大缺失!

  教育的部分,馬政府更是做的一蹋糊塗,國小畢業生不會加減乘除,國中畢業生沒有基礎的英數訓練,到了技術學院與科大階段,其基礎科學能力讓人搖頭,這就是馬政府放任這些學校收這些學生高額學費,且進一步保證這些學生畢業之後一定失業的高明政策,試問馬政府對於這樣的情境改變多少?還是繼續放任教育部無止境地補助這些替國家創造更多未能償還學貸與未能就業學生的學校?

  在馬政府的主政之下,臺灣是一蹋糊塗的!這些人不該被拖出去槍斃嗎?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覺得這個議題是個假議題,有天在電視上聽到吳前教育部長談這個制度,當場覺得這個人是個笨蛋,也難怪當初某個地方的民眾根本不願意投票給他,這個地方的百姓還真是天才,做的真好!坦白說,如果國家真的有心,讓臺北市的前三志願高中學校增加班級與每班增加人數就是,過往因為少子化,所以這些學校每個年級從三十幾班減到二十幾班,大家這麼想讀這些學校,增班今年錯誤制度下是唯一的好辦法!

  首先,很多老一輩的老師跟學者,都喜歡拿自身過往的教育經驗來看這件事情,只是過往沒有少子化的問題,吳前教育部長的年代,臺北市的老松國小從國小一年級到國小六年級的全部學生是兩萬人,今天六個年級加起來只有幾百個人而已,很多新北市的老牌國小,其實有將近四分之三的教室是閒置的,從這裡您就不難發現目前是學生少但學校多,目前是學生人數少到很多高中高職快倒閉了,從今年以後到未來的四五年間,大家都預估很多私立的技職科技大學與學院都會面臨倒閉的風險,而那樣的招生不足風險是連臺灣大學的大學教授都人人自危的,試問這些老一輩的學者跟老師有甚麼資格對現在的教育環境指指點點?將這個國中生高中或高職的制度搞得很複雜,對於很多快要倒閉的國中補習班是有利的,對於很多必須依賴補習教育才能夠生存的人是有利的,但對於學生的家長卻是不利的,因為連柯P的女兒,在她們學校是學校前五名的學生,作文都只考到五級分而未到六級分,就說明了這個制度的不公平!為什麼這些改作文的老師,要一個沒有甚麼生活經驗的國中生能夠寫出像一個高中或是大學生的作文?那不需要透過一再反覆的教育與訓練嗎?起承轉合,在文章的哪個段落中與甚麼時候放進適當的佳句,讓老師覺得您真是有學問,您的作文真是寫得恰到好處,這不需要長時間的訓練嗎?台北市明星公立國中的學校老師又沒有教作文,為什麼要學生的成績以作文作為比序的基礎,這是絕對荒謬與不公平的事情!

  另外,大家總愛說學生不該變成考試機器,這是很笨的說法,個人也不見得多會考試,但考試是臺灣這個很亂會走後門的社會中唯一比較公平的選才辦法,臺灣不是美國,美國的科學人才只要花錢去全世界請就請得到,況且美國有世界上最棒的高等教育,自然能夠找到很多很棒的人才,臺灣的台積電與聯發科都只能靠臺灣自己培養出來的人才,如果我們沒有辦法確認學生在國小畢業時有國小畢業該有的中文與數理程度,如果我們沒有辦法讓我們的孩子在國中畢業時具備一個國中畢業生該有的英數理化程度,我們如何期望這些人以後,能夠去念更高深的學問,如何期待國家有一批新血,能夠幫我們管理類似台積電這樣的公司與替社會創造更多的價值?況且孩子們總是年輕且不太有甚麼生活經驗與歷練的,總是比較不會想的,等到他們會想,很可能已經錯過了學習的最好時光,難道我們要等到孩子真的會想的時候,突然發現自己的英數能力好差好差,想好好繼續深造,卻缺乏在國中與國小就該培養起來的能力而無力回天,那時候這些學生,能夠怪他們的父母在當時對自己太過寬容與嬌生慣養嗎?還是我們本來就該好好把關九年國教,確定這些孩子們有到一定程度之後,再讓他們從國小跟國中畢業??所以真正的問題是,如何維持一個國小與國中畢業生該有的國英數與科學能力的畢業程度,而不是在考試制度上面亂搞一通!

