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了這麼多先進國家的負利率貨幣政策,想做一些總結

 1.採用負利率貨幣政策的理由

   a.擔心經濟體發生通貨緊縮的情境

   b.在開放經濟下,希望透過自身貨幣的貶值來達成通貨膨脹

   c.希望鼓勵銀行借貸,刺激私人投資與消費,讓經濟成長率上升(只是採用負利率是有點奇怪的,因為這不是誘因,比較像是威嚇)

   d.希望降低政府短期債務的債息支出

 2.負利率貨幣政策的可能後果

   a.資金借貸活動增加,使得私人投資與消費增長,因此帶動經濟成長率,而政府債務因稅收增加降低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預防與宣導) 

  感冒是一種病毒式的傳染,一旦感染可能致命,全球每年死於感冒者,遠比得到其他疾病死亡人數多許多,這陣子因為沒有在去年冬季前打感冒疫苗,因此不幸染上感冒,至今尚未痊癒。請大家記得每年都要打感冒疫苗,才可能比較有抗體,否則目前全球客運系統過於發達,可能非洲的病毒傳染到拉丁美洲,變種後再傳染到北美洲,爾後再傳入亞洲,亞洲此時遇到的病毒已經經過抗生素或是其他種的治療處理,或許會變成是最毒的,所以大家記得每年秋冬之際,還是要打流感疫苗,以避免感冒。

(正題)

  回頭談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德國有一個商人,叫做Silvio Gesell(葛賽爾,德文),他首次提出負利率貨幣政策這個主張,主張要讓持有過多貨幣的人付多一點的稅賦(tax on money),希望透過這樣的作法,讓大家多一點消費,不要因為勤儉的矛盾造成之後經濟持續不振,以及總體經濟環境進入通貨緊縮(deflation)的階段。

  在之前討論過的瑞典,並非一開始實施負利率貨幣政策的濫觴,在北歐國家中,挪威的人口數量是五百多萬,瑞典人口數量是九百六十萬,丹麥人口數量是五百六十五萬人,而上述的北歐三國中最早實施負利率的國家是丹麥(Denmark),丹麥在西元2014年緊接著歐洲央行後開始實施負利率,在瑞典,大家將銀行視為是公用事業-人們需要它,因此它才會存在,外加瑞典有比較好的經濟學家,因此瑞典採用的經濟策略,過往與挪威和丹麥並不相同。

 先談丹麥,在丹麥開始實施負利率的同時,通貨膨脹的預期並非是零,而且是在一個百分點左右,或許因為丹麥擔心自身陷入通貨緊縮的惡夢,也或者丹麥擔心自身貨幣的匯率過高,因此採用負利率,總之因著採用負利率貨幣政策,確實導致丹麥的不少銀行,將過往透過存貸放款業務賺取利息差價費用的業務,轉換成透過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以基金的方式來鼓勵眾人,將資金投入投資基金中,透過賺取基金的管理費與經理費來生存。丹麥實施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因實施的時間較早,當時全世界尚未出現油價大跌,全世界還有很多投資機會,丹麥的國內失業率,在西元2014年剛開始失業率是5.5%,晚近(西元2016年二月)是4.5%,丹麥人口比挪威多五六十萬人;挪威的失業率在西元2014年剛開始時為3.5%左右,爾後一度下降到3.3%,目前因油價下跌,造成國內失業人數增加,失業率上升4.6%;而瑞典失業率在西元2014年剛開始為8.5%,目前下降到7.6%左右,這裡面產生出一個問題是,這幾個國家要如何比較?

  在丹麥與瑞典這兩個國家的比較中,丹麥是負利率政策較成功的國家,從股市來看,丹麥的股市在實施負利率之後是上漲,但瑞典的股市卻是下跌,如果不考慮其他因素影響,瑞典的失業率在實施負利率後有所下降,但是瑞典同期政府債務占GDP比重卻也上升,因此不確定其失業率的下降,是否來自於政府擴大支出所造成的短期現象,而且瑞典的失業率數據波動幅度相對於丹麥來說是較大的,這裡面可能透露的是瑞典失業率的調查較為精準,所以波動度大,但也可能導因於政府擴大支出降低短期失業,一旦政府緊縮支出就增加短期失業,挪威則是因近來石油價格大跌造成失業,失業率攀升,雖然挪威尚未實施負利率,但是其利率水準已經是一再往下調,長期趨勢來看,不難看出未來如果全球經濟惡化,或許也可能出現零利率與負利率的可能性,只是影響這三個國家關於失業率的影響因素並不相同-丹麥本來失業率就低,而瑞典本來失業率就很高,挪威的失業率本來是更低的;挪威有石油產出,也有挪威的主權基金幫忙投資賺錢,丹麥的銀行積極走向轉型,成立資產管理與基金公司,讓百姓的資金走向國際;瑞典則是積極將國內企業買給全世界,將瑞典的國寶Volvo賣給中國的吉利汽車,將自身可以走向國際的企業盡可能國際化,只是瑞典後稱有最棒的經濟學家,但是瑞典的失業率仍是三國中最高的,必須說明的是瑞典人口數,相對於挪威跟丹麥,多出四百多萬人。

  從政府債務占GDP的比重來看,挪威是最低的,大約只有27%,丹麥從西元2014年的44%下降到西元2015年的40%,而瑞典從西元2011年36.2%,西元2012年37.2%,西元2013年39.8%,上升到西元2014年44.9%,之後下降到西元2015年的39.9%,也可能是因為政府支出增加太多,相對起來丹麥的國家債務占GDP比重數據從西元2009年以來始終都在40%左右,從數據上不難發現瑞典的國家債務近年來惡化的,可能是因為GDP的成長力道不足,也可能是政府的社會福利支出增加,但最重要的原因也可能是總體經濟政策採用不當與經濟結構調整不到位,這裡面都說明不論是丹麥還是瑞典,其實在採用負利率的同時,並未同步降低國家債務占GDP的比重,如此一來採用負利率有可能反倒使得政府跟民間借錢更容易,因為政府採用負利率之後,正意味著政府能夠用非常低的利率跟民間借錢,簡單的說就是政府的公債到期殖利率可以是一個很低的數字,如此一來,反倒使得丹麥跟瑞典未來的政府負債如果沒有財政紀律的話,是否會更加攀高??而政府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是否正意味著政府未來跟民間借錢的利率水準會是負值?其實這是非常不好的現象。今天很多歐洲國家兩年內到期的政府公債其到期殖利率已經是負1%左右,這不是意味著政府強取民間的資源為自己所用!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個人是D黨黨員,對於老K黨的變革,說起來還真是興趣缺缺,只是臺灣需要兩黨政治,正如同美國的民主與共和兩黨一般,兩黨透過相互競爭,輪流執政,而且是好的執政,才是台灣百姓之福,在此給老K黨一些建議,至於是否是狗吠火車,就不得而知。

  中國國民黨的困境

  (1)黨員年紀都太大,年輕的黨員人數不足,而且年輕黨員的代表性也不足,人數不足當然是就數量來說,如果全臺灣青年人的人數是五百萬,那至少老K黨該有五萬名黨員,代表性指的是目前社會上各行各業中,老K黨都應該有一定比重的黨員在不同行業當中,如此才能夠讓黨的方向跟著社會一起脈動,但是目前老K黨中的年輕人,感覺上只是老黨員的第二代或是第三代,自然是深受照顧與栽培,也不可能了解社會各行各業的苦惱與辛苦,如此老K黨怎麼可能了解社會的需求?

  (2)老K黨的目標不明確,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議題,老K黨有很多商人的代表,但卻沒有一致性的中心思想與目標

  (3)馬先生的諸多施政上的錯誤,只可能使得老K黨未來的發展更加雪上加霜

  在此預言,老K黨如果不肯真心改革,下次臺北市的席次可能會再少一半,而全部連不分區的席次大抵不會超過十席!因為這些人根本不懂百姓的苦難....這些人有去街上發傳單,結果被人羞辱過的經驗嗎?這些人有去固定公共場合推銷甚麼,結果被人警告請勿靠近的經驗嗎?這些人有日子已經過得很苦,卻遇見更多不幸的經驗嗎?如果沒有,那這些人是永遠不會懂得甚麼叫做工作難找,甚麼叫做薪水不多,甚麼叫做入不敷出,甚至這些人也永遠不會懂得有殼族如何總擔心付不出貸款的窘境!這些經驗,對於一個社會新鮮人,是稀鬆平常的事情,關於這些事我都經歷過,很沮喪地活著,但也只能繼續不斷地每天面對

  所以如果真的不懂反省與檢討,老K黨....乾脆永遠消失在臺灣的雷達上...算了!!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負利率的貨幣政策重新得到大家的關注,主因在於Gregory Mankiw,目前是Harvard大學的經濟學教授 而過往曾是小布希總統的經濟顧問,於西元2009年四月在New York Times的文章-It may be time for the Fed to go negative,建議當時的Fed主席Bernanke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希望透過針對銀行過剩的金融儲備(excess reserve)進行課稅,以鼓勵銀行的貸放與投資,當然當時並未被採用。值得一提的是,最近(2016/2/10)美國Fed主席J. Yellen女士在國會聽證時說明,確實在西元2010年時美國的央行曾經討論過將負利率這個貨幣政策工具列入實施的考慮,但是在內部卻出現非常多不同的聲音,最重要的觀點是銀行轉存給央行的準備金,是用來防止銀行面對流動性不足或是其他金融系統性風險時,所做的風險管理準備資金,央行有甚麼立場不但不給予利息,反倒還針對這項準備金進行課稅,這是違法且違憲的行為,因為央行有甚麼資格苛扣人民的資產?大不了這些銀行都不提列準備金給央行,為什麼還要被課稅?更何況,準備金的用意正是為了預防風險的發生,今天央行帶頭製造風險,亂苛扣銀行的資金,別忘記銀行的資金不是股東出資就是存款戶的錢,央行如果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需要考量到合法與否的問題,甚至可能發生銀行控告央行的情境,因此很多Fed委員會的成員都以為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是萬萬不可行的舉措,也從未考慮將負利率的貨幣政策這個方法,列為Fed可以採行的工具。

  負利率的貨幣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期望達成的是國境內發行貨幣的實際有效利用率,透過消費跟投資的增長,產生出通貨膨脹的預期心理,以避免通貨緊縮的可能,但是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對於國境內金融機構可能面臨到的經營風險是罔顧的,因為這些金融機構轉存央行的資金都得不到報償,而且還需要被課稅,長期可能引發金融機構的倒閉風險與可能相關金融風險,其實都是非常值得關注的,在實施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時,北歐的瑞典導入電子支付的方式,期待國內實際貨幣發行量減少但國內金融機構可以透過電子支付所產生的交易成本讓銀行獲利,透過採用電子支付來彌補銀行因為轉存央行所面臨到的損失,這些都是在實施負利率貨幣政策時的相關配套。負利率政策的初衷來自於針對現金持有課稅的觀念(interest rate is a phenomenon of monetary policy),因此採用負利率的方式,希望刺激消費與投資的增長,但卻可能造成亂消費亂投資,最後出現總體經濟社會的損失而非利得,因為消費與投資其實還是需要取決於個人與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過高消費所引發的負債與錯誤投資所導致的經濟問題,只會使得個人與企業財務更形惡化,如此一來,不但未能透過負利率貨幣政策使得經濟增長與通貨膨脹預期提升,反倒可能更加強化未來通貨緊縮的預期。

  過往二十年之間,日本採用零利率貨幣政策,房地產價格與消費沒增加,其實都說明其通貨緊縮的預期被強化,當初日本的零利率政策最為人詬病的之處,就在於日本央行不肯放手讓房地產下跌,其實美國在西元2008年之後,房地產連跌四年,直到西元2012年的年中之後才開始止跌,在西元2012年時美國的房地產價格相對於最高點已經下跌超過一半以上,但今天(西元2016年)美國的房地產市場一片蓬勃,房屋價格屢創新高。美國的QE不但沒有阻止金融市場與房地產市場進行適當的自我調整,而且還用各種政策鼓勵市場加速調整,因為調整後經濟體才能夠透過適當的市場機制,反映供給與需求背後所決定的真實價格,那是日本在二十多年前該做卻始終未做的事情,主因當然是在日本政府壓迫央行,透過不斷地量化寬鬆來保護原有資產擁有者外加日本的市場始終不願意對外開放,日本上市企業的公司治理未達先進國家的水準,對於外人投資企業與金融市場的開放速度太慢造成日本失落二十年。此時的日本,該進行的是社會財富重新分配產業結構調整,而竭盡所能保護原有資產者的利益,最終原來的資產仍因通貨緊縮而減損,但百姓的生活卻更加困難,日本的人力派遣與臨時工工作的大幅增加,都說明日本政府過往在經濟政策與市場力量的不作為,爾後在近幾年來終於開始注意到企業賺錢但薪資調升卻很緩慢的事實,希望藉著調整工資來產生通貨膨脹,只是日本政府增稅的對象是全民,而不是進行炒作房地產讓日本失落二十年的那些人,不論如何由日本的近況,其實說明或許薪資調升遠比負利率貨幣政策,對於通貨膨脹的預期影響更有效果。

  瑞士(Switzerland)與日本(Japan)採用負利率貨幣政策的目標,除了讓金融機構的倒閉風險提升之外,最重要的著眼應該是希望讓本地貨幣被大量轉換成其他國家貨幣,畢竟瑞士與日本都是開放的經濟體,透過此一目標來降低相對於其他國際貨幣的自身匯率數值,簡單的說,其負利率貨幣政策的目標就是貨幣貶值。這裡需要澄清的是,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可能導致市場資金湧入政府債券市場,導致殖利率(yield rate)更低,因此可能出現十年期政府公債殖利率都接近零或為負值的情境,這代表著公債到期時只值100元,但現在市場中的人竟然用超過100元來購買公債,甚至政府發行公債不需支付利息,可能這些買家的腦袋真的燒壞。

  瑞士因為是金融體系較強健的國家,也是巴賽爾協定的發源地,對於資產管理與金融管理經驗較為豐富,曾經因為瑞士央行放棄其法郎對歐元的固定匯率,使得之後瑞士法郎相對於歐元的升值幅度大,爾後不得不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西元2014年十二月中),如今瑞士法郎匯率相對於歐元與美元都已大幅縮水許多,主因當然源自於瑞士境內的投資者早已將資產分配到歐元與美元計價的資產上,爾後因為瑞士的金融機構大力鼓吹金融投資者將資金匯聚在黃金上,藉此轉移投資者的目光,以利瑞士法郎不會過度升值而影響到瑞士手錶與精品的出口。