  多元入學是個大謊言,以前很多高中申請入大學的例子就顯示,當學生的家長是臺灣大學教授的時候,其孩子比較容易申請入學進臺灣大學,因為這些孩子的介紹信是臺灣大學的其他教授幫忙寫的;多元入學制度不過只是替這些人開一扇取巧之門而已,而去念公立大學或是公立高中的立即好處是,學費相對便宜很多,因為越好的高中與越前面的大學,政府的補助是越多的,您知道目前一個私立技職科技大學學生一學期的學費是公立大學的三倍了嗎?如果您不知道,那就用更具體的一點的數據來看,就是五萬五到六萬跟兩萬多元新台幣相比較!而那就是大家想擠公立學校的緣故-因為政府補助多,因為這些學校都是公立的!因此最公平的制度其實還是筆試考試,而且是越精簡的考試越好,所謂的精簡指的就是學校標準制式課綱會教的,其他的作文或是其他,說實在的根本就不需要,孩子們從國中到高中再到大學,要出社會前還有很多的作文訓練,高中有國文課,大學也有中文課,高中不寫作文嗎?大學的中文課不訓練寫作文嗎?那是學生國中畢業以後的事情!我們不該要求一個好好讀書沒有甚麼生活經驗的國中畢業生,寫出像大學生的程度與生活經驗一般的作文,那樣真的是太矯情太做作,那根本是不對的,因為那只代表了這個學生花了很多錢去補習作文而已!讓學生花更多錢或許在今天這個沒有甚麼工作的社會不見得是錯誤,因為太多人失業,因為太多人即便有工作,但是卻薪水微薄到沒有能力養家與養小孩,請不要說這個十二年國教新制度是政府的德政,也不要說這是對的,而且這能夠減輕學生的負擔,因為它並不能夠!從這裡也能見到,國民黨執政並不比民進黨執政高明到哪裡去,甚至很多時候,因為國民黨的人太瞭解臺灣這些制度上的缺陷,經常能夠在制度的缺陷當中找到更多能夠上下其手的"賺錢"空間,那同樣是不對與可怕的,用制度來貪污絕對比直接貪汙更可怕!!

  還記得一個在臺灣大學教學寫英文作文的老師說過,要寫出TOEFL,GRE跟GMAT作文高分的訣竅只有不斷練習與不斷套用寫作的公式與規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個或是一群好老師幫您改作文,寫多改多了您的作文自然是高分的,其實這些國中孩子寫中文的作文也是如此的,說來說去就是要學生再花大錢去補習作文就是,這些教育部長們真的不該跟大家說這樣的制度是好的,因為它很昂貴,而且它是時空錯置下的產物,因為我們面臨到的是少子化的問題,才不是甚麼考試壓力,孩子們根本早就沒有甚麼壓力,壓力都是父母自己強加諸在孩子身上的,孩子們本身相對於過往臺灣的世代,壓力是非常小的!甚至回到一開始的論述,其實臺北市會少子化的原因為何?不就是因為偉大的郝先生與馬政府放任臺北市房價在這六年間整整上漲了超過兩到三倍嗎?試問哪個有生育能力剛結婚的年輕夫妻有能力支付一坪超過五十萬以上的房地產?臺北市自此以後,自然學生人數會更加減少,臺北市早已經陷入房價過高需求更弱惡性循環當中,這不是偉大的郝先生與馬團隊的錯誤,那是誰的錯誤??另外如果前三志願真的增班,在目前少子化的情況之下,可能會有更多臺北市與新北市高中職,面臨招收不到學生而倒閉的窘境,試問那時又該要怪誰呢?臺北市少子化的問題遠比其他縣市嚴重,原因無他,正是房價被炒作的過了頭的緣故,試問百姓還要再投給讓他們變成房奴跟屋奴與貸款奴的國民黨?那臺北市的市民一定是瘋了!很多臺灣的學者根本不懂財務學理,也根本沒有實務上的仔細考量,很多所謂的經濟博士或是管理的博士根本就不懂財務學,連最基本的財務知識都是付之闕如的,在財務上面探討一個企業能否存活,會先探討這個企業,能否在正規的營運活動當中,產生出足夠支應企業日常所需的營運現金流量(Operating Cash Flow);同樣地,住在臺北市的父母要能夠負擔這麼貴的房子,一定要能夠先有很高很高的薪水,在十多年以前就有人估計,在臺北市的夫妻倆個人的薪水一個月加起來沒超過十萬元新台幣,要能夠養一到兩個孩子跟房子,根本是天方夜譚!而這就是臺灣教育上的鴻溝,很多自以為懂得社會脈動的馬政府中的博士官員們,其實根本不懂經濟學,也完全沒有財務學的素養,因此在治理國家上自然是一蹋糊塗的!這些國民黨的高官,連自己的健保費都少繳,都用本俸與加給的分類,來逃避健保費用的繳納,自私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我們還能多說些甚麼??

  這個新制度,只是再次透露出馬政府的無能與治國的無方而已!最讓人難過的是,這次是將學生的評分用A,A+,A++等方式來評估,而且如果學生填錯志願還會扣分,很多優秀的學生有5A+,如果用分數看可能是近乎滿分,但是因為作文成績不好與其他評量,結果落榜了,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情,也非台灣之福!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