  日本的情況與瑞士並不相同,日本政府的債台高築,主因在於日本實施貨幣寬鬆政策已達二十年之久,而日本的貨幣寬鬆伴隨的是日本政府的公債發行擴大,最重要的是日本的公債百分之九十都是由日本自身的銀行所持有,在日本針對大型金融機構實施負利率的政策時,即便日本央行保證個人轉存央行的款項仍保有0.1%的利息收入,但是卻因此使得日本境內的貨幣市場基金面臨非常大的考驗,日本的貨幣市場基金很多目前都已經暫停投資人的投資,也逐步開始進行相關結清與調整,這對日本境內諸多的企業短天期的資金停泊與資金的融通,在未來都會有非常大的影響,儘管日本央行仍宣稱只針對銀行的超額準備(excess reserves)課稅,但因為日本大型金融機構陸續持有日本公債的到期,在未來勢必需要購買具有負利率的新日本政府公債來替換舊有到期的日本公債,以滿足資本適足率的相關風險管理規定,因著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很多日本公債的海外投資者為求避險,需要在國際貨幣金融市場中做多日圓,以保持其資產以美元計價的價值,外加全球近期出現金融風險增加的情境,使得日本人將海外資產大量匯回日本並換回日圓,這些都是日圓(2016/2/8)以後出現沒貶值反升值的現象,匯率在近來已是從120日圓升值到115日圓兌換一美元的情境,而且這樣的情況何時會得到緩解也不得而知。由此更說明日本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其實不見得能夠使得日圓持續走貶,反倒可能因為其他的因素與環境變動,使得日圓不貶反升,由此也說明國際可兌換的貨幣,其匯率的升貶並非由各國或各區央行所能決定,這也是歐洲央行一直期望透過各種方式讓歐元相對於美元走貶的不可得,這些都只是再次說明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不見得能夠使得匯率走向弱勢的情境。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美國開始實施貨幣寬鬆政策(the Quantitative Easing policy)時,當初最讓人擔心的地方其實有兩點,第一點是美元是國際交易貨幣,美國Fed實施QE可能發生美元因在美國境內因為新產業尚未出現而找不到去處,因而出現美元貨幣外流的現象,如此一來貨幣寬鬆政策可能導致更多的美元外流,去海外尋找可以賺得更高報酬的投資標的,如此一來會使得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貨幣出現貶值的情況,這個論述的前提是其他國家在當時,尚有相關的投資與相關能夠產出更高報酬率的計畫,因此美元的外流對於美國是有利的,在過往西元2008年到2014年,因為中國大陸進行大規模的基礎建設與境內企業的大量生產,因此帶動新興國家特別是原物料出口國家的需求,連帶使得美元流出美國可以獲得較高的報酬率,因此當時美元是大幅度貶值的,而美國境內的美元數量並未因為美國Fed的QE政策而有所大量增加,也因此美國在當時很難產生如當初Fed所預期的較高通貨膨脹率(higher inflation rate is not seen between 2008-2014 in the US because of US dollar outflow),同時美國央行的貨幣寬鬆政策,也不見得能夠帶動境內工業生產的增加,因為國外有較佳且較確定的報酬可獲取,美國企業就不太需要在美國境內做相關投資;第二點是美元數量的增加,即便是透過美國政府債務的同步增加為擔保,因美元是主要的國際交易貨幣,可能造成其他國家境內的貨幣升值與他國本地相對應貨幣數量的增加,最終使得各國出現通貨膨脹,使得各國必須面對匯率升值與利率調升的兩種抵換,其抵換端賴各國經濟體的經濟發展規模與相對應的金融政策,如此一來,因為各國的金融操作者在取得較多的貨幣數量,最容易獲取利潤的地方不是股市就是房地產,因此可能使得這些國家的金融體系受到較大的衝擊,最重要的是這些利潤最終回到美國時,並不是由全美國的人民共享,而是由當初能夠因為Fed的QEs而取得資源的企業主或是金融資產高的個人所獲得,近而造成美國境內更大的貧富差距(the Us QEs bring more wealth discrepancy to American people because those corporates or individuals who get the benefit from the US QEs are not the whole American people but a few)。關於這個部份的論述,大家可以參考此一Blog過往關於這些想法的觀點與推論,就能一窺究竟。當然近來美國已經開始一連串的調整,包含個人薪資的提升以及全職工作的增加,最重要的是美國開始討論全民健保(universal health care),而非特定不同產業與階層的健保制度(a health care system depends on what industry or what sector you are working on),這些都是美國近來在進行財富重分配的政治與經濟政策,目標當然是解決美國QEs的後遺症。

  負利率(negative interest rate)貨幣政策從西元2014-2016這些年以來,是歐洲各國與歐洲央行都非常著迷且徹底施行的貨幣政策,它的主要目標是在解決過往各國央行在貨幣政策上面,無法將名目利率降低到零以下的限制,因此產生出天然的門檻(barrier),也使得貨幣政策受限於接近零利率的界限。而負利率的貨幣政策,真正的目標面對人們心理所以為的通貨緊縮(deflation)或是認定未來長期經濟可能處於通貨緊縮的預期(deflation expectation),因此出現人們寧願窖藏現金在床底下而不願意花錢的情況。採用負利率政策期望的是人們能夠重拾消費與投資,讓經濟能夠增長,使得經濟回復到通貨膨脹的長期預期當中,如此一來廠商有錢賺,而廠商願意多雇用員工,員工再透過消費讓廠商有錢賺,透過這樣的循環來使得經濟有一個比較好的良性循環。只是負利率貨幣政策有很多無法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一個非常開放的經濟體當中,人們可能持有的貨幣並非本國貨幣,而是其他預期會升值或是較能夠保值的貨幣,如此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可能就會有非常多的失誤與不可能彌補之處,因此一個開放的經濟體,可能因為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後,造成資本外流(capital outflow)的情況,其實今天中國大陸的資本外流(這是中國的宣稱),也是因為中國大陸的央行過度降息與降準備率的關係所導致,人們覺得所持有貨幣可能獲得的利得遠比其所需承擔的成本少,因此偏好不持有本國貨幣,也導致中國大陸在西元2015年減少掉上兆美元的外匯準備,因為境內的人民將人民幣都轉換成美元,日圓,歐元或是其他國家被以為可以保值的貨幣(其實不然!!);另外讓貨幣流通速度增加,也可能引發惡性的通貨膨脹,因為貨幣的價值儲存功能可能受到損害,關於這點歐洲的一些國家,近來極力採用透過建構與強化人們運用電子交易系統進行相關貨幣交易,來降低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談一下負利率政策的發源地,德國,德國有一個人叫做Silvio Gesell(葛賽爾,德文),他是一個商人,在十九世紀末期就開始倡導負利率的貨幣政策,認為當經濟出現大蕭條的時候,央行該實施負利率的政策,替持有過多現金加稅(tax on money),所有銀行轉存央行的資金都應該給予負利率,亦即存100元,隔一年之後可能給付97元等等,目標在於使得銀行除了央行要求基於風險管理保障的轉存金額之外,其他的資金儘量透過金融市場借貸出去,刺激民間的消費與投資,以方便經濟活動的增加,在那個強調貨幣數量說的年代中,MV=PY,短期產出(Y)是定值,短期貨幣量(M)也是定值,因此物價水準(P)取決於貨幣流通速度(V),當人們願意提高貨幣的流通速度而且央行對於貨幣數量的控制得宜,此時物價水準自然能夠提升,而物價水準提升背後的主因來自於民間消費與投資的增加,因此這樣的物價水準提昇是好的!爾後Gesell進到東德的巴伐利亞(Bavaria)蘇聯聯邦共和國擔任財務金融相關主管,也曾希望能推動負利率政策,希望發展新的貨幣體系,只做這個位置七天,因被陷害差點被判叛國罪,最後在慕尼黑法庭上替自己辯護而獲釋,想重回瑞士不可得,總之其負利率政策最後沒有實行。

  在貨幣銀行學的課本中,一開始都會談貨幣的功能,搭配總體經濟學的想法,古典學派的學者總希望貨幣的功能主要是價值的認定與交換,直到凱因斯(Keynes)之後,慢慢將貨幣能夠提供市場流動性與因為後續國際貿易的盛行,而必須考量到各國總體經濟情況不同,以為貨幣還具有價值儲存的功能,慢慢地,很多總體經濟模型都考量到貨幣具有流動性提供以及價值保存功能的目標,如此一來,就像是央行在進行QE,採用債券融通時所遇到的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無法適當分離的議題,當國際貿易與國際金融議題被納入考量時,其實此時貨幣的功能已經超越價值認定與交換,貨幣已不再具有中立性(neutrality),貨幣扮演的角色在國際金融交易與交換,其流動性的功能與價值保存的功能非常高,連帶也影響到後續負利率貨幣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 policy)的實施。

  今天歐洲實施負利率貨幣政策(negative interest rate)最徹底的國家,其實是瑞典(Sweden)負利率政策的實施在很多方面尚無法完全解決貨幣所具有貨品交換與計價的功能之外,對於貨幣中扮演的流動性提供與價值儲存這兩項功能,有不少技術上的實作議題,而瑞典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希望將貨幣功能大量限制在交易計價上,推出一連串的經濟與法規政策,降低瑞典克朗的流動性提供與價值儲存功能。解決貨幣流動性議題,瑞典採用的是電子支付交易系統(electronic payment system),透過鼓勵百姓多採用信用卡或是儲值卡與簽帳卡的方式來支付商品的購買,以降低瑞典克朗貨幣的流動性需求,因瑞典克朗的發行量隨著電子支付交易系統的上路,瑞典央行目標在於降低其貨幣發行量,讓電子支付系統取代貨幣功能,同時每筆交易都需要收取交易的費用,除了減少過往稅收上因為現金交易而出現稅收減少的問題,亦即黑市交易與逃漏稅的議題,另外也彌補銀行轉存央行所面臨到的負利率損失,透過強化銀行手續費與政府規費收入,來彌補銀行與政府可能面對的損失。但在價值儲存的部分,其實目前瑞典採用的方式並不明確,因此也造成瑞典近幾年在採用負利率政策時,面對到境內房地產價格持續飆漲的問題無解這是瑞典目前實施負利率貨幣政策最為人詬病的地方,因為即便捨棄貨幣價值儲存的功能,人們還是可能採用其他的方式來保存價值,比如黃金或鑽石,比如房地產,比如其他可交易的金融商品。值得一提的是,瑞典的央行Riksbank特別強調,它們只針對銀行轉存央行超過規定者課稅,簡單的說他們只針對超額轉存準備(excess reserves)課稅,在限度內的轉存是沒有課稅的,另外,央行也發行紀念貨幣,允許這些貨幣使用到一定期限後自動不再具備購買力,用來提升短期的貨幣供給量,期望帶動消費與投資,只是有趣的是瑞典去年(西元2015年)的經濟成長率高達百分之三以上,預估今年的經濟成長率仍然高於百分之三,通常經濟持續成長,自然會帶動較高的薪資增長與後續的通貨膨脹率提高,實在想不出甚麼理由,瑞典需要提出負利率貨幣政策,或許他們的著眼點是打擊避險基金與匯率炒作者,希望瑞典克朗(krona)相對於歐元(eoru)或美元(USD)都能降低不少。

  對於瑞典來說,透過發行一定期限可使用的貨幣,比如西元2020年之後其貨幣就不再具有購買力的紙鈔貨幣,來提高一定期間的貨幣供給量,使得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更有效,另外也因為擔心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可能造成的通貨膨脹,爾後開始控制境內自身發行貨幣的數量,因此採用信用卡,餘額卡與銀行儲值卡,確實能夠藉著大量使用電子支付交易,確實能夠降低貨幣發行量,連帶節省不少貨幣兌換與維護的成本,而且也能夠抑制經濟犯罪的可能,只是缺乏貨幣這個交易的媒介,也會對很多實際的小額支付產生影響,因為信用卡的使用與相關電子錢包的使用都需要交易成本,連帶可能產生過低的交易金額無法採用電子支付系統來幫忙支付,比如五塊錢以內的克朗(Krona)交易,或許就很難採用電子支付系統來幫忙,因為提供商品或服務者覺得已是便宜銷售,怎麼可能採用昂貴的電子支付系統,一旦採用電子支付系統就需要支付額外的成本給系統服務者;總的來說,電子支付系統對於替代貨幣的交易功能在便宜的貨品或服務上是沒有幫助的(關於這個部分,可能您會在貨幣銀行學的課本中提到貨幣的搜尋成本與相關模型等議題,在此就不多贅述),這也是需要零錢(coin)與小額貨幣(low value currency paper)來扮演支付媒介(medium of exchange)的功能,在很多零錢與小額貨幣的支付功能,並無法透過電子支付系統來取代,此一問題目前的解決方式其實是需要額外的第三方支付經營者,因為金融機構的電子支付系統或許有成本的考量或其他因素,使得低金額的消費很難採用此一方式完成,但是第三方支付業者通常都不是金融機構,為求生存自然願意承擔小額金額支付所可能產生的瑣碎成本,希望透過交易量的擴大來攤銷掉很多的固定成本,以大量交易金額的出現產生出的獲利來填補前述的成本,或許這是瑞典希望負利率政策成功而不得不走的路。但是對於價值保存的部分,其實會出現價值保存的部分,正是因為有錢人需要貨幣展現此一功能,即便是其他的金融媒介或是黃金或鑽石,其實仍然需要考量到諸多的不方便,以及自身的交易風險,只是關於這個部分,銀行的電子支付系統恰巧能夠提出更多的保障,除非是地下金融(underground economy)或是洗錢的行為,否則貨幣的價值保存其實不過只是金融體系中的一個金融數據。

  其實上面的討論都是貨幣的功能,因為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其實就是希望透過貨幣來進行刺激經濟發展的目標,很多人讀到此,應該會有一個很大的疑問-筆者是不是離題?其實不是的,因為負利率的貨幣政策要解決的問題是甚麼-人們持有貨幣不投資也不消費的議題,以及人們面對未來以為有通貨緊縮的預期或是已經處於通貨緊縮的經濟社會當中,此時政府該做的事情,確實是扭轉人們對於通貨緊縮的預期,確實是想辦法讓人們重新思考通貨膨脹的可能,甚至是直接讓人們產生通貨膨脹的預期,只是那樣的通貨膨脹預期,一定需要透過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才能夠達成嗎?很清楚地,答案是否定的。

  回頭看通貨膨脹的計算,很多國家都是扣除掉食物與相關必需品的消費,因為這些生產有季節性的影響,但也因為如此,對於很多小國來說,當這個國家大量生產的商品只為了出口,很可能會面對到國際環境的變化,而出現產能與或生產出來的商品大量過剩與滯銷的窘境,如此一來回頭計算這個國家的通貨膨脹,就可能會見到這個國家正處於通貨緊縮當中,而通貨緊縮的出現,基本上就是生產出來的產品大量過剩,因為國內需求不足,或是國外需求不足,對到特定生產產品產量過多,不得不降價求售,或是必須承擔屯貨與後續暫時無法銷售而面臨到的資金壓力,在最後還是不得不採用降價求售的情境,如此都會使得這個國家在通貨膨脹率的計算上,出現通貨緊縮(也就是通貨膨脹為負值)的現象,只是此時這個國家採用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就能夠解決問題嗎?因為負利率的貨幣政策,還是無法讓人民消費這些過往專門用做出口的商品,也無法解決人民不可能投資這些生產過剩產品的企業股票,更不可能使得這些已經生產過剩的企業仍持續加速生產早已過剩的商品類別,那負利率的貨幣政策在此時的功效是甚麼?讓人們過度消費,以至於儲蓄不足,使得老年退休的困難度大增?還是企業進行錯誤的投資,結果使得投資失利,而面臨更高的倒閉風險?這些都是負利率的貨幣政策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在面臨通貨緊縮的時候,這個國家或許該考慮貨幣的貶值,也或許該考慮生產過剩的企業如何減產與產業升級的議題,甚至是該如何採用新的創新模式,鼓勵新的企業出現創造獲利已取代舊的企業,那些才是面臨通貨緊縮該有的方向,負利率的貨幣政策,並不能夠解決因為企業過度投資或是消費力道不足所引起的通貨緊縮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time to review all those policies of Quantitative Easing (QE) and their consequences. It should be remembered that, from today's perspective, the only successful QE happens in the United States. Partly sucess in Red China. A big failure in Japan. Remain to be seen succeed or not in the Euro zone. Let's drill those facts and their consequences.

Red China

  Red China once takes the 2007-2008 financial crisis originated from the US as a chance to dominate the world. That is the reason why Red China launches its first large-scale quantitative easing with its jumbo infrastructure plan, including super-highway, super-speedy railroads, big dams, a lot of fancy airports and ghost towns. Red China becomes the only dominate play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odity markets. With the help of US-QEs, Red China creates the boom and later bust commodity cycle from 2004 to 2013. The story ends with tragic 400 of BDI number lately (January, 2016), representing the world shipping and trade between nations and areas.

  It is obvious that Red China wants to expand and replace the role of the US, especially in the time of US collapse in 2008.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before the end of 2014, The deposit savings in Red China is around 101 trillion RMBs. If all those RMB could be converted into the US dollar in terms of 6.5 RMB per US dollar, we expect Red China need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around 15.5 trillion US dollars (due to 101/6.5 = 15.54). Now Red China has 3.2 trillion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n terms of US dollar(January, 2016). The 15.5 trillion of US dollar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is behind imagination. It is the reason why people before 2015 all expect the falling path of RMB exchange rate in terms of US dollar is inevitable. But Red China could not do that because of their endless expansion plan. Big construction plan goes on. Their connections with rest of world, Middle Asian nations and African nations are all included, still on the play. We couldn't see the end of story of Red China QEs with many construction plans. Red China still wants to have its Red China dream as they wish.

  The consequence is hard to say. Red China seems to forget the reason why their story once had been thought to be great is not due to Red China-QEs but the US-QEs. The Fed gives its big hand to Red China for expansion and those booming stories of commodity-related emerging markets. All the story has its end, even though we have no clue how the story of Red China-QEs will be. But the world domination dream doesn't materialize as the boom-and-bust cycle happens all the time. We, as a human with feet on the ground, couldn't resist the gravity. Even the Fed has to follow the business cycle with proper monetary policy, so does Red China. No one could against the God's will because we are only human. We should fear of God all the tim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US QE plans, once are regarded as the worst plan on the planet, seems to play well behind thought. With proper economic reasonings and free market mechanism, the US QEs seems to be the only successful plan compared with other QEs. Structural changes happen in the US with largely profitable service corporates emerging. In the US, manufacturing jobs are repalced with high-tech service jobs with more AI and less muscle. The market discipline obeyed by American corporations get the QE job done as resources focus on profitable areas. It the the backbone of US-QEs suceess story. The QEs should accompany with free market mechanism. The greedy seems to prevail this time as people chase revenue and leave loss behind.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或許中國(大陸)來臺灣訪問的人並不知道臺灣百姓的難處,曾有一次跟一個在臺灣工作的香港同胞討論中國(大陸)的進展,覺得中國(大陸)在某些方面有照顧百姓,結果這個香港同胞替自己貼了個親中的標籤,爾後在很多事情是處處為難。又有一次在某個演講的場合,聽到中國(大陸)來的專家學者以為中國(大陸)在某些方面遠比臺灣進步與發展快,心裡是頗不舒服的,以為既然如此,那您就在中國(大陸)慢慢發展就好,做甚麼來此耀武揚威?還想跟我們談合作,賺臺灣百姓的錢?

  或許現在這個時候,不適合討論中國(大陸)跟臺灣的關係,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在這一年半之內流失掉將近一兆五千億美元的外匯準備,而且很多的資金是中國(大陸)內部自己人搬走的,透過各種方式將人民幣換成美元,將其藏往海外的金融機構,這是有數據支持的事實,也說明連中國(大陸)的百姓都知道中國有非常多的問題,為什麼我們還在欺騙自己?

  中國(大陸)是否瀕臨潰敗的邊緣,坦白說真的是不予置評,但是臺灣怎麼辦?我們還能跟中國做生意嗎?我們還能透過跟中國做生意,將賺到的人民幣順利換成美元或其他國際貨幣嗎?如果不能,是否只能找臺灣的中央銀行幫忙承擔這些?如果是如此,那為什麼還要賺這些價值或許不太高的人民幣呢?因為連中國(大陸)的高官與有能力者,都不要人民幣,寧願選擇美元,關於這點,台灣的百姓是太善良到看不出來?還是假裝不知道?這也是近來臺灣百姓必須強力要求中國(大陸)出面解決的問題,人民幣的實際購買力是必須透過中國(大陸)政府的擔保,這點是中國(大陸)必須用行動來保證的,否則大家怎麼好好過日子?臺灣百姓還需要拚著老命跨海去賺人民幣嗎?

  這些都是臺灣百姓放在心裡面,卻又不敢大聲說出來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始終存在,而我們始終不敢出聲。這是怎樣的兩岸關係?這是怎樣的往來?

  香港人對於中國(大陸)是沒好感的,日本也對中國(大陸)沒好感,連美國對馬先生的太平島之行,也頗為感冒,特別是美國的軍方,對於這些很搖頭。不是不想給北京的習先生或是李先生送暖,而是這些舉措目前真的不是很適當,因為這個政府已經處於看守階段

  臺灣真的很想跟所有世界的人和平相處,真的誰都不想得罪,只希望賺到的人民幣有其價值,只希望能夠在這個世界上好好的活下去,為什麼中國(大陸)這麼為難我們?為什麼美國人跟日本人有這麼多的要求?坦白說,臺灣真的是處境艱難

  原諒必須寫下這段文字-希望臺灣所有擁有雙重國籍者,勇敢放棄臺灣的國籍,也希望臺灣未來的新政府,能夠仿效中國大陸與美國,只允許國民擁有單一國籍,沒有臺灣國籍者不可以享受臺灣的全民健保,也不能在臺灣工作,工作必須經過工作申請與允許,希望這些人不要再浪費臺灣資源,這些對臺灣都是不好的!如果覺得其他國家這麼好,因此想擁有他國國籍,那就放棄臺灣的國籍吧!不要再為難我們,也不要跟我們分享那有限的全民健保,好嗎?謝謝!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not a good time to talk about the re-emerging of emerging markets. We do see the falling of Brazil, Venezuela, Russia, Middle Asia nations, South Africa, North Africa and Middle East nations. Even Red China has its trouble. People do not expect the restructuring plan of Red China succeed. People do not expect other emerging markets re-emerging lately. People do not expect the US big corporations have great profit figures, especially those ones with lots connection with emerging markets. So we may go from here to nowhere.

  Maybe it is not a good time to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to reconnect their fortune with emerging markets. Maybe we do not see some great improvement of financial markets all around the world. Maybe it is time to hedge foreign exchange risk except the US dollar. After all those years, I still encourage American people not to worry about Red China too much. Life will find its way to survive, So will Red China. Even without the God's blessing, Red China will find its way out someday. Maybe not tomorrow, maybe not next year, maybe it may take a long time. But Red China will, someday.

  After QEs of both Red China and the US, we find that the US tries hard to reduce its government debt. However, we find that Red China wants to expand its influence all around the world further. Now the RMB has a larger share in the SDR, but the RMB still can't not be treated as free usable. That is the reason why Chinese corporations or Chinese people all convert their RMB to the US dollar lately. It shows the Fed system, backing the US dollar through the US government bond and interest payment, is more trustworthy by people from Red China than the RMB-issued system. People could use the US dollar to purchase oil, diamond and gold all around the world, but the RMB couldn't be used on those kind of things. Government shouldn't print money without any price paying. It is a steal from people.

  We do expect Red China will not collapse in the reg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authority, but the economy of Red China will eventually slow down or even show its weakness from those overinvestments. Those infrastructures couldn't find enough users to pay for the construction cost. Those overinvestments already create a lot of corporate debts in terms of RMB in Red China. Sooner or later, we may see many restructuring processes going on for those corporate debts or many bankruptcies of those corporations. Their balance sheets couldn't be balanced in many years because people in Red China could not afford those ones with higher price. People in Red China may talk about the higher usage rate of traditional railway. But we all know the higher rate is due to the subsidy of government. The living standard of Red China is still too low. The technology level of Red China is still far from the western nations or Japan. Super-speedy railway needs a lot of customers who could afford the higher price of ticket to balance the book. It is the reason why people do not expect the success of Red China revolution this time. Red China authority seems to forget the privat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Red China.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only hope for Red China to get its progress. Market mechanism is the only way to help the society getting away from wasteful overinvesting. Many super-speedy railroads rebuilt in Red China may have to be abolished someday if those ones could not generate enough revenue. The Red China authority doesn't have the ability to move this country with 5,000 years history to a new level but leaves a lot of unresolved debts to the nation lately.

  Of course, we may not see the collapse of Red China. We do realize the unemployment rate is what concerns. But we do see an even larger wealth discrepancy between the wealthy and the poor in Red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US or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It is a price to pay when Red China still think the socialism is good for the country, but it is not actually. Red China should use privatization as the way to modernize its own nation. Let the market price plays its role to resolve the allocation issue of resource. It is the only way to let Red China find a way out of its trouble. 

  Dear American people, we do see the Fed and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do a good job to reduce US government debt. It is a good sign even though the US may still need more than a decade to obtain the goal. But we do see American people try hard to help its own nation. Move on without turning back. Move on without pulling yourself back to those horrible things. Remember the victory belongs to the last man stands still between Red China and the US. I bet the US prevails because it has a free market mechanism. 

  Also, we expect US corporations may find their ways to reconnect with emerging markets on their own benefits. Everything is with a price. If those connections couldn't bring profits, who will do those kind of thing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西元2008年美國所引起的金融風暴後,在西元2012年時,又有一批總體經濟學界的學者將過往西元1935-1936年Irving Fisher所提出過的Chicago Plan拿出來討論,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總體金融體系,只是在西元1936年的當時,全球的金融市場沒有像今天如此複雜,也沒有這麼多金融工具可避險,套利和投機,當時的各國央行也沒這麼多政策工具可運用,光是歐元區與美國,目前可運用的總體金融調控政策工具已有好多種類,那可能是Irving Fisher所不曾想像過的。

  只是Chicago Plan的基本精神,是希望透過一個金融體系的建構,避免金融機構透過借貸所產生的過度信用與貨幣的創造與緊縮,所造成過度的景氣循環效果,在今天,不論是Basel III還是Dodd-Frank Act,其實已有不少關於針對金融機構信用創造的逆景氣循環機制(Counter-cyclical mechanism),比如針對金融機構要求其在持有較多風險性資產時必須有更多的資本準備,又或者要求金融機構將回存央行的金額與比重提高,抑或央行針對特定產業或地區進行選擇性的金融管制,甚至是要求金融機構發生風險與資本準備不足時,其發行利息較高的次順位債券必須等同於股權,可用來稀釋金融機構資本不足或透過將其轉變成為股權來降低負債,甚至是作為資本不足的沖銷準備,這些都是國際金融市場中主要金融機構所面對的要求,過往很多航空與依賴特定資產發展的企業都因為新的會計準則而在會計處理上有所改變,以後將越來越難見到營運租賃(operating lease)的會計計算情境,取而代之的是金融租賃(financial lease),所有相關企業都必須將過往透過租賃但實際是持有的資產負債表外資產,重新放進資產負債表中,資產負債表外的重大資產項目未來將不復見,或許這樣的情況能使得企業真實獲利得到展現,透過適當準則的要求來適當估算其所持有資產與負債的真實價值(當然這其中有好有壞,畢竟是風險性的投資,如果能夠早一點將利潤分給股東,自然是大家所期待,這也是當初operating lease的本意,只是因為企業過度採用,扭曲企業的價值,反倒使得這樣的美意,未來將會被迫消失),而這樣的走向想必也不是六七十年前的Irving Fisher在當初所能想見,更不是不太熟悉目前財務會計新發展的總體經濟學者所能想見,但卻是無比真實的大變化,而企業的價值估算,其實已經與過往大不相同,這也是目前很多人都在討論P/B這個數值是否已經隨著新財務會計準則的出現,該有非常不同的變動,過往市面上各企業關於的P/B值計算,是否在未來會隨著準則的實行,而與過往有很大的出入。

  Chicago Plan的基本操作準則是,希望透過由發行政府擔保的債務型態,來避免金融機構透過信用借貸方式所創造出來的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的交叉影響(intertwined liquidity and credit risks),透過適當的機制設計,將金融信用創造所產生的信用風險與其背後金融擔保資產的創造所面對的流動性風險兩種發展過程加以分離,使得相關金融監理機構能夠針對信用風險與流動性風險進行各別管理,金融擔保資產的創造,在Chicago Plan中,能夠與之後金融機構透過信用借貸所進行的信用創造過程各自進行,如此一來金融體系的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自此將能各自考量,而不會產生因為流動性不足造成信用風險,抑或是信用風險增加引發流動性風險的出現。

  甚至更有人以為美國近幾年的QEs與其相關的實作,正凸顯出Chicago Plan的運用,希望透過政府擔保的金融資產發行,來降低金融市場中流動性不足所可能引發的信用風險,以此作為美國金融體系重建的開端。

  回頭談Chicago Plan的計畫可能出現的問題,其實還是資訊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y)的議題-道德風險與逆選擇的問題,以及信用風險很難與流動性風險加以切割的議題,很多時候企業的蓬勃發展正是因為市場的流動性夠多,因此能夠很便宜的取得融資,在金融市場中當資金成本夠低,即便是風險高的事業還是可以生存,一旦企業站穩腳步,能夠透過事業體產生出足夠的現金流量,營運資金因此豐沛,信用風險也會因此越來越低,這也是美國QEs實施的原意,那就是透過流動性風險的降低,期望進一步降低企業所面對的信用風險與融資成本,只是如此一來,也可能使得長期未能有顯著獲利的殭屍企業得到長期的喘息機會,固然就業能夠維持,但是卻讓金融市場無法透過利率增加,來篩選出體質真正強勁的企業,有可能使得整體社會的資源被浪費掉,這也是美國近年來Fed必須升息的原因!這其中卻也透露出美國Fed升息,可能造成的幾個結果,首先,就是流動性的議題可能因為信用風險增加而出現,企業可能因為無法取得便宜融資,即便是長期看好的產業,還是會因為流動性不足而出現信用風險,因此造成黑字破產(資產大於負債,但是短期營運資金不足,因此出現破產);再者,信用風險的評估跟著企業發展的階段有所不同,不太賺錢的企業,有可能是因為目前景氣循環的階段,造成它不賺錢,一旦景氣循環邁入另一階段,這個企業就可能賺錢,因此使得這個企業在不同景氣循環階段當中所面對的信用風險不盡相同,這也使得信用風險這個指標無法在固定機制設計的Chicago Plan中被衡量與界定,企業所面臨的信用風險,會隨著金融與總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信用風險的變動是可以採用隨機過程(stochastic process),或者說是用幾個常用穩定態的隨機過程,來加以描述,但是信用風險所面對的外生風險因子,卻是很難量化,必須針對特定的情境各自考量,一般化的機制設計可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此時投資銀行,長期投資的資金或私募基金在此處就有它的重要角色,透過其長期投資來降低企業發展上所面臨到不同階段的信用風險變動是必然。只是回頭看,齊一性設計的Chicago Plan就必須是一個動態的調整機制,不斷增加或緊縮政府擔保債券的變化來調控金融市場的流動性,這個份額與金額的決定,其實必須透過市場機制來達成,有志之士固然能夠推演出增加或是緊縮的可能方向,但是金額還是需要由金融市場來決定,I. Fisher先生當初提出的金融機制,比較類似於由央行來主導金融體系的架構,但是在實務上,央行對於實際金融情況的掌握,過往還是透過指標來了解,有可能這些指標都是落後指標,領先指標的制定通常需要實際金融市場的試煉才可能出現,而且隨不同總體情境變動而有所不同,這樣的推論讓我們知道很多時候央行是無法在事前透過領先指標來即時調整貨幣政策的,這是過往Chicago Plan的不足之處,簡而言之,就是如果央行想採用QE的方法來進行金融市場的重建,可能會遇到金融市場缺乏一個動態自我調節的內生性機制來幫助Chicago Plan的執行。

  從上述的分析不難發現,Chicago Plan希望透過適當的信用創造機制與其背後擔保機制各自創造歷程,來確保金融市場的穩定,其實還是會遇到不同金融資產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難以分離老問題,因為市場中很多信用風險的起源正是源自於流動性的不足,而流動性的不足很多時候是因為投資者不願意將資金投入相關市場當中所造成,其背後擔憂的正是相關金融市場商品背後所面對的信用風險,而那正是Chicago Plan所面臨的問題,這也同樣是美國多次QEs之後,總有人以流動性堪憂為理由,不斷催促美國Fed再次進行QEs,只是特定市場流動性不足,很可能背後的原因是金融市場參與者因為各種風險的考量,而不再願意參與所造成,此時透過Fed不斷進行QEs,是否跟中國(大陸)不斷用公共建設來帶動經濟成長背後有著類似的矛盾-政府用自己的手去過度干預市場,至此其實已是很難再進一步去思索的難題!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Now we are facing the most jeopardized situation in the free world - an unsettled free market mechanism. In the free market, we know that people will buy a lot of narrow volatile financial products when facing fear. People will abandon any financial products with any possible large volatility when facing uncertainty. In the world of free market, we expect there is an mechanism helping us to tame down those uncertainty and embrace the chance of growth.

  I have to ask your pardon that I am a narrow volatility chaser. It is the reason why I expect the lower safer bond yield could bring lower cost for housing mortgage and other borrowing costs. BUT it may bring a disaster that the market loses faith on itself not to embrace the growth opportunity, especially when the world is facing the structural accomodation. Lately, we see the profit goes to the US affordable care (Obamacare). And we do expect the IT industries could against the wind and bring us some new big data applications. To connect all those appliances at home using IoT technology and facilities is a must-be evolution, but all thos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needs funding and investing.

  I hate to say the same thing could be approached by a big brother mechanism. Through the government's guideline, the industries could be funded and developed. But the overproduction and waste of resources could happen without proper market mechanism. It happens in the Eastern Asian and still goes on. But a free market mechanism may largely delay the development of necessary things - IoT and big data in the free world because of fear and uncertainty we face in stock markets.

  Dear American people, I have to urge you to embrace the change. It may bring you through some bumpy road. But if the market mechanism does any good to those evolutions, the result will be much better than a big brother guidance. It is a golden rule which always happens before. And it will still happen hereafter.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個很特別的年份,過往常愛開玩笑,喜歡用self-fulfilling prophesy這樣的說法,總愛說都還沒給prophesy,何來談怎麼去Self-fulfilling呢?有趣的是,過去從西元1988年之後,國內外多次的選舉評估,也不知道為什麼,總是像著了魔似地預測精準,恐怕有點變成全世界最長壽的章魚阿伯!這次當然...也不例外!

  不開玩笑,回頭談中國(大陸),大家都說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急速下降,搞了半天,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跟當初日本一樣藏私於民,外界評估日本私人與企業擁有的美元資產,大約是日本政府的三到四倍之多,簡單的說,藏私於民就是國家的外匯準備被有關係與能力的企業與個人透過各種方式換去,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急速下降的同時,我們同時見到幾個有趣的現象....

  (1)美國最大的FDI國家是中國(大陸),中國(大陸)近年來瘋狂地購買美國企業,最新的資訊是中國的山東海爾(Haier)購買了GE的廚房家庭設備,而且這次中國(大陸)的海爾跟當初中國吉利汽車一樣,讓GE的原班人馬繼續經營,大家都見到吉利汽車提供金援給Volvo之後,不但讓Volvo起死回生,還跨足過往BMW跟Benz擅長的車型,也跟Toyota短兵相接,Volvo在美國的銷售數量確實越來越高

  (2)中國(大陸)仍然是原物料的大進口國,因為高速鐵路還在建設,而中國(大陸)正準備幫印尼和東歐國家建新的高速鐵路

  (3)中國(大陸)境內企業債台高築,外界估計其規模可能高達24兆美元以上,只是這些債務如果都是以人民幣的形式存在,中國(大陸)最終還是會以印鈔和緩步解決的方式來進行,因此....

  (4)中國(大陸)企業原來發行近9,000億美元的美元債券,目前已經大幅下降到四到六千億美元的水準,可見過去一年半,中國(大陸)企業已經深知人民幣相對於美元會貶值所可能帶來的衝擊,因此瘋狂償還美元債務...

  (5)中國(大陸)在南海的人工島已經建好一條跑道,可以停靠大型運輸客機,而且正在建造第二條當中...

  (6)美國紐約與西部幾個大城市,不少高級飯店的持有者都是中國(大陸)企業,包含華爾道夫酒店...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o embrace the conflict between Red China and other nations is not a good strategy for Taiwan. I have to urge our best American friends not to push us too hard. We can't irritate Red China, Japan or the US. We can't hurt our friends in those countries.

  I have to urge the US to consider the reconnection plan with emerging markets. To replace the role of Red China plays if necessary. It can keep the world safe and sound. It is a have-to-be-that way. With deep feeling inside, I am a Chinese and also a Taiwanese. Both roles are given in this small island whose name is Taiwan.

  I realize how frustrated that the US military feels about the China South Sea issue.We don't support any further expansion of Red China in the China South Sea. People in Taiwan are against further conflict among any nations and Red China. The only thing we should do is to ask all sides show their self-constrain.

  Red China needs to develop its own nation. So does Taiwan. People in Taiwan need a lot of friends all around the world, especially American friends. The US needs other strategies to deal with the issue of Red China's South China Sea. Taiwan could not afford to provoke any friend. We need all kind of friends to help us and let us have ability to feed our own people.

  It is the reason why the US should reconnect the US with emerging market nations as soon as possible, especially at the moment of strong US dollar these days. For a better US and a better world, American people have to think it hard than anything else.

  To be or not to be! May God bless us.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陪著您走完這條總統大選之路,其實是辛苦的,只是得告知您的是,為了您這次大選,很多人都得罪K黨前任朱主席(因為他剛辭職,所以用前主席稱呼)以及他一票美國的好朋友,特別是跨海到台灣,本來要在選前幫他助陣的的共和黨人士(其中包含政界和軍界退休將領們)都因為....而沒有在電視上特別露臉,選後得請您幫忙,在這些人還沒回美國之前,麻煩您在做關於國家重大決策前,先做一件事情,那就是請這些人吃飯,跟這些人先聊一聊,了解一下大家的情緒,或許他們剛見到台灣政治上的大屠殺,原諒用這樣的字眼,但是能跟您說的只有...這些!政黨輪替,來來去去,大家必須習慣,這些在美國是常見的!

  為了您這次大選,全世界都在幫您,包含對岸在內,才能震嚇這些人不多說話您一直覺得四年前,大家(包含個人)都欠您一個公道,今天將公道還給您,從此兩不相欠,謝謝。

  只是您得了解到,全世界已經進入非常危險的情境當中,那可能不是您幕僚與其他人所能了解,但是全球金融市場進入非常恐慌的時候,未來您遇到的挑戰,絕對超越您的想像,彭總裁只能幫忙穩住外匯準備,但是國內金融與經濟的變化,他是沒有辦法的。您未來遇到的幾個可能挑戰

  (1)臺灣的股市在您上任之前急速下跌,而且這樣的情況會持續到您接手,至於底部是多少,坦白說不知道

  (2)中國金融市場出現巨變,至於是怎樣的變動,坦白說不知道

  (3)美國與歐洲股市進入熊市,油價的下跌固然是變化的原因,但是股價過高以及其他經濟因素也都轉壞,因此會如何持續變化,坦白說不知道

  (4)新興市場各國外匯準備急速流失,以及各國經濟成長率凍結已經持續一年之久,未來如何繼續惡化,坦白說不知道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It is time to reconnect the US with those emerging markets and take the control right back from Red China. I hate to say that, especially in the time we have our presidential election tomorrow. Today is Jan 15,2015 when I write this stuff.

  Red China collapses in 2014. The reason why it can last so long without getting people noticed is because the US used too many QEs before. The Red China accumulates too much greenback. you can imagine a dying man with a lot of money around, what will this man do? He may spend all the money he earns before gets buried. The same thing goes to Red China these days.

  Red China already loses more than 1.5 trillion US dollars from June 2014 to the end of 2015. It is a conservative estimate. You know the Russia once had more than 524 billion  dollars as it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Now the number is around 368 billion US dollars. The Malaysia has no more than 90 billion US dollars lately. The shrinking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goes from Brazil, Mexico, South Asian countries, South Korea and other emerging markets. So is the Red China. Wealthy people in Asian countries move th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 from sovereigns to their own accounts. So does Russia.

  I know lately the stock market comovement between Red China and the US is large. But it can't hide the truth that Red China and the US face different situations. Red China does creates more than sixty million jobs from 2008 as they claim. The US creates more than 13.2 million jobs from 2008. That is truth. But the living standard of Red China is much lower compared with the US (around eight or nine to one). People may judge the thing in terms of the US dollar. Iis a false idea because we just see the RMB collapses lately. The falling RMB will make the purchasing power even worse.

  Nobody knows where the bottom of the RMB is in terms of the US dollar. The reason that Red China still let people feel OK because it prints even more RMB in its own country. The Red China authority uses the money illusion to make people feel comfortable. We all knows that the new economy is booming in Red China. The e-commerce is a hot issue in Red China because it provides a lot of jobs to people and it makes Chinese people busy. But we also knows that more than 50% e-commerce related corporations in Red China do not get their balance sheets out of red. So experts know that Red China still collapses in its own way we couldn't imagine. People in Red hina think they are wealthy because they have a lot of greenback before. If Red China doesn't find a way to have more greenback, they may use all out someday.

  It is time to disconnect the US stock market with the market movement of Red China. It is a false alarm because Red China is collapsing but the US is recovering from the old trauma lately. Red China still needs commodities, but the US doesn't. Red China and the US are in different moons.

  It is also the reason why people in Hong Kong are panic. There is a rumor saying that the Red China authority won't protect Hong Kong from the hard hit of financial storm this time. Because too many Chinese corporations in Red China uses Hong Kong as a base to hide their wealth and exchange their RMBs into the US dollars. It is the reason why Red China loses so much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which irritates the Beijing authority lately.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天下無不散的宴席,慢慢到了退場的時候。隨著選舉的接近尾聲,依照過往選舉的慣例,會將寫給您的這些文章封存起來,慢慢地這些支持您的人...也得開始退場...過日子,希望您要努力遵守您在選舉中對於大家的承諾,做一個好領導,讓大家真正的幸福快樂。國家危難當前,也不是很好多說甚麼,但這是我們的國家,總還是...不多說,請您要多努力,多加油,讓國家真正走向另一個階段,做好國家的轉型,那都是必要也必須的,最重要的是,要記得這一切的轉型與改變可能伴隨著很多的眼淚與痛苦,那些都是必經的過程,要加油!

  財務金融與經濟的相關理論,在這十多年當中,因著歐美的金融風暴與新興市場各國金融環境的巨變,其實很多過往大家的以為,都已經遭受嚴重的質疑,很多過往認知到的事實與數據都已經不盡正確,新的實證與邏輯演繹,是財務金融的相關研究者,必須很仔細去推敲與探索的,過往重要的考量因素,今天或許已不是,同樣地,過往不以為重要的因子,今天反倒重要。

  知道主席正忙著進行最後的衝刺,只是目前國際的情勢詭譎多變,金融環境的變化,確實不是亞洲各國能夠單獨轉變,以中國大陸的人民幣匯率為例,已經不是中國大陸共產黨的領導一人說了算,中國大陸的人民幣擁有更大的SDR之後,其實中國的人民幣已經不再是由中國一個國家來決定,這是完全合於國際的事實。其實日幣與英鎊,也都不再由日本與英國說了算,當然因為這些國家規模比較小,或者政府還有些許影響力,外加這些國家的債務也都很高,既然是國際貨幣,自然地政府的債務也隨之國際化,國際債權人如果擔心貨幣貶值太多影響自身權益,也必須出來幫忙捍衛一下其貨幣的購買能力。反觀中國大陸政府人民幣計價的債務尚未國際化,如今又遇到想貶值卻無法貶值的窘境,中國在這兩年(2014-2015)當中已經流失掉超過一兆五千億美元的外匯準備(3.99 + 0.6 + 0.3 - 3.33 = 1.52),因此中國必須吸引更多的FDI,才能平衡掉百姓能用相對於過往較少量人民幣來換相同美元的情境,因為百姓全世界到處花錢,自然容易坐吃山空,可預見的是,中國的人民幣匯率的國際化與相關改革,在未來幾年絕對是被國際各國逼著要進行的。從這裡也能見到,臺灣不能再過度依賴中國大陸,因為中國大陸未來幾年可能是金融風暴的可能發生地,也可能是金融風暴的起源地,如何維持中國的平穩發展,其實是中國領導者一個很大的議題,中國必須發展有高附加價值的服務產業,也必須透過這些企業來產生相當多的就業機會,那是必經之路,而且這些企業也必須在股市中掛牌交易,只有持續這樣的動作,才可能將這些盈餘與收益與全中國百姓分享。

  再看一下南韓的情境,南韓的金融機構,相當多是由美國金融機構在西元1997年時發生亞洲金融風暴後所持有,因此南韓在金融交易與匯率變動上面,向來是亞洲最有彈性的,也因此去年當三星,海力士與Kia等企業的大量生產與外銷不力,南韓國內產生出非常大的通貨緊縮時,南韓必須透過匯率的巨貶來提高自身的通貨膨脹率,只是如此一來,南韓的退休族就飽受購買力大幅下降的情況,很多南韓的長者都面臨到不得不結束自身生命的窘境,南韓年長者的自殺率在亞洲是偏高的

  跟蔡主席在選舉倒數計時前談這些,其實是希望蔡主席知道,臺灣這個國家的命運,不盡然完全操之在自己的手裡,還是必須配合國際情勢的變化,在很多政治與經濟策略上保持彈性,絕對不要將很多事情說死,必須跟著國際的變化而有所因應,才能保障臺灣老百姓的幸福,而跟中國的關係,自然不能像K黨一般過於順服,必須保持彈性,透過溝通讓兩岸都能有利可圖,而且是大家共享其利,而不是單方面的獲利大增,另一方的勞逸不均。

  今年,全球新興市場的變化劇烈,很多國家的購買力都大減,而中國的問題尤其多,中國也見到俄羅斯的外匯準備近年來下降不少,由5,240億美元的外匯準備,一路下滑到3,680億美元而已,其實俄羅斯也不是沒有匯率貶值,但終究無法抵擋資金外流的窘境,不只是俄羅斯是如此,印尼的外匯準備也只剩千億,而馬來西亞的外匯準備只剩不到九百億美元,南亞諸國的外匯準備也都有顯著減少,臺灣因為是國際資金的避風港,相對上問題小,當然可能也是因為特定人士早在去年六七月就已經跟本地央行示警,這或許也得感謝一下特定人,但是如何讓臺灣能夠經濟成長與就業提升,甚至是薪資增長,企業蓬勃發展,其實都是新政府未來的挑戰。

  另外,今年也是美國總統的大選年,依照慣例,兩黨輪替,今年本來應該要換共和黨來執政,只是美國的共和黨至今找不到合適的人選,很多人都知道共和黨與美國軍方的關係密切,因此在軍事上面相當信任軍事將領的建議,反觀美國民主黨的總統,其實並不會完全照著美國軍方將領的建議全盤接受,因此如果今年是共和黨當選總統,未來兩岸的關係會非常微妙,有趣的是這幾年出來講話的美國軍方領袖多偏向共和黨,此處反倒透露出很耐人尋味的味道,因為共和黨是不希望中國在南沙建立基地與填海的,但是這些人這幾天在台北卻又反常地說了一些不太適合說的事情!有趣的是共和黨的商人,因為想賺錢,向來主張在經濟上跟中國大陸盡量靠近,如果是共和黨當選,可想而知的是美國軍方可能對南沙會更強硬,但是共和黨的商人卻會施壓美國國會對中國更友善,這是非常弔詭的局面,或許該說,那也是臺灣未來可能面對到的情境。反觀如果是美國民主黨當選,那情況就不盡相同,因為美國民主黨相對於美國軍方,向來對中國是比較友善,只是如此一來,共和黨的國會可能會對中國更加強硬,反正民主黨治國,能讓美國人少賺一點錢就能凸顯民主黨的無能,於是這些想法,關於各種經濟與政治的處理,都會落實在未來美國與臺灣和中國大陸間,而這一切都是臺灣未來必須面對的大挑戰。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國有句老話-良藥苦口,中國大陸發展到今天,其實是不太理想的,因為中國大陸還是沒有法治民主,沒有民主不見得不好,但是政府裡面得有非常多的能人,才能不透過民主爭論與討論的方式來做決策,外加西方式的民主很花錢,只是中國境內有能人嗎?沒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法治,其實是更不理想的,那代表很多商業上的仲裁,可能對於投資中國的海外投資者都是不利的。

  中國的股市真的不能救,如果要發展特定產業,透過銀行的注資即可,中國股市特定大型公司的本益比雖然相對於國際股市並不貴,但近年來,中國大陸的改革方向似乎有些偏差,中國必須進行企業私有化的改革,讓願意花錢與願意花精神管理企業的有能力者,進入企業經營,才能有創新與管理,中國很抗拒西方銀行持有金融機構股權超過百分之二十,這個想法是不對的,中國必須透過接納西方在中國持有百分之百股份的銀行,透過跟中國諸多國有銀行的相互競爭,才可能讓中國的銀行部門真正轉型與改變,中國必須開放西方的金融機構在中國進行更深入的發展,這已是人民幣國際化的必經之路,讓外商在中國有百分之百持股或有影響力持股的金融機構,透過跟中國金融機構競爭,讓中國百姓享受更好的金融服務品質,已是中國必須面對的未來,在臺灣,政府部門很努力讓外商投資臺灣都能夠賺到錢,也很重視外商的意見,連課稅都是外商繳的比本地少,外商金融機構投資臺灣,繳交的稅率是比較少的,過往政府很多的稅負都不敢跟外商收,因為要讓外商賺到錢。

  中國的金融機構絕對不是笨蛋,中國必須放手讓股市自我調節,鎔斷機制此時並不適用,中國境內很多高股價的股票本益比早就超過百倍,下跌是常態,很多國有企業的本益比偏低是因為市場覺得這些企業賺不到錢,唯今之計,只能借助有能力的人來經營企業,中國必須放棄由共產黨經營企業的觀念,改由真正懂得經營管理的人來管理企業,這是中國必須走的道路。

  中國大陸如果希望發展特定產業,除了國家出錢出力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有人才與知識,但是中國近年來一味大量投資於特定產業,也沒考量到是否會造成產能過剩,這些擔憂都無法透過股票市場的市場機制加以反映,試問那中國的股票市場功能在那裡?市場參與者本來就該有投機跟套利者,中國的金融管理機構有何權利指責別人投機?股票市場有漲有跌,中國大陸必須學習漲跌是金融市場自身的反應,中國可以努力保護農民跟工人的每年薪資都能有所增長,中國也可以努力讓從軍隊中退伍下來的軍人能夠重新融入社會,那都可以透過國家的機制來保障與進行,但是金融市場中如果沒有短期的投機者與套利者,很難幫助長期投資者在市場中存活,因為金融市場會沒有流動性,也很難會有很好的市場機制成形,那對長遠的中國金融市場發展是不利的!

  中國必須習慣金融市場的起伏,將注意力放在金融市場能否提供企業適當的融資,以及金融市場能否讓企業的特定發展計畫的融資成本降低,那才是中國金融金融監理機構該注意的,股市有漲有跌,跌多自然有人會買進,漲多自然有人會賣出,過度關注股票市場反而使得市場無法正常發展,那不是中國該留心的地方,中國該留心的是百姓的生活,薪水有無增加,通貨膨脹會不會太高,有無新產業出現幫助人民就業,那才該是焦點,股市大漲大跌,只要不影響企業籌資與融資,其實都不該過度干預,中國必須讓股市有自身的交易機制出現,那是無可避免的過程,因為中國到今天都沒有幾個真正重要的金融機構,能夠針對中國股市有非常大的影響力,透過報告的發布引起眾人的注意,並且引發跟風,中國的股市經常是少數人透過融資槓桿的影響,那都是不正常的,因此中國該大力發展金融交易機構,而且透過彼此之間的競合,引起全世界的注意,透過詳細的金融市場與企業研究和良善的公司治理,才可能讓中國股市慢慢成長,那才是中國該做的。

  中國的匯率相對於美元是應該貶值的,因為中國畢竟持有的美元公債或是準政府機構債券的金額有限,雖然高達一兆五千億到兩兆美元左右的規模,但是中國有十四億人,其實這樣的金額是不足的,中國要發展經濟,終究需要美元,因此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終究必須貶值,才可能反映出真實的經濟情況,當然如此一來,全球投資者是會受傷,但那只是短期,只要中國持續經濟增長,投資人長期的投資還是可能獲利,這是必經的道路。根據中國自身公布直到去年2015年十一月的資料,中國在去年年初的外匯準備是三兆九千億美元,而中國到去年2015年十一月賺進五千五百億美元的淨收入,而到去年十一月中國的外匯準備數據是三兆四千億美元,以此估算3.9 + 5.5 - 3.4 = 1.05,中國去年(2015年)從一月份到十一月間,總共損失掉一兆零五百億美元的外匯準備,那是一個非常驚人的數據,如今中國必須放手讓人民幣貶值,貶值到哪裡其實沒有人知道,但那是中國目前的必經之路,當然可以採用緩慢貶值,但那樣的代價就是美元資產的慢慢流失,也可以放手一次貶足,但該貶到哪裡沒人知道,是否先試水溫?或者直接請教我們台灣的彭總裁,取經如何保護自身的外匯準備?這些都是中國必須學習的道路。

  最後,希望習主席真的不要為難中國境內的人權律師,有的人願意出來替中國百姓追豆腐渣工程是好事,中國的法治需要被建立,那是新一代的中國領導人必須學習的地方,放手讓中國的法治真正落實,才可能有健全的金融市場,因為很多金融糾紛都需要健全的法治為依靠,或許台灣並沒有權利說這個,因為台灣也沒有很健全的法治。只是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從西元2014年六月的最高3.99兆美元一路下跌到西元2015年年底的3.33兆美元,外加去年(2015)一年中國大陸至少賺進6,000億美元的收益,中國大陸在一年半之間外匯準備最少少掉1.22兆美元(3.99 + 0.6 - 3.33 = 1.22,這裡不包含西元2014年六月到2014年12月底中國從海外淨賺得的收益,至少也要再多2000到3000億美元,那數據應該是1.52兆美元),這是多麼驚人的數據!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對於香港近來的發展,其實很多人都很憂慮,特別是身為炎黃子孫,對於紅色中國未來的發展,真的非常擔心。怎麼辦?中國選擇一個在觀念上,跟毛澤東先生很類似的人,而習主席近來給人的感覺,一點都不像是一個能夠帶領中國走向進步開放與自由繁榮國度的人,反倒像是古早中國帝制時代裡的君主,對於所有的人展開文字獄的行動。

  中國需要進步,自然需要面對自己的過往,閱讀中國,閱讀關於中國政治人物,不論是目前還是現在,都是必要的,中國地方政府的小官員,閱讀跟中國自身有關文革,六四,甚至是目前檯面上政治人物的種種,其實這在臺灣,在美國,在西歐,都是非常普遍與常見的情況,也是鑑古知今的必須!很多時候,在位者不見得喜歡別人討論自己的私事,但在臺灣,小蔣時代的誹聞,包含小蔣曾經追求過一個很會唱戲的,但那個唱戲的最後選擇嫁給別人,小蔣要求這對夫婦住在金山,一輩子不相見,以及小蔣先生曾有過的婚外情與私生子,這些在過往臺灣,大家都已經傳得沸沸揚揚,但也不見哪個人鋃鐺入獄。

  中國要能夠進步,必須在觀念上進步,必須要能夠有更大的胸襟以中國的進步發展為己任,拚著命去發展中國的經濟,中國經濟的問題很多,空氣污染,工人下崗,經濟轉換,甚至是近來中國一直希望發展與非洲大陸諸國進行能源合作與經濟合作,一帶一路,與東協合作的問題,甚至是與美國合作。這些問題,才是目前中國政府該努力去思索與改進的,中國當然不能有空污,中國當然必須發展出一些新的行業類別,而那些行業類別是美國與歐洲過往都沒有的,比如專門有人種樹,比如專門有人進行空氣汙染防制,比如專門有人進行城市的綠化與環保化,比如新馬路的建設能夠採用容水性高吸水性高的工法,使得城市的水資源循環能夠更順暢,甚至是中國缺飲用水與缺電的問題,這些問題,都需要中國中央政府與中國地方政府不斷溝通討論,看看如何透過市場經濟的力量,透過創造新就業的力量,讓百姓能夠有工作,讓中國的城市能夠更環保與更進步。

  中國的領導者,不該以個人私事是否為外人撰述為焦點,因為中國領導人的功過,只能下台交棒後論定,胡錦濤前主席身邊都是些後來被認定可能危及中國中央政權者,但是胡前主席願意放下身段與地方溝通,以百姓的生活改變為依歸,努力在最後的任期,鼓勵企業必須提撥員工退休,鼓勵企業必須替員工加薪,鼓勵中國的農民工在家附近工作,這些都是中國的改變,也是中國今天能夠有很多儲蓄與購買力的原因。

  甚至中國前任的政府,允許中國國企採用比較開放的經營態度,願意放手讓中國國企自己運作,固然還是難掩貪汙腐敗的現象,但是企業經營需要的是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的相關衡量指標,而非中國共產黨的治理,需要的是股份制中股東的多所要求,需要的是藉由金融市場與資本市場的共同監理,讓中國國企慢慢走向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管理機制,而非走回頭路,採用中國共產黨的監督,結黨難免營私,如果如此,共產黨員介入國企經營管理,反倒破壞企業自身董事會的監理機制,反倒破壞企業自身該有的內稽內控機制,企業必須遵循一些放諸四海皆準的管理機制,企業才能走向進步,這些都是習主席一直忽略的地方。

 中國,只能往前進,不能向後退,讓大家了解一些自身的私事,其實是沒甚麼關係的,畢竟下台交棒時,眾人對於中國領導人的論斷,絕對不會是這個領導人是不是有同性戀的傾向,還是這個領導人結過幾次婚有幾個小孩,而是這個領導者在任時,中國的經濟成長如何,中國的企業是否真的走向國際化,中國是否真正開放到讓人們相信人民幣(RMB)是一個國際通用的貨幣,中國的經濟前景是否因為持續不斷地改革開放而繼續往前走,中國的未來是否走向人們更自由,更相信中國的未來會更好。

  習主席,如果只是專注於兒女私情是否被討論,那就失去一個身為中國領導者的高度與風範,中國百姓期望的是一個有遠見,能夠帶領中國走向世界,甚至有一天,當美國討論到甚麼時,能說中國一直都是美國在某些方面的效法對象。那才是習主席該做的!針對某些私事過度放大解讀,對中國的未來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習主席該放寬心,美國與歐洲很多領導人的私事,透過媒體的報導與擴大,或許大多都不是真實的,但卻可以讓一部分中國的百姓,透過書籍的出版,透過更方面的交流,而有一份工作與生活,如果是這樣的,這些人可能因此能夠稍微賺一點錢活下去,身為中國領導者的習主席,應該對這樣的情況感到寬慰,因為習主席等於直接幫助這些人有份工作

  習主席或許不知道,美國現任還在位的總統歐巴馬先生,他被認為是美國二十多年以來最偉大的總統,原因在於這個總統會選擇一批能幹的人幫忙治理國家,而且他總是會做對全民有利的抉擇,當大家叫這個總統閉嘴幹活的時候,這個總統就鼻子摸摸,閉嘴幹活,這就是這個總統偉大的地方,因為這個總統是以全民的福祉為念。試問習主席,當大家叫您改變一下,讓未來的中國更好時,您是自以為擇善固執,還是自以為正義有理?如果有一天,您最信任的人叫您閉嘴幹活,您會閉嘴幹活嗎?或許這就是現今中國領導人跟美國領導者的最大不同吧!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現在的臺灣,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百姓月薪不超過四萬者,多達四百五十萬人以上,這幾天大家提供的數據是全台就業人數大約一千一百多萬人,但是到底多少是領固定薪水的???可能還是沒超過一千萬吧!!最慘的是臺北市房地產的價格,每坪平均高達六十萬元以上,以月薪四萬元計算,一個人的年薪買不到一坪。這是甚麼社會?這是甚麼國家?百姓其實並不貪圖月薪要高到多少,只希望一個安居樂業的窩,如果今年臺北市每坪平均二十萬,其實一個月薪四萬元的上班族,買一個全部二十坪的房子,一百個月的月薪就足夠,一百個月也不過八九年的光景,這是大家還可以接受的,但是今天早已不如此。試問是誰讓臺北市的房價從其執政前的每坪三十萬左右,一直到今天每坪六十多萬?房價才不過八年,已經上漲一倍以上,而薪資扣掉通貨膨脹,其實是倒退到十六年以前的水準,試問這是甚麼樣的政府,竟然放任在政府裡面做事情的人,一起炒房??!!!這個國家沒有進步,是大家都知道的,年輕人的失業問題,已經從十多年前技術學院或科技大學的學生,畢業後將近六七成找不到工作,到今天惡化成連臺政清交的畢業生,都有將近三四成的失業,甚至碩博士失業的比重更高,是甚麼樣的政府,讓臺灣這麼敗壞??很多時候,光是期待讓中年失業的人有工作,都已經是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我們也都知道這幾年中年失業的人,大多能找到的工作不是薪資更低,就是全職變成兼差,或者是真的找不到工作,試問這是甚麼樣的政府,讓臺灣百姓這麼悽慘??

  馬政府一直跟我們說兩岸關係多麼和緩,但是我們一直跟馬政府說,那個並不是我們在乎的,畢竟臺灣百姓都很善良如果不是對岸太過分為何兩岸關係不好?台灣百姓對中國大陸四川地震出錢出力,為何兩岸關係不好?馬政府一天到晚威嚇臺灣百姓,卻不問問自己做了甚麼,真的很讓人失望與搖頭!!更何況當全臺灣都是窮人時,內需不振,外銷也不好,對岸根本不會在乎,他們來這裡也賺不到錢,誰會在乎兩邊關係多和緩,那時的臺灣根本沒有甚麼利可圖,今天馬政府就是讓臺灣越來越無利可圖,試問兩岸關係多和緩又如何?我們在乎的是臺灣百姓薪水增加,我們在乎的是臺灣百姓能夠安居樂業,人人只要有心,拚著命工作,都能有房子可住,都能有很快樂的生活,都不是房奴,也不會有一天到晚被威嚇工作不保的情境,但今天馬政府給我們的,就是一個大家都變成房奴,大家都擔心明天工作不保,大家都害怕生活越來越困難。今天的臺灣,是一個苦難的臺灣,是一個讓人很傷心的臺灣!!

  真心期待蔡主席,要有勇氣跟百姓說,這樣的情境真的不能再下去,也真心期待蔡主席,有勇氣跟您的競爭對手說,不要再花時間討論沒有意義的事情,因為很多事情要面對到才能解決,根本不必要回答假設性的無聊問題,倒是要好好問問您的對手,為何會做出臺北市或高雄市都不會做出的決策??因為八仙樂園就是在臺北市借不到場地之後,才會去新北市借場地的!!又或者這個市長根本不知道有此決策在當時需要決斷??!!這裡面透露出來的是,您競爭對手的決策品質與決策過程的粗糙,這裡面透露出來的是您的競爭對手總是追求速成的決策與執行。

  桃園市的棒球場,被認為是設備非常不好維修不易的棒球場,不知該如何說的是,這個棒球場連停車場都沒有,而且這個棒球場的本壘是面對太陽的,很多了解棒球運動的人都知道,這個場地只能在陰天的時候,才可以在中午比賽,很多人都知道,在大太陽下的中午比賽時,打擊球隊的打擊率會變得非常不好,因為抬頭見到的是大太陽,這就是您競爭對手值得驕傲的政績,這就是您的競爭對手求好求快的決策與執行。

  馬先生似乎忘記他帶給臺灣甚麼樣的苦難,房價的事就不說,餿水油的事情該談談,跟王先生互槓的事情也可以提一提,一天到晚自吹自擂跟對岸關係多好,但是對岸對臺灣予取予求,他們也知道臺灣去的都是買辦,還是他們提醒我們,這些來中國(大陸)要利益的臺灣人,都將利益放在自己口袋中,臺灣人民真的是白癡嗎?

  馬先生似乎忘記當初多少人支持他,是希望將臺灣帶向富強的國家,但是今天民生凋敝,臺灣百姓除了困苦之外,在馬執政這幾年,吃過餿水油,吃過一大堆有問題的食物,有過很多莫名的苦痛,連股票市場都被馬先生搞得一蹋糊塗,這是我們要的政府嗎?最重要的是,馬先生跟其團隊成員,累積銀行存款的累積存款,炒房的炒房,做其他兩岸交流生意賺錢的賺錢,大家都是荷包滿滿,但是百姓的苦難卻是每天在增加,試問,這是我們要的臺灣嗎?

  真的不知道該再說甚麼!!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不知道蔡主席知不知道,寫這麼多信給您,有點累。這兩天全臺灣最重要的新聞,除了總統電視政見會之外,最重要的是臺北市的柯胖虎市長,明天跨年要唱歌,而且今年沒有發耳塞給市政府附近的鄰里??難不成小朋友們,要遭殃??!!

  今天看了政見發表會,覺得朱先生也不是沒做事,只是不太知道為什麼沒有阻止八仙樂園的災難?說來有點讓人難過。不過您一直以來,腦袋是最清楚的,宋先生確實跟社會有點脫節,但總還是比朱先生腦袋清楚,能夠感受到宋先生想替社會服務的熱誠。另外想提醒您的是,您的副手也有點跟社會脫節,可能是因為長期待在學界的關係,關於您的理念,可能您得多跟跟他溝通。

  國家的預算有限,很多時候需要通盤的溝通,很多縣市的債務都已經破表,政府該如何統籌,聯繫各縣市一起來遵守財政紀律,確實是難事。溝通是好辦法,但朱市長說的也是,不能只是一直溝通,短期得完成的,還是得很快有共識,異中求同是比較好,但是如果過於追求共識,確實可能傷害施政品質,但是違背民意的事情,還是不能做,這些都需要您跟您的團隊多費心。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今天2015/12/27,很高興聽到您在電視辯論會中談到兩岸與國家發展的策略,這也是過往很多有志之士,一直都在批評馬政府的地方,連李老先生的愛徒劉泰英先生都總愛說,馬政府在幫助企業轉型跟幫忙企業融資與投資上面,做的太少也不足,而且馬政府一直以為過往劉先生幫李老先生的做法是浪費國家資源,別忘記,華碩是劉先生幫忙上市的,而宏碁是李老先生任內拚著老命救起來的,雖然後來又出現危機....。 

  很清楚地,國家這幾年在馬政府的主政下,並沒有拚著老命幫助企業轉型跟升級,憑著這些中小企業的能力有限,企業能做的只有降低成本,而非技術升級,這是過往馬政府做的最不好的,很高興蔡主席您將這個部分點出來,另一個值得高興的地方是,您以為加入TPP之後,並不擔心美國強行要求國人購買美國豬肉與動物內臟,反倒是回過頭,要求國內的食安規範要更嚴格,讓所有的農動產品的生產地都有標示,運送與生產的所有標示都清楚,如此一來,即便是開放美國豬肉進口,國人也不敢購買,而且最重要的是要避免進口大盤商的化整為零,將有問題的牛豬肉,透過新包裝與假造包裝流入市面,危害國人健康,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做法。從此處延伸,其實骨子裡面,您似乎也隱約贊成,即便兩岸通過K黨版本的貨貿與服貿,政府能做的就是讓所有的資訊透明,國人不但不見得會參與其中,反倒是讓它通過只是讓中國大陸了解到全臺灣百姓的善意,但不見得有利可圖,因為臺灣的百姓可能不太敢參與,這是很重要的做法與觀點,也是過往個人一直以來的主張,那就是通過但不鼓勵百姓,卻需要讓所有的資訊透明,通過但卻透過更多國內的討論,讓百姓知道過來可能的結果與後果是甚麼,然後由百姓自行決定該怎麼做,這也是跟中國大陸往來可能的不得不!!

  必須很難過的說,大家總說中國大陸這幾年經濟發展多好,只是很多人都忽略一些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中國大陸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國家大量運用基因改造種子的國家,基因改造食品,多年來是連歐盟各國都深感害怕的,只是為了產量,中國大陸處處能見到基因改造的種子與相關栽種,中國大陸的農產品,早就採用基因改造種子多年,中國需要餵養十四億以上的人,必須採用不太受病蟲害影響的種子,以產出足夠的食物供給中國人民使用,這些東西,只要去中國大陸旅遊或是經商的人早就吃進肚子裡面十多年,實在不知道國內政治人物敢不敢拿這些出來說嘴??另外很多人質疑,一旦為了加入TPP,或許會面對不得不開放美國相關產品進口,其實只要仿效日韓的底線即可,也或許只能如此;當然還是有人以為如果開放,價格低的農畜牧產品終究有人買,因為貧窮的人終究需要食物,很難避免他們選擇相關產品食用,這都是可以理解的,所以政府該做的就是改善大家的生活,讓大家不會去買才好。

  另外,關於這些無良的臺商們,過往頂新是一家在臺灣活不下去的企業,只好去中國發展,卻不知道為什麼回臺灣被當成寶,結果它拿很多人民幣回來,換了不少豪宅跟其他,搞了半天是全民受害,對台灣百姓來說,這也是可悲的情境,只能說台灣百姓真的太善良!早期很多去中國的臺商,其實都是因為在臺灣活不下去才去的,實在不知道為什麼回臺被當成寶?這些人,過往在中國能賺到錢,也是因為當時中國低廉的工資,透過剝削中國百姓才累積出人民幣計價的所謂財富,也沒甚麼值得驕傲的。

  回頭談論中國近年的發展,中國大陸應該要知道累積出這麼多的外匯準備,都是中國大陸百姓賺的辛苦錢,但中國大陸的政府卻對於今年外匯準備從三兆九千多億美元一路下跌這件事情始終提不出對策,中國大陸今年流失掉的外匯準備大抵已經高達七千億到一兆(一萬億)美元的規模,試問中國大陸政府做了什麼?那是全中國百姓的錢。中國大陸政府做了甚麼?其實不多!或許這也是清華紫光急著去全世界收購能夠產生出美元收益企業的理由,一方面是減少中國大陸必須支付高額的美元來購買這些產品,另一方面希望能夠透過收購這些企業所產生的美元收益,補足中國大陸這幾年流失的美元外匯準備;在可預見的未來,中國大陸只會持續收購有很多美元收益的企業,可想而知,中國大陸勢必更努力收購美國內需型的企業,以獲取更多的美元收益,進一步補強美元外匯儲備。另一方面,中國仿效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馬歇爾計畫,透過幫助歐洲與中亞和東南亞諸國的基礎建設,讓自身的人民幣能夠擴及這些國家,透過這些國家廣泛使用人民幣,來擴展人民幣的國際化,這是很清楚的戰略,這個戰略也是企圖擺脫美元計價與美元經濟的一個重要戰略,因此中國大陸積極參與歐洲各國政府債券的收購,以及各國的基礎建設,英國的核電廠,德國的高速公路,東歐國家的高速鐵路,東南亞的高速鐵路,非洲各國與伊拉克的石油探勘與開採,非洲各國的基礎建設以及中亞各國的基礎建設,都能見到中國的身影,這是中國未來持續發展的經濟戰略與目標。

  蔡主席,該用夠寬廣的胸襟,接受中國大陸持續增長的事實,以及中國大陸或許有一天會成為世界第一大的經濟體,那都是可能的事情,也是無可避免的事實。只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參與,並且發展出如何獲取符合臺灣全體利益的目標與方向,其實這是馬政府始終未能完成與未能完善思考的施政重點。關於這些,才是國人該細細思考的未來發展主軸。

  另外,在辯論後的記者會中,又聽到有人說要擴大稅基,其實這批人所謂的擴大稅基,指的就是要多課徵窮人們稅負,窮人們連吃飯錢都不太夠,試問政府為何還要課這些人的稅?這是甚麼樣可怕的政府,這是甚麼樣可怕的思維?!這樣的思維,就像是跟月退領不到兩萬元的軍公公教退休族說,要砍福利跟十八趴就大家一起砍,不要只砍我們這些月領五六萬甚至是十幾萬的人,這樣的說法是非常可怕與惡質的,因為當初的十八趴,本來就只限定照顧月退俸不足的人!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給主席這一系列的信,主要是希望主席必須瞭解臺灣為什麼這幾年病的不輕,為什麼這幾年臺灣的經濟發展是如此不順利的,以及為什麼臺灣過往能夠成功推動的政策,今天都已經不太管用,原因無他,因為馬政府的方向施政動機的。

  馬政府的核心目標一直都是發展房地產相關概念,馬政府骨子裡以為房地產保值的想法,其實可能保值的是土地,而非房地產,地產能夠保值的真正原因,其實馬政府一直都沒搞清楚,地產能夠保值背後真正需要的,是國民所得的持續提升,是臺灣總體財富持續增加,在臺灣生活水準提升的情境下,房地產的價值自然提升;可惜的是,馬政府導果為因,房地產的上漲是因為所得成長才會自然發生,否則少數有錢人能夠撼動的其實只有豪宅類的房地產,一般小市民居住的房地產是不會受到少數有錢人的購買行為而有所撼動,所謂的比價效應,因為房地產附近有豪宅聚落所以也該跟著上漲,根本就是鬼扯,那是建商為了要騙大家花比較多錢購買的胡扯瞎說,根本沒有這件事情。

  過往馬政府執政期間,臺北市與新北市,除了豪宅外,房價的飆漲根本是沒有道理,因為大眾的所得直直落,且人民的名目所得是沒有增加的,馬政府經常用錯誤的數字在誤導百姓,新台幣相對於美元的升值,固然使得國人採用美元計價的所得看似增加,但大家在臺灣消費只會用到新台幣,只要進口商不肯因為美元貶值而降低價格,臺灣的百姓就根本享受不到新臺幣升值的好處,馬政府說國人的實質購買力增加根本是鬼扯,那是用美元計價的,如果是用今天新臺幣兌換美元的價格計算,會見到國人的購買力衰退,目前新臺幣相對於美元已經慢慢已經貶值回到馬政府執政初期。更有甚者,臺灣百姓近幾年來,飽受物價上漲之苦,臺灣老百姓在農產品與肉類價格上面受到產銷制度的不完整,面對到的物價膨脹是嚴重的,臺灣百姓的購買力,用新臺幣價算,是降低而非上升。照著這樣的邏輯,很多人總愛說物價膨脹嚴重,所以房地產必須跟著上漲,才有保值的效果,這樣的邏輯大有問題,因為百姓大部分的所得都被日常的花費給耗盡,試問誰又能用較多的資金來購買房地產?因此臺北市這幾年的房地產飆漲賣者替買方洗腦下的產物,根本就是騙人害人背負無窮盡房貸的唬爛話,人民的所得沒有增加,以此邏輯,臺北市的房地產應該要下跌,而且要跌到十多年之前的水準,當然此處指的是除了豪宅之外,因為豪宅是有錢人囤積金錢的產物,只是難不成馬政府執政下的這幾年,臺北市已經處處變成是豪宅區??如果真是如此,那代表著國人所得分配不均極為嚴重,因此臺北市的房地產變成特定有錢人囤積金錢的產物,而其他人跟著瞎起鬨,最終只是背負更高金額與更難償還的房貸,這樣的發展結果,最終終究會走向極為悲慘的局面。其實這也是我們柯市長的以為,他希望臺北市百姓的所得能夠趕快跟上房價的上漲,但是個人卻不以為如此,反倒以為百姓不該拿這麼多錢買房,應該花多一點錢在其他國內需要發展的產業上,比如多花一點錢買電子產品,對國內的企業反倒有較大幫助。

  這也是為何個人總在這個部落格中提到,馬政府刻意保護房地產市場,卻刻意打壓股票市場的策略,是國家近幾年發展的致命錯誤,因為股市的活絡有助於新興產業的蓬勃發展,最終會有很多人可以投入相關產業,透過股票價格的上漲,會對這些企業產生出好的誘因,公司員工也能因為股票分紅或公司獲利而有薪水的增加,股市發展對於產業有正向的幫助,絕對高於房地產價格上漲。馬政府,在房地產這個事情的觀點,有非常嚴重的錯誤與失敗。能夠補充的是,很多馬先生的團隊成員,在馬先生這幾年的執政期間,都有參與房地產買賣,且都有不少獲利,這些都能在其財產申報與相關資訊中找得到,或許這也多少說明為何馬政府對於房地產上漲是容忍的。

  另外,馬政府一直對於中國的發展中國與台灣在經濟發展上的關聯,有極為錯誤的見解。中國過往對於臺灣來說,是台灣廠商的生產基地,主要是提供歐美等生活水準較高國家所需產品的生產地點,除此之外,沒有其他。爾後隨著中國內需的興起,臺灣不少廠商加入中國內需發展的行列,但是人民幣的國際兌換性還是難解,如何保證人民能夠用人民幣跟中國換到黃金??如何保證人民能夠用人民幣跟中國換到石油??而且那樣的兌換是可以帶出中國境外不被課稅或是刁難??其實一直都是人民幣國際化中很難的部分,過往美元的興起主因是二次世界大戰,歐洲各國體無完膚,外加美國允許各國持有美元來跟美國兌換黃金,爾後慢慢形成美元為國際物資計價的貨幣,今天連歐元都不太能夠成為石油計價的工具貨幣,試問人民幣如何能夠?這個問題不解決,希望透過參與中國內需,得到很多好處的想法,可能會變成賺到很多人民幣,卻只能在中國境內使用,也無法自由兌換到黃金或其他國際貨幣的難題,這樣的資產保存邏輯,只會讓臺灣更陷入中國的泥淖中,更無法自由移轉資產到其他地方。試問這樣的邏輯是對的嗎?馬政府是故意沒想清楚,還是有點愚笨到想不清楚?那樣的外需,可能不如臺灣自行發展內需來得好!

  再仔細談一下人民幣的國際兌換性,歐元的兌換可信度其實是源自於比利時,荷蘭,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跟葡萄牙等國家的黃金外匯準備加起來是比美國多的,過往歐元相對於美元,除了一開始的前一年歐元比美元沒價值,之後都是歐元價值比美元高(一歐元換到超過一美元很多),今天中國大陸的黃金外匯準備多少?大家可以查得到。當然IMF已讓中國成為國際貨幣的一環,等於正式認可其價值,畢竟中國大陸還是持有超過一兆多以上的美國政府公債以及近兩兆美元以上的美元資產,只是中國今年已經流失掉近八千億美元的外匯準備,很多人都預期在中國大陸習主席的持續打貪下,很多中國大陸有關係與能力者,可能持續將資產匯出中國,如此一來,可能使得中國明年會流失更多美元外匯準備,有的人預期可能會高達一兆美元的規模,當然個人不以為會這麼多,但是中國大媽近年來拼命買黃金保值,其實也說明對於人民幣的保值性並不看好,這裡需要說明的是中國外匯準備雖然以美元計價,但是不少的外匯準備其實是其他國家的貨幣或是能夠以美元計算的黃金等保值型價值為儲存,今年中國大陸的外匯準備減少八千多億美元,原因就在於其他國家貨幣相對於美元的大幅度貶值,比如中國大陸持有非常多日本政府公債,比如中國大陸也持有不少南韓的政府公債,中國大陸近年因為跟其他新興國家的貿易量增加,因此持有很多的他國貨幣,這些貨幣在今年相對於美元都是直線下降的,因此眾人皆預期中國大陸會在明年的某一些時點,一次貶足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以保持自身出口競爭力以及自身美元資產的總數量,不會因為需要償付美元而必須大量變賣美元計價的金融與實質資產,最後造成美元資產總量的大幅減少,另外,可以補充的是,中國大陸還持有不少歐洲政府的公債,比如德國,西班牙,希臘等國的政府公債等等。

  會談論到人民幣相對於美元的匯率,主要是過往馬政府採用以中國為主要出口地的政策,這會需要考量到人民幣價值劇貶是否使得國內廠商的收益大幅縮水,另外臺灣是否該重回以美國作為主要出口去處,這在政策發展中應該被討論,畢竟今天發展生技產業,可以搭著美國Obama健保的順風車,替國內企業創造產值,另外中小企業也可以藉由轉型,跟美國廠商形成新的產業鏈,那些在臺灣生產後,再轉往美國加工與銷售,或許也是產業政策中需要考量的因素,畢竟不少金融人士都預期未來兩年美元相對於新興國家貨幣還是會持續走強,國內在發展自身產業政策時,也需要考量到價值保存與成長的種種,這些都該是重要的考量。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覺得您在談新創企業,有些過於簡化問題,臺灣的新創企業家的人數,是遠遠落後於香港新加坡的,因為它們有非常多的私募基金在發展中,要發展新創企業,過往臺灣具備的產業發展目標,有幾個要素是必須掌握的,一個是產品的稀少性與必需性,因為必需且稀少,企業才能賣到好價錢,而且不會有過度庫存的問題,另一個是產品生產所需的生產要素,都能夠在本地找得到,方能不假手外人幫忙,而能夠自行生產,這裡面包含整個生產的產業鏈,這裡面包含諸多生產要素價格是生產者能夠負擔的,這些要素都是新創企業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最重要的還包含稅制與環境的允許,很多企業因為善於利用稅制產業環境的優點,因此才會選擇某些地方生產,比如很多外國企業願意在本地建構資料處理中心,看準的就是電價便宜與資金與訊息進出的自由方便,又比如歐洲比利時愛爾蘭,因為稅制的關係,比利時是很多共同基金公司選擇的註冊地,而愛爾蘭則是很多企業選擇的註冊地。

  蔡主席過往一直強調的生技產業,門檻高且產品具備稀少性與必需性,外加生產要素是本地找得到的,確實適合本地生產。但目前大家很流行的網路產業,其實臺灣的環境,消費者有限,要能夠發展出能夠胃容很多人的企業,除非走向全世界銷售,否則可能市場還是小了些,是故也不太可能出現很多人以此為業的情況。只是採用國外發展許久的程式或軟硬體模組或是甚麼,其實不足以賣錢跟生存,因為看看使用手冊就能運用的事情,並沒有技術門檻,更沒有滿足產品的稀少與必需這兩種特性,那些都不足以是新創產業成立的要件。

  網路銷售可以解決的問題,必然是關於產銷方面的議題,透過網路行銷,減少中間商的層層剝削,透過網路直接銷售給消費者,能夠賣到好價錢,那是透過網路公開透明資訊所能及的,此時網路銷售就能滿足產品的稀少性與必需性,因為需求的客戶來自各方,產品的稀少與必需性自然出現,而生產者一來解決可能在當地開實體店面無法找到足夠消費者的問題,同時也透過網路銷售,提高產品毛利並且降低行銷成本,只是那還是必須根源於生產量的多寡,很多產品的生產數量有其限制,也有季節性,網路行銷此時扮演的角色,比較像是降低資訊成本擴大客群;但上述的銷售,還是不太像是一個新創產業,比較像是解決過往特定生產者無法降低各種成本的議題。這樣的企業發展,可以適用於臺灣的小農環境,而且確實可以降低成本與提高利潤,只是如此一來,自然不需要大盤商,中盤商與小盤商的層層架構,相對上這些人的工作機會也會慢慢消失與被取代。

  新創企業的獨特性,有時是來自於資本密集,有時是來自於技術獨到,有時是兩者兼具,比如國外的Uber的興起,主要是因為共享經濟的出現,為何需要共享?因為消費者無法獨自消費與購買,開車的成本過高,與他人共享能夠降低成本,比如美國近年來私募基金,大規模收購公寓大樓,因為看準消費者無力購屋,必須租屋,透過大規模房屋裝修,降低投資成本,透過租屋租金來賺錢。由此可知,新創企業的獨特性,很多時候都有時代的特定意義,如果消費者有能力自行購屋,或許租屋市場就無法這麼蓬勃,如果消費者不喜歡共享這個概念,那共享經濟就沒有市場需求。因此新創企業的獨特性,很多時候必須配合真實市場環境的需要

  臺灣今天可以有甚麼共享經濟的實際案例??可以直接想到的是老人安養中心,畢竟老人照護確實花錢耗時,如果老人的所有生理衡量,都能夠透過先進的機器設備幫忙,很多的問題都能夠提早面對,機器設備能夠幫助醫護人員,及早查明很多相關醫療問題,並提供即時解決方法,透過安養中心的成立,降低醫療成本與提高老人照護醫療品質,其實已經是老年化臺灣的不得不。目前臺灣地少且人口不多,當然還是有其他共享經濟的案例可行,比如租賃華服或珠寶與租車,但這些都已經有相當成熟的企業在進行。

  國外近年來強調的大數據技術,並非不可行,但是可能因為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大量產生很多自動化的解決方案,對於人力需求與人力種類需求,勢必帶來不小的衝擊,很多產業中的工作者必然消失,因為企業需要的是只剩下能夠駕馭大數據工具的高薪工作者與完成最後送貨到消費者手中的低薪工作者,當然還有產品的生產者,很多產品的生產,如果是高價值的產品,通常都會滿足稀少性與必需性,故產品生產者自然是高薪的。在臺灣本地,能運用大數據技術的人才是不足的,政府如何幫助學校與企業,培養這些人,也是未來新創企業的發展重點。

  過往資訊工程與資訊管理等傳統科系的界定,其實早已不足以滿足臺灣的產業需求,更非新創企業的真實需求,因為資訊人員多半不具備對於消費者真實需求了解(Domain Know-How)的相關知識,也不具備財務與金融的了解,很難幫企業真正賺錢,營運模式的確認與客群的辨識,都需要大數據的技術,能夠辨識市場中有那些商業機會可能賺錢商品銷售的資料科學家,其實才是大數據技術所強調的。大數據方法的運用,必須同時強調資本密集與技術密集,資本密集的原因在於需要運用大量軟硬體來處理與蒐集資料,技術密集指的是能夠善用大數據方法的資料科學家,必須同時具備對於金融市場的了解,配合經濟與金融財務學的專家,才可能打造出新型態的大數據經營團隊,但這中間缺了一個關鍵,那就是銷售何種商品,以及採用何種方式與消費者接觸,使得消費者願意掏錢購買與消費。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其實從來都不覺得您應該是下屆的總統,過往到今天,還是覺得臺北市長柯先生是比較適合的人選,只是他想將臺北市做好做滿,因此也不方便多說甚麼。

  之前已經在這個部落格裏面,談過非常多關於國家目前的發展,在很早之前,也提過關於國家非常多關於金融發展的議題,金融發展的議題必須滿足所有人的需求,很多人已經在金融機構裡面工作,總也擔心工作因為環境的變化而有問題,這些都是蔡主席必須多加著墨的。馬政府執政這七年多,其實國家的負債沒有減少,反倒增加一兆五千億以上的負債,而馬政府也沒有在房市一開始狂飆的時候,就對房地產進行價格的調節與管理,但是卻每每在股市變動的時候,就出重手讓股市無法有正常的發展,這是大家一直都在質疑的地方,只是個人倒是從頭到尾沒聽過蔡主席談過股市與房地產的事情。

  您知道為什麼到後來,香港人希望有自由民主的機制,不希望中國北京政府過度干預香港的事務嗎?因為香港人發現,中國大陸對香港的態度並不公平,特別是在中國的金融發展上面,中國大陸的金融機構在任用人時,會考量到這個人的背景,如果中國大陸要從香港找人,一定先找是從中國大陸去香港發展的中國人,而且盡可能避免找香港人,因此香港人以為中國大陸在很多方面對於港人,是有歧視的!

  想說的只是,真的不知道到底有哪個候選人,能給未來臺灣的百姓真正的幸福,很多人也曾經期待陳先生,過往很多人也期待過馬先生,但是陳先生讓我們失望,而馬先生讓國人生活更為困難,希望過往陳先生時代的金融政策,您不要再用那些政策,在那個時代中,國人信用卡卡債問題嚴重,很多人誤用這個金融工具,導致家破人亡,而從過往政府以來的全民健保政策,讓醫生與護士的生活困難,很多中小型醫院診所倒閉,很多人都濫用這個醫療政策,導致國家負債累累,但卻不見到醫生與護士的生活有改善。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問題,只是到今天為止,臺灣的百姓很可憐,除了小蔣先生之外,大抵上已經沒有比較不自私與無私心的政治領導,很多的政治人物當初都是充滿理想,但做出來的事情,最終都是全民受害,而且國家也為此付出非常大的代價,至今都是如此的。

  其實D黨在國會不過半,或許也不是壞事,畢竟臺灣到今天為止都沒有足夠成熟的民主,主因是我們沒有真正有民主素養的國民,臺灣的百姓根本不懂得甚麼是民主,甚麼是法治,因此到今天,臺灣的司法還是一團亂,臺灣的民主...還是讓人搖頭。 

  只是D黨不過半,就無法讓國家真正能夠改變,但國家該怎麼改變,蔡主席真的知道嗎?國家該如何改變,國家才會進步,蔡主席真的清楚嗎?還是到最後,又是授權下面的人胡搞瞎搞??!!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過往多年以來,我們在談十二年國教與後續發展眾人總是搖頭多於點頭,十二年國教是否真的失敗,這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很多外國的教育評估機構以為臺灣的十二年國教,最終啟發臺灣學校裡的老師,開始進行教材教法的改革,那樣的改變讓我們的孩子在很多事情上都開始學習思考或是有主見,姑且不論那樣的主張與己見是否可笑或是幼稚,但是至少那是一個起點,過往臺灣的教育被以為制式,多少有點填鴨!很抱歉,個人過往也專門負責填鴨多年,也教育過上千個學生,很多時候也總是抱怨孩子們不願意苦幹實幹,不願意晚上少睡些,將課業上的問題好好解決,不願意好好交作業跟好好練習,甚至考試亂考還作弊,有的還交白卷給老師卻希望老師能夠讓自己過關,這些類型的孩子,個人都遇見過,很多時候總是跟這些人說,如果不想學,可以離開教室,個人不會為難,當然後來孩子們還是回到教室,乖乖繳交作業,甚至好好練習,只是那樣的教學方式,或許已經不適合現在一般的孩子,比較適用於菁英的孩子,比較適合自我要求高的孩子,這些人因為興趣與好奇心,根本不需要老師要求,還會追著老師要求更多的知識與相關材料,但是臺灣大部分的孩子,早就不是那一類的小孩。其實很多工作上面的事情,講求的是大家一起討論跟合作,雖然很多時候如果眾人的腦袋都是空空的,討論出來的結果是很可笑的,但是學校裡學到的知識,確實不盡然是工作需要的,只是抽象化與邏輯思維的訓練還是重要,只是不同工作需要的東西不同,該如何讓學生適才適所地學習與發展,其實還是教育界需要努力去思考與調整。

  臺灣的孩子需要甚麼教育??這是很多年以來,臺灣教育界跟父母之間一直都在爭論的問題,過往很多父母以為孩子就該快樂成長,反正孩子們終究會找到一條能夠生存的路,慢慢地,很多當初這樣以為的父母,其實後來都反映那樣的想法很天真,因為孩子們畢業後早已找不到一條能夠生存的路,原因無他,臺灣的經濟環境與全球經濟變化,早已與過往以為大不相同,而我們的政府甚麼都沒做,只是不斷在做一些很可怕與很可笑的事情!

  臺灣的產業結構轉變太大,臺灣的內需不足,過往長年始終依賴外需市場的幫忙,以前靠的是美國,今天靠的是中國大陸與東協,而美國近年來雖然失業率下降,大家有工作,但是美國的工作不少都是臨時工,估計美國目前有六百萬到八百萬人,做的是臨時工,沒有完整的勞健保也沒有完整的退休規劃,這幾年光是筆記型電腦跟桌上型電腦銷售,在美國就是逐年下滑,美國的工作大多都需要用到高科技,但美國的電腦需求量卻是逐年下滑,連帶影響到我們的相關產業,不論是生產週邊零組件產品,還是生產相關硬體的廠商,都逐漸凋零。反觀中國大陸自身的筆記型電腦需求其實也是如此,中國號稱有很多人具有高學歷,但是中國的文憑浮濫問題也跟臺灣有得比,很多中國大陸的家長這幾年都抱怨孩子耗盡儲蓄,卻無法畢業後找到能夠賺回父母儲蓄的工作機會,年輕人的教育與後續就業,已經是全球的大問題!

  長年以來,美國的著名私立大學或是研究機構,總是不斷地替美國家長與孩子們洗腦,告知必須擁有高等教育的學歷才能有好的出路,雖然感覺上這些人並不是瞎掰,因為美國的傳統產業逐漸式微,基礎工作消失且薪資下降地很快,畢竟美國有大量的外來移民,外加美國很多的企業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營收都來自海外,因此這些產業都需要比較多的教育訓練,也需要比較高深的學問與訓練,但是在西元2009年之後,越來越多美國人擁有非常棒的私校碩士學歷,卻欠下五百萬左右新台幣的學生貸款,而且找到的工作年薪是沒有破百萬元新台幣的,不少美國人都抱怨學貸過重,嚴重影響到後續的結婚與生子以及其他生活規劃,如此看來這樣的洗腦也不見得是正確。其實美國今天變成如此,還跟環境有關,美國人沒有甚麼儲蓄,因此目前比較難支持整體社會的持續產業轉型與發展,美國的就業機會隨著產業外移嚴重而大量減少中,使得美國人越來越難找到合適工作,外加最重要的是高等教育畢業的學生必須有能力在畢業後,自學很多工作上的技能,而教育機構能做的就是不斷啟發這些學生,讓其能夠在畢業後有能力自學與自行解決問題,那些都是教育的根本,但美國的高等教育也不見得能夠真正滿足此一目標。美國的高等教育,學費高但學生人數比例佔同年齡者人數較少,相對上較容易找到高薪工作,這是美國教育的發展策略,但仍有不少人因為社會環境變化而不容易找到高薪的工作,因此學生貸款的問題仍舊難解,而且遠比臺灣更為嚴重數十倍以上!

  反觀臺灣,或許教育早該是職業培育,因為工作需要的技能,學校裡的老師也不太清楚,或是只能教育原理與原則,但是很多基礎的數理或是語文,其實學校教育還是有其重要性,因為那些都不太可能在社會工作中在學習,因為基礎學科艱深且耗時還是需要透過大學的教育來加以訓練,很多時候連寫程式這件事情,其實都應該是學校教育的一環,不該讓孩子們在社會上自行從頭學習,總還是要有基礎,才好自行學習,這點連美國的總統都這樣以為。

  只是美國的高等教育學費驚人,臺灣的教育該不該走向這樣的道路?不少人都以為不該如此,但是真的是這樣的嗎?如果孩子們能夠一畢業就找到高薪的工作,很快還清學費貸款,其實高學費不見得是不好的,因為這樣學生才會珍惜,這是K黨的朱先生思慮不周全的地方,目前臺灣嚴重的問題是孩子有沒有辦法在畢業後馬上找到高薪的工作,然後透過幾年的努力還清高等教育的學費貸款,其實美國人對這個問題始終無解,這是不少人以為臺灣或許不該走向高學費的道路,但背後的理由正說明對於臺灣未來的發展是沒有信心的,其實K黨的朱先生正是其中之一,這也是我們不該投票給他的理由,一個沒有信心讓國家變好的人,不能擔任領導的大任,更行況如果沒有高學費,那私立高等教育的學校如何生存??臺灣的高等教育,特別是公立學校,其實長年都是依靠政府幫忙與補助,該如何找到一條路,讓私立高等教育機構能夠自給自足和生存,其實是新政府必須馬上面對與解決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孩子們一畢業,就找不到在學校裡面相關訓練的工作,或者即便有工作,也大多是極為低薪的工作,這個部份政府該如何在教育收費與學以致用來解決,其實都是大問題。

  最好的方式,其實蔡主席已經點出,那就是孩子們在進入大學之前,先去就業,累積一些社會經驗後,知道方向後再去考大學或是技術學院,如此才能夠要求老師幫忙教授自身未來工作需要的技能。或許這樣的思潮,只適合技職體系學生,臺大政大不少高等教育學府的老師,多年以來一直都很反對高等教育該是學生就業的訓練場所,很多臺政大的教授們都以為,高等教育該培養學生抽象化的能力,該培養學生對於很多知識有深入化的分析與解析能力,該培養學生的人格與其他需要培養的事情,而不只是學生工作的技能與能力那些工作的技能與能力,該透過證照考試培養,如果真是如此,那孩子們隨便念一個大學,在大學中間拼命練習這些相關證照的考試,不是比在大學裡好好讀學校老師指定的教材,要來的真切許多??其實這些想法都是相互矛盾的!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在這個版上,討論非常多相關的議題,但是始終都沒有很仔細討論軍公公教的福利政策,過往眾人的印象總以為軍公公教的薪資低,因此必須保障其退休福利,隨著國家的日漸衰敗,政府各方面的支出失衡,國家確實已經到了該全盤檢討的時候。

  目前的現況是,軍公公教的薪資並不低,全台工作有實際薪資紀錄者大約七八百萬人,超過1/2左右的人(四百四十萬人左右),每月薪水是不超過四萬元的,回頭看軍公公教目前的薪資平均都遠高於這個數字,台灣電力公司與中油的平均薪資都在七萬元左右,過往以為軍公公教的薪資低已不是事實。

  最近在爭論的軍宅事件,其實也正說明台灣不少的軍人與公務員,利用自身職權,濫用國家的資源,讓自身獲利無數。這些事情當然說明臺灣的俗諺-"人無橫財不富",但是過往二十多年前的臺灣卻不是這樣的,那時只要肯努力,大家每天的收入都可觀,既沒有房地產價格很高的議題,也沒有有能力卻找不到工作的議題,更沒有學歷與能力不相稱的議題,這二十多年來,臺灣創造學歷高但卻沒有能力的畢業生,臺灣的政府用各種政策賤賣國家資產,圖利廠商與個人的種種,臺灣更創造無數的不公平與不公義。大家總愛說扁政府多麼貪婪,其實回頭看,貪婪的是在國家居高位的公務人員與軍人,他們濫用國家給予的權利,圖利自己與他人,最終是國家賠大錢,而這些錢通通到私人口袋中,最終百姓只落得要繳交更多的稅金來彌補這些缺口!

  軍宅為什麼不採用只租不售的政策?政府可以讓退休將領跟軍官和軍人都用便宜的價格租賃這些軍宅,為期五十年,如果軍人死亡配偶尚在,允許其配偶使用到死亡為止,一旦軍人及其配偶在五十年中間陸續往生,就收回這些軍宅,讓其他退休軍人繼續使用,這些軍隊做不到嗎?如此一來軍宅始終都在國家的手中,政府能夠照顧到更多的軍人與其配偶,這樣不是更公平嗎?為什麼要讓軍宅淪為炒作標的??

  其實這樣的邏輯,當初也該用於國宅上面,政府可以允諾國宅的居住租賃權利高達六十年之後政府有權利收回並有重新改建與重新配置國宅的權利,收到的租金可以繼續蓋其他的國宅與進行國宅的修繕,這些都是政府早該做的,為什麼政府要販售這些國宅,然後任由人們炒作?臺灣過往很多的政府政策,其實都是不正確的!過度放任人們炒作房地產,只是讓很多人一生永無止盡地揹負債務,最後可能因為環境變化與薪資減少或是工作不保這些原來繳貸款的人最終還是失去過往購買且持續居住的房子,這些都是不正確的觀念與做法,如果今天臺北市大部分的住宅都是政府持有,由政府收取租金,並在一定年限之後,整個打掉重新改建,臺北市的都市更新也不會如同今天這麼棘手,這些都是過往政府的沒有遠見,我們這些沒有決策權利的老百姓,還能多說甚麼??最重要的是,如果房地產沒有大幅度修正,那子子孫孫背負的房產債務將是永無止境的,試問這樣的循環是對的嗎?對此,真的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最重要的是百姓的薪水沒有增加,自然是陷入惡性循環之中,或許那才是真正的問題。

  馬政府最讓人詬病的地方是,對於金融市場的不友善,以及對於房地產市場的過度寬鬆,這些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說穿還是為了保護那些能夠從中獲利的人,其中高級軍官公務員是最大宗,因為能夠知道政府何時要改建眷村,能知道政府的都市開發計畫,能知道政府要花多少資源,在那些地方進行建設與經濟活動,這些都是內線消息,都不該被用來圖利自己,這些照道理說查出來,利益都該被沒收,繳回國庫才是。說來說去,這些都是台灣未來該避免的地方,蔡主席,該戒之甚之!

  另外,菜主席該有的觀念是國家可以給予軍公公教在其替國家服務的期間,使其擁有高薪,如此才能培養出優秀的軍人,老師與公務人員,國家的管理才有效率,但是一旦退休之後,政府在照顧軍公公教的退休上,就該跟其他退休人員一視同仁,不可以有差別待遇,因為大家也是辛苦工作一輩子退休的,這些都是未來新政府該注意的地方。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cian people:

  I have written lots of words to you for many years. I know it sounds a little silly and stupid. But I won't let it go. I believe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s a great nation I have ever seen. I got a lot of education from American scholars, from their books, lectures and words. It always reminds me that the US is a great place with a lot of wisdom. Lately we see a lot of troubles happen in the US, the gun control issue, the racial discrimination and others. But I believe that American people have intelligence to make a difference.

  The followings are what I had written in 2013/12/6 on the board..I repeat those words to remind all American people that every thing never comes easy.. Change is always with tears and pains... But American people try hard to ...and accomplish many good things to your own people and the world....

********************************************************************************** 

Dear American people:

  Just as Mr. Obama says to the world, Mr. Mandela teaches the world a lot of things. The most important one is to keep faith on ourselves. We are mankind, and we have intelligent to solve those conflicts between us or among us. We should have faith instead of fear on our minds. From 2008 to today, the America has created Eight Million Jobs for its own people. And we do expect the country can create more than two million jobs each year hereafter if the USA can keep a faster pace of growth. What a great accomplishment American people did!! What a great achievement that American people show to the world!!

  My Dear Amercian fellows, you have done a good job. But the world is still waiting. We are waiting for another miracle you can bring to your own people and the world. The unemplyment rate reaches to 6.5%, the saving rate increases to 10%. It means that the USA still lacks of six to seven millions jobs and everyone with a decent job can save more than ten percent of their earns. That is the goal. It is also a hope to American people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My Dear American people, Mr. Mandela shows us even the world is full of struggle, even people sometimes turn their backs on us, if we have hope instead of fear, we can make a better world. Just keep on going, maybe like Forrest Gump, without looking back and having any second thought. It will be a great moment for American people to show the world. And there will be another miracle that American fellows can create, which is the SUM of HOPE instead of fear.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ear American people:

  There are so many issues we could not solve lately and still need to think quite a lot. The first on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USA and the world. We know American has issued more than 4.5 trillion greenback to the world and the US has more than 17 trillion debt already. The US corporations need a weaker US dollar but other nations expect a strong US dollar. Every nation, using the US dollar as foreign exchange (FX) reserve, resents the idea of weak US dollar. But a strong US dollar policy may not be a good idea to the US these days.

  The second one is the US-Red China relation. It is quite complicat. The US needs Red China to support the whole world's economy to move but has a lot of doubt about the lately development of China South Sea. Red China does have its influence and gets its share even larger in the world. The One Belt-One Road policy goes making Red China have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with Central Asian countries (Eurasia). Red China is growing and making its role there. The US may need to think another way to cope with the issue. 

  The third one is the US-Russia relation. People are questioning if the lately conflict between Turkey and Russia is provoked from the other nation leaking information to one side. It triggers more violence to the middle east. Ukraine is the nation that the US and the whole world should help. It leads the world to nowhere but triggers more violence and unsettled things if Turkey and Russia fight against each other. Russia may not be a nation we should respect a lot. Middle East will be a hard problem to the whole world unless those Arabian knows how to compromise wth each other without bullets.

  The fourth one is the US government-US big corporations relation. Lately,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the tax inversion. Irish is the nation we should respect. They try hard to increase their employment. They use every way to save the Ireland. It is time for the White House to make a difference for its relation with US big corporations. How to let those US big corporations send trillions of US dollar back home without too much tax burden is an emergency issue to solve lately.

  For those relations, I have no answer for American people. It all depends on the wish of American people. A big difference will be made to the world if American people try hard to solve one of them. I guess Red China and Russia may not be solved easily. But the last one, the US government and the US big corporations, can help American people have more benefits if trillions of US dollar go home.  The last issue of US big corporation needs American people think hard to solve as soon as possible.

  May God bless the US. Sincerely.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最近這幾年,歐美的金融界都在談幾個大的問題

  (1)投資銀行的消失:隨著金融市場的完備化,越來越多過往由投資銀行作為中介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如今都能在各式各樣的金融交易所當中發現,透過制式化的金融交易所中介,不但降低交易雙方的信用風險,同時透過金融交易所的資金保證交易,也能大幅降低金融商品的不透明度,最重要的是制式化與標準化的金融商品,大幅度降低交易中間所產生的交易成本,也使得這些過往由投資銀行介入的金融交易,逐步由金融交易所的電子式交易所取代。

  (2)商業銀行的再興起:商業銀行過往被認為是所有不同種類銀行中,最不迷人的一類,它既不像投資銀行能夠針對企業併購提出建議,也不像工業銀行能夠針對特定企業進行融資,亦不像投資銀行能夠幫忙企業上市,商業銀行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存貸款與放款,存款戶將存款存入,銀行透過利差貸放給需要資金的企業,又或者貸放給購置房地產的客戶,透過適當的利差風險管理,來維持自身Banking book與Trading book兩者的盈餘,透過適當的財務風險管理機制,來達成自身營利的目標,而今隨著投資銀行的消失,工業銀行的走入歷史,商業銀行重新被認為是能夠產生穩定獲利的金融機構。商業銀行目前除了存放貸業務之外,資產管理與金融交易的手續費,也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

  (3)科技公司與金融產業的重疊:金融交易越來越依賴有特定技術的科技,一來保障金融交易者的帳戶不會被盜用,再者加速金融交易的即時性與便利性,最重要的是金融交易越來越依賴薄利多銷,透過大量的交易與微薄的利潤,創造出驚人的商機。積少成多的金融交易,已經是目前很多類科技或是類技術導向公司的主要獲利來源,同時也取代銀行與金融機構在這個部份的功能。

  從這裡不難看出,一個新興產業的興起,慢慢會取代掉過往盛極一時的產業,中國大陸與美國近幾年來興起的產業革命,正慢慢展現在整體社會的就業與投資上,因為中國大陸傳統銀行仍持有大量資產,很多人投資股票投資各種金融商品,仍然依賴這些傳統的商業銀行,因此能夠培養一批透過薄利多銷與交易量大的網路交易商家,這些廠商的出現象徵著新的就業機會與新的商業機會,消費者與投資人有機會接觸到諸多與過往不同面貌的新金融標的,比如完全不透過商業銀行導銷的貨幣市場基金,而這個基金獲利的來源,來自於將這些資金借給網路交易商家的短期借貸,透過適當的風險管理,使得這些短期借貸的違約率大幅降低,來提升這個基金的獲利,能夠降低短期基金風險的原因,其實在於這些商家長期透過阿里巴巴的電商平台進行交易,因此電商平台對於這些交易者的信用與財務情況是比較了解的,而且這個基金的銷售完全不透過商業銀行幫忙代銷和收取手續費用,除了可能仍需要商業銀行的帳戶與代碼之外,其他都是在網路完成,傳統的銀行與電商金融交易平台,在中國大陸與美國確實能夠同時並存,因為市場夠大且有無數多個小企業的資金需求者存在。

  只是這樣的新產業模式是否適合臺灣?目前看起來,在現今的環境下,答案是否定的!因為沒有政府的幫忙,很多的法規與環境,政府沒有透過適當的分流讓彼此都能夠生存,這是馬政府的失敗這些企業在中國大陸的出現,主因是中國大陸有不同的客群與需求,從貧窮走到小康,自然會有很多新的金融交易需求出現,傳統銀行跟新的金融中介商都能夠賺到錢,客群的市場區隔明顯,會透過銀行進行金融交易者,跟會透過網路跟電商平台進行金融交易與買賣行為者,是可以相互不衝突的,這樣的情境能夠帶動出新的產業與新的就業機會。反觀臺灣,很多城市的金融機構分行林立,分行數可能遠高於住家附近的菜市場個數,金融機構其實已經走入薄利時代,今日如果過度強調網路銀行與相關交易,或許對於就業會有不少的衝擊。這樣的情況不只出現在商業銀行,蔡主席應該知道國內的投資銀行與工業銀行,近年來都透過購併商業銀行,而轉型為商業銀行,原因無他,只有商業銀行是能夠生存的臺灣近幾年來創業成功的企業家數太少,根本不需要工業銀行的融資,或者說工業銀行不敢融資,也更不必談投資銀行幫忙上市,而中小企業的上市只需要中小型的券商已足夠,根本不需要資本額大的投資銀行幫忙。這些都說明,上述新產業模式目前暫時不適合台灣的理由,其追根究柢,還是在於臺灣沒有足夠多有未來前景與錢景的新創公司,因為技術不足,因為沒有新創科技或是特定的經營模式,所以無法帶入大量的現金流量,更遑論出現新的產業取代舊產業的可能。

  如果未來新政府有心,該做的不只是繼續帶動生技產業,而是該想想如何扶植新的產業出現,透過金融執照的開放,讓新的金融企業出現,透過各方面的租稅減免與資金補助,慢慢建構出新的金融產業面貌,在此同時,需要做的是重新讓新的工業銀行與中小型或大型的投資銀行出現,抑或是幫忙更多的中小型券商,取代上述工業與投資銀行的角色,如此才可能創造出新的就業機會。最重要的是如何讓更多有特定經營模式或是特定技術的新創公司出現,才有可能使得工業銀行與投資銀行是被社會需要的,如此也才能真正帶動高薪工作的出現與就業潮。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中國(大陸)目前的五年計畫,它的名稱就叫做大數據,這個計畫目前仍在中國大陸如火如荼地在進行,電子商務的平台不但從虛擬走向虛實整合,最重要的是它不斷創造新的就業機會與商機,過往中國大陸,很多實體店面因為產品不夠多元或沒有特色,被虛擬通路完全打敗而退出市場,消費者在網路上已能得到更多元化的選擇與新資訊,也越來越知道如何從這些新資訊當中,選擇需要的產品與服務,而且有產品特色與具多元產品種類的實體商店,反而因為競爭者變少而利潤增加。最重要的是中國目前已在美國上市的大電商,不管是阿里巴巴還是騰訊,目前都有無實體通路銀行,主要提供中小型電子商務企業的融資與貸款,甚至還發行貨幣基金,讓這些企業的短期資金,能夠賺到比較高的利息報償,但是對於吸收定期存款的相關業務是被禁止或限制的,這些純網路銀行比較類似於服務中小型企業的工業銀行而非傳統的商業銀行

  中國正透過電子商務產業的興起,重新界定產業的人力需求,也重新界定中國未來生產與金融方面的需求,未來的生產將越來越侷限在高品質高附加價值的產品,而未來的金融需求將會讓中小型企業更容易取得金融上的融資,而不再侷限於地下金融或是影子銀行與大型銀行的融資,這些對於中國的發展將有決定性的影響,同時中國大陸目前在發展的高速鐵路計畫,將大量縮減中國自身對於飛機的需求,過往眾人以為中國需要六千架以上中大型飛機,這個市場可能因為中國越來越多的高鐵通車而大幅縮減,中國的二線,三線與四線城市發展並不如預期,隨著高鐵的通車,這些二三四線城市將變成如同美國各大都會區的郊區住宅區,商業活動將越來越侷限在滿足當地基本的民生需求,需要高度工業化的生產與複雜金融交易者,將會越來越侷限在一線與介於一二線的大城市中,原因無他,電子商務的環境成熟後,網路交易與電子交易平台,將會發揮其重要功能,第三線與第四線的城市,未來將只有少量的銀行與金融據點能夠生存,負責定期存款與相關金融業務,大部份的交易都會移往網路進行,重要的生產與金融交易將會越來越集中化,甚至是特定城市進行特定生產,特定工業城市的出現與原物料取得有關,而特定金融城市的出現則與國際化程度與相關國際交易有關,比如有交易量大的金融交易所或是國際海港或空港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臺灣必須急起直追的,PCHome詹宏志先生,好幾次批評臺灣的馬政府怠忽職守第三方支付的開放都不是很廣泛臺灣必須不害怕競爭,我們未來或許也該開放無實體通路銀行,這是必須走的路很多人或許會問那銀行是否就會大量裁員,其實不會,因為未來銀行勢必在網路交易的安全機制上面,要有更多更獨到與細膩的發展,真正有專業IT人員需求會大增,銀行端的專業諮詢人員的人力需求也會大增,無實體通路銀行最後還是得培養出一批人員到府服務,換言之,國大陸的無實體銀行發展到夠精緻化之後,未來勢必還是得發展自身的企金與資產管理公司,到時還是需要專業顧問的人員服務今天所有的金融交易早已無紙化,所有的交易都是透過不同種類的特定交易平台來完成,但專業化的顧問諮詢仍是必要,美國近年來銀行與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開始購買自動化機器輔助資產管理(AI automatic financial consulting machine or software)的相關企業,這一類具備超高人工智慧的公司,主要提供人們能夠將自身的資產與年紀以及相關投資目標屬性等參數的輸入,並透過相關資訊的提供與設定,爾後透過演算法的計算,找尋最適合此一客戶的資產配置計畫,爾後甚至可以開始將這個計畫加以執行,透過自動化服務建議給投資人的過程,將會大幅減少人員的成本;但這樣的計畫未來將僅限於投資目標與屬性不複雜整體資產規模只有一定金額(比如三到十萬美元)的投資人;一旦資產規模超過一定金額,所需要考慮到的稅賦節稅與遺產贈與等事項越複雜時,就遠超過機器人資產管理軟體所能及,最終還是需要真人服務,人工智慧目前的發展仍有極限,因著如此,客戶的分群與分流將會因為這些人工智慧資產管理服務而自然浮現,相信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在客群資產管理上,也可能往這條路發展。

  蔡主席,您必須掌握未來臺灣很多科技公司慢慢會凋零與倒閉的事實,因為負責生產某些硬體元件的企業未來將因為規格的轉換與進步,而面臨到淘汰的命運,過往科技公司能夠生存要不因為掌握關鍵技術,要不因為能夠透過大量生產讓關鍵零組件便宜大量,故能深受美國與歐洲消費族群的喜愛,如今連南韓的Samsung與Hynix和LG甚至是汽車產業的Kia,目前都已面臨到產能大幅過剩與市場無法消化的事實,這跟過往日本的Sharp等公司是一樣的情境,未來這些科技產品,其高附加價值的部份將是來自於產品能夠如何跟不同通路能提供的服務相搭配,才可能增加其附加價值,比如Apple的手機主要的收益來自於軟體與相關服務的收益,硬體的收益其實毛利都很低,真正獲利的是雲端服務和手機中APP的加值服務。

  未來臺灣跟中國大陸的貿易型態將會大幅改變,中國大陸的人或許會熱愛臺灣的水果,漁產,甚至是稻米等特定產品,或者是有一定保存期限的臺灣冷凍調理小吃等,這些都會透過電子商務的方式進入中國大陸的市場。過往馬政府做的不好的,就是兩岸開放之後大部分的利益都為對岸所獲得,因此兩岸的開放與相關細項的法規與保障,勢必需要更細膩的討論,而那樣的討論是由兩岸共同達成的,這是臺灣未來幾年中不得不走的道路。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蔡主席,您好:

  最近臺灣又開始流行無薪假,有的企業竟然要放十四個月的無薪假,放到明年年底,曾幾何時,我們的企業不是沒有產能,而是生產出來的東西產量過剩到無法銷售,或是產能多但單價高或是技術不夠,原因無他,因為競爭對手能夠用更大的產能造成規模經濟,利用更多的產出以彌補固定成本支出,因此能夠佔據市場,甚至左右市場價格。

  科技產業需要的是高附加價值的產能,而非Me Too式的產能,如何投資臺灣,讓大家有高薪的工作,其實已經是未來新政府不能逃避的問題,臺灣走到這裡,不是沒有人才,是有價值的人都找不到適當的薪水來補償,這已是臺灣的大問題。

  我們需要真正願意累積高技術純度的企業持續投資臺灣,我們需要願意讓企業永續經營的經理人,繼續替臺灣百姓創造就業,這些都是新政府未來需要努力的目標。


Vegetab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